“大思政”视域下思政课教师必备素养探析

2020-12-07 06:01王恩伟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0年11期
关键词:大思政思政课教师

王恩伟

[摘 要] 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教师的素养如何,直接关系着思政课教学的质量与效果。思政课教师只有不断强化和提高与自身角色定位和课程性质要求相匹配相一致的必备素养,始终保有政治素养的自觉坚定、思想素养的科学先进、道德素养的品优气正、理论素养的扎实深厚、业务素养的喜爱精通、实践素养的勇毅笃行,才能有利于思政课质量的提升和效果的达成。

[关键词] 大思政;思政课;教师;必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11-0030-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要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1]这表明,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需要数量充足的思政课教师做保障,更需要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为根本。高校每一位思政课教师、整个思政课教师队伍只有具备了与角色岗位和课程性质要求相匹配相一致的优良素养,才能完成好思政课教育教学光荣任务、实现好思政课教育教学重要目标。

一 政治素养:自觉坚定

鲜明的政治性是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本质体现,讲政治是思政课的首要和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2]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思政课教师,必须要牢记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工作指南和价值追求,以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坚持正确政治立场,保持正确政治方向,真心实意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在党护党。

因此,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需要具备过硬的政治素养和高度的政治敏锐性,自觉担负起政治责任,在大是大非面前勇于坚持原则,敢于亮剑,在思想上、政治上,能够排除各种干扰,消除各种困惑,不畏浮云遮望眼,不为假象所迷惑,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坚信党的理想信念,始终如一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永葆政治定力。同时,要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这样,才能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和新时代合格教师,保证思政课教育教学培养目标和方向。

二 思想素养:科学先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不同的思想会导致不同的行动产生不同的结果。思政课一个重要指向就是要帮助大学生解决思想困惑、确立正确观念、提升精神境界、走好人生之路。而在各种各样的思想中,只有科学先进的思想,才能将人们引入正途、推向未来。

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国际间交流交往日益密切、信息传播能力日趋强大,而高校也已不是一块净土,成为各种思想碰撞交锋的主战场、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正处于成长成才期的大学生,亟须正确思想引领,科学理论指引,而思政课教师对此则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必须担负起应有的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不仅要掌握主动权、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牢固确立并坚持科学正确的先进思想,更要提升能力本领,学会用思想的力量、人格的魅力、正确的见解主张、科学的理论方法去说服、引导学生选择正确之路、步向人生坦途、开辟美好未来。这要求思政課教师重在有思,需有良好的思想素养、科学的思想观念、先进的思想文化,“思政课教学要葆有思想的品质,重在有思。因为无论是采取什么样的鲜活素材,采用什么样的灵活方法,最终还是由思想去引导,靠思想去驾驭。”[3]教师良好的思想素养、科学的思想观念、先进的思想文化,不仅是提升思政课有效性的一条好途径,也是实现思政课核心——价值认同的保证。

三 道德素养:品优气正

思政课教师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优秀的道德品质不仅是职业的要求,也是教育的要求、课程的要求。思政课教师同其他教师一样,肩负着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使命与任务,教师的学识、能力、素质直接关系着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必须力行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原则。因此,思政课教师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要严格遵循职业操守,按照相关职规、教规、法规行事,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注重优良师德教风的培育,不断提升素质品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要成为学生做人的镜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敬仰,以模范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把真善美的种子不断播撒到学生心中。”[4]基于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思政课教师不仅要传播社会主义道德,更要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积极倡导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发挥榜样示范作用,用自身的人格魅力、言行举止感化学生、教化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而思政课教师崇德向善、品优气正的行为表现,也必会为知荣辱、讲正气、做贡献、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 理论素养:扎实深厚

众所周知,理论色彩浓是思政课的一个重要特点。而要将之讲深讲透讲清,没有扎实深厚的理论功底、缜密的逻辑思维、准确的语言表达是难以达成的。思政课内容不仅是要进行学习的理论知识,更是要践行的理论知识。践行好的前提是学习好,而学习好的前提则是理解好、讲解好。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青年代表了生机和活力,代表了积极向上的力量,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最终都要寄望于青年身上。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政治觉悟、道德情操、文化素养如何攸关国家未来前途与发展。教育和引导好广大青年学生,不仅是所有教师的责任和任务,更是思政课教师的重要职责和义务。这要求思政课教师不仅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对标战略目标,自觉肩负起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使命,不断学习、博览群书、用心钻研、苦练内功,更要了解世情国情党情,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精通理论、把握精髓,勇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唯有如此,理论才能彻底、才能说服人、才能掌握人、才能变成物质力量。

五 业务素养:喜爱精通

业务是职业的核心,做好本职工作的关键是喜爱并精通自己的业务。岗位不同,业务亦不同,对思政课教师而言,事实上也存在着与本职一致的业务要求。了解熟悉本职业务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条件,而积极开展并践行业务要求则是做好本职工作的根本保证。

思政课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学一线的灵魂工程师,要做好本职教学工作,不仅要知晓为谁教,也要清楚教什么、怎么教。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圆满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思政课教师必须要热爱本职,以饱满的热情对待本职工作,熟悉并精通本职业务,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对本学科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方法、原则步骤、组织设计、方式手段、技术运用、实践活动、价值效果等方面不仅要熟练掌握,还要有处理好管与教、教与学、内容与形式、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教学与实践、传统与创新、本学科与他学科等关系的能力,并站在新时代新变化新要求的基点上在课堂上恰到好处地加以运用,以激发学生兴趣、触动学生心灵、取得教学实效。因此,思政课教师必须始终葆有问题意识、研究意识、责任意识,增强学习业务的自觉性、培训提高的主动性、热情工作的积极性,根据时代发展的新情况新要求,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水平,真正成为新时代思政课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尽最大努力满足广大学生的获得感和需求,开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新局面。

六 实践素养:勇毅笃行

实践性是思政课的重要特点和品格。思政课不仅在于学,更在于用。没有或者缺少了实践的支撑,理论就会缺乏说服力,沦为空谈,也难于发展。也就是说,思政课教师不仅要阐释和传播好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要发扬实践精神,捍卫和践行好这些理论、政策和价值观,发挥模范带动作用,投身到人民中、社会里,勇于实践,真正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引路人。

一打纲领不如一個行动,身教重于言教,行动是最好的答案,也是最好的证明。人们之所以信服一种理论一种学说,主要原因在于它能够实践而且能够被实践证明它是科学的正确的。因此,思政课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对大学生不仅要重视言传,更要重视身教,自觉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发扬勇于担当的实践精神,以促使大学生站稳人民立场,坚持正确主张,修身养性,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如此,才有利于大学生将思政课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意旨和目标。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思政课教师由于每个人的学历背景、性格喜好、阅历经验、认知能力等方面并非相同,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所展现出来的学识、素养、能力、风格亦各有千秋各有所长,存在差异,但在必备素养方面需有稳定一致的表现,这是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2]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3]庞立生.思政课教学贵在有“思”[N].中国教育报,2017-09-11(5).

[4]习近平首次点评“95后”大学生[N].人民日报,2017-01-03(2).

(责任编辑:张宏玉)

猜你喜欢
大思政思政课教师
最美教师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性研究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