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方式探析

2020-12-08 09:20唐思祺
山西青年 2020年8期
关键词:长方体核心素养

唐思祺

昆山市玉山镇同心小学,江苏 昆山 215300

一、核心素养及其在应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核心素养,可以将其视为培育学生综合发展的一种需求,它不仅要求学生要拥有扎实的文化基础,还有具备一定的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等,并且要有社会实践参与能力。

数学是一门重要学科,做好数学教育工作,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还有就是可以强化学生素养。学生形成综合素养,会让课堂愈加开放化,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也会变得十分积极和主动,在整个数学知识的学习中会不断思考和探索发现,从而大幅度提升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教师一方要做的就是要剔除传统教育思想,一改往日应试教育手段,从实际角度出发,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使得广大小学生们都更好更优的发展,慢慢的形成终身学习意识。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方式

(一)科学有效教学,核心素养落实

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天职,而学生学习的重点则在于领悟知识,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把现成的结论告诉他们。小学数学教学中,务必要摒弃以往填鸭式教学模式,要为学生提供充裕的发展空间。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教育,需要将数学核心概念作为基准点,做好教学重心的转移工作,从传统教师讲解—学生记忆,日渐转换到学习探究—实践应用的流程上来。推崇核心素养固然重要,但其间务必要以正确的角度和观点去审视问题,核心素养培育务必要基于知识这个载体,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渗透和培育。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过程中,“长方体有几个面,长方体有几个棱,每个面是什么形状,它的棱有何特点?”这些都是主要问题,合理使用几何来予以实操,组织团队合作实践模式,让同学们亲自上手触摸和测量,教师要引导孩子们去不断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最后掌握长方体体征知识,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直观想象”这类素养。指引学生概括同一类事物共同点,之后在此基础上形成完整数学核心概念,随之实现概念迁移,有效处理各类现实问题,基于此,提升学生们的综合能力,此为核心概念教学之奥义。

(二)关心爱护学生,融洽师生关系

通过数次调查和分析可看出,校内关系是强化教学能效的重要因素,但因为小学生年龄尚小、心智不成熟,当前,师生之间交流沟通次数甚少,有的老师觉得小学生“幼稚”。显然,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产生的结果也可想而知,教师对学生的观点和建议不予理睬,学生还是处在被动学习的角色中,师生矛盾在此时必会加深。

基于上述所言,教师若想获取学生尊敬,就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公平对待每一名学生,对待学生的想法要认可和赞扬,在课下要和学生们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营造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创建出民主、自由的教学环境,不单单看重学生成绩是否提升,要从日常小事上去关心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爱,师生关系便会得到进一步缓解,学生们会信任自己的老师、尊敬自己的老师。教师从身边点滴小事入手,帮助学生处理问题,然后进行针对性教育,最终形成亦师亦友的和谐关系,趣味性教学的开展也会变得愈加顺畅。

(三)注重数学阅读,提升学科素养

核心素养体系中,文化底蕴的重要性首当其冲。身为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将数学文化融入到实践教学活动里,然后慢慢进入学生心中,从而让学生爱上数学知识的学习,久而久之,爱上数学这门学科。数学教学阶段,教师需要引领广大小学生进行仔细阅读,通过阅读故事组织和探索活动设置等,活跃课堂气氛,让数学教学得以深化,让学生在课内外都能感受到数学的存在,以此来激发出学生们的数学素养。

阅读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夯实知识、技能等基础,重要的是积累活动经验,感悟数学真谛和思想等。通过不断的阅读,我们知道了“以算筹区分正负数”的人是伟大的数学家刘徽;当物体两个部分长度比符合0.618:1 的情况时,就会给人带来一种优美之感,因此大家称之为这个比例为黄金比;祖冲之最早计算出圆周率前七位数,这项成果比西方国家早了1000 多年。读书使人明智,通过阅读,孩子们便会知道数学发展的轨迹,知道我国为数学发展做出的贡献,体验前人之伟大,而后不断的传承和发扬古人精神,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去学习数学,用数学的眼光审视世界。

总之,数学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也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数学教师要将数学课堂作为核心素养培育的主阵地,需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去落实核心素养,通过关心爱护学生去融洽师生关系,通过数学阅读强化去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全方位、多角度的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并有效推动学生长效发展和进步。

猜你喜欢
长方体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集合学习中的数学素养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