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高职扩招生的教学改革:环境营造与方法创新

2020-12-10 12:28舒卫英
职业技术教育 2020年32期
关键词:民俗协作院校

舒卫英 潘 莉

一、扩招生学情现状分析

2019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实施方案[1]。在优质高职院校紧缺和就业率高的专业以及贫困地区重点布局高职扩招;对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单列招生计划,这是一项利好高职院校的硬核政策。随着政策的深入实施,很多社会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通过报名考核走进高职院校,但扩招生身份多样,文化背景不同,知识储备差异较大,对终身学习的需求不一,呈现多元化特点,教师的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等也必然有所不同。高职院校如何跳出传统的教育思维方式,因势而谋、应势而动,优化培养模式,创新教学方式,营造全新的学习环境,探索出一条既符合扩招生特点,又能全面提升扩招生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路径,是高职院校亟须破解的重大课题。本文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为例,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学情,即学生的基本情况,无论是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专业设置,还是教师的课程标准制订及备课讲课,事前都需要对学生各方面的基本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根据对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园艺技术、物流管理、酒店管理、电子商务4个专业238名扩招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招收学生的报考身份、工作状况、学习目标、学习偏好等进行分析,得出如下学情。

(一)扩招生的年龄构成跨度较大

从扩招生来看,学生年龄从“60”后到“00”后呈不规则分布,大多集中在30岁至50岁,小于20岁的仅占6%,见图1。不同专业学生年龄构成又有区别,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专业学生年龄偏小,涉农专业的大部分学生年龄较大,涉农专业党员干部居多,属于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另外,学生以本地户籍为主,学校扩招生中宁波籍学生占89.6%。

图1 学校扩招生年龄分布

(二)扩招生入门技能基础较好

扩招生中166人有工作经历,占总人数的70%,退伍军人41人,应届高中毕业31人。95%的园艺技术专业扩招生有一定专业技能,有的学生实际工作技能水平较高。园艺技术和酒店管理专业扩招生所报专业与从事行业的匹配度相对较高,分别为89%和72%,在所从事的工作领域已具备初级甚至中级水平知识,行业对口属性相对明显。如图2所示。

图2 学校扩招生入门技能基础情况

(三)扩招生学习目标清晰明确

扩招生有过高考落榜或失学辍学等经历,重新进入校园后,比较珍惜学习机会,学习目标相对明确,注重知识的实用性。调查发现,有82%的扩招生是为了学习与现有工作岗位相关的专业知识,以提升专业能力;有4%的扩招生是想弥补大学校园生活经历;有14%的扩招生具有长远职业规划,希望通过系统学习、重新学习,获得学历证书,实现再就业或转岗。

(四)扩招生学业水平参差不齐

一些年龄大的扩招生由于各种原因,早早离开校园,学业底子较薄;还有一些人是当年高考的失败者,比较自卑,对学习有畏难情绪。不少扩招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薄弱,如园艺技术专业的大龄学生,有很多人看不懂图纸,调查中74%的学生希望加强专业理论学习。但也有一些例外,如电子商务专业有83级杭州大学外语系本科毕业生,还有“95后”英国留学硕士,看好跨境电商创业市场前景,希望系统学习电子商务知识。此外,有13%的学生希望学习人文素养方面的知识。

综上分析,扩招生在年龄、学业背景、社会经历等方面与以往高职院校学生存在较大的差异,生源结构特殊、身份特殊、学习诉求特殊,这是学情的基本盘。其中,心态较成熟稳定,有一定职业素养和基本职业道德,渴望改变和提升自己的愿望迫切,这是有利的盘面;年龄大,底子薄,有学业失败经历等,这是负向的一面。根据这个学情,高职院校要加大对扩招生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量身定做、因材施教,提供一批针对性强的知识“套餐”,进而达到科学培养人才的目的,这是实现扩招生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必由之路。

二、扩招生学习环境之营造——情境、写作、会话、意义建构

为了提升扩招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技术技能水平,帮助扩招生提高学习效率,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学习环境非常关键。在好的学习环境下,学生可以利用视频、音频、文章、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以及真实的场景等进行自由探索和学习;也可以在教师帮助与教学支持基础上,开展扩招生之间的相互协作和支持,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

(一)重构学习环境中的情境

对扩招生的教学工作,要结合学生需要兼顾工作不能完全脱产学习的实际,以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意义建构为背景,重构学习环境中的情境。一是基于真实场景深入学。利用学生既有的工作岗位,把学习建立在真实的生产服务场景中,如工厂、酒店、农庄、园艺场等,教师可以送教到工厂企业、田间地头。真实的工作场景、真实的工作任务,把知识和实践有机对接、即时转化,知识投射效果即刻展现,对学生学习的意义构建作用超乎想象。二是创设场景联系学。在资源丰富的现场进行教学,会产生独特的学习效果。如学校组织扩招生到著名建筑设计师王澍设计的宁波博物馆参观学习,馆内陈设和布局传递出的宁波民俗和传统,博物馆建筑上的老砖、夯土、瓦片传递出的历史、文化与回忆,这样的情境教育比实际课堂上传递出来的信息容量要大得多,学生由参观而产生意义构建,尤其对于园艺、酒店等专业的学生,其影响更直观、更有冲击力。三是构建虚拟情境真实学。课堂上,教师创设或者模拟园艺、酒店管理等工作中的真实场景,分配各种角色任务、设置工作流程、提出绩效考核等,营造该课程授课的真实氛围,把学生引入真实的工作场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进行创造性地学习。

(二)打造高效的学习全过程协作

高效能的学习,离不开协作的链接和覆盖,扩招生尤为需要。一是协作主体全员化。既有教师与扩招生之间的协作,也有扩招生与扩招生之间的协作,还可以有扩招生与普招生之间的协作。如学校针对扩招生年龄偏大、搜集资料相对困难的现状,组织安排学校同专业的普招生作为“学习助手”,帮助扩招生掌握网上资源查找和使用的方法。扩招生中有企业高管,有新农村干部,通过协作认识并了解普招生,可以为高职院校普招生就业提供一定的便利。二是协作方式小组化。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小组学习”的模式建立协作关系,把扩招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尽可能地调动起来,充分发挥已有的学科知识和操作技能,发表见解,提出设想,经过小组头脑风暴,最终让每个参与协作的人都有所收获,实现扩招生学习效果最大化。三是协作过程一体化。在学习资料搜集与分析、知识学习与验证、学习成果测评等环节,都设计并安排扩招生之间的相互协作,无论是前期的资料铺垫,还是后面教学的深化,均全过程贯通协调一致,由学生合力一体推进完成。

(三)开展有效的学习会话

会话是协作过程中必然产生的环节,两者密不可分、相互依存。一方面,教师通过会话了解扩招生的学习目标、兴趣,引导、帮助他们进行意义构建;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会话沟通分配、制订学习任务,达到更高层面的默契协作。另一方面,学习过程中的协作也是会话过程,扩招生把自己的思维成果分享给整个学习团队,在他人的启发下完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从而达成学习的意义建构。例如在《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建立学习协作小组,学生在案例分析、实战演练等环节中,必须建立会话并通过会话才能完成教学任务。教学实践证明,强制性的协作与会话,能使扩招生快速全面地掌握管理学知识,运用至学习和工作场景,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四)实现学习上的意义构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成果率与学生运用自己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和意义的能力密切相关,而与其记忆和默背教师所讲内容的能力关联度不大。为此,需要通过新旧知识、新旧经验、新旧技能的冲突、补充、更换、创新,实现螺旋式上升,产生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扩招生经过大量的设计情境、建立协作和会话后,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并由此重新审视以前所学知识的性质、内在规律及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建成新的知识结构,达到新的认知高度,从而完成学习上的意义构建这个最终目标。

三、扩招生教学方法之创新——知识加工与转换构建

扩招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还有一定的技能傍身,其教学方法必然有别于普招应届生的教学方法。要创新教学方法实践,重在引导扩招生对知识信息进行加工,主动构建学习意义。为此,可以探索采用以下方法。

(一)基于问题的抛锚式教学

以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例或问题为“锚”,引导扩招生更多的思考、感受和体验。例如,对于电子商务专业开设的课程,学生以前工作中有所接触和运用,教师教学设计时可以抓住可充分展开的关节点提问,深入挖掘课程内涵,激发学生对课程深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通过走访调研各电商平台、商家及贸易公司,将所获取的信息概况进行归纳,抽离出具有普遍性、典型性的问题,为学生创设“锚”,让扩招生沿着解决问题的方向,确定学习内容,收集相关信息资料,分析评估与利用探究,最终解决教师抛出的“锚”。这样学生既学习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又锻炼了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也通过回顾和重新评价以往工作,加深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认知,从中学会分析研究问题的办法,找到探究问题的视角。

(二)基于体系构架的支架式教学

高职院校为扩招生开设专业课程和通识课程,要按照“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搭设课程的脚手架,既让学生系统学习,帮助其建立对所学专业的正确认知,又纠正学生以往的一些错误认知,推动扩招生知识体系的重建。例如,酒店管理专业开设的《浙江民俗》课程在线上平台运行时,教师对民俗学的基本知识进行简单概述,接着从浙江的物质生产、生活民俗、社会民俗、信仰民俗、其他民俗五个方面,以创造、享用、管理、慰藉及余论为线索,介绍浙江的商业、农林业、渔业、手工艺品等物质生产民俗,儿童及渔民服饰、饮食、居住、交通等物质生活民俗,节日、婚礼等社会民俗,祖先信仰、巫术、佛教、道教等信仰民俗,以及浙江主要的少数民族畲族的习俗等。这样的课程支架,让扩招生对其经历的民俗有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认知,同时藉此为支架,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对民俗学科的分类以及知识体系,增强感悟和贯通新旧知识的同化,在头脑中建构起新的网络结构,提升学习效果。

(三)基于多层次的随机式教学

在课程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各类途径、方式,进入同一项教学内容的学习,从中获得对同一项教学内容的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一是拓展教学空间,做到随时随地学习。网络课程学习由于受时间、地点影响较小,被各高职院校建设课程体系广泛应用,对扩招生而言更有应用价值。在线上拓展教学空间,一方面,适应了扩招生对学习空间灵动性的要求,只要有网络,扩招生可以在任何地方学习,便于合理安排学习和工作。另一方面,线上课程的综合教学可以让学生多点碰撞,受益良多。线上慕课包含教师讲解视频、教学课件、讨论题、思考题、单元测验、期中期末测验等,视频发挥引导作用,课件促进印象加深,单元测验帮助查漏补缺,讨论题激发头脑风暴,思考题推动深度认知并发散思维,如此滚动,层层推进,收获叠加,增进学生对事物全貌的理解与认识,从而对一门课程一节课时里的教学任务掌握得更为全面和深入。二是在教学时间上错时错峰。按企业需要设立的扩招订单班,由于各种原因,不少高职院校的扩招生,无法按照学校一般的教学程序进行正常学习。对此,高职院校可以将课堂设到企业里,利用双休日、晚上为扩招生讲课,这样既避开企业生产时间,学生也有时间上课学习。一些涉农专业学生因农忙时间抢收,无法正常上课,学校可以在这些时间段停课,利用学生空闲时间多的时间段,送教到乡村,同时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实践问题。三是在教学设计上灵活随机。针对扩招生有一定技能和社会阅历的特点,随机灵活地建构学习意义,不僵化教学套路,创新教学方式,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园艺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园林景观效果图制作——PS篇》以某小区中心游园系列效果图制作为载体,创设平面、立面、鸟瞰效果图后期处理及方案文档制作等工作任务,课程设计定位于学生在课程任务学完后,不要求学生掌握软件工具的系统性知识,而是通过实践让学生获得软件操作技巧,掌握园林景观的绘图技能,构建自己的知识体验和技能体系,顺利完成课程设定的目标。

猜你喜欢
民俗协作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民俗中的“牛”
鲁渝扶贫协作进行曲
扶贫协作中的山东力量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民俗节
监督桥 沟通桥 协作桥
漫画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