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泪道冲洗操作中的重要性分析

2020-12-09 06:09李娜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2期
关键词:泪道冲洗护理人员

李娜

(新疆伊犁州友谊医院,新疆 伊犁)

0 引言

泪道疾病为临床眼科中的常见疾病,而临床采取的治疗泪道疾病的常用方式为泪道冲洗,也是患者行内眼手术的常规术前检查[1]。通常都是由专业性强、经过专业培训学习的专科护士为患者开展泪道冲洗操作,在眼科护理中,泪道冲洗操作是最基本的操作技术[2]。通过为患者进行泪道冲洗,可以对患者的泪道情况进行较为详细的评估,以明确患者泪道的通畅性及了解患者泪道有无创伤性泪道损伤的情况发生[3]。通过泪道冲洗操作,能为患者诊断眼科疾病提供较为可靠的临床治疗依据。而眼部为人体的重要组织器官,较为特殊,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在为患者开展泪道冲洗操作时,往往会由于患者的负面情绪等方面的影响而造成操作开展不顺利,因此,在为患者进行泪道冲洗操作时,护理干预的应用十分重要[4]。为了探究更好的护理方式,本研究就心理护理应用于行泪道冲洗操作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收治的80 例行泪道冲洗患者进行分析探究,将收治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0 例。其中观察组中,女性19 例,男性21 例,年龄19~68 岁,平均(33.62±5.46)岁;对照组中,女性18 例,男性22 例,年龄20~67 岁,平均(33.58±5.51)岁。

纳入标准为:①未患有精神神类疾病,言语意识清晰;②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脏、肾脏等脏器病变严重的患者;②缺乏完整临床资料。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泪道冲洗操作,具体操作方式如下:①材料准备。容量为2.5 mL 的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泪点扩张器、无菌泪冲针头、无菌纱布、生理盐水、棉签、麻醉药物等。②操作过程。使患者采用仰卧位于治疗床上,将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指导患者的目视上方,以充分暴露其泪小点。暴露后采用表面麻醉药物对患者进行麻醉,在患者上下的泪小点间滴入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观察麻醉情况,生效后,采用泪点扩张器对患者的泪点进行扩张。将患者的眼睑拉开后,将冲洗液注入患者泪道中,同时对患者进行询问,保证液体进入患者的口腔及鼻腔中,使患者将液体吞下。

在为患者开展泪道冲洗操作时,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包括告知患者操作的流程、常规健康宣教等。观察组则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如下:①操作前护理。操作前,许多患者由于对泪道冲洗操作缺乏了解,加上眼睛为人体较为敏感的部位,大多数患者都会出现紧张、焦虑、担心等负面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应于患者行泪道冲洗操作前,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告知患者操作流程、进行该种操作的目的及原理,使患者了解到进行泪道冲洗的重要,提升患者操作过程中的配合度。同时告知患者行泪道冲洗操作时可能出现的不适情况,同时可为患者列举一些实际例子,使患者能充分做好心理准备,战胜不良情绪。②操作中护理。操作中,护理人员应保持与患者的沟通,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感、疼痛感等出现,以及时为患者调整适合的操作手法。在患者行泪道冲洗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采用柔和的语气给予患者鼓励与陪伴,减少患者的紧张情绪,使其能保持较为平和的心态接受治疗。

1.3 观察标准

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进行泪道冲洗操作的一次性成功率[5]。对比两组患者的SDS、SAS 评分,观察患者的不良情绪变化情况,以分值越低,代表患者的不良情绪越轻微[6]。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采取本院自制的满意度量表给予患者填写,满分为100 分,以60 分以下代表患者对本次护理不满意;60~80 分代表患者较满意,以超过80 分代表患者满意[7]。满意度=(满意例数+ 较满意例数)/ 总例数×100%[8]。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成功率

观察组患者的冲洗一次性成功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冲洗一次性成功率(n, %)

2.2 不良情绪评分

护理干预前,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情绪评分无明显差异存在,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情绪明显得到缓解,观察组患者的不良情绪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评分(±s, 分)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评分(±s, 分)

组别 例数 SDS 评分 SAS 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40 22.41±6.16 11.27±2.45 20.36±5.27 10.33±3.16对照组 40 22.39±6.21 15.78±3.18 20.41±5.31 14.69±4.09 t 0.015 7.106 0.042 5.335 P 0.989 0.000 0.966 0.000

2.3 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P<0.05),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n(%)]

3 讨论

眼科疾病的发生十分常见,随着目前人们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变化,有数据发现,眼科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增的趋势[9]。在眼部疾病诊断及治疗中,最基础及重要的一项操作即为泪道冲洗[10]。但由于眼部为人体的重要组成,较为脆弱且敏感度较高,因此在为许多患者进行泪道冲洗操作时,都会出现紧张、焦虑、害怕等不良情绪。而患者的负面情绪的增多,会对临床为患者开展后续冲洗操作产生直接的影响[11]。患者受不良情绪的影响,在接受冲洗操作的过程中可能出现配合度低的情况,也会影响到护理人员操作的开展及对结果的判断,造成泪道冲洗操作难以顺利开展,操作一次性成功率降低[12]。过去常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包括常规的讲解使患者了解操作流程、为患者开展健康教育等[13]。虽然常规护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对患者开展泪道冲洗操作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但其临床效果始终不太理想,仍有许多患者在冲洗中依从度差[14]。许多患者在经过常规护理后,依然对泪道冲洗操作的相关知识不太了解,对护理人员的讲解内容无法正确理解,这大多是由患者的不良情绪无法得到缓解而造成的。随着临床上眼科疾病的发病率的上增,患者的增多,常规的护理干预已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15]。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心理护理受到了不少医师与患者的欢迎。心理护理是一种以患者的心理变化为重点的护理方式,主要是以减少患者负面情绪为主要目的。通过心理护理的开展,患者能更加理智地了解泪道冲洗操作的临床意义,在泪道冲洗的过程中,患者能更好地配合医师及护理人员开展治疗。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中,行泪道冲洗的一次性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情绪的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其不良情绪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P<0.05)。

综上所述,将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行泪道冲洗操作患者的护理中,能有效提升泪道冲洗的一次性成功率,保证了泪道冲洗操作的顺利开展。通过心理护理干预的实施,有效缓解了患者的不良情绪,促进了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升,具有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泪道冲洗护理人员
泪道探通术在婴幼儿泪囊炎中的临床应用
Nd:YAG激光泪道探通术联合改良的泪道置管术治疗泪道阻塞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鼻腔需要冲洗吗?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泪小管前壁切除逆行置管术治疗扩张型泪小管炎的效果
均粒滤料滤池反冲洗设计浅谈
小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