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京剧的字幕翻译与海外传播

2020-12-08 20:01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唱词字幕京剧

黄 雅 丹

(沈阳大学 外国语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41)

京剧是中华文化的艺术瑰宝, 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从人文历史到社会生活, 从典雅文言到方言俗语,京剧演出包罗万象。 呈现在京剧舞台上的是一部部生动的文化精品, 京剧的传播在弘扬中华文化方面一直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对外文化交流方面,京剧的作用也非常显著,是文化交流的媒介。 做好京剧的翻译工作对京剧传播, 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京剧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弘扬仁、义、礼、智、信等优秀中华文化和道德观, 应发挥其在文化传播中的优势。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良好的英文翻译将使京剧跨越语言和文化的双重障碍,更具传播性, 更好地成为文化传播媒介。 改革开放以来, 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来到中国,有机会观看京剧。 但是,国内京剧很少配有双语字幕, 而且翻译水平和字幕效果良莠不齐,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外国观众的观看效果。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开展,很多京剧院团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演出, 京剧的英文字幕必不可少。目前,京剧的英文字幕翻译人员相当紧缺。 一方面,京剧院团外语人才缺乏, 不具备独立完成字幕翻译工作的能力; 另一方面,字幕翻译制作的成本巨大,许多京剧院团资金匮乏, 字幕翻译制作技术能力不足。 只有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才能在戏曲演出中普及并完善双语字幕, 提升传统戏曲的文化传播力[1]。开展京剧字幕翻译研究帮助京剧院团解决外语人才缺乏和字幕翻译制作能力不足两大难题, 为京剧对外传播扫除语言障碍; 推动“一带一路”上的文化传播,为京剧艺术的国际化发展助力。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中外交流的增加,“汉语热”已经在海外掀起。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京剧脸谱等京剧相关知识是必讲的一课, 成为外国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 带有英文字幕的京剧唱段将成为对外汉语课堂的优秀教学资源, 有利于增强外国学生对汉语和京剧的兴趣。 京剧字幕翻译研究也将填补翻译领域京剧字幕翻译不足的空白,为研究字幕翻译提供丰富的素材。

一、 国内外京剧字幕翻译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近年来,国内京剧翻译研究主要集中在京剧可译与不可译、文化差异在翻译中的体现、翻译策略、京剧术语翻译、剧本翻译等方面。剧本翻译版本众多,为外国读者提供了解京剧历史、故事情节和艺术特点的阅读材料。目前,京剧翻译依然存在重翻译轻载体的问题[2]。京剧翻译和京剧研究著作问世,有利于海外观众了解京剧。京剧最直接的载体是京剧演出,适合演出的英语字幕能让京剧真正走近外国观众的欣赏视野。目前,一些京剧院团在演出时配有汉英等双语字幕的非常少。京剧字幕翻译仍然非常紧缺而且存在诸多难题,戏曲字幕译配也和影视译配一样,受到时空限制[3]。时间限制指字幕的出现需要与唱词、念白等同步,空间限制指字幕屏空间有限,字幕不能过长,一般不超过两行。两种限制注定了字幕翻译是受制约的翻译,与剧本翻译有根本不同。中国地方戏曲和民族歌剧的字幕翻译研究提到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对京剧字幕翻译具有启示作用,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使歌剧的语言和文化信息有效传递,首先要考虑翻译的简洁性[4]。国内外对字幕翻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电影、电视剧、记录片的字幕翻译,采用目的论,认知论,语境理论等进行个案研究。国外对于字幕翻译的研究很多,主要涉及电视、电影的字幕翻译,西方国家很多研究者通过眼动跟踪技术研究观众对字幕的理解情况。然而,关于舞台剧字幕的研究仍有限。有学者提出把戏曲产业与翻译产业相结合,以翻译产业辅助戏曲产业国际化,形成翻译产业价值链,即翻译企业为京剧院团的商业演出提供字幕翻译,并可提供译员为商务演出进行商务笔译、口译等服务[5]。由此可见,京剧对外传播涉及多领域合作。京剧院团和翻译公司合作可以打造京剧对外传播的途径,近几年,从有关京剧对外演出的报道中,可以发现制作京剧字幕对京剧院团来说是一项巨大的开销,许多院团无力承担。京剧字幕翻译对译者的要求非常高,要求译者既要有文化内涵,又要有扎实的英文功底和责任心;同时,需要京剧专家协助。此外,精良的字幕制作需要设备和技术支持。京剧字幕翻译不是单一学科的工作,而是跨学科,多方合作的综合性项目。京剧字幕的翻译和研究是尚未完全开发和研究的领域,存在诸多待解决的问题。目前,京剧字幕翻译远远不能满足京剧海外传播的需求,开展京剧字幕翻译任务紧迫,是一项意义深远、应用价值较强的项目。京剧字幕翻译研究可以带动更多后续研究,京剧字幕翻译实践也将促进翻译理论研究的发展。

二、 京剧英文字幕制作的难点和重点

1. 京剧唱词的英文翻译

首先, 京剧唱词翻译对译者的要求非常高, 译者既要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精通英文, 又要了解京剧唱词的含义。 英语讲究用词准确和句子的逻辑关系, 对汉语不同的理解导致译者使用不同的英语遣词造句, 能否准确理解原文影响英语译文的准确性。 英语翻译人员与京剧表演艺术家共同合作是解决这一难题的一种尝试, 可以使译者对京剧的每句台词和唱段都有准确而深刻的理解。 唱词中的成语典故、文化名词、幽默、双关语是翻译的难点, 翻译过简不能完全展现其文化内涵, 造成原文的文化缺失, 不能完全展现京剧唱段的意境、内涵和思想, 不符合翻译“信”的原则。 影响京剧在外国观众中的演出效果, 是当前英文字幕翻译中常见的问题。 翻译过长则会不适合字幕播放, 同时, 也给观众阅读字幕带来负担, 很多专家倡导归化翻译法, 以观众的欣赏视角为导向。 在实际翻译中, 译者需要恰当权衡归化与异化。 对有丰富文化内涵和特色的材料, 翻译时如果拘泥于汉语的字面意思, 极有可能导致译文在失去源语文化特色的同时,因为意思不通而难以被理解, 失去在译入语环境中的生存能力[6]。 京剧的文化特色是京剧艺术经久不衰的原因, 也是翻译成英文后保证京剧在译入语环境中绽放魅力的关键。 正如莎士比亚的戏剧在英语国家舞台上常演不衰, 除了因为故事情节精彩以外, 也因为有许多诙谐幽默、生动活泼的语言。 保留源语文化特色在京剧翻译中尤为重要, 既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 又有利于增强汉语的世界影响力。 例如《空城计》诸葛亮的唱段: “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 论阴阳如反掌保定乾坤。”[7]70“阴阳”是著名的文化词语, 可以直接音译成: “ yin and yang”。 为了使观众理解“阴阳”的含义, 可以加同位语: “the two opposing principles in nature。” 唱段中的另一句: “周文王访姜尚周室大振, 俺诸葛怎比得前辈的先生。” 周文王访姜尚是历史典故, 因为时间和字幕长度的限制, 不能把故事在字幕中详细讲解。 可以利用有限的空间略做补充: “King Wen of Zhou dynasty visited strategist Jiangshang, with whose help the Zhou saw a swift rise in prosperity。” 京剧唱词中有许多生动的比喻和夸张修辞, 在字幕翻译中也应尽量翻译, 呈现出原滋原味的京剧。 例如《吕布与貂蝉》中吕布的唱段: “关云长挥大刀猛虎一样, 张翼德挺蛇矛勇似金刚。” “Fierce like a tiger, GUAN Yu, brandishing his broad sword, hacked at me; ZHANG Fei, brave as a Buddha’s warrior attendant, thrust at me with his lance.”[7]46

其次,字幕翻译与剧本英文介绍及剧本翻译有很大区别,在翻译过程中应充分体现。生态翻译学强调翻译活动主体译者对生态环境的适应和选择,并十分重视译本带来的客观效果,即译本读者的反映[8]。针对不同的翻译目的,译者应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剧本介绍通常印在宣传册上或在表演前播放,只需要翻译故事梗概,是目前戏剧在海外演出时经常使用的向海外观众介绍剧情的方式。与剧本简介不同,剧本翻译更加全面、详尽。剧本翻译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灵活度高,可以采用更多意译方法。对于文化典故可以通过注解深入阐述,翻译策略和方法灵活多样是为了满足阅读需求。字幕的作用是帮助观众理解舞台剧情,以便于观众理解为目标,字幕更具时效性。因此,译文应简洁而深刻,既能使外国观众体会到中国文化内涵,又能与舞台演出保持同步,不考虑舞台演出特点进行的翻译注定不会成功。简化的剧本翻译与满足阅读需求的剧本都不适合作为舞台字幕,因为这样的译本没有考虑唱词、韵白的结构形式、音乐性、语言风格等因素。英语京剧开创者、美国学者魏莉莎在接受访谈中曾说,好的字幕译文必须考虑以上因素,必须在风格、结构以及语言水平上与观众所听到和所看到的内容保持一致,否则就会干扰观众[9]。不同于纯文本的翻译,魏莉莎翻译的作品是服务于舞台演出的,以“可演出”为标准,满足演员断句、换气和拖腔的需求,译文语言简洁易懂、音韵优美。

例1 《四郎探母》

我好比南来雁失群飞散,

我好比浅水龙困在沙滩。

译文:

I am like a wild goose come from the South,

Lost from the flight.

I am like a dragon out of water,

Besieged on a sandbank.

例2 《凤还巢》

奇谋追陆逊,投笔学班超。

译文:

Now a strategist, I’ve set aside my brush.[10]

例1中的翻译简洁文雅,运用平行结构 I am like…和原文中的排比句式相得益彰,既适用于舞台演唱,又可以作为字幕。但是例2中,译者对“陆逊”和“班超”都做了省略翻译的处理,简单的翻译适合演唱,但不能完全译出原唱的内涵,造成原唱文化内容缺失。字幕翻译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补充,尽量保留京剧中的文化元素,而又不过于冗长,使观众在欣赏京剧演唱的同时,借助字幕充分理解唱段内涵。

京剧翻译要兼顾京剧的文学性和表演性。京剧唱词具有古典诗词的特色, 主要体现在合辙押韵、声调协调、节奏明快等方面。 例如电影《梅兰芳》中《汾河湾》唱词的英文字幕保留了原唱词中的文学元素, 以合辙押韵体现戏剧语言的艺术美感。

跨海征东把贼平,

保定了圣驾转还京。

前三日修下了辞王的本,

特地归来探望柳迎春。

我的妻你若是不肯信,

来来来, 算一算, 连来带去十八春。

Friends well met and rebellions quelled,

With the king to the capital I did go.

And asked for leave three days ago,

To return for my Liu Yingchun.

My wife, it seems you can’t belie your ears,

Come, let’s count, it’s been eighteen years.[11]

译者为兼顾译文语言的文学性和表演性, 刻意选取含相同元音和尾音的go与ago、ears与years,词的元音和尾音分别两两对应, 于句末协调一致、前后呼应。押韵的唱词朗朗上口、易于传播。在保证翻译准确的情况下,应注意词尾押韵,保持原唱的韵律和美感,贴近英文诗的韵律。英文诗有不同的韵律格式,尾韵法是最常见的押韵方式,分为联韵aabb型,交叉韵abab型,同韵aaaa型,即在同一诗节中共用一个韵脚。人们对节奏和韵律的欣赏是共通的,把汉语韵律翻译成英诗韵律更容易被观众喜爱和接受。

2. 京剧非演唱部分的英文译配

京剧的文化内涵不仅体现在唱词中,也蕴含在京剧表演者的肢体表演动作里。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共同构成京剧跨文化传播这个完整的系统工程。在此系统中,这两部分相互联系,彼此分工与合作, 使整个系统具有新的功能[12]。与其他舞台剧不同,京剧不是靠舞台布景吸引观众,很多场景都是靠演员虚拟的表演艺术创造出来的。京剧讲究唱、念、做、打,剧中有许多虚拟、抽象的表演。如武打、骑马、坐轿、坐车、剧中人物的心理和情绪变化,如愤怒、悲伤等都是演员借助身法、步法的一招一式和眼神、手势来表达的。京剧以虚拟、抽象的表演刻画性格鲜明,有血有肉的剧中人物,如武打场面通常不需要解释,观众都能看懂,武戏也是目前经常选取的对外演出剧目。因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外国观众很难理解京剧演员细腻的表情和程式化的表演,部分观众虽然能够欣赏到表演形式的美感,但很难领会其中的内涵。实际上,这些非语言要素在京剧演出中没有完整地传递给外国观众。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在演出前给观众发放舞台说明。通过短暂的阅读,使观众对京剧中的脸谱、服装等知识有一定了解;另一种方法是增加字幕说明,在说明中对京剧表演者的身法、动作等非语言部分进行讲解。观众在观看表演的同时,可以通过字幕屏上的说明了解表演的涵义。京剧字幕说明帮助观众理解京剧千变万化的虚拟表现手法,成为连接舞台与观众的纽带。很多表达特殊含义的程式表演,如武将整盔束甲、准备出征的“起霸”,动作优美,展现出大将风度和英雄气概。在这一段表演中加入字幕:ready to serve in the front,能使观众对动作的涵义一目了然。《霸王别姬》中虞姬代项羽巡营的场景中加入字幕:Deep at night, lady Yu is making rounds outside of the tent on behalf of Xiang Yu,有助于连接剧情。《贵妃醉酒》中杨贵妃走到舞台中央赏花,台上并没有花园布景,赏花过程通过京剧演员的身法、手势、眼神来表现,加入字幕说明更便于观众欣赏京剧的艺术美和文化内涵。非语言要素的译介需要准确、简短、易懂,译者必须对京剧有全面和深刻的理解,必须由京剧专家根据每部京剧的实际演出情况编写舞台说明,由翻译人员翻译成英文字幕。

3. 字幕制作与播放

字幕的排版和播放是辅助京剧演出的关键环节,需要京剧专家参与指导设计,使字幕呈现与演员唱段的快慢、停顿、音乐间隔保持一致。同时,字幕的长短、在屏幕上出现的时间也需要合理安排。现有的京剧字幕显示屏经常放在舞台两侧,观众要先看字幕再回到舞台,影响观演效果,需要改进。剧院现有的字幕屏尺寸比较小,一般长约60厘米,宽约50厘米,有限的尺寸限制了字幕的字数和长度。目前,音像市场几乎没有带英文字幕的京剧伴奏光盘,而且伴奏光盘不适合剧院演出。传统京剧艺术在现代发扬光大必须与时俱进,需要配备现代传播设备。在对外传播方面没有相应的技术支持,使京剧在海外的传播困难重重。语言和文化是影响外国观众欣赏京剧的最大障碍,2013年,在对美国观众的调查试验中,使用两块屏幕, 一块屏幕播放京剧演出,另一块屏幕用英文字幕显示唱词,90%的受试者认为英文字幕好于现场的英语翻译, 受试者可以专注地观看演出;52%的受试者能看懂70%的剧情, 48%的受试者能看懂80%的剧情[13]。京剧字幕制作与播放技术可以借鉴世界各地的舞台剧,包括歌剧的字幕投影技术,采用更适合观众观看的字幕投影方式。例如香港迪士尼舞台剧《奇幻森林》的表演者说粤语台词,舞台背景上方有很醒目的LED屏显示英文字幕。许多来华演出的歌剧和舞台剧团都配有字幕屏,优良的字幕配备是保证演出效果的关键,先进的设备及相关技术支持能够保证良好的演出效果。歌剧字幕翻译与京剧一样受到时空限制,从原则上讲,字幕和唱词应该相对应,同一时间段出现在银幕上的字幕往往不会过长, 而实际演出的唱词并不受此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字幕表现唱词的充分性[14]。京剧字幕翻译也遇到类似的问题,需要译者和表演艺术家充分合作。根据表演者道白和演唱快慢,尽量使京剧字幕、唱词和表演在时间、空间上一致,为观众欣赏京剧服务。同时,借助现代投影技术弥补字幕展现的不足。京剧中快板的语速非常快,一行字幕可能一闪即过,观众理解字幕的时间短暂,要求字幕翻译简洁明了,或者把唱词按照停顿分行,然后整段唱词一起呈现在屏幕上。例如《铡美案》唱词:

驸马爷近前看端详:

上写着秦香莲三十二岁,

状告当朝驸马郞。

抛妻子,瞒皇上,

悔婚男儿招东床!

将状纸押至在某的大堂上。

----咬定了牙关你为哪桩?[7]128

整段唱词仅仅用大概十几秒,译文应简短明了。如果字幕按句子顺序闪现在屏幕上,每句停留时间不到3秒,观众很难既观看表演,又同时观看字幕。因此,可以分两屏幕呈现字幕,如下:

第一屏:

Read it carefully, your highness:

It says Qin Xianglian, 32,

loges a complaint against the imperial brother-in-law.

第二屏:

He has abandoned his wife, fooled the emperor,

and made himself the imperial brother-in-law by ignoring his legal marriage!

The petition is just on my law court.

What do you mean to do by holding your ground so stubbornly?[7]129

以上字幕呈现方式使字幕显示的时间相对延长,使观众有时间理解字幕内容。多行的字幕无法使用小字幕屏显示,因此增加投资,采用更先进的字幕屏对呈现良好字幕效果非常重要。此外,京剧字幕还应根据演出现场观众的反馈进行调整。通过与观众交流,了解哪些字幕翻译晦涩难懂,容易产生歧义,什么样的翻译译文风格受观众喜爱等,不断完善字幕翻译,实现服务观众的目的。

三、 京剧院与高校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高校应发挥人才优势、知识优势和科研优势服务社会, 促进高校文科院系与企事业单位合作, 提供技术和语言服务, 发展产学研一体化, 以促进文化振兴与发展。 大学不应是知识的象牙塔, 更应该是知识的灯塔。 高校应当融入城市发展。 当下许多传统行业都需要通过增加文化内涵进行改造和升级, 需要大量复合型文化创意人才。 高校师资汇集了各个学科的人才, 不应只用于培养学生, 也应发挥高校自身优势促进社会各行业的发展。 因此,高校应充分开放以促进与地方机构的交流。 京剧翻译学术性强, 准确度要求高,需要精敲细磨, 不适合翻译机构在短期内完成。 京剧翻译的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都非常高, 长远看发展前景广阔。 目前,许多高校的英语教师都在研究京剧字幕翻译,也取得了相当多的成果,包括京剧的翻译技巧, 京剧的行当和门类介绍, 京剧服装和京剧文化英译等。 但是,京剧翻译方面的研究仍然有诸多不足。 一方面,高校教师不了解京剧院团的实际演出情况, 对京剧的唱段含义理解不够透彻,存在“闭门造车”的嫌疑。 这种情况下,翻译的作品的准确性有待商榷; 另一方面, 对京剧的翻译没有形成体系, 不足以满足京剧演出的英文字幕需求。 此外,京剧院团缺乏与高校合作, 不了解与高校合作的可行性, 缺乏解决字幕翻译难题的途径。高校与京剧院团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有利于将已有的翻译成果应用于京剧翻译实践, 实现翻译的现实价值, 解决京剧院团字幕翻译人才紧缺的问题, 满足京剧字幕的翻译需求。 同时,也促进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结合。 这样的合作应该是持续的,必将促进京剧翻译专业水平提升, 为京剧发展和创新提供有力的翻译支持, 成为京剧走出国门的坚强后盾。 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开展, 文化的输出和传播将更加广泛, 高校应发挥在文化服务中的作用, 京剧院团也应以更加开放的态度, 争取高校的合作和支持, 助力京剧艺术传播到世界各地, 使中国国粹发扬光大。

四、 结 语

京剧的海外传播离不开字幕翻译,开展京剧字幕翻译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京剧表演团体与拥有语言服务资源的高校通力合作。字幕翻译必须针对京剧舞台演出的特点,结合翻译相关理论,采用切实有效的翻译策略。既要保留京剧的文化特色,又要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京剧中非语言要素的说明和翻译也是帮助观众理解剧情,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有待进一步研究。此外,京剧字幕播放技术和设备急需提高和改进,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是传统文化在现代重新焕发生机的必然要求。总之,加强京剧字幕翻译制作和研究将推动京剧的海外传播,助力京剧走向世界。

猜你喜欢
唱词字幕京剧
我和康爷爷学京剧
唱词(外一首)
那唱词本上,满是回忆
电视剧字幕也应精益求精
快速搜寻和下载电影字幕文件
自己动手 调整错乱的影视字幕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
广西文场的曲词艺术特征研究
简单快捷提取视频文件中的字幕
关于京剧《辛追》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