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2020-12-11 03:38
幼儿100 2020年27期
关键词:雅斯贝尔斯轻风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些话语诗意而隽永,令人心驰神往。“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就是这样的一句话。喜爱它的人非常多,在超星期刊库里搜索,以这句话作为标题的文章数以千计。百度一下这句话,会看到上百万个结果。说它是“名言”,一点儿也不为过。

有人说,它表达了教育最美好的姿态;有人说它是点化生命的妙语;有人说它“闪烁着赤诚的爱”;还有人说它呼唤真诚,呼唤一种平等相待、心无芥蒂、纯洁健康的良好氛围。

看到这样的文字,总忍不住联想起高远枝头无声的风,寂寥天上灵动的云,还有浩渺宇宙刹那的光……有种缥缈玄虚、空灵悠远的意境。

不凡之语,盖必出自不凡之人。引用它的人大都说这句话出自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1883—1969),稍微认真些的作者还会注明这句话出自雅斯贝尔斯的《什么是教育》一书,但具体页码却从未见有人标注过。

因为特别想看看原文,便找来一本《什么是教育》,译者是邹进,1991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这也是该书在中国大陆唯一的中译本。翻来翻去,只在第4 页找到了“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这句话,后面那三个比喻句却没看到。连翻多遍,始终没有找到这句话或类似的比喻,不禁疑心暗起:这句名言真的是雅斯贝尔斯说的吗?查阅资料时发现李镇西先生与我有过相同经历。他说:“第一次读这句意蕴深刻而富有诗意的话,我也被感动了。就想找到这句话的出处。后来看到有些引用者还特别注明这句话出自雅斯贝尔斯的《什么是教育》一书。于是,我便设法买了一本《什么是教育》,仔细阅读,从头到尾,却没有找到这句话。”

有位叫陈俊一的作者,对这句话的来历曾做过非常认真严肃的考查。根据他的判断,直到2003年,中国教育界人士还几乎没有引用过这句话,他推测大概也没有多少人注意到这个比较精彩的比喻。裴伟是另一个执着调查真相的人,他找到了这句话的最早来历和演变过程。情况大致如下:

1979年,作家张洁在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中写下:“只要有一朵白云追逐着另一朵白云;一棵青草傍依着另一棵青草;一层浪花拍打着另一层浪花;一阵轻风紧跟着另一阵轻风,相信我,那一定就是他们。”

一位叫李公明的广东学者深受启发,化用了这句话来表述思想之间的影响。他1990年在一篇书评中写道:“人类思想的相互影响经常如一朵云推动着另一朵云,一棵树摇晃着另一棵树。我被推动着上路,被诱发着思。”

1998年时,教育学者李政涛再次改写后用在了名为《没有灵魂的教育》一文中,他写的是:“真正的教育应包括智慧之爱,它与人的灵魂有关,因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第4 页)。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及到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后来又在《山东教育》杂志上发表《真正的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事实上,这两篇文章都来自于李政涛阅读雅斯贝尔斯的著作《什么是教育》时的感悟,这三个比喻是他用来表达自己心得体会的妙语。尽管他并没有说这句话出自《什么是教育》,然而后来的人读他的文章时没有注意到原文与感受之间的界限,就误把两部分合在一起当成雅斯贝尔斯的原文来使用了。

看来,雅斯贝尔斯没说过这句话是一个事实了。但是,发达的互联网已把这个错误广泛传播,它甚至进入到了不少著作和个别教育学专业的教材当中。在此就不举例了。

不过,话还得说回来,我们如此喜爱这句话是因为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名头吗?当然不是!我们喜欢它是因为它自身丰富的内涵、优美的意境,它道出了教育的真谛,道出了一些让老师们心领神会的东西。

树的摇动,云的变幻,都起于一种轻柔到几乎不可察觉的力量。那不是一般的力量,而是一种特殊的力量。那力量所起的作用,当然也不是一般的作用。作为一种“点化灵魂”的艺术,教育也是如此。出现在儿童生命中的每一位老师,其一言一行都有可能“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夜”。

猜你喜欢
雅斯贝尔斯轻风
暮年左宗棠
蝶恋花·相思苦
影子是超人
影子超人(1)亲密盟友
智珠二则
云影
卡瑞雅斯CURIOS品牌发布1800万宝石亮相
荷兰74岁前首相仰面摔在红毯上
“因为孤独几乎是完美的”
美媒狂揭“屠村”士兵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