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生态社区模式研究

2020-12-14 03:41张丽张永刚沈丽
山西农经 2020年20期
关键词:美丽乡村

张丽 张永刚 沈丽

摘 要:美丽乡村的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农村生态社区建设是打造美丽乡村的重要措施,但政府对于农村生态社区的认识还不够明确,在建设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必须正确理解农村生態社区建设的理念,更好地促进农村生态社区建设。以环鄱阳湖周边的农村为例,研究了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生产社区模式。

关键词:美丽乡村;农村生态;社区模式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20-0027-02         中国图书分类号:D422.6        文献标志码:A

在工业化以及城市化不断发展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走向城市,导致农村人口急剧减少。工业化导致城市周边的生态环境受到了很大影响,农村社区开始慢慢走向衰落,甚至消失在人们的视线当中。我国强调要大力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的含义非常丰富,涵盖了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人们的日常生活及生产等,其展现出的美丽包括生态、生产及人文,呈现出生态宜居、人文和谐、生产高效及生活美好的重要特点[1]。要想建立美丽乡村,生态社区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融合,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1    环鄱阳湖农村地区具有的优势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江西省鄱阳湖为核心,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重要战略构想的经济特区。国家要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世界性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

1.1    政策优势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已经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国家战略,是江西省非常重要的区域性发展规划,具有重大意义。国家对于相关部门的工作进行了明确要求,确保各部门之间能够根据职责来进行有效分工,从而发挥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指导作用,并且制定了完善的制度,在各方面给鄱阳湖经济区建设提供足够的支持。

为了更好地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江西省对鄱阳湖的生态旅游发展制定了战略规划。鄱阳湖生态旅游区也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非常重要组成部分,要严格根据相关生态保护要求,按照低碳经济的原则来实施。

1.2    生态优势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富营养化程度低,生态价值非常重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地域广阔,有非常丰富的农业资源,环湖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具备非常显著的优势。当地农村有丰厚的生态旅游资源,并且种类繁多。

首先是鄱阳湖最具代表性的田园风光。该景观类型数量较多,属于鄱阳湖中较为重要的景观类型之一。农民所种植的农作物及各类花卉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最有特色的是稻鱼种植、稻虾种植等。

其次是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水体景观。鄱阳湖区水量非常充足,其支流分布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当中,游客可以来这里参加很多水上活动[2]。环鄱阳湖农村区域有丰富的湿地资源,游客可以看到较多具备湿地生态特征的候鸟群。

再次是丰富的农耕文化资源。当地有非常淳朴的人文景观,还有长期发展形成的优秀农耕文化、历史文化古迹,能够让人们欣赏自然、人文、环境和谐统一的景色。农村地区民俗文化非常丰富,且具备良好的地方特色,能够吸引众多游客,对于生态建设来说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在鄱阳湖农村周边进行农村生态社区建设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能够更好地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在新时期,党中央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提议能够使农村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进程,是当下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在农村生态社区建设过程中,存在政府认识不足的情况,导致建设效果不理想。在建设之前,必须要以生态文明理论为基础,从促进城乡一体化的角度出发,对生态文明建设形成进行更加深刻的认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战略,对生态社区进行规划。必须树立大局意识,重视任务的复杂性,端正工作态度,不能局限在传统的思想观念当中。农村生态社区的建设已不能够再靠传统的社会关系来维系,而要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建设新型农村[3]。

通过改善居住环境,能够更好地满足村民对生活方面及精神方面的需求,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让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农村生态社区的建设可以有效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能够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同时更好地传承乡村文化和保护自然环境。

3    以人为本,尊重农民主体地位

农民在农村生态社区建设方面是主要受益者,也是农村新型生态建设的主体,应当积极参与到建设过程当中。在生态社区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理念,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和决定,明确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让农民能够主动参与到生态社区建设过程当中,提高农民的建设积极性,使农民成为建设过程中的最主要力量,这对于农村生态社区的建设来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5]。

生态社区建设不是表面功夫,而应该能够让农民看到更多、更好的一面,让农民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益处。同时,为了能够加强农民群众对生态社区建设的理解,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宣传相关内容。让农民群众了解到生态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相关建设单位要主动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并且要尊重农民群众的参与权[6-7]。

农民群众对于建设过程有知情权,应当积极表达出自己的意见。在生态社区建设过程当中,需要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得农村生态社区能够在良好的氛围中进行建设。与此同时,农村生态社区建设也是村民们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事项。在建设过程中要主动发现农民所关注的问题、遇到的问题,让农民群众能够切实感觉到社区建设跟自己的生活有非常紧密的联系。

4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不同的农村地区在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劣程度、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素质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并且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农村生态社区在不同地区的建设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区分,要突出重点内容,不能把不同乡村的建设都归纳到一个建设模式当中。各地在建设之前要进行深入的调查工作,发现目前农村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相关的自然因素进行综合考量,确定其中的原理,然后再进行城乡总体规划。如果生态社区建设过程没有进行合理规划,那么针对性就会明显降低,并且建设过程中的特色性就会被削弱,对于生态社区的长久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5    规范管理,加强制度建设

农村生态社区建设所耗费的周期较长,需投入较多时间和精力,所以在建设过程当中要对相关工作进行规范管理,在制度方面加强建设。

首先,在规划管理方面,要摒弃粗放式的方式,不能一味借助于过往的经验,而是应该采取更加科学的措施[8]。

其次,应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进行科学性论证。对于某些专业性的问题,要向专业人员咨询,听取不同的建议,从而使相关工作能够更加科学地开展,确保决策的科学性。

再次,应该协调好生态与利益之間的关系。不能一味追求利益而破坏乡村的生态环境,要建立起保护资源的重要理念,从而实现生态环境与社区经济的协调良性发展。

最后,通过相关的制度建设激发工作人员的热情,提高工作的积极性。

6    结束语

环鄱阳湖农村生态社区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工程,同时也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进行规划和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加强管理,对相关的制度进行进一步建设和完善。相关人员必须要对生态社区建设有一个正确认识,从而真正站在乡村发展的角度进行生态社区建设。必须注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增强农民的参与积极性。

在建设新型生态社区时,针对不同的农村地区,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详细规划,从而建设出更加适应乡村发展的生态社区。总的来说,环鄱阳湖农村地区生态社区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满足生态环保理念的需要,也利于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王筠.新农村建设农户居住空间景观设计的新颖性[J].城镇建设,2020(4):28-30.

[2]陆惠婷,李昕光.试论探析生态建筑技术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J].城镇建设,2020(4):27.

[3]何海燕,刘万年,杨培斌,等.保护区集体公益林管护白水江模式及其分析[J].甘肃林业科技,2020(1):46-51.

[4]王旭烽,任重.美丽乡村建设的深生态内涵——以安吉县报福镇为范例[J].浙江学刊,2013(1):44-46.

[5]柳兰芳.从“美丽乡村”到“美丽中国”——解析“美丽乡村”的生态意蕴[J].理论月刊,2013(9):106-107.

[6]张钟福.永春县美丽乡村建设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3.

[7]于法稳,李萍.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江西社会科学,2014(9):222-227.

[8]乌东峰.论农村社区机制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J].学术论坛,2005(1):81-85.

猜你喜欢
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文化引领作用研究
关于南京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的对策建议
衡水市桃城区完成“美丽乡村”规范建档工作
贵州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研究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如何打造
实施“十个全覆盖”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美丽乡村”博鳌国际峰会2016年年会在海南博鳌开幕
绿色建筑在美丽乡村中的运用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