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长“箭垛式”人物双面性形成的原因

2020-12-12 01:36庞霖杰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徐文长双面性格

庞霖杰

(扬州大学 文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0)

一、“箭垛式”人物徐文长

徐文长故事在民间流传时间长,流传面积广,在流传过程中增添的故事体现了传播者怎样的目的值得我们去探讨。 本文就徐文长“箭垛式”人物的双面性做一探讨。

(一)“箭垛式”人物的概念

学术界大都认为胡适是第一个提出“箭垛式”人物的学者,胡适在其《读楚辞·屈原是谁》中认为屈原就是“箭垛式”人物:“依我看来,屈原是一种‘复合物’,是一种‘箭垛式’的人物,与希腊的荷马同类。怎样叫做‘箭垛式’的人物呢? 古代有许多东西是一班无名的小百姓发明的,但后人感恩图报,或是为便利起见, 往往把许多发明都记到一两个有名的人物的功德簿上去。 ”之后又对“箭垛式”作出了明确的解释:“譬如诸葛亮借箭用的草人,可以收到无数箭,故我们叫他们做‘箭垛’。 ”[1](141)这大概是对“箭垛式”最早的定义了。 韩致中在《漫画箭垛式人物》中认为:“当一个具有突出特征的艺术形象树立起来以后,人们便相继往他身上垒积同一类型的故事, 情况犹如万箭齐发,射向箭垛,所以便称之谓‘箭垛式’。 ”[2](46)这里强调的是“艺术形象树立后同一类型的故事垒积”。 钟敬文先生在《民俗学概论》中认为,箭垛式人物是“主人公性格基本定型,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故事数量不断增加, 流传地域不断扩大……以后关于他的传说日益增多,由历史人物渐渐变成了一个‘箭垛式’的传说人物”[3](260)。 此处强调的是“主人公性格基本定型”。 而王伟杰在《多面性“箭垛式人物”的形成原因及其启示》中则将箭垛效应分为正面人物的正面形象堆积、反面人物的反面形象堆积、正面人物的侧面形象堆积,以及正(反)面人物的反(正)面形象堆积四种类型[4](104)。 不同学者对于“箭垛式”人物的理解大同小异。

笔者以为,“箭垛式”人物是人物形象初步树立以后,相同或不同类型的故事累加。在人物形象的形成过程中,不同的“箭”会因为不同的原因插到人物身上。人物本身的性格与成就、传播过程中的时代人民需求都是造成这些“箭”不同的主要原因。

(二)民间故事中的徐文长

徐文长(1521—1593),名渭,号天池,晚号青藤,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是我国明代杰出的爱国主义文学家和书画家[5](141)。 袁宏道《徐文长传》云:“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声明藉甚。 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然数奇,屢试辄蹶。 ”[6](685)其短短两句话中,写出了徐文长的不凡,但很明显,其人生也有坎坷。

民间故事中的徐文长是一个“箭垛式”人物,而在我国古代民间文学中,“箭垛式”人物很多,比如神探狄仁杰。 狄仁杰在当时可能是办了一两件悬疑案件,后人为了突出人物的传奇,就会将很多的悬疑案件加在他的身上,甚至编撰故事加诸其身,其目的是渲染人物的传奇性。又比如以正直、铁面著称的包青天,后人同样将很多故事安插到他的身上。还有一些反面人物,如秦桧、陈世美等。 徐文长在历史上算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箭垛式的人物, 因为箭垛式的人物往往具有单面性,也就是说这个人做了一两件好事,后人就将很多的好事编撰到他的身上, 使好人更见其好。 同时后人也会将一些坏事加诸到做了一两件坏事的人身上,使坏人更见其坏。而这样的做法体现了传播者的一种目的,即让人物形象更加充实,以达到使人物具有单面性的效果,继而流传千古。徐文长也是一个箭垛式的人物, 但民间文学中的徐文长却是双面性的, 一方面, 徐文长做了很多坏事捉弄别人,比如捉弄挑粪的乡人。 与人打赌捏妇女的脚,骗其舅赤身树林里扛马等。故事中的徐文长欺负弱小,调戏妇女,甚至于欺骗自己的亲人,而其目的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扭曲心理, 即戏弄别人会给他带来快乐,塑造了一个流氓、地痞的形象。另一方面,徐文长却成了一个蔑视权贵、 帮助弱小的大才子, 比如“府学宫斗钦差”“斗米斗鸡”“写呈子”等故事。

二、徐文“长箭垛”式人物双面性的体现

很多学者认为,作为明代文学家、画家的徐渭跟民间故事中的徐文长是两回事, 民间故事中的徐文长具有双面性,可以说,徐渭与民间故事中正面的徐文长是一致的, 只是与民间故事中负面的徐文长有所不同。故而究其原因,是民间故事中的徐文长人物存在双面性。

(一)徐文长的反面故事

林兰编写的《徐文长故事》中存在很多徐文长的反面故事。 比如徐文长用计假装调解教官和员外的纠纷,从中讹诈钱财,他骗教官说得罪了员外,需要给员外调解费,又骗员外说他得罪了教官,需要给教官调解费,最终这些钱都进了徐文长的口袋[7](33)。 这个故事将徐文长塑造成了一个趁机讹诈钱财的骗子形象。又比如徐文长弥留之际因妻子貌美,怕妻子在他死后勾搭别人,便用计用鱼和油烧烂妻子的脸,咬下妻子的耳朵[7](30),将徐文长塑造成一个凶残无情的人物。 更有诸多故事将徐文长塑造成一个喜欢捉弄别人的地痞形象。

(二)徐文长的正面故事

体现徐文长正面形象的故事颇多, 大量的出现是在建国以后。 在“山阴勿管,会稽勿收”[5](40)中两地政府均不愿为出现在桥上的无名尸体负责, 互相推诿,徐文长用计卖分界河,使得两地政府立即处理无名尸体,塑造了一个为民谋利的机智形象。徐文长故事中还有抗倭的故事,在“绝倭涂用兵”[5](84)中,在倭寇窜扰绍兴时,徐文长及时出谋划策,诱敌入河,再将其一举消灭,成功打败了倭寇。这个故事体现了徐文长的军事才能。

(三)流传过程中的徐文长故事

赵景深在《徐文长故事与西洋传说》中曾分析了徐文长故事在流传过程中变化的两种情况, 一种是“传播区域愈远愈大,转变愈分歧”[8](2)。 故事在流传过程中情节有所变动,这很正常。徐文长故事属于民间故事,其主要传播渠道是靠人们口口相传,这样的传播方式使故事在传播过程中会出现差异, 传播的地域越广,流传时间越长,故事可能与它原来的面貌就越不同。

冯梦龙《情史》云:“渭常出游杭州某寺,僧徒不礼焉,衔之,夜宿妓家,窃其睡鞋一只,袖之入幕。 诡言于少保,得之某寺僧房,少保怒,不复详,执其寺僧一二辈,斩之辕门。 ”[9](306)更繁衍出文长错杀妻子是因为错认妻子与一俊僧偷情的缘故。 此故事在林蘭编写的《徐文长故事》 中却是徐文长因在庙中被怠慢,于是穿着和尚的衣服去朝武弁的女儿撒尿,之后武弁便寻事将和尚杀了[7](27)。后徐文长发现和尚与妻子苟且,便杀了他们两个,走近一看,只有妻子一人,结果便坐了几年的牢。此故事有着相同的背景,故事中主要人物也极为相似, 显然是在流传过程中传播者对故事情节的改动。 故事版本的先后顺序已不可考,但故事中徐文长的形象并没有实质性的颠覆,故而目的很可能只是传播者的一时兴起而改编的。

赵景深还列举了另一种情况,即“传播时间愈久长,真实也愈减损……便是不但在事实上有更动,即立意也有更动”[8](3)。 在流传过程中,还出现了一种情况,相同故事出现了不同的版本,即故事有着相同的人物和背景,甚至于故事情节也相同,只是改变了故事的一部分, 但却颠覆了徐文长人物的塑造。 比如“捉弄瞎子”的故事,一个版本为徐文长告诉瞎子他叫“刚才”,夜宿庙中,徐文长在香炉里拉了屎就跑了,上香的妇女们发现后就问瞎子屎是谁拉的,瞎子说是“刚才”拉的,结果遭到毒打。另一个版本与之相似,只是改为徐文长听见瞎子骂徐文长,得罪了他,他才教训瞎子。这样一来,就给徐文长的行为加上了一个合理的理由, 而加上了理由的捉弄故事瞬间转变了性质,故事从徐文长欺负弱小满足自己的私欲,转变为他因受到欺负而作出合理的反击。 这样徐文长便从一个地痞形象转变为一个机智人物, 反面形象转变为一个正面形象。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转变呢? 单面的箭垛式的人物是为了塑造其正面或反面的形象, 而徐文长的这种双面性的故事堆加体现了人们什么目的呢?

三、徐文长形象双面性的原因

《徐文长故事》中塑造的仿佛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徐文长,一方面,故事中的徐文长展现的是猥琐、下流、欺骗劳动者甚至欺骗自己的亲人的形象;另一方面的徐文长却是正直、藐视权贵、帮助朋友、保护弱小的形象。 为何同一个“箭垛”会有不同性质的“箭”插在上面呢? 笔者以为,首先,徐文长自身性格的狂傲不羁是其故事双面性出现的原因;其次,与其是明代大才子的身份也有着极大的关系; 最后是应时代需求, 传播者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刻意改编或是编造徐文长故事。

(一)徐文长自身性格狂傲不羁

“箭垛式”人物身上的“箭”虽然大多数是后来传播者杜撰的,但也有一部分是事实,而正是这些事实成为最初故事的资料。 徐渭(文长)本身性格的狂傲不羁可能是这些双面性故事出现的原因。 葛雅萍在《学界“徐渭”与民间“徐文长”割裂现象及其与浙中王门的关系》一文中指出:“民间故事的存在有其杜撰的部分,但将很多好的或是不好的故事编排在徐文长身上也并不是空穴来风, 徐文长人物的双面性跟徐文长此人的人物性格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10](19)究其根本是因为徐文长性格时而狂傲不羁时而幽默风趣,这样的性格与浙中王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论者认为徐文长这样的性格是受其师季本和其兄王畿的影响。徐文长的性格受谁影响本文暂且不论,但徐文长性格狂傲却是事实。

沈德符《野获编卷二十三徐文长》云:“徐此后遂患狂易。 疑其继室有外遇。 无故杀之。 论死……益病恚自戕。时以竹钉贯耳窍。则左进右出。恬不知痛。”[11](581)从中我们可以得知,“杀妻”与“自戕”这些行为都不是一个性格平和之人所为, 徐文长的这种行为充分说明他是一个性格偏激之人。 而袁宏道在《徐文长传》中也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盟主者,文长皆叱而怒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或据不纳。 ”[12](1716)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徐文长狂傲、佯狂与不合时宜,尤其是在其杀妻坐牢之后性格更是偏激到自戕。 而故事中的负面部分最初是由真实的故事演变而来。 故而徐文长性格的不合时宜是其故事双面性产生的部分原因。

(二)徐文长是明代大才子

徐渭(文长),乃明代的艺术大家,其在绘画、词曲、诗文、军事上都有所成就。 且不论真实的徐渭是如何性情,他是有才华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且广为人知。《明史》列传第一百七十六文苑四载:“徐渭,字文长,山阴人。 十余岁仿扬雄《解嘲》作《释毁》,长师同里季本。 为诸生,有盛名。 ”[13](7387)《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中袁宏道的评语云:“今其书画流传者, 逸气纵横,片楮尺缣,人以为宝。 其诗欲出入李白、李贺之间,而才高识僻,流为魔趣。 选言失雅,纤佻居多,譬之急管么弦,凄清幽渺,足以感荡心灵,而揆以中声,终为别调。 ”[14](4804)关于徐文长的故事很多,有描写他正面形象的,有描写他负面形象的,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故事中的徐文长是一个文人才子。在关于徐文长故事中负面的部分, 描写徐文长多用一些文字游戏捉弄人,比如上文所述的“刚才”故事。关于徐文长正面故事中,描写徐文长文采好的故事也颇多,比如“写呈子”“小处不可随便”等。 虽然这些故事有的是捉弄人,有的是帮助人,但都体现了徐文长“懂文章”“有才华”的特点。故而徐文长的才华也是其双面性故事的主要来源。

(三)传播者为达到某种目的有意去编造、改编故事

徐文长故事正面或反面的堆加与时代需求有着很大的关联。具有相同性质的故事叠加,反映了某个时期传播者的某种不同的诉求; 很多反对强权的故事来源于古代人民对于封建制度下官僚和豪绅的不满; 而诸多歌颂其才华的故事来源于建国后人们的文化诉求。

在古代封建制度统治下, 下层人民长期饱受封建强权的欺压、大户豪绅的剥削,敢怒不敢言,于是便借助一两个人物,将反对强权的故事加诸其身,这样既发泄了自身的不满, 又不会为自己带来任何的报复,祸及自身。徐文长故事中存在着大量的反对强权、帮助弱小的故事,比如“一头牛和一斤油”的故事就是徐文长通过自己的机智帮助长工对付地主[5](16),“为虎作伥”[5](43)的故事就是徐文长借助画来讽刺官僚。这些故事都属于徐文长的正面故事,反映了徐文长机智有才、扶助弱小、反对强权的一面。

后来,作为“箭垛式”人物的徐文长身上又被堆叠了许多故事。 据葛雅萍《学界“徐渭”与民间“徐文长”割裂现象及其与浙中王门的关系》[10](19),早年流传的徐文长故事负面多于正面, 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文艺工作者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后,作为古代大画家、大文学家的徐文长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故事人物会随着时代的需求而改变, 随着时间的逐渐推移,故事本来的面貌变得不是那么的重要,人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人物才重要。 而此时的人们尤其是绍兴地区人民在文化建设上需要这样一位鼎鼎大名的艺术大家。

随着时代的发展, 为了适应人民心中对于正面历史人物形象的需求,徐文长故事逐渐正面化。1924年北新书局发行的林兰编写的《徐文长故事》中,徐文长的负面故事颇多,且叙述直白,由不同的人叙述故事,还有一些“相似”的故事,即背景人物相同,部分情节更改,故事内容大多短小不加修饰。其目的完全属于收集民间故事,保护民间文化,显然并没有刻意地去塑造徐文长的形象。 而1984 年8 月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谢德铣等人编写的 《徐文长的故事》 中包含的46 则徐文长故事已全部为正面形象,其中修饰美化语言颇多, 显然是经过专业文人润色而成,塑造的是一个爱打抱不平,蔑视权贵,帮助弱小的大才子形象。显然,这样的徐文长才更符合浙江地区对于历史人物的正面宣传。 进入21 世纪,徐文长故事大量出现在儿童文学中,故事大多以“聪明的徐文长”“机智的徐文长”之类表述为题,而此时的徐文长故事被“净化”,语言被“简化”,其形象进一步正面化。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 徐文长故事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民国前后,我国江南地区盛传徐文长故事,数量可观,影响较大。 林兰所编的《徐文长故事》以及《徐文长故事外集》是诸多出版物中收录故事较全的。新中国成立之后, 徐文长故事更是被多位学者收集发表,编为故事集,如谢德铣编著的《徐文长的故事》、骆玉明与贺圣遂编著的《徐文长评传》等。进入21 世纪,徐文长故事更是被收录于各类文学著作中,如文化遗产类与儿童文学类, 甚至被编入小学课本成为必学篇目。 由此可见徐文长故事在当代社会的影响之大,价值之高。 此外,徐文长故事作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民间文学价值,它不仅为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也为现代诗歌、散文、小品等文艺样式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对于绍兴地区的文化建设以及民俗学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徐文长双面性格
猫的性格爪知道
双面威尔逊
本草,一场不动声色的“双面修行”
双面人
贤妻讳“酒”
史上最强的双面间谍
性格描绘词
徐文长手对知府
徐文长作联
喜欢独处与性格孤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