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预防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研究

2020-12-08 20:33陈双凤桑合珍姜玲玲朱晓峰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46期
关键词:患肢循证血栓

陈双凤,桑合珍,姜玲玲,朱晓峰

(如东县人民医院,江苏 南通 226400)

下肢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能有效纠正其骨折状态,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但患者术后必须卧床休息,且手术会对机体产生一定刺激,严重时会发生生理功能紊乱情况,有较高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本研究以200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循证护理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现对其方法及结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200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100例患者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37~79岁,平均(57.32±19.14)岁;对照组100例患者中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龄37~79岁,平均(58.33±19.25)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对患者患肢皮肤颜色、温度、肿胀程度及疼痛的严密观察以及加强患肢活动等。

观察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具体为:(1)循证基础:查询Pubmed英文资料数据库、万方数据库、Elsevier英文数据库以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系统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对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2)循证问题:根据查阅的相关研究内容,根据下肢骨折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调查问卷,并与患者进行详细的沟通,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实际需求进行详细的了解与掌握;(3)护理干预:①预防血管内膜受到损伤:外伤、手术机械性损伤、术后下肢静脉穿刺等均是导致下肢骨折患者静脉受损的因素,患者静脉受损之后会对机体凝血系统起到激活作用,促进了血栓的形成,在输注高渗溶液以及较强刺激性的药物时,避免在同一静脉位置进行反复的穿刺,尽量缩短拔针后按压棉球的时间和扎止血带的时间。②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术后长期卧床会降低血流速度,使得血液淤滞,当患者患肢发生明显的肿胀与疼痛时要及时判断是否形成了深静脉血栓,并且要正确区分普通刀口与深静脉血栓引起的不同疼痛,避免处理不及时造成救治的延误。术后生命体征平稳的情况下尽早主动或被动翻身,抬高患肢,按摩其下肢,并遵医嘱使用足底静脉泵治疗。③避免血液的高凝状态:患者手术的麻醉效果和外伤造成的应激反应,促使高凝血栓的形成。必须戒烟,避免尼古丁刺激血管,造成强烈的收缩,使得血流的速度变慢,升高血液的粘稠度。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计量资料(年龄)采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性别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采用卡方检验,数据对比差异显著为P<0.05。

2 结 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分别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5例与17例,发生率分别为5.00%与17.0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

3 讨 论

下肢骨折术后,在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患者机体深静脉的血液会比较容易出现凝结的状态,长时间后,部分患者会出现浅静脉扩张,进而发展成血栓,以疼痛和肿胀为临床表现[2-3]。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峰期是术后5天,应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避免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影响身体健康[4]。循证护理干预作为现代护理学倡导的一种有效的、科学的和标准化的护理干预模式,通过在医学知识中搜集更加科学的护理证据,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际遇到的问题,给予患者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护理服务,与传统的经验式护理与直觉式护理相比,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措施,从而促进患者病情的好转以及身体的较快恢复[5-6]。循证护理的应用使护士在面对患者的护理工作时能更加积极主动的去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临床实践情况进行积极思考,从而达到预防深静脉血栓的目的。本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较低 (P<0.05),表明循证护理能够减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具有较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下肢骨折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可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患肢循证血栓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循证医学教育在麻醉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空气波压力仪联合早期功能锻炼指导对促进乳腺癌手术患者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循证护理》稿约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