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一叶,万木竞荣

2020-12-07 17:54王俊文周彩丽
教育家 2020年41期
关键词:师专洛阳学校

王俊文 周彩丽

9月10日,教师节,洛阳师范学院(以下简称“洛阳师院”)老校长叶鹏家,一批批学生前来祝贺。86岁高龄的叶鹏如往常一样,给学生们讲大学精神,讲师范传统,讲河洛文化,他的学生、洛阳师院原副校长颜福海记录下这一幕,感慨“又受到一次生动的教育”。

洛阳师院文学院院长王建囯向叶鹏说起文学院正在筹建“叶鹏文学珍藏馆”的事情。王建囯说,建馆是为了充分彰显叶老的教育情怀、奉献精神、学术成就和对洛阳文化的贡献,作为一种文化和精神承传下去,让广大师生从中得到教育。

据洛阳师院党委宣传部的同志介绍,去年,洛阳市委下发《关于开展向叶鹏同志学习的决定》,号召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向叶鹏学习。他像一株参天大树,昭示着一位老教育工作者的博大情怀……

本固枝荣:把准脉搏,营造摇篮

洛阳师院前身是始建于1916年的河洛师范学校,历经河南省立河洛师范学校、河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河南省立洛阳师范学校、洛阳师范专科学校、洛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诸阶段。1983年,叶鹏担任洛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洛阳师专”)校长。15年间,他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新精神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思路,带领师生把一所中等师范学校打造成了豫西地区乃至中原大地中小学教师的摇篮。

颜福海现在还记得叶鹏上任时的情形。上任第一天,在全体教师大会上,他慷慨陈词:“我叶鹏当校长,一定把手放在教职工脉搏上,知冷知热,知痛知痒。”由于学校地处郊区,第三产业不发达,子弟上学难、师生洗澡难、教师住房难等问题影响了学校发展。叶鹏一上任,便着手解决这些难题。

振兴之要,人才为本。叶鹏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校的“第一工程”。他强调,一所学校拥有一批有理想、有学识、有责任心、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比建几栋大楼更重要。学校在洛阳高校中率先引进硕士。硕士生杨作龙本来要去另一所学校,但那所学校不给解决他爱人的工作。叶鹏得知这个消息后,请杨作龙到洛阳师专任教,同时费尽周折,将他的爱人调入洛阳工作。杨作龙没有辜负叶鹏的期望,勤奋工作,勇挑重担,后来成了洛阳师专又一任校长。

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洛阳师专便花30多万元定向委培硕士生,这些硕士生,后来成了学校领导、科研带头人、洛阳市知名学者等。到20世纪90年代,人才的力量集中爆发,学校老师发表的SCI、EI论文多达100多篇,为洛阳师专从专科升为本科提供了有力支撑。时至今日,洛阳师院依然重视引进高层次人才,并为其落实科研津贴、安家费、购房补贴、科研启动费等待遇。

洛阳师专当年的后勤改革,全国瞩目。1984年,学校以“小组的租赁承包的经营方式,卫生的丰富多样的主食品种,先进的电子技术的管理手段,正确的农村取向的消费导向”推进后勤改革,取得了显著效益,全国近700所高校先后来学校“取经”。1996年3月,原国家教委条件装备司副司长王富参观了学校食堂后,高兴地说:“长期困扰我们高校食堂社会化的问题,在洛阳师专找到了解决办法。”直至现在,洛阳师院的食堂仍是学校的品牌之一。

叶鹏强调师专的师范性,提出“安其位,守其责,精心营造教师的摇篮”。在他的带领下,学校建立了一套有师范特色的教学制度和教育规范。新生入学,除发教材外,还要发本专业的初中教材,使其及早进入“教师”角色。学校建立实习基地,使实习贯穿学习的全过程。毕业前夕,全校举行数以百计的讲座,讲述从教的经验、为师的幸福,鼓舞学生从教……洛阳师院一直延续这一宗旨,突出教师教育特色,对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进行积极探索。现在,洛阳师院的师范生从入校开始,就接受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备课、说课、上课、教育调查、教育实习等内容贯穿四个学年。

叶鹏的创新之举,提升了洛阳师专的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和知名度,也播下了一大片绿色的种子。1988年,洛阳师专被当时的国家教委评为全国第一批优秀师专;在1994年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评选中,学校获得1个一等奖、7个三等奖,获奖等级和人数在全国师专中名列第一。

根深叶茂:洛阳模式,补齐短板

洛阳所在的豫西山区是国家级贫困县比较集中的地区,大量的农村学校师资匮乏,教育质量低。针对洛阳教育现状,根据“补齐最短板,面向最基层”的原则,洛阳师院与洛阳市政府部门合作,于2016年率先以单独招生的形式,以“自愿报名、择优录取、定向培养、公费教育、定向服务”的原则,启动实施高中起点专科层次的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计划。经过几年的发展,“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模式产生了广泛影响,河南省教育厅以“洛阳模式”来概括洛阳师院的经验,并在全省推广。如今,“洛阳模式”已经成为河南农村师资的有效补充。

为农村基础教育输血造血,体现了洛阳师院这所百年老校的担当和坚守。早在叶鹏任洛阳师专校长期间,就对此有过探索,并一直延续。

1993年的一天,三门峡灵宝县(现灵宝市)的几位村民来到洛阳师专,找叶鹏反映当地学校因缺乏师资而教育质量不高的问题。这引起了叶鹏的思考。洛阳师专承担着为洛阳、三门峡培养中小学教师的任务,但下到乡村的毕业生比较少。这些地区的学生怎么办?农村地区的师资怎么办?

叶鹏向河南省教委打报告,申请扩大洛阳师专办学形式,在中文系创办五年制试验班,招收农村地区初中生,前三年学习高中课程,后两年学习专科课程,让有志于从事基础教育的学生能早一点进入大学学习。为了保证这批学生“来自基层,服务基层”,学校和灵宝县(现灵宝市)教育局签订了合作培养协议,既解决了学生毕业分配问题,也解决了农村缺师资的问题。

后来,五年制试验班的专业扩展到农村师资缺口较大的外语、美术、音乐等专业,招生地区也扩大到洛阳其他地区。“五年制”随后在全省推行。

洛阳师专升为本科后,走内涵发展之路,主抓本科教育,逐步取消“五年制”,但仍保持為农村培养师资的传统。2016年,洛阳师院发起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计划,为解决农村师资队伍问题提供了新方法,成为农村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

叶鹏曾自豪地说:“豫西地区凡是识字的人,都是我们洛阳师专教出来的。”学校先后为豫西地区培养了15万余名基础教育教师,该地区40%以上的教师、38%的中学校长、56%的中学名师从洛阳师院毕业,为豫西地区的民智开启作出了重大贡献。

叶鹏在任时,还为社会人士创办文化普及班。他在报纸上开设专栏,用文化视角讲生活,市民都盼着周末印有他文章的报纸副刊。他为市民开设有关道德、文化等内容的讲座,进监狱做演讲。出书者邀他作序,文化活动举办者请他致辞,甚至有村民找他写碑文……他几乎来者不拒,以其思想,以其口才,以其辞章,影响万千。

有一位老师听过叶鹏的讲座,后来给他寄来一双鞋垫,上面绣着一副对联:杏坛常拾趣,分火愿奉献。教者如分火,散为千灯而明自若。叶鹏已不仅仅是学生的教者,还是洛阳人民的教者,散为千灯,教化一方。

守护根脉:传承文化,古都新生

“十三朝古都”洛阳,有五座都城遗址。在任何一个城市,有其中任何一个遗址都是不得了的,但在洛阳,这个优势并没有显示出来。为了保护洛阳的古文化,叶鹏做了很多努力。

2002年底,洛阳市要在市中心建河洛文化广场。在建地下商店、停车场时,挖出了18个车马坑、397座墓葬,发现了古文献中记载的夏商周时期重要遗存——六马一车的“天子之乘”。

这一惊人发现引起了洛阳市民和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王巍在考察东周车马坑后提笔写下“东周瑰宝,举世无双”八个字。以叶鹏为首的12位洛阳学者联名上书洛阳市委、市政府,建言“按原方案建成的广场,在全国的广场中,只能是二三流的广场;而实地展示东周王陵遗物的广场,将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广场”。

争论了两月后,“河洛文化广场”工地开始按原方案施工作业。从施工现场回来,叶鹏哭了,打电话给曾任文物局局长的同学,哽咽着说:“你救救洛阳文物吧。”而后,《中国文物报》以整版刊文《洛阳在毁什么?》,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洛阳市政府改变了原先的设计方案,决定在原址、原地进行展示性保护。

居于中国各大石窟之首的龙门石窟也坐落于洛阳。1980年左右,龙门向市场化发展,商店林立。叶鹏写了一篇《论龙门的荒凉化》,鼓呼龙门应当“荒凉化”。叶鹏的呼吁没有奏效,不多时一座投资2000多万元的人造游乐设施“中华龙宫”在龙门石窟内建立。后来,龙门石窟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时,联合国世界遗产评估考察团官员表示要拆除“龙宮”才行,“2000多万”被炸平。现在,“龙门荒凉化”成为洛阳的一句响亮口号。

这些年,叶鹏一直为保护洛阳文化而呼吁。他时常在媒体上发文,在报告会上演讲,漫谈《洛阳的文化魅力》,呼吁《珍爱我们的家园》。他年迈体衰,百病缠身,装过心脏起搏器、冠脉支架,患过脑梗、心梗,有人劝他别再折腾,他说“点检五脏与六腑,唯一不坏是良心”。他被誉为 “洛阳文化最后的堂吉·诃德”。有市民在网上发帖:“一个古稀老人的古都保卫战,洛阳人都不该忘了叶鹏!”

叶鹏并非一味“守旧”,他也在思考洛阳的文化创新。三彩器最早发现于洛阳,但三彩器是墓葬品,为了让三彩技艺走入日常生活,叶鹏想出以壁画的方式传承。1986年,在叶鹏的倡导下,洛阳师专创办壁画工艺研究室,将学校美术系毕业生郭爱和留校,并组建团队,着手对三彩艺术进行创新发展。现在郭爱和已是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其作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杰出手工艺品徽章,洛阳三彩进入寻常百姓家,进入公共艺术领域。

洛阳对外文化交流的另一张名片——牡丹瓷,也与叶鹏有着密切的关系。“牡丹瓷”由叶鹏命名,叶鹏为其设计了“黄金蕊、红玉瓣、翡翠衣、琥珀枝”的形象,而今牡丹瓷也开拓出一番新天地。

叶鹏一直为洛阳文化建设和城市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为洛阳的文化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提出设想,参与洛阳市洛龙区、高新区、伊滨区新道路、新水系等的命名……他为洛阳的文化保护、文化传承与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布绿叶之萋萋,结朱实之离离。叶鹏这株深植在河洛大地上的高树,苍翠挺拔,引领着一代又一代的河洛人……

猜你喜欢
师专洛阳学校
《洛阳十三朝之唐朝·洛阳十三朝之后晋·洛阳十三朝之三国》
拉萨师专?马云教育基金启动 : 捐资一亿,十年赋能3000名西藏一线教职人员
呵,洛阳铲
古今经纬上的洛阳(下)
差异教学法在师专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硬脖子的洛阳令
英语词典教学与师专英语教学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