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超声鉴别诊断乳腺结节良恶性的临床分析

2020-12-11 10:02刘双艳李伶俐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22期
关键词:病理学造影良性

张 润,刘双艳,姜 飞,李伶俐

(辽阳辽化医院电诊科 辽宁 辽阳 111003)

乳腺结节属于女性胸部常见症状,近年来发病率急剧上升,该病由多种因素导致,且良恶性表现具有不同临床特点,大多患者因缺乏疾病认知,导致病情加剧或恶性病变,应及时检查确定病情以便后期治疗。临床常通过手术后进行病理学诊断以判断病灶良恶性,该方式虽精准度高,但需术后进行,且病理学诊断需要时间周期。超声诊断作为影像学常用诊断方式,但单项使用难以具体鉴别病灶特点,而多种技术联合使用可相互弥补不足,提高诊断率,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1-2]。因此,本研究将探讨多模态超声鉴别诊断乳腺结节良恶性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2019 年5 月至2020 年8 月本院收治的90 例乳腺结节患者,年龄42 ~78 岁,平均年龄(50.24±1.38)岁;病灶直径0.5 ~4cm,平均直径(1.54±0.28)cm。所有患者均选择手术切除治疗,术前采用多模态超声诊断,术后病理学诊断,并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手术指征;意识清晰,无交流障碍;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妊娠期哺乳期患者;合并其他脏器病变;患凝血功能障碍;研究中途退出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超声检查。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型号:声科辰辉),患者取仰卧位,上肢自然展开上举,调节仪器为二维模式,扫查病变周边,确定肿块位置、大小、边缘、回声特点等。再调整为彩色多普勒模式,扫查肿块内与周边血流状况,测量收缩、舒张期流速、阻力指数等;用微血流模式仔细观察结节内血流灌注情况及血管走行,观察有无穿支血流;再调整为弹性成像模式,观察肿块硬度情况。最后转为超声造影检测,经患者肘静脉注射造影剂、生理盐水,实时观察造影过程并保存动态信息。观察结节血流最丰富切面,包括肿块周边组织等。扫查结束后,评估超声造影特征:(1)增强模式:缓慢增强、快速增强、同步增强;(2)造影剂分布状况:均匀、不均匀、充盈缺损;(3)病灶增强:低增强、等增强、高增强;(4)病灶增强时,边界是否清晰、增强后范围有无扩大;(5)增强后,肿块边缘是否向周围组织放射性增强。扫查结束后择期进行手术,术后将病灶送检。超声诊断标准:采用美国放射学会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3]对扫查图像进行评估,≥4 级为可疑恶性;≤3 级为良性。

1.4 评价指标

(1)记录病理学诊断结果;(2)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估多模态超声对乳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准确度=(a+d)/n×100%,其中以a 表示真恶性,以d 表示真良性,以c 表示假恶性,以b 表示假良性。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一致性采用Kappa 检验(Kappa >0.75 表明一致性极好,0.4 ~0.75 表明一致性较为理想,<0.4 表明一致性差)。

2 结果

2.1 病理学诊断结果

90 例乳腺结节患者中,经病理学诊断结果显示,良性78 例,占比86.67(78/90);恶性12 例,占比13.33%(12/90),其中其中浸润性导管癌8 例、浸润性小叶癌1 例、原位癌3 例。

2.2 多模态超声诊断效能

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多模态超声对乳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准确度为91.11%(82/90)多模态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具有较为理想的一致性(Kappa=0.615)。见表1。

表1 多模态超声诊断结果(n)

2.3 影像学特征

恶性结节造影表现为峰值强度高,达峰值时间短,内部增强不均匀,造影后明显增大,周围可见放射状血管,呈“蟹足征”、“太阳征”。良性结节造影表现为快进高增强、慢进低增强、同进等增强或低增强,且增强后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内部均匀、无扩张。剪切波弹性恶性结节可出现“亮环”征、“马蹄”征、“中央缺失”征、“多彩”征、“垂直亮带”征等,弹性测值多>60kPa,而良性结节呈均匀一致蓝色,弹性测值多在40kPa 以内;恶性结节微血流显示血流信号增多,血流走行紊乱,并可见穿支动脉等等,良性结节无明显血流显示或血流信号较少,无穿支动脉且血流显示规则,无杂乱迂曲走行血管。

3 讨论

乳腺结节为女性群体中常见症状,目前暂无明确定义,多见于乳腺增生或乳腺肿瘤性疾病,其以良性居多,恶性少见,部分表现为乳房肿块、疼痛、乳头溢液等症状,也有部分乳腺结节无任何症状,体检中发现。因良恶性性质不同,结节特征也存在差异,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诊断确定病情,对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乳腺结节治疗手段普遍,大多患者因心里担忧多选择手术切除治疗,病理学诊断为检测该病良恶性的“金标准”,术后将病灶送检,以判断病灶良恶性,且精准性高。术前通过影像学检查确定病灶分布情况、具体范围、病灶特征等,可提高手术效率。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不断发展,超声诊断在乳腺疾病中应用越来越广,然而单独使用一项超声技术准确度欠佳,通过多模态超声检测可弥补单项超声检测存在的不足,利于提高诊断准确度,降低漏诊率,进而为临床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本研究结果显示,90 例乳腺结节患者中,经病理学诊断显示,良性78 例,恶性12 例。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多模态超声对乳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准确度为91.11%,且与病理诊断结果具有较为理想的一致性,可见多模态超声鉴别乳腺结节良恶性具有较高准确性。分析原因在于,常规超声在乳腺良恶性结节表现存在交叉,部分结节特征不明显,难以判断良恶性,导致误诊[4]。弹性成像及微血流显像可有效弥补常规超声的不足。剪切波弹性恶性结节弹性测值明显增高,而良性结节多质软;恶性结节微血流显示血流信号增多,血流走行紊乱,并可见穿支动脉等等,良性结节无明显血流显示或血流信号较少,血流显示规则,无杂乱迂曲走行血管。超声造影可提供更多诊断信息,通过超声造影剂不仅可更清晰观察乳腺血管走向及血流情况,还可进一步观察乳腺组织微血管结构,同时还可鉴别良恶性肿瘤的血管解剖学及血流动力学,可通过血管、血流情况判断肿瘤良恶性,且安全性高,无明显不良反应[5-6]。三种技术联合使用,相互弥补不足,将乳腺结节研究推进至崭新阶段,可克服单项技术局限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多模态超声鉴别诊断乳腺结节良恶性的准确性较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病理学造影良性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胆囊壁弥漫增厚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共沉淀法制备YOF:Yb3+,Er3+造影颗粒的发光性能及正交优化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球囊扩张与再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
Bp-MRI灰度直方图在鉴别移行带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中的应用价值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与思考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病理学研究进展
中药导致肝损害组织病理学及临床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