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实践学视域下中日传统成人礼的传承和发展研究

2020-12-08 07:27张勰君
魅力中国 2020年39期
关键词:成人礼认同感成人

张勰君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 杭州 311300)

一、中日成人礼和其核心概念

中国现代成人礼始于20世纪90年代。1993年上海市为800名青年举办了第一届18岁成人仪式。该仪式被党和国家最高决策者关注,并于1994年以《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形式明确规定“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举行对国旗宣誓的成人仪式”。2001年发起的“十八岁成人仪式主题网”依托上海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为平台,不断深化和完善成人仪式的操作方案,全国各地兴起各种形式的现代成人礼。目前,北京、广州、南京、沈阳等许多大中城市,均通过地方立法程序,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成人日。

日本成人礼源于中国,天武天皇11年(公元683年)皇室贵族阶层开始模仿冠礼“元服”,诞生了日本最初的成人礼。随着成人礼的传播,仪式逐渐融入日本特色,在中世纪,武家阶层盛行“乌帽子礼”,到江户时代,在商人、农民和一般庶民中流行“中剃礼”。成人礼不再局限于皇室贵族、公家武家,普通民众间也举行成人礼,只是内容相对简化,近代前的成人礼仪式一般根据家庭和成人自身情况在15-20岁之间举行。

现代日本成人礼始于1948年,年满20岁的男女青年举行成人式。2000年起,为了刺激消费和方便休假安排,政府改一月的第二个星期一为成人节,实行三连休的政策。20岁在法律上,拥有选举权,可吸烟饮酒,可离家独居。仪式当日主要是身穿传统和服或者西服,参加政府举办的成人式。

人类学家范热内普认为,成人礼是人生之中最为突出的过渡仪式之一。“通过仪式”是一个生命阶段进入另一个生命阶段的“分水岭”,人只有顺利完成“通过仪式”,才能顺利进入另一个生命阶段。成人礼就是一个“通过仪式”,其实质是强化成人意识,锻炼青年个体生活能力,提高其社会适应性。埃里克森(1963年)提出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其中青年期(12—18岁)是自我同一性混乱的冲突时期,青年要综合利用之前所获得的所有资源来解决“同一性”问题,建立自我认同感,明晰人生责任。埃里克森指出,“这种同一性的感觉是一种不断增强的自信心,一种在过去的经历中形成的内在持续性和同一感,即心理上的自我”。能否建立“同一性”对于成人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教育实践学视域下的现代成人礼

教育实践学是将实践的关系视为研究的核心。所以教育实践学,一方要关注理论论述,另一方面更注重同实践的关联,注重与社会的关联互动。该理论提倡实践教育要潜移默化的渗透,在青少年的人格形成中起春风化雨般的作用。所以,以教育实践为切入点,考察成人礼所具有的多种实践功能,是非常可借鉴的。此处选取日本代表性的成人礼活动来说明其具体形式和内容,以爱知县犬山市和大阪市住吉、美原、旭区三个区为例。

每个市、区的成人礼都包含一定的程序和具体内容,基本有几个共通环节。开场舞或助兴环节的舞蹈,一般是当地的乡土风情表演或流行舞蹈,是乡土文化宣传和青年个性展示的载体。市长或区长的贺词,以及恩师贺词,该发言体现了家长、教师学校以及社会对青年成人的祝贺和期望。青年歌唱国歌市歌或诵读宪章,最后宣誓,从法律意义上认同“成人角色转变”。成人代表发表感言,感谢之情是基调,进而展望人生规划。通过献花、彩球、贺电等表达对成人的祝贺。还有新成人筹备的助兴节目,有文娱表演、纪念照、即兴采访、抢答抽签活动等。

综上可见,成人礼的教育实践活动是以青年为中心,以体验方式促进青年确立成人自觉意识,培育“同一性”。迈向成人过程中,融入了家庭、学校、社会的三方力量。在实践内容上可划分为成人角色教育、生命感恩教育、民族认同感教育三个层次。

(一)“服装秀”所象征的成人角色教育。从20岁成人礼当天的活动来看,华丽的和服或庄重的西装是成人礼亮丽的风景,服装秀和纪念照是促使参加成人礼的动机之一。以女性为例,常预留半年的时间来选择当日的和服颜色和款式,可见女性对华丽“服装秀”的渴望,是女性成人意识的一种外在体现。“服装秀”所象征的外在变化一方面延续了成人礼的换装传统,另一方面也强化了成人角色界限的划分,标志着男女首先在“生理”上的性别成熟。

此外,受礼人齐唱国歌、市歌、诵读宪章等,不仅体现的是法律意义上的公民身份和国家认同,也是一种对家乡热爱的表达方式。各方以一种平等的态度和新成人交流,重视他们的主体性,邀请成人参与策划、主持及表演传统文化节目等,不仅历练了成人的能力,也使他们亲身感受到家乡文化的魅力,进而意识到自己“成人”所应当肩负的家庭和社会责任。成人角色教育贯穿成人礼的始终,体现了成人礼的“角色转变”的教育实践功能。

(二)生命感恩教育。整个成人礼中感恩之情是贯彻始终的,成人代表的发言是最直接的体现。“和父母一起拍纪念照”“为父母奉茶”等活动在媒体报道中被认为是体现孝道的成人礼必备环节。成人礼是具有象征意义的一次身份角色的转换,更代表一种新的生命阶段。正是基于感恩之心,青年才能理解生命的尊严,才能爱惜自己的生命,勇于承担责任。

(三)民族认同感教育。当前全球化社会背景下,青年首先要了解自己国家和地区的传统文化,拥有“我之所以是我”、“国家之所以是国家”所特有的思想觉悟。成人礼设有民间庆典等传统文化展示和表演,其目的就是让青年通过与传统文化的接触,培养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更加重要的是潜移默化地形成“个体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的观点。齐唱国歌、宪章诵读也是增强新成人的民族自豪感,加强国家公民意识的重要方式,它应是实践教育潜移默化的渗透。

(四)成人仪式的筹备过程,不仅是青年的自我发现、自我认同,也是获得社会认同的过程。青年在策划过程中,获得不断增强的自信心,同时在与他人、社会的连接互动中,得到了“同一性”的肯定。从这个意义上,成人礼的“通过仪式”价值就恰恰满足了“成人”即“负责任”的需求。

三、中国成人礼的现状和传承发展

成人礼是传统文化的“社会记忆”,成人礼的传承和发展是传统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青少年是传统文化实现传承的主要人群之一,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才。

中国现代成人礼始于20世纪90年代,普及和实施得到不断深化和完善,虽然存在一定的不均衡,但总体来看,已初具全国规模,是青年有意识社会化的开始。如《中华传统礼仪概要》中提及许多地方都在举行成人礼,成人礼可以参照古代的核心元素,把它揉在一起做一个合乎时代的冠礼[]。所以不论是中国或日本,成人礼的实施是必要的,因为它意味着一个人终将跨入“成人”行列的社会需求,成人礼所蕴含的核心概念是树立成人意识,明晰社会责任。不论何种形式的成人礼内容,青年男女均受到了切实的教育。

另一方面,现行教育体制下,如何具体区分儿童和成人阶段的标志模糊不清依然备受诟病。涉及成人的社会化成长,如成人意识、责任感等的培养并未受到足够重视,向成人过渡的心理延缓问题并非个例。而且,生理及性的成熟与成人自觉意识不相同步或错位的问题,也越发凸显出来。

(一)现代成人礼的目标,是新成人遵纪守法,做有道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成人礼具有明确的教育功能和意向,在普及和教化方面可以提升教育实践的活动,以弥补偏重形式等的不足。首先,现代成人礼基本是学校主导的集体宣誓仪式,对传统男女冠礼和笄礼的关照较少,它所指向的成人几乎不包含性别因素。也就是说男女青年的成人礼缺少了通常具有标志“生理”上成熟的性别差异,所以可以仿照古代意识,进行加冠换装等活动,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仅有文化认同感,更重要的是强化了成人最基本最明显的性别建构目标,成人意识无形得到强化。

(二)强调成人礼的德育功能,除了达到主办方所要达到的目标,还要真正能触发青年自觉意识的目标。成人礼是否能有效促使个体“通过仪式”获得教益等有待考量。实践证明对青少年的教育要从身边事做起,从实践做起。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意图越是隐蔽,就越是能为教育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因而,将教育意图隐蔽在受教育者喜闻乐见的活动中,以一种近乎无形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感召来实践成人角色的转变是一种探索。如犬山市的成人礼筹备全过程,不仅体现了青年自我发现、自我认同,也获得了社会认同。所以,以青年为主导潜移默化的教育实践方式是未来成人礼发展的新路径。

(三)成人礼不仅要注重仪式自身的郑重感,还可以多一些对青年男女感兴趣的主题,比如时间胶囊的活动,又比如对传统文化的关照等。总之保留文化活动中优秀的部分来充实成人礼的内容,可以让参加成人礼的个体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培养民族认同感。成人礼就是这样一个产生特定生命体悟的仪式,个体自爱自强和自主,进而领悟到对家人和社会的责任,建立起与他人、社会及国家的生命关联。

本文从教育实践学角度对成人礼进行了剖析研究,考察了成人礼所蕴含着的实践教育功能。作为人生重要过渡礼仪的成人礼,帮助青年在庄重严肃的“通过仪式”中完成了成人角色教育、生命感恩教育、民族认同感教育,进而自然完成了国家公民意识教育。青年以自己的体悟,成长为承担社会责任的“成人”。成人礼作为一项重要文化遗产,对于今天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等,都是值得发掘和借鉴的文化资源。总之,现代成人礼不仅要关注国家意识和公民人格,也要注重形式和内容让青年理解国家,理解自己所应该承担的责任。我们总结本国的经验,同时借鉴“他山之石”共同倡导现代成人礼的构建,不仅要融入中国优秀文化元素和地方特色等,而且要以潜移默化的实践方式进行,使得青年身心一体地心领神会,起到春风化雨的作用。这是对传统成人礼的最好继承,也赋予现代成人礼时代内涵的最好创新。

猜你喜欢
成人礼认同感成人
成人礼感想
特别的成人礼
高校艺术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研究
养大成人
成人不自在
成人礼
浅析国有企业员工企业文化认同问题
成人学习能力研究反思
教育不是成王败寇而是望子成人
工作认同感日本人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