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庄生命哲学的思考

2020-12-08 17:29吴旌正
祖国 2020年7期
关键词:老庄道家儒家

文/ 吴旌正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局势不稳定,经常开战,人们的生存危机极大;同时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下,随之出现了功利性思想,对生命的追求日益物质化,渐渐丧失了礼教,精神日益萎靡。对于此,生命问题日益凸显[1]。春秋后,注重人的思想不断出现,在此形势下,越来越多的人探究生命问题,形成了浓厚的学术环境,从而有利于老庄生命理论的研究。然而,分析老庄生命哲学发展史得知,其中包含了大量上古生命思想及对隐士文化的批判。结合当时楚国独特的地域文化,并利用当时科学技术,生命哲学逐渐形成,并独具鲜明特色。

一、老庄生命哲学的研究意义

生命哲学指的是一种学说与思想,其是围绕生命展开的系统理论的思考,其组成部分包括生命本质、生命价值等[2]。一直以来,中国传统哲学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一些和生命相关的问题上,如生命的本质、生命的存在与发展、生命的价值等。也正是因为关注与思考这些问题,才让中国传统哲学有其与众不同之处,生命哲学取向十分注重。

在我国传统哲学中,道家与儒家是两大主要派系,其生命哲学倾向极为显著,其学说的主旨就是生命,其思想的旨归便是思考与解决生命问题[3]。但因为两家在一些基本问题的理解上有所不同,包括生命的本质、生命的价值取向等,所以二者的生命哲学在各个层面上也就有很大不同。儒家对生命的社会取向较为重视,指出社会理论价值是生命的最高价值,追求社会价值,其实质则是对生命自身的向往。在注重道德伦理的形势下,以道德伦理为基础的生命存在理论渐渐涌现,从而现实生命不得已屈服于抽象规范中,真正的生命价值则逐渐丧失了。对于道家而言,长期追求个性化、特殊理论,对生命本身十分关注,其把自然生命视为本位,积极维护自然生命,将生命自然本性实现。基于那个时代背景,借助文化与价值批判的方法,逐渐构建以“道”论为中心的生命哲学理论。道家思想这一典型特征,在老子与庄子身上得以充分彰显。所以,为了能够充分了解传统生命哲学,其前提在于认识道家生命哲学。然而,认识与研究道家生命哲学,其关键在于老子与庄子的生命哲学理念。不断兴起的西方生命哲学思潮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让诸多问题的解决均要求准确而深刻的把握中国传统生命哲学,包括怎样在生命哲学层面比较中西哲学(乃至文化),如何将中国生命哲学的特征突显出来等。而要想准确而深刻的把握中国传统生命哲学,需对老庄道家生命哲学进行深入探究。

老庄的生命哲学,其实质在于老庄自身理论的不断延伸。一直以来,关于老庄的研究层出不穷,然而对老庄思想深入研究的文献较少,研究老庄思想的实质也不到位[4]。虽然老庄思想深邃而博大,但却均未离开一个核心问题,这就是生命问题,老庄思想中的鹄,实际上则是反思与思考生命,但是鹄相对而言不是很完整,若要发展和推进老庄研究,就必须弥补这种不足,加强老庄生命思想的研究。

二、儒、道生命哲学之比较

注重一种等级秩序是儒家文化的根本特征,从道德上把人分成两种类型,即君子和小人,而区别君子和小人的分界线就是是否追求群体和谐而不惜牺牲个体存在。立足于本质的角度来说,儒家文化是贵族文化的一种,其将社会中君子价值的顺利实现为目标,即《论语·卫灵公》中所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5]。”没有重视考察人和自然的关系。立足于生命观的角度而言,就那种不能知道的社会以及自然力量,儒家文化被叫作天命和命。尽管其以道德主体的一种能动的价值为追求,也就是即“人皆可以为尧舜”,“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6]。”(《孟子·告子下》),但相较于道家,其却存在很大的区别,没有将一个具有实体性、可法的规律以及规则提出来。既使在荀子的》天论篇中提出了“人定胜天”的思想,但却没有立足于掌握自然规律上进行建立,只是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入手。通过对早期儒家孔孟的生命观展开分析可以了解到,宿命论色彩非常鲜明。

针对重生论,儒家的生死观对其予以了否定,他们否定“贵已重生”的思想。对于杨朱的自私,孟子进行了指责,由此可以看出针对道家重生论儒家文化给予的评价。对此,庄子对儒家以仁义黥人性命的做法展开了强烈的批判。但儒家也自有一套养生论,士人格的独立和内在理想的自由为其追求的主要内容。

毋庸置疑,孔子也具有非常丰富的养生思想。但就整个思想体系来说,还不够集中,占据着可有可无的位置,相较于道家的生理和心理兼用的养生思想相比,其具有显著的不同,且更明显的是,儒家的养生只是一种暂时的应对措施,而不是主要目的,而道家则是借助同时养形和神顺利地把寿尽天年的目的。

总之,在生命哲学的命题上,儒、道两家文化表现出了不同的理性精神,前者和道德的实践理性以及伦理情感相联系,而后者则是将理智、理性认知相结合。

三、老庄生命哲学、养生论的现代启示意义

如今,科学技术日渐发展,西方医学科学也在我国广泛应用,老庄的“养生”思想已无法让当代人全面“养生”的要求得到满足,但老庄生命哲学思想和其中的一些养生思想,即使在今天,对人们的启发意义也非常大[7]。就笔者现阶段的认识来说,老庄养生思想所具有的启示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充分尊重生命的自然过程和规律,不轻易伤害生命。生命的自然开展具有合理性,因此自然具重大意义。追求长寿,享受天年但不害怕死亡,因为生命其实是气聚气散的过程,死亡也就是重新归于大自然。

养生不仅使调理和养护肉体的生命,同时更是将精神和肉体生命同时考虑到,且应借助“养心”来将“养生”目标更好的实现。

养生的最高境界和最好的方法就是保持精神和心灵的自由、愉悦。若人为了得到人们羡慕的社会地位,而将自己的心灵和精神压抑起来,这种生存状态十分悲惨,从另一种角度上来说也是在践踏个人生命。将客观原因(核辐射、环境污染等)抛开不说,大部分癌症患者之所以身体会发生病变,主要就是由于长时间在压抑的环境中生活。

养生并非是个人的事,也是整个社会的事。养生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便是积极建设一个好的社会环境。所以,养生并不是要求人们对私人的利益过于关注,要知道这样是不能将养生的目的达到的。力所能及尽可能做更多的一些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事情,以此促进自身身心健康发展。

其实老子、庄子的生命哲学、养生思想和政治学、社会管理学也有非常紧密的关系。立足于治身,再对国家、天下进行治理,这在思维方式上和儒家的修身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处。所有从事政治活动与经济活动的人们一定要具备的内在精神状态就是调整自己的身心,让其放松,特别是让自己的心灵与精神处于一种清明的状态。

四、结语

综上所述,即使在今天,老庄生命哲学中和生命本质有关的内容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老庄对生命的强烈关怀,可启示人们将生命的意义更好地把握住,促进感受幸福的能力提高,而这也有助于全方位的实现“幸福中国”的要求。

猜你喜欢
老庄道家儒家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吹响老庄全面振兴的“冲锋号”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牢记道家养生“十不过”
谎言
道家思想に学ぶ現代的ガバナンス
儒家视野中的改弦更张
从“以直报怨”到“以德报怨”
——由刖者三逃季羔论儒家的仁与恕
英勇不屈的“刘老庄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