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起前行: 上海“码头”的一场金秋盛宴

2020-12-14 03:55李知仪
上海戏剧 2020年6期
关键词:舞台上海

李知仪

进城农民陈奂生的一句“吃饭是个问题,问题不是吃饭,不是吃饭问题”让人笑中带泪,南京和武汉双城之间的抗疫故事被婉转的昆曲唱得荡气回肠,朝天宫下故宫文物的曲折命运揪人心肠,上海城里曾经发生的街头巷战让人回到热血沸腾的烽火岁月,西安街头的一碗跨越四十年的“葫芦头”泡馍让人百感交集,而在广西山水之间放声歌唱的刘三姐则已经踩起了平衡车开起了网店……

拨开新冠疫情的阴霾,金秋9月,上海文艺舞台演出的线下之旅重新启程。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文旅局指导,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演艺大世界主办、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支持的“艺起前行”优秀新创舞台作品上海展演,于9月13日在上海拉开帷幕,持续至11月。

此次展演活动也是今年上海举办的首个综合性舞台作品集中展演活动。其间,来自北京、江苏、广东、广西、四川、陕西、上海等地的14台优秀剧目将集结亮相申城舞台,所有参演剧目均为国内原创。歌剧、舞剧、民乐、京剧、昆剧、滑稽戏、彩调剧、川剧、话剧……可说是形式多样、题材丰富、繁花入眼、满目缤纷,集中体现了上海与全国文艺工作者面对疫情创作不停、创新转型、积极前行的努力实践。

主题鲜明:

让国产原创佳作闪亮舞台

参与此次展演的优秀作品,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党百年两大重要主题,通过现实题材、革命历史题材等原创精品佳作的展演,用艺术的语汇展现中国人民实现伟大复兴的逐梦旅程,主题鲜明、亮点突出。

这批作品中,有不少从当代中国的火热生活中发现创作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反映时代巨变、体现时代精神。歌剧《扶贫路上》聚焦“扶贫攻坚”主题,以“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在扶贫一线殉职的黄文秀的事迹为主线,传递脱贫攻坚路上党员干部勇于担当、永不懈怠的精神。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原创现代昆剧《眷江城》以一位医生的故事串联社会战“疫”群像,致敬每一个“平凡英雄”。上海越剧院推出的越剧现代戏《山海情深》,以一对上海援黔父女从隔膜到互相理解的情感历程为主线,贯穿苗家女脱贫致富的故事,体现上海人民与贵州人民互援互助的深厚情谊。上海民族乐团的民族音乐现场《锦绣中华·共饮江河水》,以水为媒,串起上海对口支援地区各具特色的艺术风貌和人文风情,一展中华大地异彩纷呈的文化魅力。

有的作品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和养分,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并以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介入,使之既保留传统文化的魅力,又符合当下观众的審美。广西壮族自治区戏剧院推出的彩调剧《新刘三姐》,对家喻户晓的“刘三姐故事”大胆创新,保留彩调韵味的同时融入现代流行元素。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带来的川剧《草鞋县令》,根据真实历史人物创作,通过讲述清嘉庆年间什邡县令纪大奎心系百姓、勇于担当、睿智清廉的故事,给予今天的观众新的启迪。

多部作品聚焦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生动再现从中国共产党建党到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历程。常州市滑稽剧团带来的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以经典“小人物”故事再现中国农民生活的沧桑变迁。以“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为原型的话剧《深海》,生动描摹出科学家的拳拳爱国心。西安话剧院的话剧《长安第二碗》,则以一家老店的经历讲述改革开放带来生机活力的故事。江苏大剧院带来的话剧《朝天宫下》,取材于抗日战争时期故宫文物南迁的故事,谱写了一曲中国知识分子为存续文脉不屈抗争的壮丽诗篇。北京京剧院推出的新编现代京剧《李大钊》,讲述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奋斗一生。取材于相同人物的上海歌剧院原创歌剧《晨钟》,刻画了中国共产党人为探寻真理不屈不挠、不怕牺牲的精神品格。这些作品感人肺腑、发人深思,更以“文艺党课”形式进一步推进上海的“四史”学习教育活动。

展演标配:

演出+研讨会带来思考和推动

举办集中展演,既让市民观众就能在家门口感受多元的地域文化特色,又能将全国的优秀作品和主创团队请到“家门口”,与上海的文艺工作者进行切磋探讨,互相激发,互相学习。第一天演出,第二天就召开创作现场交流会,演出加研讨会的模式也成了“艺起前行”的“展演标配”。在整整两个月的时间里,上海文艺界就处在这样热烈的切磋琢磨氛围中。

江苏省常州市滑稽剧团创排的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是此次展演中首部亮相的外地剧目。该剧延续原著人物的性格逻辑和特征,创作出全新的故事,让观众在悲喜交融的演出中看到改革开放40余年间中国农民的命运变迁。在研讨会上,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会监事长郦国义认为,这部滑稽戏是重大题材同质化的反拨,可以启发当下的创作者就如何依托和开掘地域的文化人文资源、如何注重思想的深刻和故事细节的血肉丰满、艺术的呈现如何雅俗共赏满足更多受众的需求等问题展开思考。上海滑稽剧团团长凌梅芳也深受启发:“在坚守滑稽艺术特色的同时,舞台呈现可以打破现有的框架、模式,力争要有一些新意,让作品更加富有时代感。”

田沁鑫执导的民族歌剧《扶贫路上》以广西百色乐业县百坭村原第一书记黄文秀的真实经历为蓝本,用国际化的舞台装置、现实主义和浪漫情怀交融的手法,将扶贫干部不幸殉职、化身为蝶的感人故事娓娓道来,诠释了当代中国“人民至上”的理念精神,还原全国扶贫攻坚战线的奋斗与担当。演出后的第二天,来自上海的文艺院团、音乐院校和剧场等机构的负责人便就“歌剧创作如何表达当代题材”“民族歌剧的音乐和民间曲调如何结合”等问题,与主创团队展开细致讨论。

广东省话剧院《深海》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黄旭华为原型,讲述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载,带领我国核潜艇研发团队打造国之重器。剧中加入英歌舞等广东地方特色元素,展现广东独特的客家文化。在深海、火车前行等场面,光影交替,舞美设计运用电影手段营造出壮阔的效果,突破了传统舞台的限制。对上海创作大飞机研发等题材具有借鉴价值。“《深海》抓住了主人公30年的内心戏,从内心挖掘场面,让人百感交集,体味岁月沧桑变化的心情。”在随后举行的研讨会上,上海戏剧学院教授荣广润这样评价。

话剧《长安第二碗》、昆剧《眷江城》、话剧《朝天宫下》以小见大,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构成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文学艺术创作是应该努力让生活去说话,让柴米油盐酱醋茶说,让日子说,让年轮说。作者只不過是用一个箩筐,去尽量把它们原汁原味地装进去而已。”《长安第二碗》的编剧陈彦如是说道。

北京京剧院的京剧《李大钊》让人们看到了前辈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也让观众看到传统戏曲在舞台上的求新与求变;《草鞋县令》主人公纪大奎睿智清廉、务实为民的德行品格与新时代对党员干部的要求高度契合,是当下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的宝贵借鉴;还有广西戏剧院彩调剧《新刘三姐》把故乡和远方、传统和现代、传承和发展融合在一起,京剧演员跨界演出彩调剧,角色在剧中唱起摇滚、说唱……正如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总裁李明所说,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今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延期至明年举办,但这次策划推出的“艺起前行”展演,为上海与兄弟省市文艺创作的交流互鉴搭建起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将推动上海与全国文艺工作者交流互鉴,推动上海文艺创作再上台阶。

上海源头:

用工匠精神打造明志之作

做文化“码头”,更要做文化“源头”。在“艺起前行”展演舞台上,不仅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作品“争奇斗艳”,上海近年来出品的多部原创优秀剧目进行了同台展示,用工匠精神创作体现中华文化精髓,用明志之作传播当代中国的价值观念。

上海歌舞团带来的“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大奖双奖作品《永不消逝的电波》之前一直奔波在祖国大江南北,从北京、浙江、江苏、辽宁到黑龙江,之后还将奔赴山东、天津、河北、广东、四川,演出日程已排到明年1月。“电波”辐射之处,观众屏息凝神,跟随上海歌舞团演员们穿梭到新中国成立前夕上海谍影重重的紧张氛围里。同样入选2020年度国家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的上海杂技团的《战上海》则创造性地运用杂技艺术传递红色文化内涵,以惊险绝技再现重大历史时刻。经过主创团队几个月不间断打磨,演员们练就了更为精湛的表演,舞美、道具、多媒体更是经过一轮轮的修改制作,100分钟里,流畅的转场与舞台调度呈现出电影级场景变换。上海歌剧院原创歌剧《晨钟》重点突出李大钊为民族探寻真理、在革命之路上为共产主义慷慨赴死的革命精神和伟大品格,以“寻道、行道、殉道”贯穿全剧,展现革命先驱者的求索路途之艰难,刻画了中国共产党人为探寻真理不屈不挠、不怕牺牲的精神品格。

扶贫攻坚也是上海舞台这几年着力体现的题材之一。由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委约、上海越剧院制作的原创越剧《山海情深》,在“艺起前行”优秀新创舞台作品上海展演和“全国脱贫攻坚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中首次与观众见面。据悉,这部作品已入选今年上海首批重点文艺创作项目。如何以戏曲为载体讲好当代故事,在现实题材书写中体现民生关切、时代观照与人文关怀,是《山海情深》主创团队面对的课题。“我们想要改变越剧舞台上固有的一些手段,推出一个崭新的舞台形象。”对这部新作,上海越剧院院长梁弘钧这样表示。

而上海民族乐团《锦绣中华·共饮江河水》也紧紧扣住“脱贫攻坚”主题,选取湖北、重庆、新疆、云南、西藏、青海、贵州等上海对口支援地区的音乐元素,用各种民族乐器融合碰撞,化锦绣中华的楚风汉韵为动人乐章:竹笛、扎木念与乐队《江源弦歌》以充满民族特色的音乐语言描绘三江源头青海的自然奇景和人文风貌;月琴、马林巴与弹拨乐队作品《彩云悠悠》融合多种云南少数民族音乐风格,勾勒彩云之南的浪漫仙境;取材于贵州民歌《好花红》的芦笙、笙与乐队作品《红土花开》带领听众走进青山秀水;琵琶、弹布尔与乐队作品《天山意象》展现西部边疆的浓郁民族风情……

受疫情的影响,原定十月举办的第22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将延期至明年同期举办,但金秋上海的线下艺术之旅并没有停步,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服务大众的初心不变。张文宏医生曾对剧场的意义做出精辟的概括:“剧场的开放,就是抗疫的阶段性成果。”此次“艺起前行”展演,正体现了疫情防控的综合成果——台前幕后的文艺工作者顶住疫情压力,创作不停,创新转型,积极前行。随着国内经济生活的强劲复苏,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逐步正常化,上海正在迈开坚实步伐,寻找新的发展契机,建设“亚洲演艺之都”,也为全球演艺市场提振信心,传递经验。

猜你喜欢
舞台上海
马戏团舞台
台上
画与话
欢乐上海迪士尼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我们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