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跨文化视角看中国网络文学走红海外

2020-12-08 21:07许腾龙
关键词:网络小说网络文学跨文化

许腾龙, 华 燕

(上海理工大学 外语学院, 上海 200093)

2017年3月2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1]一篇名为《中国网络文学缘何领先世界?》的文章全方位地向人们展示了中国网络文学是怎么在网络大时代下“野蛮生长”。目前,中国网络文学已经成为人类文学发展史上一道独特且靓丽的风景线,数据显示我国约有7.31亿网民,而网络文学读者数量高达3.33亿,占网民总人数近一半之多。中国的网络文学在本土发展得如火如荼,如此盛况在全球范围内也是绝无前例的。腾讯文学和盛大文学联合成立的阅文集团总裁吴文辉将中国网文、美国好莱坞大片、日本动漫、韩国偶像剧并称为“世界四大文化奇观”。

借助于互联网的“东风”,网络文学不仅在本土茁壮成长,而且“网文出海”的现象也是独树一帜,除了中国周边国家如越南、菲律宾、印尼等,甚至在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也掀起一股“中国网文热”。《2018年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作为网络小说翻译平台之一的起点国际(Webnovel)平台累计访问用户超过两千万,点击量突破千万的作品达69部,海外读者评论量超370万条,一大批优秀的中国网络文学纷纷出国并收获海量拥趸,海外读者对中国网络文学译作的关注和热情空前高涨,中国网络小说“走出去”的故事已发生。中国网络文学可以说是中国文化输出中崛起的一股新力量,并有望在未来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张重量级的名片。

虽然目前我国网络文学对外输出的势头依然未减,仍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但是由于其刚起步不久,在作品翻译质量保障、作品类型选择以及渠道的合法性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2]。网络文学的海外走红拉开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新篇章,作为目前“文化出海”的有效途径,这些都应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

一、网络文学走红海外,翻译功不可没

在网络大时代的背景下,许多优秀的中国网络小说输出海外,广受海外读者青睐,中国网络小说许多国家都拥有大量粉丝,如美国、加拿大、菲律宾、印尼、越南等。根据2019年3月1日Alexa统计数据显示,目前英文世界最大的中国网络文学翻译网站Wuxia World 日均独立访客约为67.2万,日均页面访问量约 658.56 万,全球网站排行榜中综合排名位列1 534位[3],这一消息对不怎么关注网络文学的人来说可能会有些意外,国外的读者拥有着丰富的阅读选择,为何会如此青睐中国的网络文学呢?心理互通、元素新鲜、气质契合是主因。从目前状况来看,“草根的逆袭”这一主打模式具有相当的普适性,能满足不同人群共通的欲望[4]。海外拥趸们钟爱的网络小说类型五花八门,不仅包括玄幻、武侠,还有言情、科幻、游戏等风格迥异的作品。

中国网络小说的跨文化传播普遍面临着特定中国元素的理解困难和翻译受阻两大难题,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读者对网络小说的阅读和品鉴[5]。中国的网络小说沉淀了中国数千年的文化积累,很多都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和表达,如果英语读者没有一定的文化认知以及敏感度,准确理解并体会其中微妙之处难度非常之大,更对译者提出了巨大的挑战[6]。说起东方玄幻小说,就不得不提西方魔幻小说或者奇幻小说,虽同为幻想类文学体裁,一般来说,玄幻小说偏重东方修仙,魔幻小说偏重西方魔法。东方玄幻小说充满了浓郁的东方色彩,深受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儒释道思想、武侠文化等影响;西方魔幻小说的故事元素则常常以魔法、精灵、矮人、骑士、巨龙为主。中国文化的异域特色是网络小说能够带给英语读者新鲜感和神秘感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对译者的跨文化自觉有更高的要求。

中国网络文学能够走红海外,其幕后的翻译力量功不可没,这是毋庸置疑的。据悉,Wuxiaworld(武侠世界)网站有专门的栏目介绍中国成语,如天外有天、金盆洗手、脱胎换骨等等;小说相关词,如:三界、轮回、江湖、侠等;道文化,如阴阳、两仪、四象、八卦等相关知识;甚至还有各类称呼,如前辈、晚辈、师叔、师侄等等。该网站于2014年成立,前后不过寥寥数年,先后出版了将近三十部中国网络小说的译作,如《盘龙》《星辰变》《我欲封天》《蛮荒纪》《斗破苍穹》等。该网站小说译文多是出自当地的华裔与汉语学习者,像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作品的译者葛浩文,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获得者刘慈欣《三体》的译者刘宇昆皆是此类人物,他们的译文能够更加贴合国外读者阅读思维和习惯,翻译的作品更易于理解和接受。许多外国读者在武侠世界论坛交流中常常互称道友(Daoist),也别有一番趣味,他们与国内网络文学的粉丝并无二致,中国的网络小说显露出其中国文化内核和网络文学载体的魅力。同时,翻译网站的盈利模式也独具一格,一套以读者捐赠、线上众筹、打赏追更、分享传播的体系逐渐成熟,此外还有像收取网页广告费、Amazon售卖电子书等收入来源。

随着中国网络文学走红海外,虽然如今这些翻译网站取得了不俗成绩,但一开始大多是始于个人兴趣引起的自发性行为,后由于市场需求的扩大,从博客、论坛到翻译网站,专业译员团队才逐渐建立起来。Wuxiaworld的创办者赖静平十分痴迷中国武侠文化,笔名RWX就来自于金庸《笑傲江湖》任我行这一角色的拼音首字母,而赖静平正是对网络小说作者我吃西红柿的《盘龙》产生了翻译的兴趣,一开始他在论坛上翻译这部作品,随着越来越多的读者关注和打赏追更,赖静平为《盘龙》(CoilingDragon)单独建立了一个网站,并取名Wuxiaworld[7]。

同时“网文出海”对于国内各大平台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机遇,据《人民日报》报道,晋江文学城、17K小说网纷纷与国外出版社达成版权合作;中文在线走出国门,美国和欧洲攻下一席之地,成立了分公司;为了迎合海外读者,掌阅推出了iReader,实现了市场口碑双丰收。

二、问题与思考

(一)跨文化传播的自发阶段,境外民间力量为主

与官方力量主导的我国当代文学国际传播不同,境外民间翻译力量是目前我国网络文学对外传播的主力,但仍然处于自发阶段[8]。随着读者粉丝和网站点击量的猛增,翻译工作量随之上涨,译文供不应求、高质量译员短缺、更新滞后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这也为中国的网络文学翻译产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国内翻译公司应该尝试与这些境外翻译网站建立合作关系,将主动权和话语权掌握在手里,力争输出更加多元、更加丰富的网络文学作品,上文中所提到的掌阅、中文在线、晋江文学城等都勇敢地迈出了步伐,从被动转向主动。

(二)盗版侵权愈演愈烈,版权合作势在必行

目前中国网络文学跨文化传播的另一个障碍就是版权问题。境外民间的翻译团体和组织虽然活跃,但大多数翻译的网络文学作品的译文都没有得到国内授权,据统计,越南译介出版我国网络文学作品840多种,其大部分是没有得到我国网络文学平台授权的盗版作品[9]。因此境外网文翻译有着很大的侵权隐患,在版权意识越来越强的今天,被追究不过是早晚的事情。因此,随着这些翻译网站的受众范围越来越广,为了健康良性的发展,和国内授权平台进行合作是势在必行的。比如,在2016年,Wuxiaworld(武侠世界)与国内最大文学阅读与写作平台之一的起点中文网达成并签署了未来十年的合作协议,涉及多达20部作品,探索了“网文出海”的新模式,这作为中国网络文学跨文化传播的一个新起点,意义非凡。

(三)对外输出类型集中,趋同化、套路化

我国网络文学作品对外输出类型过于集中。从题材上看,海外走红的网络文学主要是以玄幻、仙侠及历史虚构小说为主,走出国门的仍然是很少的类型,与国内丰富的种类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4],同时,网络小说的题材趋同化和内容套路化又该如何经受时间和读者的考验。此外,对外集中输出的网络文学类型是否展示了一个真实的中国,是否也蕴含我们渴望展示的中国文化价值,这是需要画一个问号的。对此,中国应该发展自己的网络文学翻译网站,利用网络的便利性和世界性,更好地挑选中国类型丰富、种类齐全的网络文学,展现中国文化内在“精髓”,并且借此成为跨文化传播的最大赢家。深受武侠小说、神话传说、儒释道文化熏陶的中国网络文学,继续植根于千年优秀的中华文化宝库,借助于优秀的翻译力量进行跨文化传播,终将会迎来百花齐放的一天。

(四)网络文学翻译产业的发展缺乏系统化和规范化

目前在网络文学翻译产业的主力军主要是境外的一些翻译网站,如Wuxiaworld、Gravity Tales和Volare novels等,然而这些网站自身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高质量译员短缺,盈利模式单一,译员收入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等问题,仅凭这些网站自身的力量已经远远不能解决,此时需要国家、政府和资本出手相助,使网络文学翻译产业走上系统化、规范化之路。日本动漫产业风靡全球也耗费了日本近二三十年的精心培育,而今天中国网络文学的走出去才刚刚起步,特别需要各方健康力量的支持呵护[10]。

三、未来展望

目前,我国网络文学风靡海外,看似风光无限,但居安思危,在高歌猛进的同时需要思考如何正确引导,步入良性轨道。因此对未来网络文学的跨文化传播提出几点展望,以供参考。

(一)摆正心态,不戴有色眼镜

网络文学在网络大时代的土壤里汲取养分,并在国内良好的数字化环境下茁壮成长,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但不同于主流经典文学译作,网络文学走红海外大多得益于境外民间翻译团体的活跃。对中国网络文学的跨文化传播影响力持怀疑态度,认为网络小说之流“难登大雅之堂”的人依旧不在少数。在中国的翻译学界,这与人民文化生活密切相关的大众翻译现象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11]。所以摆正心态,摘掉有色眼镜,客观看待网络文学的影响力,重视国内网络文学跨文化传播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作用,这是需要摆在首位的。

(二)加强版权意识,加大保护力度

近年来,撇开网络文学本身庞大的受众,由网络文学改编的影视、游戏、动漫及衍生品等在生活中更是随处可见,让大众看到了网络文学背后巨大IP价值。考虑到走出国门后的网络文学的长远未来,就必须要提高版权意识,加大版权的保护力度,坚定惩戒侵权行为的决心。首先,与涉嫌侵权的网站积极沟通,努力达成合作,让侵权网站得到授权,形成一套“先授权,再翻译,后IP改编”的成熟体系。其次,对于盗版侵权行为要进行有力打击,使用法律手段维权,必要时候可对相关侵权网站提起诉讼。最后,对于我国网络文学的在版权方面的保护,国家政府也要在政策上予以关怀和扶持,为网络文学的发展保驾护航。版权保护问题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网络文学在海外的长期发展,关乎我国文化软实力在世界的影响力[2]。

(三)加快IP开发,影视与文学“相伴前行”

高质量的影视作品“走出国门”不仅有助于中国文化“走出去”,反过来在很大程度上反哺网络文学。网络文学及其改编作品的价值也被不断地开发,作品被广泛地讨论和传播,影响力与日俱增。热门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在国内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比如《盗墓笔记》系列、《鬼吹灯》系列、《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诛仙》、《陈情令》等,轰动一时的影视作品会推动观众去关注其原著作品,反过来推动网络文学产业的发展,达到影视与文学产业“相伴前行”,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打造几部具有国际影响力IP改编作品,同样不失为一种跨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如何从线上走到实体,从边缘走到主流,成为与好莱坞大片、日本动漫、韩剧的世界影响力相媲美的世界流行文艺,是今后网络文学发展的重中之重。如在韩国热播的《琅琊榜》,在东南亚广受好评的《步步惊心》《何以笙箫默》,以及《芈月传》海外风靡等等,这些都是成功开发网络文学IP,打造中国式“好莱坞”品牌的典型案例[2]。

(四)把握“一带一路”的机遇,加快中国网络文学“走出去”

“一带一路”倡议给网络文学“走出去”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借助“一带一路”的平台,发挥网络文学的自身优点,推动网络文学翻译产业的发展,输出优秀的文化作品,培养国外读者受众。在尊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的基础上,以网络文学的媒介向他们传递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如武侠题材中的舍生取义、扶正扬善,玄幻题材中的自强不息、崇道尚德等[7]。首先要有意识地促进以网络文学为代表的文学翻译产业的发展,鼓励翻译国外读者喜闻乐见的网络文学作品,使受众群体自发主动关注中国文学,积极接触中国文化;其次,网络文学要实现文化的“走出去”,离不开高质量的翻译,培养优秀的专业对口翻译人才,让网络文学翻译行业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网络文学的版权合作,推动蕴含“中国声音”和“中国精神”的优秀译作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网络大时代的背景下,加快网络文学走出国门,推动网络文学的跨文化传播,有助于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弘扬中国价值。目前网络文学走红海外,仅仅只是一个良好开局,对于网络文学的跨文化传播来说,要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猜你喜欢
网络小说网络文学跨文化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大学生网络小说成瘾的干预策略浅析
对待网络文学要去掉“偏见与傲慢”
网络文学竟然可以这样“玩”
网络文学趋向“一本正经”
揭秘网络文学
当网络小说逆袭之后……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50 SHADES OF ONLINE LIT
网络小说变身影视剧身价猛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