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范式

2020-12-08 20:52黄晋太王雅静
山西青年 2020年9期
关键词:共同体命运人类

黄晋太 王雅静

太原理工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4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一个为全人类解放而奋斗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不惧国际风云变幻,不怕强敌肆意妄为,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在不断实现国家民族自我发展,推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阔步向前的同时,也毫不犹豫担当起世界各国人民的责任,推动全球治理与全人类和谐共进。在逆境中团结绝大多数,寻求共同点,积极推动和平共处,实现睦邻友好;在多极化大趋势中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不断推动和平发展,促进合作共赢,奏响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时代最强音,也一步又一步谋有胆识,勇有担当,富有魄力,卓有成效,描绘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范式,践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全人类共同发展的思想。

一、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和平共处,睦邻友好,在艰苦创业中倾情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牢固基础

建国初期,毛泽东就领导党和国家,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伟大旗帜,经过社会主义改造,把新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引领到社会主义社会道路。崭新的社会制度,人民当家作主,民主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基层群众自治,把亿万中国人民团结起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探索和实践,构成了团结一致、万众一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命运共同体,谱写了波澜壮阔、英勇不屈、穷则思变、只争朝夕,“敢叫日月换新天”的社会大变革的民族史诗。鉴于苏联变质、美苏争霸、帝国主义对我国封锁打压的国际形势,毛泽东坚决捍卫国家利益,针锋相对地进行反美反苏斗争,并把眼光投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支持亚、非、拉人民的革命斗争,不遗余力地支援第三世界国家发展。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先后爆发,中国党和政府先后在第一时间,直到战争结束之后,都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了朝鲜和越南最大的支持和援助,帮助两国取得了战争胜利,并进行医治创伤和社会建设,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最早援助国家。1958 年底,中国和非洲国家陆续建交,并在建交前后支援非洲。1959 年和1960 年,中国粮食减产,经济处于最艰难时候,中国向刚果、几内亚提供援助,援助大米小麦数万吨;并向埃及等国提供援助,派出了大批工程技术人员。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为了打破帝国主义封锁,中国倾力援建坦赞铁路。先后派遣各类工程技术人员多达5.3 万人次,投资物资设备100 多万吨,出资9.8 个多亿,牺牲各类人员68 名。这条长达1860.5 公里的铁路干线,横贯东非和中南非洲,极大地改变了非洲的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如既往,援建了塞内加尔首都国家大剧院、喀麦隆首都多功能体育馆和雅温得会议中心、莫桑比克首都国家体育场、坦桑尼亚国家体育馆、非洲联盟会议中心、肯尼亚蒙内铁路等等。并多次派出医疗队,对非洲国家进行人道主义援助,救死扶伤,救民于水火,这让非洲国家面貌焕然一新。

蒙内铁路的建成,助推了肯尼亚国家建设的速度。肯尼亚总统雅塔深情讲道:“这一宏伟工程不仅会彻底改变肯尼亚,也使得整个东非会受益匪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中非历来是命运共同体。共同的历史遭遇、共同的奋斗历程,让中非人民结下了深厚友谊。”[1]秉承和平发展、多送少取、开放包容的团结精神,坚持共促、共建、共享原则,让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中国和积极响应中国。

随着中国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对非和其他国家援助也不断增多,力度也不断加大。而中国的努力和付出,让世界看到了一个崛起中国的范式,一个让世界共荣共享的范式。越来越多远涉重洋,不断到中国学习经验的非洲官员,就是最有力和最好的证明。据联合国《2015 年千年发展目标报告》资料显示,在全球减贫贡献中,中国的贡献率超过了70%。这个了不起的成就,足以载入人类社会发展史册,也足以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还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认为,中国的巨大成功和在减贫方面所取得的骄人业绩,对全球产生了积极的溢出效应。《经济学人》更是盛赞:“在世界减贫方面,中国是个英雄。”

[2]中国共产党实现了立足中国、胸怀全球、倡导世界人民大团结的美好理想。

二、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同心协力,携手前行,在和谐互动中奏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华美乐章

步入21 世纪,党和国家领导人更加重视社会和谐建设,也更加重视社会综合治理。从“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再到“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从邓小平理论形成,再到习近平新时代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发展,中国改革开放进入到从量变到质变发展的新境界。

谁也不会忘记,2003 年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即SARS 冠状病毒)。这场自广东爆发,继而漫卷全国,前后持续八个多月的灾难,致使7748 人受感染,829 人死亡。[3]疫情考验了中国党和人民,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关爱生命,科学施策,精心组织,防控有力,取得了抗击“非典”的完美胜利。2008 年5 月12 日,悄然而至的“汶川地震”再次震惊了世界,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与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其震级之大烈度之大实属罕见,直接导致了6.9 万多人丧生,37.4 万多人受伤,近1.8 万人失踪。

[4]中国共产党举全国之力,全国人民倾情援助,第一时间紧急救人,第一时间火速驰援,最大限度地挽救了无数生命,也最快速度地重建了汶川,这在世界史上是绝无仅有的。2019年底持续至今的新型冠装病毒(2019-nCoV 世界卫生组织命名),几乎覆盖了中国全境,也波及到了世界150 多个国家和地区。面对新的疫情来到,党中央及时施策,科学应对,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指挥,打响了又一场防疫抗疫的人民战争,不仅初步取得了中国抗疫的绝对胜利,而且千方百计地支持和援助世界其他国家进行抗疫斗争,把中国人民的抗疫成果分享给世界,并向意大利、希腊、比利时、塞尔维亚等国派出医疗队,提供物资援助,把中国人民命运和世界各国人民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担当起负责任大国的庄严承诺,全心全意践行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使命,诠释了马克思主义政党胸怀世界的伟岸。

毛泽东曾经立志“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的夙愿,并发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呼喊。中国最早参加了亚太经合组织,并在2001 年先后发起和参加了“金砖五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在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们初步取得了与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可喜成果,也积累了建设大同世界的些许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出现的新形势、新特点,面对我国处于历史发展转折期的新任务、新要求,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和谐世界”的概念,并于2013 年3 月23 日,在访问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时,首次向世界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命题,呼吁国际社会确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意识。[5]2015 年9 月,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习近平发表了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讲话,明确指出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2016 年12 月,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华盛顿核安全峰会等多个场合,习近平先后提出了“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核安全命运共同体”等新理念,丰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容和内涵。2017 年1月,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习近平发表了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阐述了为何构建、构建什么、怎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三大基本问题,给出了动因、愿景与实施路径,展示了强大的领导力、感召力和影响力。[6]受到世界各国一致好评。

如今,从联合国到全球世界各国,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共同安全、共享发展成为全新理念。国际社会在热议中,逐渐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人人幸福生活的“人类共同理想”,并把“兼顾他人、兼顾世界,共享繁荣、担当责任”作为世界对中国的盛赞。2019 年11 月11 日,习近平同希腊总统帕夫洛普洛斯举行会谈,达成以下共识:一是树立友好互信互利共赢的典范;二是树立开放务实促进中欧合作的典范;三是树立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典范;四是树立协调配合维护多边主义的典范。这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致力于全球共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和谐发展的现实写照。

三、打造“一带一路”,抗“疫”战“疫”,守望相助,在务实合作中夯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固基石

党的十九大鲜明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将继续恪守“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承诺,“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推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7]中国共产党的自信务实,高风亮节,敢于担当,不仅在党的十八大过去五年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更是在党的十九大以来继续得到加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化全球治理,发展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已经成为世界共同的声音,成为中国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着力强调的是在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原则下,推动各国携手合作,守望相助,共同发展。继2013 年初,习近平首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9 月和10 月,习近平就为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谋划出具体实施方案,即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简称BAR)倡议构想。一带是从中国西部经由西亚、直达欧洲的经济合作区域,由习近平2013 年9 月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提出来的;一路是从中国东南沿海经由南亚、往西斯里兰卡、非洲东部、红海地中海到达欧洲各国的经济合作区域,由习近平2013 年10 月在印尼国会发表演讲时提出来的。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日益成熟,到“一带一路”平台建设的务实形成,国际社会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已超越国别和议题本身范畴,达成进入“全球治理新方案”和“国际关系新准则”的共识已成定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创和平、安宁繁荣、开放美丽的亚洲和世界,中国方案正让世界共荣共赢。

近几年,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日渐加深,通过东南亚、印度洋到红海、地中海到欧洲与各国合作,形成了中国-东南亚合作经济区、中国-南亚合作经济区、中非合作经济区、中巴两伊合作经济区等。在欧亚大陆,中蒙俄合作经济区、中哈合作经济区、中欧合作经济区等日渐成熟。曾经的“金砖五国”“上合组织”,良好的中非关系、中俄关系、中巴关系等,无疑在区位合作中更加巩固。2017 年5 月“一带一路”第一届峰会在北京召开,29 个国家元首出席会议;2019 年4月“一带一路”第二届峰会仍在北京召开,包括意大利等37国元首出席会议,联合国秘书长、IMF 总裁,以及法国、英国、德国、日本等领导人高级代表与会,160 多个国家签订了合作协议,直接务实成果283项,总投资640多亿美元。以往的雅万高铁、亚吉铁路、瓜达尔港、缅甸油气管道等建设,中国获得了项目,其他国家获得了急需投资,见证了“应潮流、得民心、惠民生、利天下”的合作共赢新发展,展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朋友圈越来越大,好伙伴越来越多,合作质量越来越高,发展前景越来越好的”新气象。以逆全球化拥抱世界,风景这边独好,这就是中国的范式和魅力。

2017 年5 月15 日,习近平在会见肯尼亚总统雅塔时指出,要以蒙内铁路建设为牵引,推进建设路港一体化的产业经济走廊,共同打造蒙内铁路、蒙巴萨港、蒙巴萨经济特区。世界五大洲,有谁没有得到中国的援助?2020 年中国的战“疫”形势刚刚好转,世界各地疫情又起,中国在第一时间驰援伊朗、伊拉克,派出医疗队,提供紧急抗疫物资,紧接着驰援意大利、比利时、塞尔维亚、希腊等,诠释了守望相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从1 月22 日习近平与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克尔通电话,表达同国际社会加强合作,有效应对疫情,维护全球卫生安全,到3月17 日同西班牙首相桑切斯通电话,期间先后18 次通话,涉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16 个国家和联合国秘书长,其中同马克龙2 次通话。真诚地表达了中国与国际社会“必须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守望相助,携手应对风险挑战,共建美好地球家园”的良好意愿,得到了国际社会的一致响应。[8]3 月8 日,中国决定向世界卫生组织捐款2000万美元,支持世卫组织开展抗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合作。[9]面对世界疫情持续加剧的严重态势,3 月20 日,中国政府再次宣布,继续向境外82 个国家、世界卫生组织和非盟组织进行援助。中国以开放合作的实际行动,同各国一道抵御疫情冲击,再次彰显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负责任大国形象;中国抗“疫”战“疫”决定性胜利的取得,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也再次勾画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范式。

猜你喜欢
共同体命运人类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命运的更迭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命运秀
命运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