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工作新探索

2020-12-07 06:04于丽方
新丝路(下旬) 2020年11期
关键词:学生特点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

摘 要:近几年中外合作办学的形式受到很多高校重视,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逐渐成为我国对外交流与合作领域的重要窗口,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人才的新途径。对烟台大学文经学院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实践可以看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生源、师资、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都存在相对特殊性,需要在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管理、师资配置和教学模式等多方面进行积极探索,确保中外合作办学取得理想效果。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特点;学生管理;管理措施

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有效补充形式,对满足我国高等教育多样化的需求、锻炼培养各方面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尤其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落实,为了培养符合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我们与相关国家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已成为趋势。[1]

一、烟台大学文经学院中德合作办学项目现状

烟台大学中德合作办学项目由烟台大学文经学院与德国梅泽堡应用技术大学合作创办。培养具备双语沟通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型机械学科高级专业人才。

这个专业主要培养面向中德两国机械工业发展需要的,具有扎实的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理论与技术、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能够具备国际视野和双语沟通能力,在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领域中从事技术开发、设计制造和经营管理的专业技术性工作。

二、学生特点、问题和管理难点

1.学习自控性和自主能动性相对不足

合作项目的学生录取分数略低于其他普通专业的分数。这部分学生的高考分数不如其他专业的高,其中内在反映了部分同学的学习自控性和自主能动性相对不足。进入高校后,由于中合作办学项目的特殊性,课程设置比较繁重,这些学生需要承担几乎其他专业两倍的学习压力和课程内容,这对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将是一场巨大的考验。在高校大学生活中,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尤其学习自主能动性是拉开他们之间差距的根本因素,也对相关学生管理提出新的挑战。尤其是德语学习方面,零起点学一门外语,并且是一门有难度的外语(德语)对于该项目学生来说是个学习难点,学生容易对学习产生畏难、疲惫等心理。这造成管理方面也不能生搬硬套其他专业,学生管理和培养难度较大。

2.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该项目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上大学是十多年来第一次住校,他们脱离了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温室环境,来到一个要靠自己独立生活的环境,或多或少还是有些不太适应。有的学生是第一次自己铺床叠被,第一次自己洗衣服,第一次自己在食堂打饭,他们来到这个新环境,对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心理适应都是新的挑战。当然凡事都有好坏两面,可以辩证来看。家庭生活条件较好的学生吃苦能力较差,对离家住校的生活和学习需要新的适应,这些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重要历练,他们承受住了新的考验,培养独立自主的生活和学习能力,今后的人生路将会变得更加精彩。与此同时,对学生的管理方式方法及其模式也只有通过这些考验,才能变得日益完善,才能将参加中外合作项目的学生培养的更好。

3.个性张扬鲜明,集体荣誉感有待加强

作为九零后、零零后的年轻学子,他们接触信息广泛,思维活跃,大多具有张扬鲜明的个性。中外合作办学具有“中+西”特点,中德合作办学项目学生较普通专业学生接触更多西方思想、文化,形成更加活跃的思维方式,具有较宽广的国际视野。同时,现阶段的学生们多为独生子女,家里养尊处优的生活让部分学生自我为中心的情绪较为严重,个人意识较强,集体意识较弱。班级群体就是一个团队共同体,每个学生成员实力即使都很强、富有才华,但如果都尚个人主义、集体观念淡薄,这样的队伍很难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而会被轻易击败。增强班级凝聚力是学生管理方面的关键和难点。

4.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有待养成

在部队里有这样一句话:作风出战斗力。我国陆军为何至今世界无敌,就是得益于优良也可以说是严苛的工作和生活作风。这条规律在学生身上同样适用。学生作风问题首先就直接反应在宿舍卫生。中德项目学生大多在家没有做过家务,内务等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宿舍卫生看似小事,实則不然。“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良好的宿舍卫生习惯对个人和集体都十分重要。如何做好宿舍卫生,不在日常管理中拖集体后腿,这需要舍长的合理安排,需要宿舍成员的配合,也需要老师的监督。除了良好的宿舍生活卫生习惯,还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遵守课堂纪律。如何管理学生的学习尤其保证课堂良好教学秩序,使其遵守学校相应规章制度和课堂秩序,这成为办学的首要任务。

三、为解决一系列难题而设计独特的管理模式

1.三方联动,管理更加严格

地方院校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上,外籍教师往往是短期集中授课,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学习外方授课方式的中国教师,此类短期培训很难取得实际效果。[2]

我们采取三方联动机制,任课老师、辅导员和班级干部三方联合起来,齐抓共管。严格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课堂管理和日常行为管理。项目里的学生很多不愿意吃学习的苦,学习压力一大就想放弃。尤其严格课堂管理,项目内学生的课程较满,几乎周周满课,一旦课堂抓得不严格,学生逃课去玩游戏或者睡觉或者课堂上持续性走神,后面的课程也会跟不上。如此下去,到了期末,这类学生就会在考试时候作弊,影响学风和考风。相反,严抓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平日的学习,也有助于知识的消化和专业基本技能的掌握,同时,这可以使得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提高,更加容易通过德方的考核,以便保证大多数同学可以顺利出国进修。

2.组建国际化优秀师资团队,强化教学师资力量

近年来,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的有效供给不能满足潜在的教育需求,“迫切需要加强中外合作办学供给侧改革”[3],尤其需要充实加强教学师资力量。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对中外合作办学质量提升的内涵建设和人才招揽倾注大量心血,贯彻落实“培养国际化优秀匠心人才”的办学思路,构建具有中外合作办学特色的师资队伍体系。为此,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对外招聘国际化人才,对内加强培育选拔具有优秀人才,努力打造并完善自己的专业教学科研团队。其次,加强引进人才工作,在接受德方派遣的外籍教师的同时,在全球高薪聘请外籍教师,保障中外合作办学的基本特色。再次,学院积极参与项目对接,邀请德方任课教师前来授课,促进学院学生的学习。学院重视双方师资的培养,每年有领导层的互访学习和深入交流,并逐步互派老师和学生,实现全方位交流合作。最后,学院也十分重视教师师风师德建设,强化中方及外籍教师师风师德,夯实合作办学基础,提升办学效果和品格。

3.因材施教,多进行鼓励式教育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大多具有良好的家庭经济条件,学生家长们大都注重孩子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几乎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甚至多个特长,这一点是多年实行素质教育的结晶。与此同时,学生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自尊心强,个性张扬,难以接受批评,教育方式不当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对于每个人,我们要因材施教,进行亮点教育和鼓励式教育。实践证明,鼓励式教育在学生中起到良好效果。

4.创新教学模式

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是为了解决中外合作办学期间学生遇到语言等学习障碍时而进行的有益探索。通过两年的实践,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生源与普通本科生相对较差且理科学生外语水平相对较低等现实状况,为既满足合作办学发展需要,又满足当代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强化衔接授课于铺垫教学,即分散知识难点,逐步分阶段教学,提高中方教师与外方教师教学之间的衔接与实效。规范教学管理,及时统计保存外教课程数据,促进学生专业学习实效。课前为学生进行专业术语即专业词汇的中德互译辅导,打好学生的德语基础;课后为学生安排专业知识问答,反馈外教的教学情况。打破传统班级限制,大二根据学生一年的语言学习情况进行语言分班,滚动式动态分班,更加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5.目标导向,强化效果

我们做过调查,项目内学生刚入学,以出国为目标的占比80%。我们重视学生的目标导向教育,针对出国的国别,增加對学生的国外文化认识的教育。项目中大部分学生准备出国,在国内教育大部分集中在对语言和专业课的教育,但学生对国外的风俗文化、法律制度等知之甚少。针对这一现象,我院在平时的教学中,增加对德国的文化制度等讲解。并通过学生组织的国际文化节,德国文化节等活动增加学生对德国的了解。利用寒假暑假时间为学生联系合适的冬令营或者夏令营,让其提前接触了解德国文化常识,对其后来在国内一两年的学习大有益处。学生确立了留学目标国家后,增加了学习动力,不用老师布置,自己就会积极主动学习语言和文化知识,学习效果很明显。

6.创新多渠道引导方式

中外合作办学的不少学校都在探索引导管理学生的各种途径,比如加强党建工作、把握办学方向、精细化管理、优化管理效率、自我管理能力等等,[4]充分利用网络媒介线上交流是其中最重要创新方式。现在电脑普及,学生们熟悉网络生活,习惯在网络上敞开心扉。一位老师找学生当面谈话,学生一句也说不出来,告诉老师我们网上聊吧。接着该同学到网络上跟老师连续聊了两个小时。当然,最后起到的教育沟通效果也很明显。学生的兴趣和思想在哪里,我们的教育就要跟到哪里。新时代,我们的教育引导工作不应拘泥于教室、办公室或者面对面的方式,更应该开阔思路,增加对学生随时随地的网络教育,QQ、微博、微信等各种媒介。我院中德项目学生课程很满,课间也忙碌在更换教室的路上。但是从未耽误我们对学生的教育。面对面教育时间不足,我们就经常在网络上开班会,或者通过网络一对一督促学习、逐一聊天谈话谈心等。

四、推动国际化教育管理的改革

目前教育国际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大学或科研机构之间的双边或多边合作,而未来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趋势已经从合作转向全球化校园(global campus)或全球化教育(global education),教育国际化的形式和内涵发生了质的转变。[5]我们应该积极了解国际教育的发展新动向、新特点,多搜集相关信息,加强相关合作,不断丰富自身合作办学的经验和实践。尤其是对于地方院校而言,“中外合作办学还可以吸收国外先进的办学经验和教学成果,促进自身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6]针对项目的现状和学生特点和管理难点,我们严管理,强师资,个性化教育,动态分班,目标引导,多渠道教育等多措并举,努力进行项目管理工作的探索,全面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注重人才的创新思维培养和实践技能培养。

中外合作办学是人才培养的一种现代化新形式,也是一种新的发展方向。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放在第一位,重视创新思维培养,在实践中不断前行。教育部国际司司长许涛曾言“合作办学要不忘初心,最终是要引领和示范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相信在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推进将更深入,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也将更加成熟,登上一个新高度。

注释:

[1]张民选、李亚东.中外合作办学认证体系的构建与运作.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莫玉婉、莫春雷.高职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问题及展望.教育与职业,2019.10

[3]薛二勇.中外合作办学改革和发展的政策分析.中国高教研究,2017.2

[4]岑逸翘.中德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学生工作初探——以肇庆学院中德合作办学项目为例.大学教育,2019.9

[5]任友群.“双一流”战略下高等国际教育国际化的未来发展.中国高等教育,2016.5

[6]巩坚.地方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进路径.宜春学院学报,2020.4

参考文献:

[1]林金辉、刘梦今.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内部教学质量保障基本要素及路径.中国大学教学,2014.5

作者简介:

于丽方(1982--)女,山东烟台人,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助教,主要从事英语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学生特点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
基于间断—平衡理论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估的政策演进研究
技工学校学生就业指导的探索与思考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探究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产业与教育交互下的“中外合作办学”服装人才培养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中外合作办学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统计教学实践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