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园本项目为载体,赴课程园本化之旅
——以农村幼儿园野趣课程架构与实施为例

2020-12-11 03:39
幼儿100 2020年27期
关键词:野趣教研组教研

2018年,根据《海宁市全面推进课改改革的意见》的文件精神,我园作为省二级园,课改的要求是建立园所特色的微小特色课程,于是我们将已经初具雏形的“野趣活动”拓展为“野趣课程”,并以《完整儿童活动课程》为基础课程,将野趣课程列为特色微小课程,实现特色微小主题与完整儿童的有效融合。同时将其作为园本培训项目研究,从而深入有效地推进课程实施。

一、项目之引

1.顶层设计,重塑课程理念和框架。

为切实加强幼儿园课程园本化工作,我们成立了由园长担任组长、业务园长担任副组长、行政班子人员和教研组长为组员的园本课程实施小组。根据课改文件精神,重新规划和制订幼儿园的整体课程。立足园本,对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以“自然主义教育”为课程指导思想,立足“自然育灵性,大爱启智慧,为孩子终身发展和幸福奠基”的办园宗旨,确立本园的课程理念:“亲自然 顺天性 育灵性”。将培养“健康、博爱、智慧、灵动”的完整儿童作为育人目标。

图1 园本课程图

2.问卷调查,明确课改旨意和方向。

为了更好地落实课程建设,我们对全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集中学习。组织全园教师对课改实践进行深度思考,以课程园本化实施细则为载体,围绕“为什么要课改?课改改什么?课改中我要做什么?”三个问题展开研讨,让教师们明确课程实施方向,为高质量地完成培训工作打好基础。

3.建立制度,确保课程有效落实。

(1)主题教研制度

全园业务学习围绕园本培训主题开展,为使培训得以有效落实,我们有“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主持。综合教研组集中培训每周一次,大、中、小教研组分组学习每周一次,每次围绕一个切入点展开讨论,做到有主题、有内容、有过程、有结果。

表1 培训计划表

(2)课程小组例会制度

由教研组长就当下实施的主题或下个主题开展的设想进行汇报交流,课程组全体成员展开讨论,统一思想,确保课程实施的合理化。每月一次。

(3)双线审议制度

我们采用的是双线审议制度,是一种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课程审议范式,增强教师参与课程的主动性,提高教师课程执行力。

(4)集体备课制度

以备课组建设为核心,统领课程实施。备课组长引领组内老师将一星期的集体活动从目标—环节—教具进行讨论,优化活动组织形式,逐步形成幼儿园特色的园本课程。每周一次。

(5)专项奖励制度

教师是课改行动的执行者,课改中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着课改的效果。因此,我们采用考核奖励机制激励每位教师自我加压、主动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项目之行

野趣课程实施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开发、改进、发展过程,这一过程由浅至深、由虚到实,我们将“四个一”项目活动与《完整儿童活动课程》有机结合,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最终形成幼儿园的园本课程体系,让课程落地开花。

项目一:每天一次园内野趣游戏

根据幼儿园户外场地特点,从打造“生态自然”的户外场地,挖掘具有“农趣”的游戏器械,拓展具有“童趣”的游戏内容三方面入手,进行了户外游戏环境的创设。

图2 野趣户外活动开发表

第一步:实地勘察,划分区块。据园所的地形特征对户外活动场地进行统筹安排,划分三大游戏主题区域:极速大挑战、训练基地、百变小能手。

第二步:因地制宜,选择材料。梳理各区域可提供的游戏材料,将材料分为低结构材料和非低结构材料,尽可能体现材料的本土、多元、简便、实用。

第三步:因区而异,预设内容。根据地形特征和环境特点对各区域进行细致的分析:首先,按类型将活动分为体育和非体育两大类:体育类(野战区、器械区、攀爬区、跳跃区、车类区、钻爬区、平衡区);非体育类(沙水区、巧手区、建构区、种植区)。其次,对每个区域可开展的内容进行商讨。

项目二:每月一次园外野趣日活动

野趣日活动依托自然资源,根据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结合完整儿童活动课程中的主题设计,努力让幼儿“野在月,趣在日”。

第一步:盘点资源定内容

各教研组聚焦毛竹山、城隍山公园、周边农田,分析场地资源的特点和优势,链接《完整儿童活动课程》中的主题梳理野趣日活动内容。

表2 野趣日户外活动内容

第二步:因势利导定形式

有了场地资源和活动内容,各教研组根据季节变化及幼儿年龄特点,研讨每月一次的野趣日活动组织形式。

表3 野趣日户外活动形式

项目三:每学期一个主题教育活动

链接《完整儿童活动课程》中的主题,对照幼儿园地域特色和周边文化资源,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学习和发展需求,以美食、风景、民俗为切入点开发形成了小班主题“青青团子”“番薯乐翻天”;中班主题“竹的秘密”“秋日橘香飘满园”;大班主题“轧太平(传统民俗庙会)”“稻香童趣”,并融入《完整儿童活动课程》的主题当中,作为完整儿童课程的园本化处理,也作为我们特色微小课程的原创主题。

表4 主题活动安排表

如:在实施完整儿童“拜访春天”这个主题时,结合野趣日孩子的兴趣点,创生“竹的秘密”的主题,将其融入“春天朋友在哪里”这一子主题中,替换“春天植物”这一板块内容,作为“拜访春天”主题的园本化处理,也作为我们特色微小课程的一个原创主题。

项目四:每年一次的野趣节

分管幼儿的活动教师制订出第五届“野趣嘉年华 快乐你我他”野趣节活动方案,幼儿园课程小组例会对方案中各项活动的可行性进行研讨,一致通过后,分工实施,具体落实到人:我们的教研组长承担的任务最重,根据幼儿园活动方案制订出各年龄段的活动方案,然后拟定教研组一周活动和时间安排;骨干老师和成熟型教师协助制订具体活动的实施方案,包括活动主题与内容、活动时间和地点、活动目标、参加对象、活动要求、活动准备、活动过程;青年教师积极进行环境创设和家长的发动工作。

为期一周以“乐在竹中”为主题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竹乡童谣、爬竹竿、画竹、竹筒饭、挑战毛竹山等。幼儿在竞赛活动中感受野、在休闲娱乐活动中享受野、在艺术活动中表现野、在亲子互动活动中体味野。在自然开放的环境中,感受农村特有的野味、趣味,体验乡村生活的快乐。

图3 “拜访春天”主题活动图

表5 乐在竹中——野趣节活动安排表

三、项目之研

为落实课程有效运行,提高课程实施的质量,我们为全园教师搭建多元教研平台:学习式教研,重在提升理念;分享式教研,重在解决问题;竞赛式教研,重在促进教师专业提升。每次教研活动以问题为导向,以教师为主体,在脑力激荡、思维碰撞中,不断提高课程意识,转变教育行为,提高践行课程的能力。

1.学习式教研——转变理念

思想支配行为,理念指导课改,作为持续一年的园本培训项目,需要全体教师都来参与这项工作,先进的思想和理念是必不可少的。

★学习课程理论

幼儿园购置了相关理论专著《田野课程》《幼儿园课程图景》《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等,个人研习、小组讨论、全园交流,做好学习记录,使每一位教师的理念得到更新。

★聆听专题讲座

请进来:我们邀请嘉兴市名师桃园幼儿园业务园长马晓丽老师、海宁市名师机关幼儿园孙龑老师来我园作题为《班本微课程开发与实践的专题讲座》《走进班本化课程》的班本课程专题讲座,帮助教师吸收新的幼教理念。

走出去:派遣教师参加上海、南京、绍兴、嘉兴等地关于课程建设的专题讲座,其中桐乡茅盾实验幼儿园《生态德育课程》和南京师范大学《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理论与实践》报告生动、精彩,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园本实例,使教师们在课程实施、资源利用等方面有了新认识,获得了思想和理论上的武装。

2.分享式教研——解决问题

作为海宁市第二批课改实验园,我们组织开展特色主题交流、主题审议分享会、领域小组汇报、课程故事分享、半日活动调研等专题研讨,解决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困惑,以点带面提高教师课程的执行力。

★特色主题交流

小、中、大教研组分别以“我想知道”“多彩的秋天”“秋天里”为主题背景,向大家介绍了原创子主题开展的进程。通过交流,大家深切感悟:原创主题的开发,需要老师梳理孩子已有经验,对照本土资源,寻找兴趣点,进行价值判断后创生。

★主题审议分享会

大、中、小班教研组分别以课例展示和团队教研的形式对实施过的主题“地球村”“拜访春天”“春天里”进行交流分享。通过交流分享,深化“一日活动皆是课程”的理念。

★领域小组汇报

语言、数学、音乐领域小组在遵循不降低原目标难度的原则下,向全体教师展示园本化处理的集体活动。在观摩研讨中大家深刻感悟:教学活动的园本化处理,纵向结构上(环节)要明白“力气”要花在哪儿,横向结构上要关注让学习有“联系”(主题经验的积累)。

★课程故事分享

在课程研讨中要给予教师充分表达的机会,这一表达可以是口头语言的表达——说,也可以是书面语言的表达——写。我们组织教师从“智写”课程故事和“慧说”课程故事两方面进行充分表达与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大家相互调整观念,积累经验,教科研主任对精彩课程故事进行汇编,推广学习。

★半日活动调研

由园长、业务园长、后勤园长、教研组长组成调研小组,对小、中、大班进行期末半日活动调研。调研人员对各班贯彻《指南》课程园本化实施情况进行分析和反馈,通过调研让教师们更清楚地认识课程园本化的理念,并对照《指南》,积极反思调整,探寻更适合本园、本班的园本化课程。

3.竞赛式教研——专业提升

★基于主题审议背景下的团队教研比赛

为了提升教师践行课程的能力,丰富教师对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的认识,以“我是中国娃”为主题,组织开展“基于主题审议的教学活动评比”活动。各教研组从幼儿兴趣点和已有经验入手,向大家展示“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我是中国娃”“闪亮中国星”“了不起的大阅兵”四个园本化主题。通过现场团队教研和嘉兴名师的点评,加深老师对课程园本化的理解。

★班本课程比赛

随着课程改革步伐的推进,我们尝试开发和实践“班本课程”,并以“班本课程比赛”为契机,不断深入挖掘课程资源及教育价值。如许雅清老师基于“大中国”主题,通过调查表发现幼儿对升国旗兴趣浓厚,于是生成了班本课程《五星红旗》,在交流、训练、实际体验中满足幼儿的兴趣需求;庞敏老师基于“吃得香,长得胖”主题下的“买菜”活动,发现幼儿拎袋子的方式方法不正确,由此生成了班本课程“袋子家族大比拼”,让幼儿在观察、比较、实践中学习不同袋子的使用方法。教师们能从幼儿的问题、兴趣或需求出发,生发丰富多样的活动,并把课程融入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给幼儿带去全新的学习感受,逐渐一步步地实现从“教师主导”转向“幼儿主体”。

★青年教师月达标课比赛

为提高青年教师集体活动组织的有效性,我们组织开展每月青年教师达标课比赛,让青年教师在展示和与同伴的交流思维碰撞中,对集体活动作园本化处理,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践行课程的能力。

四、项目之获

在反复跟进的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日趋走向课程改革的专业之路,看到了孩子、教师、幼儿园的发展。

1.幼儿发展了——全面发展扬个性。

伴随着野趣课程开展,幼儿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以《指南》为依据,我们发现孩子在野趣课程中收获快乐和健康,他们乐于表现、善于交往、勤于思考、勇于探究、敢于担当,成为了具有“健康、博爱、智慧、灵动”的完整儿童。

2.教师发展了——硕果累累展风采。

在课程构建实施中,教师树立了儿童发展的理念,学会了课程架构的基本模式,提高了课程执行能力和创生能力,提升了教师队伍专业素养。

表6 课程实施前后幼儿能力对比图

一年来,我园教师在海宁市级及以上各类评比展示等活动中共获得荣誉59 人次。相关内容的1 个课题在嘉兴市结题,5 个课题成果获嘉兴市、海宁市二、三等奖,12 个课题在海宁市立项、结题,16 篇论文在嘉兴市、海宁市获一、二、三等奖;3 名教师的论文、教育故事在杂志上刊登;4 名教师先后就幼儿园野趣课程内容在海宁市园长论坛、嘉善异地交流活动、市级《完整儿童活动课程》教材培训、市级教研组长培训中作专题经验交流;2 名教师在海宁市教育科研专题研讨活动中承担展示课,10 名教师就展示课作现场诊断团队研讨,1 名教师作课题研究汇报。5位教师的团队教研《竹的秘密》在海宁市基于主题审议背景下的集体教学活动比赛中荣获一等奖,朱敏芝老师编排的舞蹈《竹之韵》在嘉兴市教育局组织的舞蹈比赛中获银奖。幼儿园汇编了《课程故事集》《课程论文集》等手册。

3.幼儿园发展了——课程建设显成效。

(1)基础特色有机融合

通过项目的实施与研究,将特色微小课程与《完整儿童活动课程》有机结合,更好地体现了课程园本化的组织和实施,有效提升了课程质量和办园水平。

(2)资源库建设日趋完善

课程资源库是课程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由此我们梳理出幼儿园周边的课程资源(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民俗资源)和各年龄段主题资源(视频、PPT 以及相关的活动资料),建立了幼儿园课程资源库。各类资料分版块进行存储,教师根据自身需要在共享中下载使用。

猜你喜欢
野趣教研组教研
长城野趣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王者之师——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数学教研组
夏日荷景
王者之师——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数学教研组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咏钓
野趣
教师到底需要怎么样的教研主题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