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校化工专业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现状及对策

2020-12-08 17:29王丽秀王韬
祖国 2020年7期
关键词:育才化工应用型

文/ 王丽秀 王韬

高校化工专业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主要价值如下:其一,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发挥高职院校、本科院校育人优势,建立“1+1>2”育人体系,使应用型本科人才综合素质得以提升;其二,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市场对接效率,使本校人才可适应就业创业环境,为在工作岗位及创业活动中实现个人价值奠定基础,通过实现个人价值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其三,总结高职院校、本科院校联合育人经验,为二者联合育人对策革新给予启发。基于此,为提高高职院校育人质量,探析高校化工专业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现况及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校化工专业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现况

(一)实践教学有待加强。应用型本科人才不仅需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及基本技能,还需具备实践创新能力,可以在实践中有效输出所学内容解决具体问题,并通过实践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实践教学必要性随之凸显。当前高校化工专业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存在实践教学欠佳现况,主要源于高职院校、本科院校人才联合培养条件、基础、环境有待强化,使高校化工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发展滞后,影响人才联合培养成效。

(二)应用型人才与社会对接率有待提升。高职院校、本科院校联合育才的目的不仅为优化配置教育资源,统筹两者育人优势,还为提高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有效性,使其可受到人才聘用单位的重视,提高应用型人才与社会对接效率。然而,当前高校化工专业联合育才方向不清,未能妥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学生所学知识存在脱离实际现象,无法有效培养其综合素质[1]。

(三)课程体系存在缺陷。与高职院校或本科院校单独完成育人任务相比,二者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对课程体系有更高的要求,旨在汲取二者育人精华,满足学生成才需求。然而,当前高校化工专业联合育才课程体系存在过于僵化、内容陈旧、缺乏特色、优势较弱等问题,使人才联合培养活动有效性随之削减。

(四)联合育才方式单一,“灌输法”大行其道。所谓“灌输法”主要是指教师与学生站在“教”“学”两面,按照固有教学内容规设教案并宣讲专业知识,一方面可助力教师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无法提高教学共鸣度,学生被动接纳专业知识,无法将知识化为己用,并对学习产生错误认知,认为只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即可,降低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培养质量,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教育愿景沦为空谈。

(五)师资力量有待加强。为建立应用型本科人才联合培养体系,需高职院校教师、本科院校教师共同努力组建专业素质过硬的教育团队,打破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各自为政僵局,通过合作教研、共同教学等途径,使本校师资力量得以增强,为应对新时代高校化工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挑战奠定基础[2]。

二、高校化工专业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对策

通过对高校化工专业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现况进行探究可知,教育实践欠缺、教育思想陈旧、教育体系发展滞后、教学方法不佳等问题日益突出,需高校化工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从联合育才角度出发探析高职院校、本科院校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对策,为提高高校化工专业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一)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力度,调整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教程,旨在提高人才综合素质。为通过联合育才带领高校化工专业人才走出就业难、创业难现实困境,高校积极调整育才结构,追加实践教学比例,通过实践做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例如,高校可联合创设实训基地,在地方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帮助下配置化工专业教学所需实训设备,建立化工专业实训体系,在理论讲解基础上鼓励学生实践探究,继而落实实践教学目标。再如,高职院校、本科院校通过联合育才需编设“校本化”实践教学课程,旨在突出本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优势,推行配套教学方法及评价体系。从实践教学平台、内容、方法、评价、教学队伍等角度出发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力度,通过追加实践教学比例,提高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3]。

(二)提升应用型人才与社会对接率,发挥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使学生可以学以致用。高校需转变固有育人观念,从学生发展、社会建设、企业效益、国家教育政策等角度出发统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确保联合育才理念与实际相符,以提升应用型人才与社会对接率为导向打造特色教程,为学生学以致用奠定基础。这就需要高职院校、本科院校做到如下几点:其一,筛选课程剔除固有教学内容中的冗余部分,提炼高职院校、本科院校化工专业教学精华,为节约育人时间,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奠定基础;其二,关注企业用人需求,将企业文化视为应用型人才培育资源之一,为学生顺利与企业对接铺平道路;其三,掌握市场发展动向引导学生创业,通过帮助学生创业提高其综合素质,使联合育才体系更加全面;其四,了解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人才的培养理念,习承国家意志,灵活调整教学方向,提升联合育才有效性,使应用型人才得以科学发展[4]。

(三)弥补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课程体系缺陷。首先,明晰高校化工专业应用型人才应具备核心素养,如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协助能力等,避免教师仅为了讲解专业知识而教学,以此为由拓展调整课程体系,吸纳更优教学资源,为设立特色专业奠定基础;其次,高校需在吸纳教育资源,加强联合育才实力基础上借鉴其他院校育人经验,达到优化课程体系目的,例如德国应用型人才培养通常设为8 个学期,大体分设为基础性课程、专业性课程两个体系,学生需经过中期考试过渡到专业性课程学习阶段。基础性课程囊括个别人文类知识、专业基础知识等内容,专业性课程则以实践为主,同时在每个学年安排集中教学实践课程,参加讨论、专题讲座、学术分析等活动,使其课程体系更为健全。相较于上述课程体系,我国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集中教学实践类课程较少,为此高职院校、本科院校可面向社会邀请化工专业优秀人才来校开展专题讲座,与学生进行互动,帮助学生了解更优化工专业知识及技能,继而弥补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课程体系缺陷。

(四)丰富联合育才方式。高校需做好育人方式创新实践工作,旨在多渠道输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知识,丰富联合育才方式,使高校化工专业教学质量得以提高。例如,高校可应用“校政企”联合育才方式,为处于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准备实训良机,在企业实训中学习更多知识,反观自身综合素质培养不足之处,使学生可以在企业、校方共同努力下打造个性化自主成才体系,助力学生多角度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最终成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再如,高校可打造“微课程”,根据学生化工专业知识及技能学习实况整合数字化育人资源,编设个性化教材,根据学生学习动态灵活调整微课内容,以网络为载体整合高职院校、本科院校联合育才资源,丰富联合育才方式,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五)加强高校师资力量。高职院校、本科院校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组建产学研一体化团队,以探寻化工专业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方案为出发点落实产学研合作目标,使两校教育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科学配置,根据教学活动输出育人资源,避免联合育才过于盲目,使二者合作育人行为更加高效。除进行教科研外,教师队伍需积极学习化工专业实践类知识,为教师顺利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奠定基础,同时提升自身服务能力,为处于创新创业阶段的学生提供有效帮助,加之新型育人模式予以支持,使学生教学能力得以增强,继而通过加强高校教师队伍教研能力、学习能力、教改能力、服务能力、实践等能力达成联合培养化工专业应用型人才教育目标[5]。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为提高高校化工专业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质量,发挥高职院校、本科院校教学优势,需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力度,调整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教程,提升应用型人才与社会对接率,弥补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课程体系缺陷,丰富联合育才方式,加强高校师资力量,使化工专业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得以提升,达成联合培养优质人才教育目标。

猜你喜欢
育才化工应用型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一起化工安全事故的警示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王育才
育才中学
育才中学
应用化工第43卷(1~12期)目次
兵书育才古今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