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点儿”句式的句法性质和语义功能探析*

2020-12-08 14:17尹桂丽
关键词:句法副词形容词

尹桂丽

(新疆大学人文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830046)

一、引 言

“A+一点儿”句式是差比句的一种,其构成为“X+A+一点儿”。原型差比句的形式为“X+M+Y+A+一点儿”,是由比较主体(X)、比较基准(Y)、标记词(M)、属性谓语(A)、数量补语“一点儿”构成,“A+一点儿”句式是差比句的短形式。一般认为,“一点儿”表示微量,其与形容词组合时表示度量。由“A+一点儿”所构成的形容词谓语句是句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已有成果对该句式的句法语义及句式中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制约研究比较少。本文立足于“A+一点儿”组合,首先从微观角度对“A+一点儿”组合内部的成分制约因素及句法表现进行分析,然后从宏观角度对“A+一点儿”句式的句子功能选择以及中观的相关联的句法成分的制约进行验证,以期对“A+一点儿”句式的句法语义特点进行全面的描写、分析和解释。

二、“A+一点儿”组合的内部制约

(一)“A”的理性义

“一点儿”表示微量,“A”与“一点儿”组合要求“A”具有可变量这一语义特点。性质形容词表示某种抽象的属性,程度上存在差异,具有可变的量,隐含着[+程度量]这个语义特征,①参见吴立红《状态形容词在使用过程中的程度磨损》,《修辞学习》,2005年第6期,第19页。可以与“一点儿”共现,如例(1);而状态形容词在某种抽象的属性上表现为固化性,程度上不存在差异,具有[-程度量]这个语义特征,所以不能与“一点儿”共现。重叠形容词不管是AA 式、ABAB、AABB、A 里AB、还是A+后缀构成,由于本身表示一种程度加深的临时的固化性状态,所以都不能进入“A+一点儿”组合,如例(2)。在对《现代汉语800 词》②参见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716-736页。形容词生动词表中417③417个形容词是去掉了生僻的形容词或是语义生僻的形容词。个单音节、双音节、重叠式形容词进行考察后发现,性质形容词均可以与“一点儿”组合,而状态形容词和重叠式形容词均不能与“一点儿”组合,这也与我们的分析一致。

(1)大一点儿 小一点儿④本文例句未标注出处者,均为自省例句。

干净一点儿 脏一点儿

漂亮一点儿 丑一点儿

乐观一点儿 悲观一点儿

(2)*雪白一点儿 *水灵灵一点儿

*火热一点儿 *高高兴兴一点儿

*漆黑一点儿 *黑不溜秋一点儿

(二)“A”的色彩义

考察《现代汉语800词》生动词表中能与“一点儿”搭配的单音节、双音节形容词的色彩义可以发现,常用的单音节和双音节性质形容词无论是积极义、消极义还是中性义均可进入“A+一点儿”组合。从“A+一点儿”组合的内部制约来看,“A”所具有的[±积极义]的语义特征不会影响“A”与“一点儿”搭配。

(三)“A+一点儿”组合的语义特征

“A”在理性意义上必须具有[+程度量]的语义特征,这是“A+一点儿”组合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A”的[+程度量]这一理性义决定了“A”与数量短语“一点儿”组合时蕴含着“比较”,比较的结果是“在某种属性量上存在‘微量偏离’”,因此“A+一点儿”组合隐含着[+比较][+微量偏离]这两个语义特征。

以上是从“A+一点儿”组合内部的成分制约来探讨“A+一点儿”组合的语义特点,要深入探究“A+一点儿”句式的句法表现和语义功能特点,就需要对“A+一点儿”句式的宏观句子功能选择以及中观的关联成分进行进一步的考察。

三、“A+一点儿”句式的句类分布及语义制约

(一)“A+一点儿”句式的句类分布

从句法分布来看,“A+一点儿”并非可以不受限制地进入任何一种句子功能类型。不同句类因句法功能不同,对“A+一点儿”的句法表现有一定的约束作用,根据CCL 语料库以及自省语料调查可以发现,该句式在不同的句类中表现出一定的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A+一点儿”在进入提供信息的陈述句和索取信息的疑问句时不受限制,如例(3)(4);在进入表达祈使功能的祈使句时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即“A”为消极义的词时,“A+一点儿”组合通常不能进入祈使句,如例(5);“A+一点儿”组合完全排斥抒发强烈感情的感叹句,如例(6)。

(3)这件衣服长一点儿。

小张聪明一点儿。

这个孩子懒一点儿。

(4)这件衣服(是不是)短一点儿?

小张(是不是)聪明一点儿?

这个孩子(是不是)懒一点儿?

(5)厚一点儿! 薄一点儿!

远一点儿! 近一点儿!

勤快一点儿! ?懒惰一点儿!

整齐一点儿! ?乱一点儿!

(6)*这个孩子(太)勤快一点儿!*这个孩子(太)笨一点儿!

*这个东西(太)贵一点儿! *这双鞋(太)便宜一点儿!

(二)句类对“A+一点儿”句法表现的语义制约

“A+一点儿”句式在不同句类中表现出的不平衡性主要是由句类的句法功能和“A+一点儿”组合的语义相互制约造成的。

在陈述句中,“A+一点儿”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比较项在程度量上的对比结果进行描述和确定,比量结果是比较主体相对于比较基准存在微量量差,与陈述句“提供信息”的句法功能相匹配,因此“A+一点儿”能不受限制地进入陈述句。“A+一点儿”是对对比结果的客观描述,可以用在索取信息的疑问句,其功能是“索取或确定比较的结果”,因此“A+一点儿”能不受限制地进入疑问句。

肯定的祈使句表示要对方做某事,以期实现心理期望。在祈使句中,“A+一点儿”表示相对于比较基准,比较主体在某种属性量上尚未达到言者的心理预期,希望对方在量上进行微量调整,以达到言者预期。由于祈使句式表达一种心理期望,积极义的形容词符合正常的心理期待,因此都能进入祈使句“A+一点儿”句式;中性义的形容词由于本身不表示褒贬,只要符合说话者的心理预期都可以进入这一类句式;而消极义一般不是我们正常的心理期望,所以“A”为消极义时,一般不能进入祈使句。但如果消极义是说话者所希望的,它成为我们的心理预期时,这类形容词也可以进入祈使句式,如例(7)。

(7)《为了宝宝,女人就要坚强一点,自私一点》(《宝宝树》2013-09-23)

《女人,你应该再笨一点儿!》(《简书》2016-06-29)

《对自己小气一点,对别人大方一点》(《豆瓣》2013-05-16)

感叹句抒发强烈的感情,而“一点儿”通常表示比较主体相对于比较基准在量上存在微量量差,在语义上与感叹句的句法功能并不匹配,因此“A+一点儿”排斥感叹句。

(三)“A+一点儿”句式的语义特点

根据“A+一点儿”和句类的互动,可以分析出“A+一点儿”句式的基本语义特点:

1.[+比较][+微量偏离]

无论在陈述句还是祈使句中,“A+一点儿”都表达两个比较项基于比较而确定的微量偏离,语境通常能提供比较的参照对象。由于“A+一点儿”句式更强调比较的结果,所以在这一句式中对比基准项通常不出现,只出现对比主体,但通过语境或预设可以追溯到对比基准项,如例(8)。

(8)市场经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法制经济,胆子再大一点儿,步子再快一些,并不等于可以置法律不顾。(CCL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家买了洗衣机、热水器……一家用水多一点儿,总量就老鼻子了,请你们呼吁一下,水是不可替代的资源,大家一定……(CCL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

市中心有一家银行,是平房,有4家商店,一家稍大一点儿,东西多些,其余3 家,各是一间门脸儿,主要商品是食品,也有些粗犷的工艺品。(CCL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

2.[±预期]

“A+一点儿”句式在陈述句和祈使句中根据言者对比较主体在某种属性的程度量上是否有预期,语义可以分化为两类:一类是言者对比较主体在属性量上没有预期的、合意的基准,该类句子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的属性在程度量上进行对比,结果是比较主体略微偏离比较基准,不反映言者的主观好恶,是言者对量差的客观判断”。陈述句就属于这一类,这类句子的语义特征是[-预期+客观描述];另一类是“言者对比较主体在属性量上有预先认定的基准量,对比结果是比较主体在属性量上略微偏离言者的预期,表达言者的不如意”。祈使句就属于这一类,这类句子的语义功能是[+预期+主观评价]。在祈使句中,“A+一点儿”格式的[+比较][+微量偏离]义与祈使句的[+祈使]的句法功能结合后,表示“比较主体在某一属性量上偏离了言者的主观预期,希望对方在‘量’上做微量调整以达到预期”。

3.[+静态]

性质形容词既可以表示客体在某一个时间点上的静态属性,也可以表示客体在某一时间段内动态量变过程的实现,因此客体的比较有静态他较和动态自较之分。他较通常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比较项在同一个时间点进行某种属性量度的对比,与属性的动态量变无关,是一种静态的比量;自较通常是对同一比较项在某一时间段内量度变化的对比,是动态的比量,需要与表示状态变化实现的完成体标记“了”共现。“A+一点儿”组合不具有时间维度上的变化,具有[+静态]的语义特点,因此“A+一点儿”格式不具有动态的量变属性,因此该格式通常用于他较。尽管自较具有[+动态量变]的属性特点,但通过词汇或语境手段可以截取客体在属性变化上的两个不同时间点来进行对比,使以[+动态量变]为主要特点的自较也具有[+静态]的属性。如例(9)中的“懒”“坚强”“差”“松缓”都可以表示量度的变化,但都可以将其转化为某一时段上的两个时间点的对比,消解动态的量度变化,因此自较也能进入具有[+静态]属性的“A+一点儿”格式中。

(9)《在这件事上,妈妈懒一点儿,宝宝就多了一层安全保障》(《搜狐首页·母婴》2018-02-06)

《每次分手都会比以前坚强一点》(《简书》2016-03-26)

图上病人的血小板都低于正常值,但是病人的凝血功能并没什么大问题,就是比平时要差一点儿,也不影响,过几天就正常了。(CCL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

妈妈说到这儿,口气松缓一点儿,“不过,生意的局面越来越大,光是你一个人照顾,也是照顾不过来……(CCL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

4.[+相对属性]

“A+一点儿”中“A”所描述的属性并非对比主体的客观性质,而是一种相对属性。比如:相对于几岁孩子穿的衣服说“这件衣服要大点儿”,这个“大”是相对于比较基准来说要大。从认知上来说,几岁孩子的衣服即使“大一点儿”其实也是“小”的,因此这里所表达的属性是相对的。“妈妈懒一点”中,“懒”并不是妈妈的客观属性,只是在“勤快”的程度上有所降低。因此在这一句式中形容词所表示的属性是相对于比较基准而言的属性。

四、“A+一点儿”与关联成分的制约

以上是从句类角度对“A+一点儿”的句法语义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在陈述句中“A+一点儿”常与虚词“了”和副词共现,构成“A+了+一点儿”和“副词+A+一点儿”的组配格式。

(一)“A+了+一点儿”的句法语义特点

在陈述句中,“A+一点儿”还常常可以加入虚词“了”,构成“A+了+一点儿”组合。“了”是“实现体”标记成分,①参见邵洪亮《“了1”、“了2”的“实现体”标记功能的羡余研究》,载《对外汉语研究》第八期,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163页。由于言者[±预期]、“A”“一点儿”与虚词“了”的互动,使“A+了+一点儿”格式产生语义分化,同时“了”的功能也分化为两个:②参见张保胜《“A一点儿”和“A了一点儿”》,《语言研究》,1988第2期,第39页。本文在“A+了+一点儿”中“了”分化为“了1”“了2”,与《“A一点儿”和“A了一点儿”》一文观点一致,但在“了1”“了2”的功能上看法略有不同。“了1”表达言者对比较主体在某种属性量上超出了预期标准量这一已然或已定性状的不如意的主观评价,而“了2”表示动态变化的实现。

形容词既可表示静态的属性也可表示动态的变化。当言者对比较主体的属性量没有预期的、如意的基准时,“A+了+一点儿”表示动态的量变,通过谓词与“了2”的共现来实现对事件状态成为事实的标示,表示比较主体在某种属性上量度的微量量变已经实现,是对量变实现的客观描述,不表达言者的主观评价,具有[-预期+动态+客观描写+自较]的语义特征,如例(10a)。当言者对比较主体的属性量有预期的基准量时,“A+了+一点儿”不表示动态的变化,而是一种静态的属性,通过谓词与“了1”的共现来标示言者对比较主体在属性量上微量偏离言者预期这一已然状态的主观评价,具有[+预期+静态+主观评价-如意+他较]的语义特征,如例(10b)。

(10a)粥稠了一点儿。 [-预期+动态+客观描写+自较]

他胖了一点儿。 [-预期+动态+客观描写+自较]

(10b)粥稠了一点儿。 [+预期+静态+主观评价-如意+他较]

他胖了一点儿。 [+预期+静态+主观评价-如意+他较]

如上所述,当言者对比较主体的属性没有预期的、如意的基准量时,“A+了+一点儿”格式具有[-预期+动态+客观描写+自较]的语义特征,但也可以通过词汇或语境手段将动态对比变成静态的对比,用于他较,具有[-预期+静态+客观描写+他较]的语义特征,如例(10c)。但这里“A+了+一点儿”格式不表示动态的量变,而是对比较主体在某种属性量上超出了比较基准这一已然状态的客观描写,不表达言者的主观评价。

(10c)今天的粥比前两天的稠了一点儿。

到了晚上,她对大学生讲的话比平常多了一点儿,她讲到了她的男人。(安徒生《看鸡人格瑞德的一家》《搜狗百科》)

今天下班比平时早了一点儿。

“A+了+一点儿”是否出现歧义,与句子中名词与形容词的语义制约有关。当比较主体本身在某种属性上只有静态的属性,如例(11)中“墙”在“高/矮”、“鞋子”在“大/小”的属性上具有[-自主性][-量变]的静态语义特征,不能表示动态的变化时,“A+了+一点儿”只能表示比较主体在属性上偏离心理预期,表达不如意的语义功能,这里的“了”是“了1”,该类句子只具有[+预期+静态+主观评价-如意]的语义特征。

(11)这堵墙矮了一点儿。

这双鞋子小了一点儿。

形容词的色彩义对“A+了+一点儿”的歧义也有一定的消解的作用。我们发现当“A+了+一点儿”与[+积极义]形容词组合时,通常没有歧义,只表示动态的变化,这里的“了”是“了2”,是对量变的客观描写,如(12a)。因为[+积极义]形容词所表示的属性通常是我们所希望的,与“不如意”的语义相矛盾,所以(12b)是不成立的。

(12a)这里富裕了一点儿。[-预期+动态+客观描写]

他大度了一点儿。 [-预期+动态+客观描写]

(12b)*这里富裕了一点儿。[+预期+静态+主观评价-如意]

*他大度了一点儿。 [+预期+静态+主观评价-如意]

(二)“程度副词+A+一点儿”的组合制约

“王力(1985:131-132)曾根据比较对象的有无把程度副词为两类:一类是表示相对差别的程度副词,称为相对程度副词。如‘更、更加、较、比较、略微、稍微、最、顶’等,这类程度副词大都出现在以客观事物为参照的比较句中,如‘在我们学校,他最高’、‘他比我更内向’等。另一类在使用时则排斥具体的比较对象,如不能说‘在我们学校他很高’、‘他比我太内向’等。此类副词只能通过言者对事物的主观感受进行量的把握,我们称之为绝对程度副词,常见的有‘很、非常、十分、挺、太、有点儿、偏’等”[1],如表1所示。

一般来说,程度副词和数量结构在修饰限定形容词的量级时,往往分居于形容词的两侧,即异侧共现。调查发现,非极量的相对程度副词都能与“A+一点儿”共现进入这一句式,如例(13);极量的相对程度副词则不能进入这一句式,如例(14)。由于“A+一点儿”组合具有[+比较]的语义特征,绝对程度副词由于排斥比较对象都不能进入“A+一点儿”句式,如例(15)。

(13)他的个子稍微高一点儿。

还有呢,还有本地人哪,本地人的文化程度呢,比较低一点儿。(CCL 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

我这瞎看,嘿,一上了班一工作,时间上也不允许,一般看看小说儿,比较实在一点儿,因为我真学,学外语,我,谁教我……呀?您得这么说,我上哪儿学呀?(CCL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

仔细对比之后我发现,其实SmartisanT1的白色更加冷冽,色温较冷一点儿,像不可接近的冰雪女神。(《坚果Pro 2S 图赏:红的胜火,白的似雪》《搜狐·时尚》2018-09-29)

毫无疑问,他的心中还有很浓厚的旧的意识,认为女人同男人不一样,即便不叫男尊女卑,终是女人更软弱一点儿。(CCL 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

(14)*这个句子最通顺一点儿。

*毫无疑问,他的心中还有很浓厚的旧的意识,认为女人同男人不一样,即便不叫男尊女卑,终是女人最软弱一点儿。

(15)*这个句子有点儿/太/过/很/非常/特别/十分通顺一点儿。

*毫无疑问,他的心中还有很浓厚的旧的意识,认为女人同男人不一样,即便不叫男尊女卑,终是女人有点儿/太/过/很/非常/特别/十分软弱一点儿。

(三)“太+A+了+一点儿”的组合制约

绝对程度副词通常不能与表示比较的“A+一点儿”句式共现,但绝对程度副词“太”却能与表示比较的“A+了+一点儿”格式共现。其认知动因与表达“大量偏离预期而不如意的强烈感情”的主观化诉求的缺失有关,尤其是与表达“符合人们预期的褒义或者积极义的属性量,因大量幅偏离言者预期,使言者产生不如意的强烈感情”的主观化诉求缺失有关。

“太”的语义内涵可分为肯定和否定两种语义倾向。“太”除了与褒义或肯定意义的词语相结合,表示肯定性程度极高的强烈的赞叹、赞赏外,也可与褒义或具有肯定意义的词语相结合表示这种高程度已超过了常规标准或程度,是程度过分的否定,表达不如意。“太”与贬义性词语或表示不如意的词语相组合表示程度过分的否定,多用于不满、不如意的事情。②参见卢福波《关于“太”字结构的教学与研究——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三个平面的结合问题》,《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第2期,第74-76 页。

这样,“A”是褒义或肯定意义的词语时,“太A+了”语义上具有不如意和如意的两种主观评价义。而在表达主观大量的绝对程度副词“过、很、非常、特别、十分”中,除了“过”能够表达超出标准或程度的程度过分的不如意外,其余的副词都只表示词义在原有的程度上加深,而不会改变词义肯定或否定的倾向。不过,“过”仅仅表示对超出标准或程度过多的不如意,并不表达强烈的感情,同时也不能与“了”共现。

“A+了+一点儿”通常与中性义或贬义的形容词共现表达不如意的主观评价,不与褒义或肯定意义的形容词共现。“太A 了”与褒义或肯定意义形容词共现时,可以表达程度过分的否定,与中性义或贬义的形容词共现也表达程度过分的否定。“A+了+一点儿”与“太A了”都具有表示不如意的主观评价义,只是一个是偏离幅度较小的微量偏离,一个是偏离幅度较大的大量偏离。当二者组合后,改变了程度量的量级,在表达“主观极量”的“极、极其”和表达“主观大量”的“太、过、很、非常、特别、十分”之间形成一个新的量级,在程度上已然超过了“主观大量”,介于“主观大量”和“主观极量”之间,因此“太+A+了+一点儿”中“A”为褒义或肯定意义的形容词时,表达比较主体大量偏离“预期量”“程度过分”的否定,如(16)。非积极意义本身不符合普遍的主观预期,因此“太A+了+一点儿”与非积极意义的形容词组合时,表示比较主体偏离“预期量”较多的“程度过分”的否定,如(17)。

(16)不得不说这楚云飞也太实诚了一点儿,人家说不让你帮忙了,你就真不去帮忙了?(《搜狐首页·历史》2018-12-09)

这个……太隆重了一点儿吧。(《晋江文学城》2018-06-02)

不过这份要求也许太高了一点。(《世界在你心中》2007-04-01)

我们一行四人住下来,两间房,加停车,一晚共计50 元,……儿子就说,这也太便宜了一点吧?(《哎呀,好一个唐家河》《新浪博客》2011-11-18)

(17)“对,你看,就是这么多”,小家伙说。“这样你就明白了,二角五分是太少了一点儿。”(CCL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

或许何满子太调皮了一点儿,但他是快乐的、自由的、不受约束的,他的童年没有留下遗憾。(刘绍棠《蒲柳人家》,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我总觉得他太夸张了一点儿。(《和一个朋友的对话》《新浪博客》2006-05-30)

这样,在“A”无论是褒义、贬义还是中性义时,“太+A+了+一点儿”格式在语义上都表示“大量偏离预期而不如意”这一强烈感情。

五、结 语

句法形式可以反映“A+一点儿”的分布和组配规律,但决定和解释“A+一点儿”分布和组配规律的首要因素是句式的语义功能:[+比较][+微量偏离]。其次,[±预期]对“A+一点儿”句式义有着重要的区别作用,并由此产生了两种互异的语义类型,即对比差结果进行[+主观评价]和[+客观描写]两种语义属性。[+比较][+微量偏离][±预期]不仅决定了“A+一点儿”可以进入哪类句式,跟那些副词共现,有力地解释了“A+了+一点儿”格式中的歧义现象,同时也决定了“A+一点儿”句式基本的句法语义特征。第三,当言者对比较主体的属性量没有预期的基准量时,[±静态][±他较]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对“A+一点儿”和“A+了+一点儿”格式选择的较强的倾向性。“A+一点儿”格式比较倾向于选择[+静态][+他较],而“A+了+一点儿”格式比较倾向于选择[+动态][+自较]。第四,[+相对属性]是比较主体相对于比较基准的属性特点,而非客观的属性,这也是差比句的共有特点。

猜你喜欢
句法副词形容词
认识形容词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短句—副词+谓语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副词和副词词组
形容词
信息结构与句法异位
hardly是hard的派生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