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超声联合高频超声对小儿肠套叠诊断结果的影响

2020-12-11 10:02孙全红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22期
关键词:肠套叠征象肠梗阻

孙全红

(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 江苏 南京 211200)

肠套叠指一段肠管及系膜套入邻近肠腔内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临床上出现急性肠梗阻的症状。依据病理不同,肠套叠分为原发与继发两种,前者以小儿多见,特别是2 岁以下婴幼儿,是导致小儿肠梗阻的首位因素[1]。影像学是临床诊断本病重要方法,常用有腹部X 线、超声、CT等多种。其中,超声凭借简单便捷、安全无创等技术优势,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近年随着高频超声应用于临床,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的影像学价值越来越突出[2]。文章现择取我院近年收治病例,探讨腹部超声联合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6 年1 月—2020 年1 月为时限,择取我院93 例肠套叠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6 岁;以阵发性腹痛、哭吵、腹部包块、呕吐为等主要临床表现,或伴肛门指诊阳性,经空气灌肠或外科手术证实急性肠套叠;接受腹部X 线检查和超声检查,影像学资料齐全;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可能影响诊断结果的肠道疾病和腹部急症;合并严重肠坏死。患儿中,男48 例,女45 例;年龄23 天~6 岁,平均(2.7±1.5)岁。

1.2 方法

患儿先行腹部X 线检查,X 线机腹部常规平扫,观察有无“马蹄征”、局限性小肠充气扩张征、液气平面征、软组织肿块征、小肠逆蠕动波等肠梗阻表现。

再予以患儿腹部超声检查,采用PHLIPS IU22 超声诊断系统。患儿仰卧位,腹部涂薄层耦合剂,先行低频超声检查,采用频率为3.5 ~5.0MHz 的超声探头,置于患儿腹部,常规平扫,观察有无腹腔内包块、肠管扩张、积液等,明确肠梗阻征象。再行高频超声检查,采用频率为7.5~10.0MHz 的超声探头,重点对可疑包进行多切面追踪扫查,必要者联合多普勒技术观察肠道血液流变学情况。

请我院影像科2 名资深医师,采用双盲法,对患儿腹部X 线平片影像、腹部常规低频超声影像、腹部高频超声影像进行阅片,得出诊断结论。以空气灌肠和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价不同影像学方法诊断小儿肠套叠的准确性。

1.3 统计学方法

以SPSS21.0 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标准差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小儿肠套叠诊断准确率

基于金标准,腹部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准确率97.85%,高于X 线平片与腹部常规低频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方法诊断小儿肠套叠的准确率比较

2.2 小儿肠套叠腹部高频超声影像分析

腹部高频超声确诊的91 例小儿肠套叠,超声影像下均可见边界清楚的腹腔包块,多为不均质低回声或混合回声。短轴扫描,横断面呈“同心圆征”或“靶环征”,内可见气体回声;长轴扫描,纵切面呈“套筒征”或“假肾征”。另可见肠梗阻征象,表现为肠管扩张、内容物积聚、肠管蠕动异常(显著亢进或减弱)、肠间积液等。多普勒超声下可见肠壁血流减少或消失。另2 例小儿肠套叠漏诊,超声影像下未见肿块,考虑与肠腔内严重积气有关。

3 讨论

肠套叠是小儿常见急腹症,发病与小儿肠蠕动功能紊乱有关,可引起多种临床症状,重者肠系膜血管压迫受损,局部循环障碍,可引起肠道绞窄性坏死、穿孔,甚至危及生命[3]。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减轻病症损害、改善小儿预后而言至关重要。

X 线是临床诊断小儿肠套叠传统方法,不过常规平扫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易漏诊,阳性率较低,故诊断意义不大[4],本研究中93 例患儿X 线平扫漏诊17 例,诊断准确率不足80%,与既往研究结论基本相符。虽然临床可通过低压钡灌肠造影的方式提高X 线诊断敏感性,但仍不可避免的会对患儿造成辐射损伤,应用受限。

腹部超声使用简单,无辐射损伤,安全性高,在近年小儿肠套叠临床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超声对软组织敏感,影像学征象易判断,以此诊断小儿肠套叠,不易漏诊,较传统x 线平片相比,疾病检出率更高[5]。不过,传统腹部超声采用低频探讨,影像分辨率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误诊的可能。特别是小儿常见的蛔虫性肠梗阻、小肠扭转不良、肠道炎症、空肠扭转等腹部疾病,超声影像同小儿肠套叠存在一定相似和重叠[6],进一步增加了误诊的可能,影响临床诊断准确性。

高频超声的应用为提高小儿肠梗阻准确性提供了契机。与传统腹部超声相比,其最突出的特点在于,超声探头频率增强,可以对腹腔组织进行更高分辨率的无损探查。分辨率提高,超声影像更清晰,更益于病变观察和影像学征象的分析可判断,从而提高诊断准确性,有效减少漏误诊[7]。

本研究结果显示,腹部超声联合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漏诊数明显少于X 线平片,误诊数明显少于腹部常规低频超声,诊断准确率与两者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肯定了联合诊断的有效性与可行性。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高频超声的分辨率较低频超声好,但是超声的深部穿透力不足,以此进行腹腔探查也有漏诊的可能[8]。因此,对于临床检查高度怀疑肠套叠,但高频超声无明显征象的患儿,建议联合采取其他诊断方法,进一步获得明确诊断。

综上,腹部超声联合高频超声可有效提高小儿肠套叠诊断准确率,为临床诊治提供更有价值的影像学依据,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肠套叠征象肠梗阻
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的价值分析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儿童肠息肉继发肠套叠27 例临床分析
MSCT对成人小肠套叠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LI-RADS v2018 MR 辅助征象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血清肿瘤标记物CA125、HE4与多层螺旋CT征象联合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
肠套叠如何辨别一定要记住这几点
儿童小肠套叠治疗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