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沂蒙

2020-12-10 00:40王公望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20年6期
关键词:家乡人南方人乡亲们

王公望

在祖国辽阔的版图上,家乡只是一个小点。家乡没有长江,没有黄河,没有泰山,没有长城。老人们说:家乡穷乡僻壤,盛不下神仙;家乡水小庙小,养不了蛟龙。

直到那首《沂蒙山小调》传遍全国,人们才忽然发现,家乡是块宝地,人杰地灵,人才辈出。

战争年代,有个叫罗荣桓的军人来了,他带来了一支打鬼子的部队。几年后,又来了文采飞扬的陈毅将军。被军人们亲切地称呼为“老乡”,乡亲们感动得热泪盈眶。家乡人用山里人特有的热情支援自己的子弟兵:夫支前,子参军,媳妇抬担架,婆婆做军鞋,姑嫂救伤兵……家乡人演绎了一个个感天动地的故事。

那年月,乡亲们为家乡挣足了面子,男人们浴血奮战后荣膺“战斗英雄”的荣誉,女人们踊跃支前被授予“拥军模范”的称号。从此,家乡的名号,被深深地镌刻进了来自天南地北的军人心中;昔日闭塞落后的家乡七十二崮,也威名远扬。

战争结束后,部队开走了,家乡的女人被尊称为“红嫂”,家乡的土地被尊称为“红土地”,家乡被尊称为“革命老区”。乡亲们一边巩固政权,一边建设家乡。

20世纪70年代初,一支考古队开进了家乡腹地,挖来挖去,终于挖出了汉代的竹简墓。家乡人更加自豪了,家乡竟然有这么深厚的文化底蕴!

土地承包到户后,家乡人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也就激发出了更大的积极性。

那年秋天,家乡人饿扁了多年的肚子终于圆了。

肚子吃饱了,家乡人开始走亲戚,串门子。野心大的,就跑到城里去赶集。

家乡人惊讶地发现,城里的集市上一夜间多出了很多名堂:五花八门的电器,花花绿绿的衣服,各式各样的家具……还有一群说话像小鸟的南方人。

南方人说话委婉,做生意却很精明。乡亲们发现,卖一车粮食的钱,买几件南方人的衣服就没了。头脑活的乡亲灵机一动,跑到了南方人的老家去采购。摸清了南方人的货源,部分乡亲加入到和南方人竞争的行列。

垄断被打破了,乡亲们得到了实惠,家乡商人和南方商人形成了良性的市场互动。有了竞争,价格合理了;有了竞争,市场搞活了。家乡的人气前所未有地旺起来。先是,南方人跑到家乡来开店,家乡人跑到南方抢货源;接下来,家乡廉价而优质的劳力让南方人不得不把南方的工厂也搬了来。

市场带动了各行各业,家乡的山活了,家乡的水活了,家乡人的手脚活了,家乡人的头脑也活了。如今,家乡已经成了华东地区的大型商品集散地,全国数一数二的物流城。

家乡人的蓝图很宏伟。市场搞活了,家乡人并不满足。他们参加交易会,把产品卖到国外;他们走出国门,招商引资,让外商把工厂开到家门口;他们招才引智,广纳海内外的贤能之士……家乡人的思想越来越解放,发展的步伐也越来越稳健。

物质丰富了,家乡人的精神也不落后。

家乡人首先要做的是培养孩子。他们兴教育,办学校,尊名师,奖贤人。家乡的学子们不负众望,拼出了好成绩。他们走出家乡,心怀家乡,为家乡争光。如今,家乡学子遍布天南地北,世界各地。

魏晋时期,家乡先后出过“智圣”诸葛亮、孝子王祥、“书圣”王羲之等名士。家乡人秉承了原有的历史文化,并不断创新。他们深挖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 合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 创建优秀旅游景区,打造历史文化名城,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家乡人热爱环保,崇尚自然。他们植树造林,绿化环境,拓宽河道,修葺古迹。家乡人傍山而住,沿河而居。他们养护蒙山,建设蒙山,护理沂河,美化沂水,把家乡建设成了生态良好、健康宜居的风水宝地。

家乡的变化日新月异,昔日贫穷落后的沂蒙山区已经成了商贾云集的大城市。家乡人创造了奇迹,他们担负起了历史的重任,创造了现代的都市文明。

家乡人勤劳勇敢、吃苦耐劳、忠厚善良、知恩必报、敬业爱国、爱党拥军,家乡人诚恳谦虚、善于学习、见贤思齐、勇于创新、与时俱进,他们以自己的行动完美地诠释出了闻名华夏的“沂蒙精神”。

家乡人的口碑很好,无论走到哪里,他们都会自豪地说:俺是山东人,俺是骄傲的沂蒙山人。

猜你喜欢
家乡人南方人乡亲们
陈吉瑞:创业有成不忘根 致富情系家乡人
“团长”何八斤让乡亲们便利购物
下雪后北方人的快乐,南方人不懂
为乡亲们奔小康当好“领头雁”
南方人,求求你们说话不要加儿化音
乡亲们叫我“卖光光”书记
没有一个南方人在聊天中用对过“您”
家乡记
天方夜谭之南方人眼中的北方
让乡亲们“零门槛”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