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基层党建科学化路径研究
——以长沙市为例

2020-12-14 00:03
长沙大学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街道党员基层

李 扬

(中共长沙市委党校〈长沙行政学院〉政法教研部, 湖南 长沙 410004)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将基层党组织建成“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1]。作为基层党建重要平台之一的城市是巩固和提升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能力的重要阵地。长沙自2018年被中组部确定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以来,明确了“面向时代、面向基层、面向问题”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总基调,推出了“城市基层党建年”“城市基层党建20条”等举措,形成了以“强化基础、串联要素”为特点的城市基层党建新架构。面对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长沙城市基层党建先进经验为依托,进而以点带面,不仅有助于正视与化解党建工作中的主要问题,更有助于探索出一条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化路径。

一 城市基层党建面临的主要困境与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城市基层党建的意识不断强化、理念不断创新、载体不断更新、内容不断丰富、方式不断多样化。然而,伴随国际国内形势风云变幻,城市基层党建同样面临诸多困境与挑战。有效化解主要困境,不断适应新挑战,已然成为城市基层党建可持续化发展的首要前提。

(一)城市基层党建面临的主要困境

1.社会结构变迁

计划经济解体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不断完善,使我国由改革开放前的“传统控制型”社会,逐渐走向现代开放型社会发展模式。改革开放不仅解放了生产力,使经济体制由高度集中转为充满活力,而且使作为个体的人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尊重、认可与肯定。尽管现阶段,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区域发展仍旧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均衡,然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已大幅提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不断实现。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一个公正、合理、开放的理想型现代社会结构正在逐步形成。伴随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传统单位党建也逐渐向社会化党建模式转变,其中社区党建和区域化党建是社会化党建的典型代表。然而,与传统单位党建相比,社会化党建模式一时间难以具备持久的物质保障和精神支撑,导致社区党建和区域化党建呈现保障力匮乏和组织力弱化的现象,而这种匮乏和弱化直接影响着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核心力量,即党建引领力的有效发挥。

2.文化价值多元

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单位党建模式被打破,传统党建理念遭遇发展困境。

第一,对商品交换思维的滥用。误读、歪读商品交换思维,甚至将其滥用到党的组织建设相关工作之中,导致权力寻租、权钱交易、权力滥用等腐败问题频发,甚至出现将腐败的缘由归结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的错误观点。

第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漠视。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不断强调个人权利、彰显个体价值、观照个体感受的同时,传统党建理念中所强调的集体观念、大局意识、奉献精神逐渐被一些人淡忘甚至抵触。

第三,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泛化。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一直倡导“和合”文化。正如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所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种和谐共生的文化传承理念,不仅有利于促进文化繁荣兴盛,有利于思想解放,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更有利于和谐世界的构建。然而,倘若对文化价值失去衡量标准,只强调尊重多元而忽视价值判断,就必然导致对文化甚至价值观的泛化,将对多元文化的尊重误读为无论任何文化均一视同仁,任其肆意发展,不加约束与管控。尊重不同价值观的前提是要排除有违主流价值判断的消极、低劣的价值观。诚然,在和谐社会乃至和谐世界的构建中,本应对各种文化一视同仁,但前提是要去粗取精。如对党建文化引领地位认识不清,将导致其与其他文化地位相等同。只有明确主流价值和主流文化,甚至引领社会发展的主体文化理念,才能在兼收并蓄中更好地促进文化的繁荣兴盛、经济社会的有序发展。

3.社会信息化发展

信息化给城市基层党建发展带来新契机,其对于创新党建模式、丰富党建手段、提升党建与信息化的融合度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提供丰富信息的同时,也增加了对信息去伪存真的难度。此外,对网络时代下负面信息的科学有效回应甚至回击,占领信息高地,夯实舆论阵地,均检验着一个现代化政党对现代技术的适应和把控能力。

(二)城市基层党建面临的新挑战

1.党建格局变迁导致个别党员党建理念弱化

城市基层党建由传统单位党建向社会化党建模式的转变,使更多脱离传统单位的个人以原子化状态呈现于社会之中。由于其失去了传统单位为其提供的持久的物质或精神支撑,须独立应对诸多社会问题,因此导致其中一部分个体再难以像过去的单位人一样被有效管理或动员。去组织化使原有组织和个体呈现出原子化形式的存在。社会原子化“主要是指在单位制度变迁过程中社会联结状态发生变化的过程。主要表现为个人之间联系的弱化、个人与公共世界的疏离以及由此而衍生出来的个人与国家距离变远、道德规范失灵等一些基本的社会联结被破坏的现象”[2]。社会原子化趋势下个体抗风险能力降低,物质保障不济,这终将在精神层面表现出一种社会集体意识淡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单位制的解体,城市社会去组织化趋势愈演愈烈,这导致城市社会的基层治理更难被组织与动员,并难以形成信任合作的互动关系。”[3]一部分经历过生活场域变迁的传统单位人,一般很难再建立起对社区党建或区域化党建的信任,导致其党建理念出现一定程度的弱化甚至淡化。

2.理念弱化导致个别党员党建意识淡化

个别党务工作者对城市基层党建的认识存在不足。他们的观念或停留在传统党建的固化思维中,以传统单位党建规制要求被管理对象,或将基层党建视为“应付性”工作,对被管理对象不闻不问,以上两种认识误区导致城市基层党建出现“一抓就紧,不抓就松”的尴尬局面。党建理念的弱化,使得个别党员干部出现本本主义倾向,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甚至触犯党纪国法。有的党员干部,长期习惯于“条条管理”或“条块管理”,加之与社区党建互动性不强,使得他们在参与区域化党建工作中产生身份认同困惑,缺乏主动性,甚至出现形式主义倾向。此外,个别“两新”组织党员群体党建意识不强。由于个别“两新”组织尚未健全党建主体责任机制,使得部分党员党建意识淡薄,缺乏主动担当意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4]城市基层党建理念和意识的弱化,将对党建文化造成直接冲击,在深层次上动摇党建文化的核心——政治信仰的根基。

3.理念弱化与意识淡化影响党的地位牢固程度

传统单位党建不仅具有引导和管理功能,还具有传递和解决党员群众诉求、有效化解基层矛盾的重要作用。传统单位党建解体后,作为个体的党员群众的诉求难以通过传统模式进行有效传递与化解,而社区党建和区域化党建还一时难以满足个体的多样化需求,这使基层呈现党员群体多样化需求和无约束管理相交织的局面。加之城市现代化发展中对规则和契约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传统熟人社会的行事规则被不断冲击和打破,使基层政府在与民众打交道时更多地采用基于“理性人”的管理方式,而对上级政府交办任务的“路径依赖”也使个别党组织或基层政府为达到目的或简单行事,或过于依赖行政手段而影响社区治理。如此,个体诉求难以得到满足,而原本可寻求的渠道(即传统单位党建模式)逐渐丧失,社会化党建模式又难以提供相应支撑,这就可能使个体逐渐产生对党建理念和意识的质疑,个体的党建理念和意识逐渐弱化。“政党权威就是政党在运行过程获得的民众对自己意志(意识形态)的服从关系。”[5]351个体的党建理念弱化与意识淡化将直接影响党的权威性和地位的巩固。

4.理念弱化与意识淡化致使党建功能定位不清

新时期城市基层党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心在街道,但由于党建理念弱化与意识淡化,部分街道党建功能定位不清,职责权限配置不科学不合理。有些街道、社区没有将基层党建的作用发挥到位,使社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统筹协调功能、引领治理能力出现不同程度的短板,导致部分街道、社区统筹和组织号召力较弱。目前,除部分城市街道建立了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外,更多的基层解决条块协同的能力较弱,行业参与度不高,部分街道社区党建缺少有力抓手。同时,党建与中心工作的结合出现“两张皮”,各自为政、工作碎片化问题频发,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共建共治共享局面尚未形成。另外,城市基层党建的工作重点和亮点总结不够,可复制推广性不强,整体上缺乏系统性、统筹性和可持续性发展规划。

二 长沙城市基层党建的科学化举措

面临新时期城市基层党建存在的主要困境和挑战,系统总结基层党建先进经验并探寻可借鉴的经验路径具有重要现实作用。将长沙基层党建经验举措进行系统梳理总结,从组织体系覆盖、阵地建设延伸、社会治理融合三个方面着手,系统总结城市基层党建的科学化路径和合理化举措,是探索城市基层党建可持续化发展道路的重要支撑。

(一)以组织体系全面覆盖强化党建落实力

1.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相结合,强化覆盖全面性

长沙率先实施“一线支部”模式,以解决城市基层党组织有效覆盖的难题。这种模式分为以下两种类型。一种为居民小区型“一线支部”,其以“一小区一支部、一栋楼一小组(党员中心户)”为方式,以“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总支(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四级组织为架构。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建成小区型“一线支部”1027个,为探索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创新、将矛盾有效化解在基层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种为楼宇商圈型“一线支部”。以“楼宇商圈建党委(党总支)、企业单位建支部”为模式逐渐形成“一个核心、多个堡垒”的楼宇商圈党组织架构。长沙规范楼宇商圈“一线支部”统一布局与设置。按照“贴近需求、一室多用、阵地共用”原则,采用共享、租赁、购买等方式,统筹解决党建阵地难解决的问题。在分别投入建设启动和运转经费的基础上,配备专职楼宇党建指导员,打造集党建服务、社会服务、企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党群服务平台。截至2019年,全市已建成楼宇商圈型“一线支部”78个。楼宇商圈型“一线支部”突破“两新”组织党建瓶颈,将基层党建向多种经济组织延伸、融合,逐步提升了党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影响力。

2.整体思维和系统方法相结合,提升工作有效性

第一,构建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机制。为打破城市基层党建“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局面,区县、街道、社区三级协同发力,明确各单位及主要责任人的党建主体责任。例如,开福区在98个社区成立居民自治议事会,建立“大事共商、好事共享、难事共帮”的基层党内民主自治机制,以党建促进社区治理现代化,增强组织凝聚力,提升民众参与度。

第二,探索并推行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间的“清单制”模式。在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间建立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提供双向服务,开展双向认领。淡化驻区单位在区域化党建工作中的体制、隶属、级别观念,凸显党建引领,强化结对服务,提升联动效果。

第三,全面建立“四类党员”动态管理台账,强化党员兜底管理。截至2019年,全市向社区报到的党员数为:在职党员92161名、离退休党员16897名、流动党员4676名。以党员动态管理台账和“双报到”机制来有效解决长期存在于部分基层党员与组织之间的联系不紧密、关系不亲密、组织关系形同虚设和有名无实等问题。对直管党员实行量化积分管理,强化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对在职党员实行双重管理,全面推行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制度。对流动党员建立外出报告制和定期联系制。对离退休党员大力倡导到社区报到或转入组织关系。同时,做好军队退役人员组织关系接转、失联党员规范管理和组织处置工作。通过专项摸底,将全市党员按照“四类党员”进行分类,全面建立党员动态管理台账,并按分类铺排具体管理内容。

3.“五化”建设和“ISO标准”相结合,健全工作制度

第一,制定党支部“五化”建设与量化实施方案。“以支部设置标准化、组织生活正常化、管理服务精细化、工作制度体系化、阵地建设规范化”[6]为标准,分社区、机关、小区等11个领域进行党建工作量化管理。

第二,健全“五化”建设指导员队伍。全过程、全覆盖、精细化督查指导“五化”支部建设工作。全市部分区县按照“一社区一专职党务工作者”方式,安排专项经费,连续多年向社会公开选聘专职党务工作者,参照社区工作人员标准给予待遇保障。从改非党员领导干部、退休党员干部、“五老”人员中选派党员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使其联系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和小区开展党建指导工作。

第三,制定党建“ISO标准”,全面落实基层党支部运行标准化。对支部活动、支委工作定期检查、定量打分、定级排名。将细化的党建标准落实到支部建设规范之中,将过去难以量化的细则具体化、规范化,将基层党建抓手“清单化”“详单化”,使党建内容更细致、抓手更明确、工作更有效。

(二)以阵地建设广泛延伸增强党建凝聚力

1.阵地建设和红色资源相结合,以激发认同感

第一,充分发挥长沙红色资源优势,打造富有特色的党性教育长沙品牌。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市民学校、革命旧址、红色故居、历史遗迹等重要平台,推动红色教育进校园、进基地、进车间、进工地、进园区、进网格小区,以红色记忆强化认同感。例如,在岳麓山、橘子洲等旅游景点设立流动学习点,在清水塘湘区委员会旧址建立学习教育社,在湖南自修大学旧址建立党员政治生活馆等。

第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重要内容,结合新时期生动案例,将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送到党员群众“家门口”。通过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以有效提升基层党建凝聚力。

第三,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采取“固定+流动”“线上+线下”“必讲+选讲”“理论+实践”等方式,灵活运用党课式、主题式、艺术式等多种宣讲模式,将党的思想、理论、政策讲清讲透讲实,讲进群众“头脑里”,讲到群众“心坎上”。截至2019年,全市已打造首批15个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创建各类学习载体1040个,建立各类学习教育阵地1375个,开展学习教育5020余场次,受教育党员群众超20万人。

2.阵地覆盖和“中心+”模式相结合,以提升融合度

第一,阵地覆盖和“网络+”相结合。以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为载体,构建覆盖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的“智慧党建”网络服务平台,逐渐形成立体型、多维度线上党建平台。将综合治理、政务服务融入“智慧党建”,在线上开展便民服务、党务办理、党内生活、党员教育,将党建与基层治理、民生服务有机融合;在线下及时了解民情,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阵地延伸和“服务+”相结合。打造“邻里中心”,探索党建与基层治理长效融合机制。一方面,以便民服务为出发点,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设计、统一标识。截至2019年,长沙已打造500多个“邻里中心”,为居民提供日间照料、亲子早教、运动休闲等便民服务,以党建融入服务拉近居民关系。另一方面,以小区党支部为核心,业主委员会、业主监事会、物业服务企业等为主体,构建“1+3+N”小区治理架构。

(三)以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提升党建引领力

1.理顺职能和强化效能相结合,以明晰功能定位

第一,理顺职能。为优化街道职能设置,长沙率先出台《长沙市城市街道机构改革方案》,取消街道招商引资、协税护税职能,明确街道主要履行党的建设等八项职能。长沙在中央和湖南省委提出的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上实现突破性进展,将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有效落实到位。

第二,完善机制。建立社区工作准入机制,对未列入社区公共事务目录的事项,采取一事一报原则。有效推进街道和社区减负、增效、扩能改革,切实推动城市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有机融合。

第三,强化效能。以党建引领为轴心带动基层治理,将街道、社区工作重心转移到公共管理和服务上。以“条块结合、属地执法”为原则,推动区级行政执法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积极探索城市管理、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等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

2.网格管理和组团服务相结合,以延伸党建服务

第一,网格化管理。以“党小组+网格”为党建新模式,将党旗插在“网格”上。将党建触角延伸到边,将党建力量增强到底。

第二,组团式服务。以网格化管理实现组团式服务。截至2019年,长沙已划分网格近3000个,近4000个党员志愿团队活跃在服务群众一线。

三 城市基层党建科学化路径的创新与探索

在系统总结长沙城市基层党建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城市基层党建在实践和理论层面的科学化路径,以不断完善城市党建发展模式,从而巩固党在城市工作中的领导地位,逐步实现党建引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切实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整体联动力

1.逐级完善城市党建联席会议制度

在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基础上,构建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的调度通报、动态管理、督促检查、跟踪问效制度,健全上下联动的组织、责任、网络、制度体系建设。

2.尝试构建党建工作“互认互补”机制

探索将街道党建联席会议制度与驻区单位绩效考核工作有机融合,尝试建立党建工作与业务、行政工作的“互认互补”机制。不断探索多方签订共建协议,干部双向交流、交叉任职、人才共培共享、志愿服务平台共搭共建的长效机制。

(二)广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有效领导力

1.剥离非主责主业,实现职能转变,以明晰职责权限

进一步落实改革措施,通过改革试点推动街道赋权强能,将街道管理体制改革落到实处。尝试在以多元化形式存在的单位、行业、居民区构成的城市一类街道,全面取消招商引资、协税护税等职能,实现街道党工委安心聚焦主责主业。按照重心下移、权责一致原则,赋予对应街道党工委相应领导权、指挥权、考核权。例如,下放职能部门派驻街道机构负责人选拔任用的征得同意权、考核考察的人事考核权,城市规划制定实施中涉及街道相关内容的规划参与权,涉及街道公共事务的综合管理和督办权,辖区内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项目的建议权;将职能部门派驻街道机构的指挥调度、考核监督等相关权力下放给街道;全面取消部门直接考核,统一由上级党委政府对街道进行综合考核等。

2.做优专业队伍,实现有机协调,以实现相互融合

明确社区依法协助行政事项清单、事务准入清单和社区减负增效清单,优化社区职能职责。在优化社区职能的基础上探索实施社务、党务人员分离机制,构建专职党务工作者队伍,同时做好专职人员的相关保障工作,以加强岗位稳定性和心理归属感。加强社区党建与网格工作的深度融合。充分依托现有网格模式,在试点街道和社区构建“街道+居民社区+二级网格”的党建网络,由包含社区书记在内的专职党务工作者担任网格指导员。

3.加强责任党建,强化责任担当,以实现有效互动

在明确责任内容和区域基础上,让社区专职党务工作者走出社区服务中心,走进网格覆盖单位、企业、楼宇、商户、居民小区,实现社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落实到具体人、具体事、具体活动上。借鉴河长制、路长制,探索行政网格联动响应处置机制。将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市场服务、志愿服务等方面资源下沉到网格,实现党组织有效覆盖下的党务、政务、事务工作的交互助力、相互促进。

4.探索工作前移,防止工作被动,以完善全面领导

提前做好村改社区党建准备工作。在现有村改社区工作中要同步做好做强党组织带头人选任、队伍配置、阵地建设、制度完善等工作,以关口前移做好党建对其他工作的全面引领。

(三)健全新兴领域的党建工作机制

1.理顺园区党建管理体系,提升工作效能

尝试系统推进产业链党建,完善非公领域党建工作。理顺两新工委及其直管行业党委与高新区或产业技术开发区党委、产业链党委关系及工作开展原则,避免因层级过多造成的效率降低。探索两新工委对产业链党建的直接对接和业务指导职能,以实现两新工委直管行业党建与园区现有产业链党建的有效对接,同时,及时掌握工作推进情况,适时进行指导、观摩、复制与推广。

2.创新组织设置和管理,突出非公特色

在组织覆盖方面实行组织联建联创原则。针对部分企业因党员人数过少,难以独自建立党支部的情况,在联建联创原则下合理规划组织设置,在党员流动大、人数少的企业间依托产业链建立联合党支部,协同开展党建工作。在组织工作和党员管理方面要实行有效创新原则。探索推行以党政联席会、党员议事会、党员职工代表会和党课为主要内容的非公企业“新三会一课”与党章规定的“三会一课”制度相结合的模式,把党建融入企业发展之中。对产业链企业的在岗党员统一登记建档,逐步建立“关系在企业、活动在产业链、奉献在岗位”的非公企业党员管理新模式。在阵地建设和活动开展方面要贯彻资源联建共享原则。将非公企业党员服务中心与党内帮扶平台、就业培训平台等有效结合,让党建活动的阵地集教育、管理、服务功能为一体,成为非公企业党组织活动的共享场所、党建业务的咨询平台、困难党员的帮扶机构、联系党员职工的桥梁纽带。建立企业优秀党务人才共享机制,引导其兼任党群服务中心联络员、指导员,增强产业链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活力。此外,还要注重发挥党组织服务功能,架设起沟通行政职能部门、企业主、员工和社会的桥梁。如,针对非公企业建立联系点制度。针对不同产业链企业的产业特点和发展特色,定期开展深入企业的联点工作,这一方面可以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另一方面可为企业及时排忧解难。

3.创新楼宇商圈党建模式,打造专业党建服务

对于具备条件的城市街道(成熟商业圈所在街道),在现有机关支部和社区党组织基础上增设两新党组织(参见图1),在两新党组织下依托成熟商业圈设立专门商圈综合党委。商圈综合党委下设楼宇企业党委、单建或联建党支部。商圈综合党委仅负责商圈党务工作,不具有其他行政属性和职能。其可采用包片式走访服务,专业并全力做好党务联络、及时服务、企情分析、凝聚团队、文化推广及舆论引导等工作,从而有效发挥其服务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和区域治理的功能。

(四)创新智慧党建工作的理念和思路

1.利用数据分析,提升管理效能,巩固党的执政根基

有效利用大数据分析结果中蕴含的新动态、新认识、新趋势、新方法、新动向,科学整合工作思路。一方面主动把握党员群众和党组织的工作动态,及时掌握党员群众的工作需求和生活诉求。通过数据分析、精准预测、主动实施、积极推送、过程监督、指数评估、效果评价、跟踪服务等环节,建立健全智慧党建对全局工作的统筹、服务和引导工作,以实现基础党建服务的人性化、个性化、智能化、精准化、科学化。另一方面提升管理效能,更好地服务群众。以大数据引领党建服务全过程,全时段全方位地扩大党的服务半径和服务深度,以科学合理恰当的方式方法逐渐扩大党建工作在网络虚拟世界的现实存在感和影响力。

2.重视相关数据,注重定量思维,升华党的执政理念

智慧党建不应仅是党建为适应时代发展、信息化发展的产物,更应成为激发党建科学发展的新动能和新燃点。智慧党建下数据文化的不断兴起,要求我们不断更新观念,科学有效地探寻以定量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路径。一方面以智慧党建引领建构定量思维方式,另一方面以定量思维树立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通过定量思维和调查研究,不断发扬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在注重表征准确的同时,更要注重用数据说话、用事实说话的逻辑推演,以树立理性思维的科学意识。

四 结语

城市基层党建的科学化路径是一个综合课题,其所涉及的方面非常多、层面非常广,可谓涵盖了诸多学科的理论与实践。对于这一综合课题的有效探索,可以在更深层面探寻出一条引领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路径,从而在更高层面引领党的建设体系和建设能力现代化,不断开拓在更为宏观的维度引领党建工作创新发展的新格局,进而有效夯实党的执政地位,提振党的全面领导力。同时,党建的科学化发展,也将促使传统思维方式不断转变,从而逐步实现整个社会思维理念的不断优化及党建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进而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党建工作的认同感,深度铸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进一步深化党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以党建现代化全面引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猜你喜欢
街道党员基层
我是党员向我看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党员之家
热闹的街道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街道生活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党员标准是什么?
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