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远县如何保护传统村落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考及建议

2020-12-14 18:46
新农民 2020年28期
关键词:苗寨村寨村落

张 姣

(中共镇远县委党校,贵州 镇远 557700)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留乡村风貌,要注意乡土气息,保护乡土景观,留青山绿水,不忘乡愁。保护农村,离不开对传统村落的保护[1]。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镇远县,如何抓住发展机遇,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应加大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借助镇远县“全力夯基础创品牌,推动文化旅游上档升位”发展战略的实施,提升乡村旅游品位,全力推进乡村旅游建设,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值得探讨和研究。

1 镇远县基本情况

镇远地处湖南、贵州两省的交汇处。全县总面积187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7万,少数民族的比例为45%。镇远县的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始建于汉高祖5年(公元前202年)置无阳县,至今以来已有2280多年的历史。1986年被国务院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特殊的地理位置被誉为“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一直以来中原文化在当地少数民族文化和域外国家文化在这里相互渗透、交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包容性文化,被称为“传统文化的迷宫”。

2 镇远县传统村落资源基本情况

如今,镇远县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寨有:报京乡报京村、金堡乡爱河村、其他民族村寨涌溪乡田坝嘎旺苗寨、尚寨乡苗屯土家族村寨等等。

2.1 报京大寨

报京大寨位于报京乡报京村,村民都是侗族。侗族文化活动中心芦笙塘就坐落在村内。道路连接着每个家庭,古树环绕着村庄。环境很美。报京大寨的人在服饰、建筑、民俗、语言文字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特色,1985年,镇远县人民政府指定这里为侗族风情点,是黔东南地区北侗民族村寨最完整的代表[2]。

2.2 爱河苗寨

爱河苗寨位于金堡镇,距镇远29公里,村寨的房屋依山就势,鳞次栉比,次第升高,非常富有个性,实为山区坡地房屋建筑的奇葩,也是苗式传统建筑的一个缩影,以独特的吊脚楼形式保存了下来。爱河苗寨是一个单一的民族,都是苗族居住60户村民360人,无杂姓,全寨田姓。爱河苗寨体现了男耕女织的生活氛围。目前许多家庭仍在使用木织机、木布捶、纺纱机。爱河的姑娘也多才多艺、能歌善舞,是“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苗族木鼓舞”的所在地。

2.3 田坝嘎旺苗寨

嘎旺是涌溪乡田坝村的一个苗寨村寨,是镇远县境内最大的一个苗寨,距县城6公里。嘎旺系苗语,意思是官方住的地方。嘎旺苗寨现居住120多户,600多人,汉苗杂居。这里古建筑遗址较多,出土文物也多,出土过古代玺印、石剑齿象残齿板、清代虎皮兵衣、春秋战国铜质礼器钩镝、铜质“管军万户府印”等。嘎旺苗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优厚,民族风情浓郁。

3 镇远县传统村落资源的开发、保护

(1)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机遇,成立了“镇远县传统村落保护工作领导小组”,重点是开展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并明确各部门职责。重点突出住建部门编制传统村落规划与申报先行,争取更多的传统村落进入国家传统村落保护名录。

(2)丰富文化内涵。成立了镇远历史文化研究会、文化产业办等民间文艺体育团体,支持和帮助各民间团体举办民族民间节庆活动和各种表演活动,不断挖掘历史文化,乡土文化充分展示民间传统文化,使游客在镇远的休闲度假旅游中能够真正“感悟古城,体验文化”。

(3)采取积极措施,切实加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工作。一是开办了尚寨民族唢呐艺术培训班,将民族文化艺术作为一门必修课引进了课堂。同时,从2000年起,每年的农历八月初八被定为土家唢呐节。二是借助乡文化站成立的报京乡报京村三月三传习所,定期对侗族男女青年开展吹芦笙、唱侗歌等传统技艺培训,带动报京50余名青年参加培训。三是报京乡扶智扶志“双扶”活动进行深入开展,按照“政府搭台、企业组织、能人带动”的模式,把讲习所开到报京余珍北侗民族风情园和报京金惠珍民族刺绣坊两家民营企业中,邀请黔东南州首批“名绣娘”邰木香在报京大寨刺绣坊每月固定举办侗族手工刺绣培训。

4 在保护开发传统村落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对传统村落保护缺乏深刻的理解。一些地方由于对乡村文化景观和对乡土文化认识不足,对新农村建设性质认识片面,导致许多历史文化村寨和乡村建筑遗产的消失和破坏。一些地方发展乡村旅游片面照搬各地先进经验,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一些靠近山川河流的古老安静的村庄被重新规划和改造成排整齐的小洋房或公寓楼[3]。

(2)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资源开发不足。在旅游规划方面镇远县也做了大量工作,一些旅游发展计划也已经制定。可是,在已经制定的旅游发展计划中,还设有专门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的内容。镇远县自然资源丰富、民族村寨众多,乡村旅游的资源非常丰厚,但除了铁溪农家乐稍具规模外,其余的民族村寨都还在开发当中,缺乏统一规划进行指导。

(3)乡土文化挖掘不够,文化含量不够。缺乏文化内涵或文化内涵挖掘不深,开发的类型较少。强调农村自然资源的发展,却忽视了农村文化的发展,农村民俗文化内涵、乡村旅游服务的推出,总体上形式单一,停留在观光休闲阶段,,景区主要类型为自然观光和“农家乐”餐饮服务,对于那些积极参与性,农村文化传统习俗的知识性和娱乐性也很不足,资源开采不足,缺乏知识、趣味性和参与性的旅游产品。

5 下步工作建议

(1)长远规划,科学策划

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乡村旅游的开发和利用必须坚持规划是第一位的,从全县旅游总体规划认真研究和评价设计,并将旅游规划考虑到整个乡村的社会经济发展之中,切实做到“先规划,后开发,不规划,不开发”。进一步加强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沟通、联系,争取得到乡村旅游发展资金,总而加快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为乡村旅游服务振兴战略的深入开展助力。

(2)深度挖掘,精度提炼

依靠县级文化部门、专家、学者、各村寨文化专家等对历史文化的研究力量,深入对传统村寨乡土文化进行提炼,了解文化内涵,选择一致而独特的文化属性,打造乡村文化品牌。同时民族、地区和村民委员会,当地文化的塑造,让村民们一致认为,游客感知的文化符号适用于未来村庄景观环境、交通、建筑,文化、产品包装等乡村系统中,产品包装,已成为村里的一个形象。

(3)注重宣传,扩大影响力

以镇远县旅游行业标准的建设全国试点县为契机,制定出《镇远县农家乐旅游管理实施细则》,做好乡村旅游标准化工作,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提升品牌形象。根据景区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市场的准确定位,景区被广泛用于与记者交朋友、与新闻媒体交往、与旅行社合作、制定规划和组织活动与周围的景点,以进一步扩大旅游资源。

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变贫困落后的现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加强传统村落的保护、开发利用,改善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加强乡村公共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居民生活在一个传统的村庄也能够享受现代文明的成果。

猜你喜欢
苗寨村寨村落
民居摄影
乡村旅游开发中利益相关者的演化博弈分析——以民族村寨旅游为例
西江千户苗寨
王芝藕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锅巴粥
别让民族村寨毁于当代
美丽的千户苗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