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趋势研究

2020-12-14 18:46周纳宇
新农民 2020年28期
关键词:农经城乡学科

周纳宇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5)

1 前言

中国经济发展当前正值转型期,农业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面临新的调整,形成崭新的发展特点,诸此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为此,我们必须要认清趋势、把控好航道,调整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方向,更好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服务。

2 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面临的新变化

2.1 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劳动生产力的提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就新农村建设而言,将难有坚实的物质保障,农村建设的“生产发展”就是一句空话。

此外,国民经济体系中,农业占据基础地位。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同时,其现代化水平高低,将直接决定国民经济现代化发展的上限。

由此,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将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同样为农科管理学科发展的最新要求。

2.2 打破城乡二元格局,实现一体化发展,是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要求

中国的城乡关系,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一些潜在的矛盾井喷式爆发。突出表现在:城乡收入差距加大,工农业发展不均衡,城乡社会发展差距更加悬殊。具体表现为:比较城镇群体,农民成为弱势群体。比较工业产业,农业逐渐弱质化。比较城市格局,农村成为弱势区域。针对这三弱,今后社会发展建设,应突出城乡统筹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布局。可以说,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成为今后我国城乡关系的主题、主线和新的时代特征,是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必须要正视的关键点。

2.3 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是当前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大趋向

根据国家发改委提供的数据,2018年,我国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分别提高到43.37%、59.58%。十八大以来,已有9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认为,在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持续快速推进下,我国已经进入城乡融合发展的新阶段。

就这些年发展来看,中国工业化进程奠定良好的基础,具备更加强劲的自我发展能力。未来社会的发展,将迈向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时期,整体上体现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这样的发展大趋势下,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同样必须要正视这些现实问题。

3 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趋势

3.1 农经管理学科研究外延渐广、呈多学科交叉

跟进“三农”新趋向,顺应农业经济新形势,农经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相应发生变化,并持续向临近、交叉学科渗透,加注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

3.1.1 农业与食品学科的延伸

随农业供给侧结构的调整,传统的农经产能正由保障性向促进性过渡。为此,农经管理涉及的问题发生变化,由最初的重产前技术引导、标准生产,向产后的加工、流通等环节转移。今后,农经管理向食品学科外延,着力解决结构性产能过剩将成为热点。

3.1.2 生态环保农业理念的渗透

农业建立在自然环境基础之上,是依赖自然环境的产业。未来农业经济的优质高效发展,始终将与环境脱不了干系,并最终依赖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为此,推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自然保护、生产舒适性维护等方面,农经管理学科将肩负着不可妥协的责任。就学科发展而言,环保、生态、可持续发展等理念,将始终伴随农经管理学科研究的始末,充实着学科研究领域,改变着农经增长模式,转变着农经管理思维方式。

3.1.3 增强农业核心竞争力日趋明朗

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国内农业不管愿不愿意,潮流都在逼着你融进去并时刻面临被淘汰的可能。不同其他商品贸易,农产品国际流通有其特殊性,各国对自由贸易均持有谨慎态度。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积极应对国际市场的农产品贸易壁垒,缓解农产品产能结构性过剩,迫切需要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进程,着力于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加强技术研发,打造农业核心竞争力,使农业产业链更加完善,作业方式更趋合理。在此,走出国际范,增强农业核心竞争力,就成为当前农经管理学科研究必须要正视的问题。

3.1.4 知识经济理念的引进

农耕背景下的农业经济时代,土地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具有不可流动、不可再生的属性。为此,农业经济管理严格秉承土地报酬骤减的规律。知识经济下的农业发展,不可替代土地这一生产要素基础之上,知识资本的作用更加显著。同时,不同土地报酬骤减规律,知识资本对农经的增长则呈递增的规律,无疑是对传统土地报酬骤减理论的挑战。此外,隶属经济时代的当下,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形态,知识经济对农业经济管理产生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相关理念、方法的渗透最终严重冲击传统农经管理理论基础。

3.2 农经管理学科应用、政策研究仍占主导

当前,中国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过渡的敏感期,农业、农村人口占有的比重还很大,农业仍然处于弱势地位,很长一段时间内以农户为单位的个体经营还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但是,农业经济所处的外部环境却发生了巨变,供求关系、世界经济一体化、知识经济等等都给国内农业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相应要求不断优化的农业结构环境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对应农经管理学科应用、政策的研究还有巨大潜力可挖,并长期占据着学科研究发展的主导地位。

3.2.1 土地经营管理制度的创新研究

农业产业根植于土地之上,对土地资源有着严重的依赖性。盘活土地资源的资本运营、管理,对农业经济管理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就中国国情而言,农户个体经营、耕地资源幅员辽阔、耕地条件差异性显著等现实状况,均需要在尊重土地是农民最可靠的生活保障这一基础之上,加强相关土地经营制度、政策、法律等的实证性研究,并在很长一段时间为农经管理学科研究的热点。

3.2.2 “三农”问题的基础性研究不改变

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以突破城乡二元化发展格局而生,有着异于国外任何国情的研究背景。尤其,随城镇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满足农村城镇化、剩余劳动力转移、脱贫攻坚、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的政策诉求愈重。为此,涉及到“三农”问题的政策和应用研究,始终不会改变。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仍将以“三农”问题作为基本的研究对象,紧紧围绕农民、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出现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3.2.3 农业经济的国际化、政策研究将持续深入

现阶段,随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发展,突破农村经济攻势,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成为新阶段农经发展的核心问题。当前,国内市场日趋饱和,在战略布局中,率先瞄准国际市场,自创农业外汇为突破口,研究国际范围内的产业分工,健全相关贸易法律、法规,实现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推进农业经济的国际化战略,成为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的深入点。

4 结语

正值社会转型期的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上,将呈现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发展,并注重促进农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上。未来的学科建设,研究外延渐广、呈多学科交叉,同时以农经管理学科应用、政策研究的主导地位渐渐明朗。而无论如何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推进农业高效生产、构建生态农业,完成农业可持续发展总目标,更好服务农业的初心不会变。

猜你喜欢
农经城乡学科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
【学科新书导览】
浅谈基层农经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山西农经:运用电商新模式 推进农村新发展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在城乡互动融合中推进乡村振兴
试析对新形势下健全农经管理体系的调查与思考
浅析当前基层农经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让城乡学子同享一片蓝天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