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方傩舞的法律保护

2020-12-08 02:21邝建新
艺术科技 2020年21期
关键词:傩舞传统艺术保护

摘要: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各个地区面临的环境不同,孕育出了不同的文化艺术。这些百花齐放的艺术,是劳动人民长期实践产生的宝贵财富,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留下来的瑰宝。进入新时代后,快速发展的工业和商业经济在给人们带来大量物质财富的同时,对许多古老的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冲击。本文尝试分析江西抚州流坑傩舞面临的困境,从法律角度给出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傩舞;传统艺术;衰败;保护

中图分类号:J72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21-00-02

0 前言

傩历史悠久,最早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原始崇拜。傩礼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先人通过傩舞,祈求六畜兴旺、风调雨顺、家人平安、国泰民安。在古村流坑,傩舞是当地村民生活的一部分,寄托着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傩舞发展到今天,在村民的生活中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其影响力无疑日渐衰退。傩舞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宝贵的财富,我们不能任其走向消亡,必须对其采取保护措施。

1 流坑傩舞的概述

1.1 流坑傩舞的起源

流坑村地处赣东,是一座典型的江右民系古村,遗留下来大量的古代精神财富和明清古建筑。流坑在明清两朝最为鼎盛兴荣时,拥有8个傩班和多出古戏台,每逢新年正月初二至十五,各房族便燃香点烛,请下傩神到古戏台或村中登科、添丁、娶媳、升官等喜事之家表演,32个傩神角色,出演15种节目,长达数小时[1]。流坑傩舞的由来,要从一个叫董敦逸的人说起,从流坑董姓老年人那里得知,其第六世祖董敦逸在宋朝为官,曾奉旨出使契丹。在出使期间,发现一种独特的舞蹈,回朝时便把这种舞蹈带回京城汴梁,最后再带回家乡。家乡人民发现这种舞蹈极富表现力,又有避邪祈福的寓意,便对其欣然接受。流坑傩舞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流坑村民,在今后的近千年时间里,流坑傩舞成为了村民人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陪伴着一代又一代的村民走完了他们的人生。

1.2 流坑傩舞的文化内涵

流坑地处抚州,临川才子文化是抚州的名片,千年古村流坑的读书文化也颇为盛行。流坑傩文化体现着对科举的崇拜、对理学的尊崇、对困难的抗争,是当地村民精神的体现。以对科举的崇拜为例,流坑傩舞有专门歌颂科举、赞美读书人的舞蹈。在流坑的历史上诞生过不少考取功名的士子,其中比较有名的有“理学名家”宅的主人董燧,流坑的傩舞也蕴含着“耕读传家”的思想。除此之外,还蕴含着一些极为原始的内涵,村民带着朴素的思想跳傩舞,希望通过这种形式能使他们远离灾祸,得到上天的降福。流坑傩舞还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服装道具、故事情节、语言表达都有时代烙印。流坑傩舞文化并不是凭空生成的,而是经过长期摸索、筛选留下来的具有丰富内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1.3 流坑傩舞在生活中的影响

流坑傩舞与当地村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在过去,每逢重要喜事,都需要傩舞班子助兴,班子成员被好吃好喝地招待,在春节期间,傩舞活动比平时频繁得多,从正月初二演至正月十四,正月十五为收傩之日。大人小孩都参与其中,活动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晚上,夜晚一切回归寂静,家长整理祭祀物品,为活动画上句号。现在,傩舞出现的频率减少了,但没有消失,流坑村民日常生活的一些行为处处有傩舞的影响。

2 流坑傩舞传承面临的困境

2.1 后继无人

和其他传统艺术一样,傩舞传承到现在,也面临着后继无人的严峻挑战。人终究要面对死亡,傩舞在一代又一代的傩舞人中传承,时至今日,老一辈的傩舞人已经找不到接班的年轻人了,许多珍贵的艺术遗产随着老艺人的逝去而彻底消失。在早些年,田间地头都可以找到傩舞的传承者,谁也没有意识到傩舞会快速走向衰败。近年来,懂得傩舞、热爱傩舞、有绝活的老艺人日渐稀少,注入的新鲜血液聊胜于无,他们的技艺无人传承,加快了傩文化的消亡。

2.2 没有优秀的新作品出现

创新是艺术永葆生机的不二法门,任何艺术没有创新便只能在历史的长河里逐渐消失。时至今日,流坑傩舞的主要作品仍然是《出三官》《天官赐福》《跳财神》《钟馗扫台》《六将表演》《和尚装香》《魁星点斗》等妇孺皆知的传统故事。新的代表作品迟迟没有被创造出来,而这些故事在往昔岁月传唱已久,单单靠这些故事已经无法吸引观众。观众的流失,进一步打击了傩舞的发展,新的优秀作品更难以出现。

2.3 无法抵抗流行文化的冲击

改革开放以后,港澳台、日韩、欧美流行文化快速进入普通大众的生活,冲击人们的固有观念。过去,人们在闲暇之余可供消遣的娱乐方式有限,传统的戏曲是普通大众为数不多的选择之一。到了现在,各种娱乐方式层出不穷、不胜枚举,人们的选择多了,对傩舞的兴趣自然就少了。以前傩舞傩戏是仪式性戏剧,是演给神看的,当然在娱神的同时也娱人;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年轻人大多对传统的戏曲毫无兴趣,即使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对其也少有兴趣,他们把大量的空闲时间投入到追星、打游戏、旅游等中。

2.4 管理不到位

流坑傩舞和其他传统艺术一样,流传于乡间,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流坑傩舞团体来源于民间,没有完善的组织体系,仅仅是一个乡民自发的、松散的组织。没有系统、严密的管理,没有过多的粉饰包装,因此其艺术表现形式简单,具有原始美,是最淳朴、最原汁原味的,但酒香也怕巷子深,难以提高知名度。团队平时接受邀请、排练节目、录制作品都是随机行为,没有合理稳定的安排;团队的人员随意安排自己的行动,经常出现拒不参演或人在异地的情况。由于缺乏现代化的管理队伍,流坑傩舞出场的機会进一步减少。收入与出场次数紧密相关,据流坑村民介绍,他们会以较低的价格接受别人的邀请出演节目,但这种机会也不经常有。报酬无以养家,表演者便不能以此为业,只能将其作为业余爱好。傩舞学习并不简单,需要的时间与精力是不容忽视的,有时需要学习者脱产专心学习一段时间,只有全身心投入才能更好地掌握其精髓。

3 流坑傩舞衰败的原因

3.1 当地政府不够重视

文化保护部门在很多地方都是比较弱势的部门,得不到重视,作用有限。地方政府出于发展当地经济的需要,没有对流坑的傩舞采取足够的保护性措施,负有直接责任的文化保护部门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去维持保护行为。为了发展经济,盲目引进商业项目,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对商业项目的监督管理。旅游公司作为企业,以经济效益为第一目标,在缺乏政府监管的情况下,难以避免地会产生一些不当的行为。这种行为在短期内可能带来一些收益,从长期来看可能会损坏流坑旅游业的口碑,对傩舞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3.2 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

全球化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虽然面临一些抵制和挑战,但无疑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它使国与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相互依赖、学习,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带来了矛盾和冲突。在过去,由于地域限制,某一地区的影响力有限,对外交流意愿相对较低,大家在有限的空间里活动,交流少了,产生的矛盾也就少了。到了近代,随着交通、通信工具的发展,各地区交流的困难大大减少,地区差异性不可避免地带来冲突。全球化的过程是不同的文明主体之间的交往和互动,由于不同文明在基本价值、历史、习俗、心理等方面的异质性,文明之间的冲突便难以避免[3]。全球化的发展影响了每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从城市到乡村,从年轻人到老年人,无不有全球化的身影。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了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地的信息以惊人的速度传播。外国文化,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流行文化在我国的城市乡村流行开来,代表有日本的动漫、美国的好莱坞电影、韩国的综艺等,他们逐渐取代了传统艺术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3.3 与社会的实际需要脱节

在现代社会,娱乐活动丰富多彩,而传统的傩舞表现形式单一,故事情节老套,无法反映当前突出的社会问题,也描绘不出未来蓝图,很难引起观众的共鸣,没有市场需求,自然表演机会减少。随着时间的流逝,传统傩舞中的动作、服装、面具代表的内涵更不为人所知,受众范围进一步缩小。工业社会的生活与农业社会慢节奏的生活不同,追求快节奏成为社会大众的共识,人们行色匆匆,社会生活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而傩舞固守传统,难以适应社会的飞速变化。

3.4 基层教育的缺失

中小学教育是基层教育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实地考察当地县城校园环境及向学生提问,几乎没有了解到与傩舞有关的宣传介绍,人们把注意力都放在与考试有关的事情上,与考试无关的傩舞被束之高阁。中小学不向学生传递傩文化的相关知识,这对傩文化的传承极为不利。在当地,应试教育依然占据主流地位,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不重视孩子的素质教育,只重视升学率,分数决定孩子在他人眼里的地位和评价。在这种环境中培养出来的孩子,缺失了许多重要的东西,分数固然重要,在学习考试之外,学习一点传统文化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艺术情操,同时传统文化也可以得到传承。

4 完善法律保护机制

4.1 合法权益的保护

艺术作品往往会涉计著作权的问题,流坑傩舞有流坑的特色,有别于其他地区、其他形式的艺术作品,可以打造自己的特色价值。通过著作权保护,能够调动当地村民的积极性,梳理作品的前世今生,明确文化作品的作者、传承人、使用者等各方的利益。有了明确的利益划分,就可以分工合作,调动各方资源,建立管理队伍,降低管理成本。当然,确定著作权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有许多问题要解决。比如传承人的问题就很难解决,民间传统文化不像画家的画作、作家的文学作品,有明确的著作人及所有者。以流坑的傩舞为例,便存在许多争议,需要多方考究,协调各方,综合考虑,确定著作权的归属。商标和专利能够将不同的民间传统艺术产品区别开来,避免同质化发展,避免传统艺术之间的恶性竞争,优化资源配置。如流坑傩舞这样的地方艺术,也可以申请属于自己的商标和专利,寻求法律上的保障。

4.2 在法律上确立奖惩机制

要想办好一件事情,离不开一定的奖惩机制,完善的奖惩机制对办好事情有事半功倍的促进作用,缺乏奖惩机制则往往事倍功半。在构建完善的奖惩机制中,政府扮演重要的角色,政府应根据全国的国情和各地方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行政法规,采取相应的行政行为,使对于流传在民间的传统文化的法律保护能够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同时,要明确划分责任,避免各单位推诿扯皮,提高管理效率。此外,要做到职责相对应,对负有责任而不履行责任或履行责任不到位的人进行惩处,对积极履行责任的有功之人进行奖励,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保障传统艺术得到更好的传播和发展。

4.3 促使民众树立法律保护意识

在我国广大的乡村地区,村民的法律意识薄弱,对法律知之甚少,遇事往往不寻求法律的解决途径,对此,促使其树立法律意识至关重要。可通过相关普法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普活动进行宣传,使国民了解到传统戏剧的魅力,意识到保护传统戏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自觉地在生产生活中参与到传统戏剧的保护活动中[4]。对于一般公民,显然不能要求他们像专业的法律人一样精通法律,只能要求他们掌握基本的法律常识。对村民,尤其是村民中的中老年人,由于文化程度不高,需要和能够了解的法律知识就更为简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对此需要有一定的了解,除此之外再适当了解一些常见的、生活中可能接触的实用性法律常识,如常见的刑法、行政处罚法、民法等相关法律。根据法律原则,对普通民众而言法无禁止即可为,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法律传播应该使每一个生活在社会上的人都知道,宪法赋予了其应有的权利义务,其在享受社会权利的同时,也应积极履行自己相应的义务。

5 结语

流坑的傩舞是流坑人民的杰出作品,是人类艺术史上的瑰宝,是千百年积淀下来的活化石。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悠久的人文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都表明其有很高的存在价值。传统文化艺术是我们的根基,不应也不能使浮躁的现代文明将其彻底掩埋,在发展现代文明的同时,为其提供适当的保护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 汪泽民.传统民俗文化的再生产[D].南昌航空大学,2016.

[2] 朱培科.湛江傩舞的传承困境与保护策略[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35(05):169-172.

[3] 王卓君,何華玲.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认同:危机与重构[J].中国社会科学,2013(09):16-27.

[4] 刘冬.传统戏剧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策略研究[J].四川戏剧,2018(07):127-130.

作者简介:邝建新(1995—),男,江西抚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环境法学。

猜你喜欢
傩舞传统艺术保护
南丰傩舞传承与发展研究
浅析传统艺术互渗性的当代审美价值
近十年古筝创作特征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