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的CT 特征及临床诊断价值

2020-12-11 10:02张顺玉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22期
关键词:血肿病症出血量

张顺玉

(吉林省延吉市医院 吉林 延吉 133000)

脑出血即脑实质血管破裂所产生的出血性损伤现象,属脑卒中病症之一,同时该病症的患病率约为脑卒中患者20%~30%,致死率为30%~40%,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病症的产生因素往往和脑血管的病变有一定联系,同时在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的影响下会加大病症的患病率。患者在患病后有用力过猛或情绪激动现象会加重病症负担,严重情况下会促使患者死亡。同时该病症在治愈后具有明显的后遗症,如运动、认知、语言障碍情况,降低生活质量。患者患病前期无明显的病症表现,可能伴头痛、血压升高等现象,严重情况下会促使患者昏迷。需经过颅内影像学检测即可判断脑出血情况[1]。CT 检查作为近年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内科病症诊断,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将其作用于颅内出血情况的检测,可有效体现病灶部位、大小,根据病症表现,出血情况还具有不同程度性状[2]。现通过选取180 例患者进行研究对比,为探究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的CT 特征及临床诊断价值,有以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选取我院共计90 例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90 例非急性脑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纳入统计,纳入时间选取自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其中对照组共计纳入47 例男性患者和43 例女性患者,年龄61 ~82 岁,平均年龄(70.28±4.57)岁,观察组共计纳入51 例男性患者和39 例女性患者,年龄62 ~84 岁,平均年龄(72.46±4.21)岁。患者各项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脑出血的相关诊断指标;②患者无神经功能障碍,可保持良好的治疗配合;③所有患者含不同程度四肢乏力、疼痛、恶心呕吐、呼吸急促、面色潮红、发烧、昏迷等情况[3];④实验及数据统计于患者本人及家属知情情况下自愿进行,已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的颅内肿瘤者;②存在神经及交流障碍者;③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④接受过其他颅内手术治疗者。

1.2 方法

对所有脑出血患者采用CT 检测,检查中患者取仰卧位对颅脑部位进行CT 检查,CT 设置参数层厚为8mm,层距为5 ~10mm,以眶耳线为基线向患者头顶常规轴位进行连续平扫。

1.3 观察指标

观察所有患者在CT 检查中的出血量以及中纤位移情况。统计观察组患者出血部位分布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 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患者的计量资料(±s)与计数资料(%),分别应用t、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CT 检查后的出血量情况对比

观察组出血量>30ml 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有X 例;出血量<30ml 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CT 检查后的出血量情况对比[例(%)]

2.2 观察患者CT 检查后的出血部位情况

观察组中丘脑出血患者12 例;占比13.33%;基底节区出血患者44 例;占比48.89%;脑叶出血患者10 例;占比11.11%;脑干出血患者11 例;占比12.22%;小脑出血患者13 例;占比14.44%。详情见表2。

表2 观察患者CT 检查后的出血部位情况[n(%)]

2.3 两组患者CT 检查后的中线位移情况对比

观察组的中线位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详情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CT 检查后的中线位移情况对比[n(%)]

3 讨论

老年群体作为各类病症的多群体,受病症的影响严重,急性脑出血情况的产生会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或治疗预后,同时脑出血病症可被分为外伤性脑出血或非外伤性脑出血,急性脑出血则属于非外伤性的出血现象,临床研究指出,脑血管硬化或病变是引起急性脑出血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脑血管病变的产生往往和各类慢性病症具有较高的联系性,如糖尿病、高血糖和高血脂。在此基础上患者同时受急性脑出血和慢性病症的影响,在情绪激动或用力过猛的情况下则极易导致自身脑出血情况的急性发作,在短期内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及预后效果产生巨大影响,患者受脑局部组织压迫和,CT 检测作为目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检测手段之一,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颅内的肿块检测,可有效体现出各类肿瘤或水肿情况发展程度[4]。

本文选取180 例患者进行结果分析并得出结果:察组出血量>30ml 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出血量<30ml 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中丘脑出血患者12 例;占比13.33%;基底节区出血患者44例;占比48.89%;脑叶出血患者10 例;占比11.11%;脑干出血患者11 例;占比12.22%;小脑出血患者13 例;占比14.44%;观察组的中线位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由此体现,在患者颅内出血量>30ml的情况下,患者颅内会产生水肿的现象,水肿情况随病症的发展逐渐增大,颅内占位情况逐渐明显,在不同阶段的CT 检查中也会体现出大小差异。通常在病症产生1 周内会产生明显的病症表现,属病症急性发作期,CT 检查无增强。于2 周后逐渐减轻,血肿有向心性减小,CT 检查边缘模糊。4 周后血肿转化为低密度范围,CT 检查增强,血肿呈环状加强,为病症吸收期。2个月后患者脑血肿吸收,水肿带不显示,无站位现象[5]。基底节区是该病症的主要产生部位,其原因可能由于出血情况易对丘脑进行压迫,进而促使对侧脑室产生功能影响。出血情况会促使颅内血液扩散,引起颅内血肿,由此体现高密度血肿情况,通过CT 检测呈高密度阴影,CT 值>50HU。

综上所述,采用CT 诊断的方式对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病症检测,可有效体现脑出血的发病病灶位置,同时可统计颅内出血量以及中线的位移情况,对提高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具有极高的使用性。值得广泛推广

猜你喜欢
血肿病症出血量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青春期病症
护理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时需要注意哪些情况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氨甲环酸灌注关节腔以减少术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