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的意义分析

2020-12-11 10:02相雪梅陈海娟通讯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22期
关键词:肛管瘘管肛瘘

相雪梅,陈海娟(通讯作者)

(苏州市中医医院放射科 江苏 苏州 215009)

肛瘘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属于炎症性疾病,患者临床表现为肛腺急性化脓性感染,随着病情的发展,会逐渐形成内外括约肌间脓肿,虽然可以通过自发引流路径进入肛管,但是仍然无法畅通引流,从而导致急性肛周脓肿的发生,而这种程度的脓肿就需要进行手术来治疗,但是由于患者会忽视这个过程,而导致最终发展成为肛瘘[1]。肛瘘一旦发生,患者的肛门括约肌会受到影响,从而使得大便失禁,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肛瘘患者接受手术治疗之前,需要对患者的肛瘘内、外瘘口的位置进行明确,并且要对患者的瘘管走向及其与周围肌肉组织的关系进行明确,从而为手术方案的制定垫定基础[2]。目前临床上对于肛瘘的诊断,多采用MRI 平扫加增强的方式进行,而不同的扫描序列诊断肛瘘的诊断价值也不同,本文将对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的意义进行深入分析。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肛瘘患者当中,选取126 例进行研究,选取时间为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126例患者当中,最大年龄70 岁,最小年龄18 岁,平均年龄(37.5±1.3)岁;病程3 ~9 个月,平均病程(5.5±1.1)个月;其中男性患者112 例,占比88.89%,女性患者14 例,占比11.11%。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进行MRI 检查。仪器为西门子Siemens 1.5T 磁共振,患者无需做肠道准备,在瘘管内无需放置标记物。患者取仰卧位,脚先进,对患者的躯体中线位置做矢状位T2WI 成像扫描,确定肛管结构和相对的位置。之后对患者进行轴位以及冠状位扫描,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平行于肛管长轴的方向,一个是垂直于肛管长轴方向。

FSE T1WI 平扫相关参数如下,TR:517ms,TE:12ms,层厚:4mm,层间距:0.5mm;FSE T1WI 增强扫描相关参数如下,TR:763ms,TE:12ms,层厚:4mm,层间距:0.5mm;增强剂为Gd-DTPA(钆喷替酸葡甲胺),剂量为0.2mmoL/Kg,T2 fs FRFSE 相关参数如下,TR:5982ms,TE:60ms;vibe 动态增强序列相关参数如下,TR:4ms,TE:2ms,层厚:1.5mm。

本次MRI 扫描图像均由同一医师团队进行,对患者的瘘管位置、分支、走行、内口等进行分析,并且出具结果。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三种不同序列扫描的检查准确率;(2)典型患者的影像学展示。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2.0 软件处理126 例肛瘘患者的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的形式表示检查准确率,并以χ2检验进行,组间对比P<0.05 即证实有差异。

2 结果

2.1 三种不同序列扫描的检查准确率对比

在内瘘口诊断方面、外瘘口诊断方面以及瘘管分支诊断方面,vibe 动态增强序列扫描的诊断准确率最高,分别为89.58%、97.22%和95.24%,其次为T2 fs FRFSE 扫描,再次为FSE T1WI 平扫以及增强扫描。详情见表1。

组名 内瘘口(n=48) 外瘘口(n=36) 瘘管分支(n=42)FSE T1WI 平扫以及增强 19(39.58%) 21(58.33%) 22(52.38%)T2 fs FRFSE 31(64.58%) 27(75.00%) 29(69.05%)vibe 动态增强序列 43(89.58%) 35(97.22%) 40(95.24%)

2.2 典型患者的影像学展示

3 讨论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影像学也取得了巨大成就。目前临床上对于肛管内的成像技术种类较多,常见的有CT、MRI、腔内超声、瘘管造影等等。腔内超声能够对肛管的结构进行探测,但是由于其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较高,并且分辨率较低,因此,临床局限性较大[3]。CT 检查能够对直肠区域进行良好的探查,但是其对于软组织的分辨率较低,无法对解剖结构进行详细的显现,因此临床使用的效果也不理想。瘘管造影是在MRI 之前采用较为广泛的检查方式,但是它的诊断准确率相对较低,对瘘管分支粘连的情况无法辨别,此外,它无法对肛管解剖结构进行清晰展示,从而对瘘管与直肠括约肌之间的关系无法判断[4]。而MRI 检查,具有多参数、多方位、多序列的优点,它的软组织分辨率较高,信号敏感度高,并且不会对患者造成创伤,得到了临床的广泛使用。在肛瘘的诊断当中,能够对患者的肛周肌肉、韧带筋膜等进行良好的探查,从而提升诊断准确率,也为临床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垫定基础[5]。

MRI 检查当中,有不同的序列,其中,T1WI 平扫的信号为低信号,而增强扫描的信号为高信号,能够对瘘管的结构进行很好的展现。FSE T1WI 增强扫描,能够对患者的炎性瘘管壁强化,从而提升主瘘管、瘘管分支的脓肿显示程度。而轴、冠状面T2 fs FRFSE 序列在检查内外瘘口方面的效果一般。vibe 动态增强序列是目前临床上较为新颖的MRI 检查序列,它的TR,TE 相对较短,并且射频脉冲角度较小,采用多种快速采集技术,层厚较薄,可以做三维重建[6]。vibe 动态增强序列扫描的扫描时间明显短于T2 fs FRFSE序列扫描和FSE T1WI平扫及增强序列扫描,它能够对炎性瘘管壁进行很好的展现,对其周围的小血管进行鉴别,从而提升肛瘘以及肠肛管其他病变的辨别能力。但是vibe 动态增强序列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的薄层图像在进行冠状面重建时,对于比较细小的肛瘘瘘管显示不全面,这是因为图像重建数据并非等体素扫描数据,在重建后分辨率不够,从而对图像的质量造成影响[7]。

本文的研究当中,在内瘘口诊断方面、外瘘口诊断方面以及瘘管分支诊断方面,vibe 动态增强序列扫描的诊断准确率最高,分别为89.58%、97.22%和95.24%,其次为T2 fs FRFSE扫描,再次为FSE T1WI平扫以及增强扫描。这说明,vibe动态增强序列序列在诊断肛瘘方面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肛管瘘管肛瘘
先天性耳前瘘管的诊治进展
妊娠合并肛管癌1例并文献复习
耳前瘘管:聪明洞还是烦恼洞
当心特殊肠癌的“幕后黑手”——肛瘘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肛瘘微创手术治疗进展分析
“耳仓”是福还是祸
女性出口梗阻型及混合型功能性便秘患者肛肠动力学特点
长期留置肾造瘘管患者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