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一课一得”教学体会

2020-12-08 03:03
魅力中国 2020年22期
关键词:一堂课重点课文

(河北省南和县三思乡西宋学校,河北 邢台 054400)

特级教师薛法根认为:“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该简约集中,一课一得,人人所得”。这不同于传统语文教学“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模式,更强调教学的针对性,让学生每堂课有所“得”。因此,教师必须牢记“一课一得”的宗旨,力求教学目标的简明化,教学过程的简洁化,教学方法的简约化,从而获得最优的教学效果。我结合自身的从教经验,简要谈一谈如何开展“一课一得”,让学生在万花丛中采撷到最美的花朵。

一、“一课一得”概述

“一课一得”指每堂课上教师集中解决一个重点问题,将这个问题讲清楚、讲明白,让学生从中有所“得”。首先,它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的发展就是教学目标。因此,“一课一得”就是上完这节课,学生要学到东西,它可以是知识,也可以是方法、技能等。然后,教与学属于一对共同体,“一课一得”从教学的角度分析,不仅是教学的表征,也是教学手段。从学习的角度分析,不仅是学习的结果,也是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学就是教师的“促得”与学生的“习得”的交互过程。最后,从学习的效果分析,一课寻求“一得”,“得”应该是实实在在的知识、方法与技能。一课“一得”,长期积累便会使学生获得长效的发展。一堂课能让学生理解一个问题或掌握一个方法或明白一个道理,便是一堂课的成功。

二、小学语文“一课一得”教学策略

(一)谨慎取舍、明确目标

一堂课时间非常有限,小学生的接受能力也有不足,教师讲得面面俱到的结果,可能就是学生一无所获。而“一课一得”就是要求每堂课都必须确定一个明确而集中的教学目标。一篇课文可能涉及到多个教学目标,但是一堂课里是不能全部完成的,教师很难通过一堂课去完成全部的课程目标。因此,我们要明白,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肯定会“顾此失彼”。教师应该思考如何在细读文本后合理取舍,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更高效。教师要选取课文中的核心价值,舍弃学生不易掌握的或非主流的价值。教师可结合课文类型、编者意图以及年段目标、学生认知能力等,筛选课文中的核心价值,舍弃课文中比较复杂或非主流的价值。比如,五年级上册《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教学目标至少有三个:(1)了解林冲、洪教头的性格特点,并明确作者在人物塑造方面的特点。(2)了解故事梗概,简单描述故事场景、人物、细节,并表达自己的体会与感受。(3)通过学习本课学习如何去阅读古典名著,激发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在教学时,有限的课堂时间是很难全部完成上述目标的。于是我将抓住动作,语言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作为本课的教学核心价值。抓住语言动作刻画人物、利用对比凸显人物的重点,让学生逐步了解林、洪二人的不同性格特点,进而从中体会人物精神。随后通过分角色朗读、故事复述、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领悟课文的内涵。当然,这也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整本《水浒传》的兴趣。

(二)精简教学环节

“一课一得”要求根据教材文本特点,有的放矢、反复推敲,重点训练一个点,深挖一个点,长期坚持而获得质的飞跃。比如,一些课文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教学重点就在于感悟主题;一些课文词句优美,文笔或温婉或大气,教学重点就在于阅读训练语感,或者围绕主题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要因文而异、因需而变,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课文中一些值得探究的问题,教师可先创设问题情境,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再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相对简单的课文,教师可先让学生领悟,再进行小结,最后尝试运用方法,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负荆请罪》一课时,我将课堂教学内容集中在语言文字上面,让学生明白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私怨的博大胸襟,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在课堂上开展了下列活动来攻克上述教学重点,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第一,编排课本剧,角色扮演,捋顺故事脉络,初步体会人物各自的性格。第二,小组合作,探究蔺相如与廉颇是什么样的人,从一些语句来体会人物的性格与内心。第三,文中没有动作神情提示的地方,学生可以大胆想象,加以补充。

(三)挖掘文本精彩片段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明确哪些部分或哪些段落属于精读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适当取舍、避轻就重,将教学重点放在文中最能够反映中心思想的部分(即精读部分),集中精力攻破各个教学目标中的重难点。教师应教会学生确定文章重点部分的方法。文章的精读部分属于文章的精华,通常是反映作者思想情感的重要部分,也是作者重点论述的内容。在不同题材或不同体裁的文章中,精读部分的位置也明显不同。

(四)注重讲练结合

练习是巩固知识最有效的一种方法。练习式教学要注重“突出重点”。每篇文章必须解决几个重点问题,节省课堂时间。一课若有一得,那么若干课便会有若干得,从“点”到“线”,再到“面”,学生的语文素养会随之提高。“练习式”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应精心设计合适的书面习题,将一篇篇课文变成一个个现代文阅读练习。那么,习题从哪儿来?一是课后练习题。当然,这需要我们适当取舍,并适当改造。若问题太大、过于笼统,则需要具体化;若问题太难,则需要搭台阶,先从其它简单问题开始,做好铺垫;若问题的视角学生比较陌生,则需转变方向,让学生能够适应。二是筛选将《教参》中的“课文说明”,再将内容转换为学生可操作的相關习题。至于“难点”,可以作为存疑,随着学生知识储备的增多,语文素养的提高,很多当初苦苦思索找不到答案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

总之,我们要精心设计教案,引导学生或品味语言文字之美,或习得语文学习之法,有的放矢,找准着力点,将力气花在刀刃上。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会了”,真正实现“一课一得”。所谓聚沙成塔,长期坚持,学生的收获自然也会增加。

猜你喜欢
一堂课重点课文
申庆玉:处处留心,让每一堂课都精彩无限
背课文的小偷
重点推荐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这些是今年要重点做的事
怎样写好“一堂课”?
重点报道
重点报道
最后一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