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生成语法的语言观及其意义

2020-12-09 00:45缠利叶
关键词:结构主义语言学语法

缠利叶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外国语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转换生成语法理论(Transformational-generative Grammar)由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哲学家弗拉姆·诺姆·乔姆斯基(Avram Noam Chomsky,1928—)在1957 年出版的《句法结构》中最早提出。他认为,“语言不是学得的,是心灵里生长出来的”,[1]语言的习得能力是人类的“天然禀赋”,人类与生俱来具有遗传上共同的学习语言能力和普遍的语法结构能力,这种普遍似被事先安排好的“语言官能”存在于人的大脑和认知中,经由长期进化形成并通过基因代代相传。此后,经过以麻省理工学院为核心的语言学家们的不断发展完善,逐步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体系,成为继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之后语言学理论一次重大变革。可以说,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基于现代认知科学以及心理学最新发展,对人类语言是如何形成以及人类如何习得和拥有语言等问题给出了别开生面地回答,开启现代语言学关于结构主义学派和认知主义学派的长期争论。本文聚焦乔姆斯生成语言观何以产生,探讨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的缘起、思想变革的实质及其具有的语言学意义。

一、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的缘起

人类语言何以产生是语言学、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可以说,在转化生成语法诞生之前,结构主义描述语言学派在语言学界一统天下。20 世纪50 年代,伴随着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发展,以索绪尔为首的描述语言学派通过对存在不同类型的语言进行详细描述,整合分析不同句子结构中蕴涵的普遍语言学规律。在当时的语言学界,以描写为主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一直占据着主要地位,所依据的是巴普洛夫(Ivan Petrovich Pavlov)以来的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类在出生之前,大脑中没有固定的语言机制,只是白板一块,这就需要后天知识的不断获得与积累。人类语言习得就是在一个强化过程下,用“刺激-反应”的方式来获取。这种强化的过程从根本上将人和动物等同起来,认为人的语言成长过程就是一个行为塑造过程,这完全否定了人类天生所固有的思维能力。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从人的自然认知能力出发,否定了这种外在结构主义的语言学理论,从语言习得的内部机制进行分析,用解释法来代替描述法,并提出人类天生固有的语言学习机制,为当代语言分析引入了一种新理论方法。具体地说,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来源于两种思潮。

其一,关于人类语言产生的“天赋说”。在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以前,现代语言学理论普遍认为“人类个体是作为被环境塑造的一堆无差别的可塑造性材料来到世上的”,[1]人类语言的产生是环境作用的结果,不是先天就有,而是后天学习获得的。这就意味着,人类语言的产生和习得是一种行为,是“刺激-反应”的过程。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的提出者乔姆斯基早年语言学研究也曾深受“语言只有物理形式,没有心理现实,人学会说话是环境的作用,内有遗传的因素”[2]结构主义语言观的熏陶和侵染。但在研究的过程中,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对“白板说”语言形成观产生了怀疑,在具体实践中儿童在接受有限资料的基础上,不经过系统科学语言结构训练就能自如地实现把复杂语言规则自觉运用。同时在理论上,现实的语法规则描述往往并不遵循单纯的分类概念,而是不得不借助一些更为抽象的概念来阐释。由此产生了理论和实践的矛盾以及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自身的不能自恰。在《句法结构》一书中提出通过完善转换语法——把语言中的任意复杂句看成是简单陈述句派生转换的结构——开启了探索语言结构新路径。

转换生成语法理论认为,通过描述人类获得语言的现象,“人与生俱来具有一种学习语言的能力与普遍的语法知识,儿童习得语言的过程不过是一个基于普遍语法的参数设定过程,语言是语言官能表现出来的一种状态,语言不是学会的,是在外在经验的激发下先天具有的”。[3]由此可见,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关于人类语言产生的“天赋说”否定了巴普洛夫的“刺激—反应”说,认为人类大脑与生俱来一种可以习得语言的机制,这种机制存在于所有语言中,是儿童习得语言的基础,也是人类心智本能的体现。

其二,关于人类语言多样性的“奥威尔问题”。所谓“奥威尔问题”指的是“为什么已有那么多的证据,而我们知道的还是如此至少”。[4]在认识论的层面上,这一问题生动地反映着虽然现实社会精彩纷呈,而生于其中的人们对此却往往知之甚少,难以用全面或多角度的语言来全面反映真实社会。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转换生成语法理论认为统治者剥夺了民众获取信息的权力,阻塞了得到真理的渠道。所以,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将研究方向和主要目标转移到语言学,进一步研究了人的内在论以及语言存在的先天性和普遍性。

转换生成语法理论认为,人类大脑天然内在具有习得语言的机制,通过对人类行为的研究可以揭示人类存在的内在机制。同时,人类的语言禀赋又具有着普遍语法结构,即不论什么样的种族人群,他们大脑内部都有一套相同的语法体系,来帮助逐渐习得语言。从语言学的角度看,转换生成语法理论认为语言是先天的、自由的,有其内在的创造性,同时人的思想的“自发”“自主”“自由”又与人们的社会政治思想密切相关。正如现代结构主义语言学派所揭示“学习不只是简单传递,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学习主体在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进行的主动建构,从而引发学习者个体内在结构的变化”。[5]也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乔姆斯基及其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倡导人性自由,对人性的尊重,主张自由发展和思想解放。

二、转换生成语法的“生成”转变

《句法结构》认为,“结构是以推导的方式形成的,但是界面是以表征的方式解读的”,[6]转换就是将描述语言转变为解释语言,人们更清晰地了解人类语言思维从深层结构到表层结构的过程,使现代语言学实现由结构主义到认知主义的“生成”转变。

第一,从描述语言到解释语言。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旨在研究探索大脑在生成语言的整个过程中的运行机制,提出了语言与大脑物质之间的关系问题。

现代语言学关于人类心智的思想最早由笛卡尔提出,他认为人类心智突出地表现为理解力和意志力这两个方面,且这两种能力实现不是单纯地通过自动机器来完成的,“这种规约化的语言属于文化性的产物,需要受到具有自身独特性的以及反映人类心智普遍性特征的原则和规约制约”。[7]而这些固有的原则根本无法用描述的行为或者物质实体概念来解释,描述只能对原则的表面现象加以阐释,而不具备解释其具体内化程度。

与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派根本不同,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提出普遍语法规则,将语言研究的目标从描述人类语言直接进入解释人类大脑和心智,由此奠基了现代认知主义语言学的核心就是揭示语言在人脑生成的本质以及语言认识的本质。所以说,生成语法理论很好地解释了语言认识论中的“刺激匮乏悖论”和“语言翻译悖论”。

第二,从语言外部研究到内在分析。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的思想源于保尔·罗瓦雅尔学派、威廉·冯·洪堡特等关于语句的表层部分和底层部分的思想,为现代语言学从语言外部结构的探讨到内在分析的转变起到积极借鉴。

保尔·罗瓦雅尔学派的《语法》第一次采用比较正规、系统的方法来分析表层结构,并指出了表层结构所对的是语言中的语音部分,即语言的外层结构。威廉·冯·洪堡特对转换生成语法的形成也提供了帮助。他指出语言使用者可以“无限地使用有限的手段”,从侧面印证了语言内部存在着一套规则体系。正因为这种体系的存在才可以生成无限合理而且互相关联的句子,共同构成语言的表层和底层结构。继而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提出,语言内部必定存在着一种逻辑性的关系,将语言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紧密相连,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特征。所以说,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实现了认知主义语言学派对语言的研究从外部的表层结构研究到内在深层结构分析,不仅是研究视角的转变,更意味着语言学研究思维范式的现代认知主义转向。

第三,从语言的特殊性到普遍性。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从诞生到创立,再到后期的修正与完善所经历的一系列变化,就是在探寻人类语言产生的本质,即试图从纷繁复杂语言中总结出可以解释每种语言生成过程的一般规律,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后期在这些语言术语不断出现并形成的基础上,提出了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的普遍语法规则。

普遍语法理论认为,所有人习得语言的机制是相同的,只是不同环境引起不同的语言模块,使语言习得机制看似不同,所有的语言中都共同存在着一种普遍的语法机制,而且可以将这些语言习得机制系统化和标准化。可以说,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提出普遍语法的理论标志着人类对语言结构的分析更近了一步,以前人们认为每一种语言中都存在着一种特殊的语法,这种语法可以解释语言中的现象,普遍语法将这一理论路径更推进一步,成为总结和解释各种特殊语法更深层的理论。在语言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上,普遍语法需要用特殊语法来证明,却又存在于特殊语法中,故而应该将普遍语法与特殊语法有效结合起来。可见,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正是在对语言普遍性的追寻中,实现了语言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统一。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言观提出人类语言能力的“天赋说”和“普遍论”,并贯穿其思想著作的始终,从最早初创的《句法结构》《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到后期《标准理论》《最简方案》等理论著作。可以说,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的“生成”不仅动摇了结构主义语言学言语获得理论,而且动摇了现代语言学结构—行为主义整个理论体系,开启了现代语言学的认知主义“哥白尼式革命”。

三、转换生成语法的语言学意义

概而言之,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就是对人类语言是如何形成以及人类是如何习得语言等问题的研究。转换生成语言观之所以会在现代语言学中占有一席之地,主要原因是它从自然科学的最新发现去研究语言,从人类大脑机制入手,建立在强有力的计算机数据模型分析支持基础上,用数理逻辑公式不断自我修订与完善。由此可见,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是对笛卡尔唯理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并不是简单的继承,而是在扬弃的基础上,以20世纪中期西方哲学与自然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为依托发展起来的当代语言学理论”。[2]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在分析、研究语言本质的过程中,通过对人脑习得语言机制的分析和假设,充分证实了人类语言能力“天赋论”的思想,人脑在习得语言的过程中,有一套固有的、类似的语言机制存在于人类大脑中,这科学合理地解释了不同语言习得的可能性,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传统纯粹经验结构主义语言学思想的批判反思。

一定意义上说,转换生成语法在语言学界掀起了一场理论革新,颠覆了描述经验主义长期占据的语言学主导地位。首先,从研究的目的看,纯粹的经验主义重在强调描写和讲述方法,通过搜集积累大量信息来描述语言的结构。而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在经验主义描述的基础上加入了内在机制的分析和解释,试图通过直观公式来解释人类语言思维全过程。其次,从研究对象看,传统的经验主义将研究对象单纯的限定在“语言本身”,仅仅单一地通过长期观察、收集大量人类语言信息对其加以整理研究。而生成语法的研究对象是把外在语言与内在语法相结合,认为人类大脑中固有语言规则,区别分析了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的不同。再次,从研究性质看,转换生成语法认为人类语言及其语法机制的生成属于一门自然科学,尝试用一种数理逻辑方法来描述并解释语言生成转换的过程。其独特性就在于,认为语言“生成”是一个语法系统,它反映了人类认知思维过程,是一门特殊的心理学研究。最后,从研究方法看,经验论的结构主义学派分析语言采用归纳法的方法论,将获得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总结。而生成语法采用的方法是分析与解释,从深层结构向表层结构的呈现是一个人类思维语言生成过程,把数学公式和语法理论相结合,直观清晰地将人类语言思维过程演绎了出来,更好地解释了人类的语言能力。

不仅如此,转换生成语法理论还从研究语言的行为转移到研究语言的能力,即从研究语言逐渐转到研究人类的大脑构成以及不断生成语言的过程,对认知科学和认知心理学理论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不仅在语言学的发展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对心理学、神经生理学、计算机科学,尤其在人工智能等领域也有较大的影响”。[8]

综上所述,乔姆斯基创立了转换生成语法这一理论学说,为现代语言学研究打开了一扇新窗户,将语言学关注焦点从研究语言现象转移到研究语言生成发展的本质以及人的语言能力本身,可以说是语言学与哲学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要求,掀起了现代语言学理论一场深刻革命,正如尼尔·史密斯(Neil Smith)所说:“乔姆斯基在思想上赢得了达尔文和笛卡尔同等重要的地位”。[9]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的诞生引来了众多其他语言学流派的反对,但无论如何都将以其强大理论说服力和影响力而居于语言学研究的重要位置。

猜你喜欢
结构主义语言学语法
我国当代法律语言学研究综述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美国现代语言学会版《〈红楼梦〉教学法》:要览与反思
跟踪导练(二)4
结构主义文论回望与再探
《从街角数起的第二棵树》的结构主义解读
参考答案
结构主义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意义理论对外语学习的启示
书讯《百年中国语言学思想史》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