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演唱中的舞台表演探析

2020-12-08 07:53周新焱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16期
关键词:表现力演唱者表演者

◎周新焱

声乐演唱过程十分注重声音美感和艺术性,而舞台表演则是基于声乐演唱融合肢体动作和神态表情,属于听觉与视觉的双重表达。强化声乐演唱者的舞台表现力则是要求演唱者利用声音、肢体、表情等与观众之间建立联系,从而通过情感抒发引发观众共鸣,使原本抽象的音符转变为更具内涵的视听艺术。因此,为保证表演效果,需充分认识到舞台表现力的重要性,加大对演唱者舞台表现力的培养力度。

一、声乐演唱中舞台表演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强化演唱技巧

声乐演唱必须经过长时间大量的学习和实践,充分掌握其中的各项演唱技巧和知识。现阶段学习声乐时,也往往会融入表演环节,使演唱者能够加深对舞台表演的重视性,明确舞台表演的具体内涵,并在实际表演时进行有效设计和编排。如此一来,则能够进一步增强声乐演唱的感染力,从而促进演唱技巧提升,促进演唱能力的强化。

(二)有助于提升演唱能力

演唱素养的形成也需要长期训练和实践,但由于其概念广泛难以进行量化,所以舞台表演能力则变成了检验演唱者的一项核心要素。通过舞台表现力,能够使演唱者更加全面充分地了解自己,找到自己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并及时加以改正。在反复实践和修正之后,演唱者的演唱技能势必会得到进一步提升,并学会在舞台表演过程中,充分挖掘自身的演唱能力。

二、声乐演唱中的舞台表演策略

(一)选择适合的演唱曲目

在声乐演唱当中开展舞台表演,其根本前提就是选择适合的演唱曲目。曲目选择合理,不但可以达到相应的锻炼目标,还可以激发表演者自信心,培养舞台表现力。通常并非所有曲目都适合应用舞台表演,尤其是对于一些初学者来说,需要尽可能去选用节奏感较强的曲目;同时演唱者自身还必须对其有所了解,能够从中感受到声乐的美,充分理解其中的各项情感。如此才能有效调节演唱者的身心,使其全方位投身其中,掌握相应的表演技巧。另外选择曲目时,还需以演唱者的实际状况为基础,确保其难易程度在其可接受范围之内,从而充分调动学习信心。

(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对于演唱者而言,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其必备技能。在一些表演实践中经常会发现有些演唱者在日常训练中各方面表现都非常好,但到正式演出时却经常出现声音发抖、面红耳赤、惊慌失措甚至忘词的现象,导致表演效果欠佳。甚至有些人在后台准备时身体就开始发抖,上台走步不稳定,最开始唱就提气等。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就在于演唱者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通常个人经历、成长环境不同就会导致其产生相应的歌唱心理,虽然这难以改变,但在日常训练中还是要加大对其心理素质的关注度。对于演唱者自身而言,要多给自己一些心理暗示,不断为自己加油鼓劲,提升表演自信心;同时加强训练,提升自身歌唱技能和舞台表现力。对于教学者来说,则需与演唱者之间建立和谐良好的关系,在日常训练中营造良好氛围,精准把握其心理特征,多表扬和鼓励演唱者,从而激发演唱者的表演热情。

(三)提升声乐表演者的艺术表现力

未来为了更好地提升声乐表演者的艺术表现能力,不仅仅需要提升声乐表演者的舞台表现意识,更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当下现场舞台表演过程中的效果,从而加强声乐表演者的艺术表现力。在日常声乐表演训练的过程中,声乐表演人员需要加深自己的艺术表现能力,而这不仅仅需要优秀的表演技巧,同时还需要关注对于肢体能力的培养。只有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加强自己的肢体协调能力与音乐感悟能力,才能够帮助表演人员实现舞台表现力的提升。只有将这两者进行统筹协调,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出声乐表演者的艺术表现力,进而实现更加精美的表演。因此,声乐表演者需要拥有声乐基础知识和舞台表演的基础知识,声乐表演人员不仅需要拥有良好的音乐节奏感知力,同时还需要对不同种类的音乐进行了解,从而对不同风格的音乐进行表演。与此同时,声乐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根据表演者的不同实际情况和歌曲曲风选择教学方式,日常表演的过程中,表演人员可以更好地熟悉曲目,这能够更加轻松地投入感情,提升艺术表现能力。

三、结语

总之,声乐演唱与舞台表现力之间相辅相成,其中舞台表现力和日常训练息息相关,演唱者不仅要有扎实的演唱功底,还要有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及曲目分析能力,能够深刻把握创作者的创作情感与动机,从而使自己与曲目和舞台之间融为一体。

猜你喜欢
表现力演唱者表演者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如何调整声乐演唱中的心理状态
声乐演唱中乐感的有效培养研究
如何通过线描画提高幼儿观察力和表现力
钢琴表演艺术中审美素养能力提升
声乐钢琴伴奏在与演唱者合作中的协调作用
纤变墨画
手称扑克
2012年龙年网络春晚节目单
聪明的表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