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企业家精神培育的有效途径

2020-12-14 03:55许宏芹
文教资料 2020年24期
关键词:企业家精神三位一体职业素养

许宏芹

摘   要: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是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指明的高职院校学生培养重要目标之一,然而当下部分高职学生在一线的基层工作中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培养目标仍有距离,原因之一是高职学生“创新”“敬业”“合作”等企业家精神有所欠缺。高职校应以课堂教学、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方式有机融入企业家精神培育,使高职生具备良好职业素养,成为高技能人才。

关键词: 高职   企业家精神   职业素养   “三位一体”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良好职业素养和较好适应社会能力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特别在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的当下,相较于技能的培养,企业更加侧重于高职院校毕业生实习期内的爱岗、敬业、团队合作等职业素养的综合考察[1](62-66)。笔者结合自己就职的工作单位、合作企业、兄弟院校等多方高职学校学生就业状况数据分析发现,盐城地区部分高职学生在技术工种、服务行业等最基层工作中,离党和国家提出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目标仍有相当距离。

一、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现状概述

笔者以工作单位及盐城地区高职毕业生2018年和2019年就业数据和合作企业2016年—2017年毕业生稳固率数据分析为切口,发现如下现象:

(一)在盐地区高职校首次就业率可圈可点。

对盐城幼师、盐城高职校、盐城机电、盐城生物、盐城技师等在盐地区2018年度、2019年度高职院校年度质量报告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显示近两年在盐地区高职院校毕业生首次就业率平均为95.23%,尤其机电、机械、汽修专业首次就业率更高达97%。在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的当下,这样的就业成绩还是可圈可点的,显示了当前盐城地区高职毕业生就业相当不错。

(二)在盐地区高职校对口就业率不断提高。

2018年、2019年盐城地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对口率不断提高,特别结合盐城地区港口工程、悦达汽车等特色产业发展形势,与之相关联的机电、机械、电子、汽修等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形势较为抢眼。但纺织、服装、化工、建筑等专业就业对口率仅为约67%。

(三)校企合作单位高职毕业生两年稳固率不容乐观。

笔者通过对合作企业进行研究,发现该校2016年、2017年毕业生目前仍在岗在职的情况如下:盐城悦达汽修、盐城鹤鸣机械、盐城九阳生物三家校企合作单位招录该校2016年毕业生分别为124人、39人、22人,2018年仍在岗人数为41人、20人、5人,两年巩固率分别为33.06%、51.28%、22.73%;2017年度上述三家企业招录该校毕业生分别为173人、28人、19人,2019年仍在岗人数为83人、10人、7人,两年巩固率分别为47.96%、35.71%、36.84%,就业于三家合作企业的毕业生两年巩固率平均值为37.93%,不到四成,情况不容乐观。对我校近三年毕业生个人创业情况进行走访了解到,自主创业成功数量、质量均不理想。

二、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现状根源分析

(一)学校职业精神培育理念亟待重视。

当前,在“1+X”政策调控下,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更加重视学生考证考级通过率,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技能素养,努力实现为国家培养高技能的基层劳动者的教育目标。但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普通中小学过于强调分数,或多或少弱化学生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创新”“敬业”“合作”等企业家精神的培育,企业家精神是未来市场活力的重要源泉,高职毕业生是践行企业家职业精神的重要群体[2](88-89)。

笔者通过调研、走访发现,思想政治、职业精神多针对教师,面向学生的更多的是文化理论学业水平考试和转段成绩、考证考级通过率、技能大赛获奖率等可量化、可比较的客观数据,对学生职业精神等思想教育教学效果的评价几乎空白,停留在表面,没有可量化、可检测的职业精神方面的考核指标,缺乏有效的激励奖惩,高职学校职业精神教育教学存在随意性、主观性,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职业教育的主动性、实效性。

(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糊,目的性不明。

当下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专业选择多源自家庭、老师的要求,基本没有个人对专业的认识,“专业”选择的随意性直接导致对专业期望值过高,一旦专业的趣味性和自己的理想相差甚远,极易动摇对专业的坚持,职业生涯规划更无从谈起[3](30)。

例如,相当部分中职生选择计算机专业,是主观认为学计算机能精通电脑,学打网络游戏,向往成为职业玩家,既满足个人爱好,又有高收入,对计算机专业有着极高的期望值。当开始计算机专业学习时,才发现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技能是相当枯燥的,特别程序语言对于数学、英语基础极其薄弱的学生来说犹如“天书”般深奥,计算机专业跟网络游戏根本相去甚远,直接导致一些学生放弃专业努力,职业生涯规划无从谈起。

(三)学生职业精神缺失,人生信仰不够坚定。

笔者与多位合作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访谈发现,相较于操作技能,企业首先关注的高职毕业生们对企业文化的认可,也就是能否认同企业的管理制度,即企业的管理规矩、厂纪厂规,要求员工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现实中,有了家长和老师的严格管理,一部分学生能够约束自己,也有相当部分不能够很好地遵守校纪校规,一旦进入社会,这些学生特别容易放纵自己,很难适应较校纪校规更严格的厂纪厂规,无法适应企业文化,而被企业淘汰。

三、探究培育高职学生企业家精神的有效途径

鑒于在盐地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现状,笔者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及理论研究,探究高职学生企业家精神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将企业家精神有机融入课堂教学。

笔者结合高职课堂教学实际,认为应当结合各门课程特点,将“创新”“敬业”“合作”等企业家精神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中。笔者以思政课程为例做了如下探究:

优化德育课程教学内容,丰富现代化手段,素材选择与时俱进。在思政课程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前提下,围绕课程标准、教学任务等核心,在坚决贯彻党的思政方针的过程中,勇于打破常规,突破旧式,用活资源丰富思想内涵的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将理论和素材有机融合,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创新”“敬业”“合作”等企业家精神有机融入要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学情,了解学生的内心所想,掌握他们喜欢什么样的知识传播途径。实践证明,高職学生有着自己的理想、追求和信仰,但对较为枯燥的思政知识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如果没有丰富的资源、有效的手段,很难有效提升包括企业家精神在内的思政知识的教育效能。

例如笔者在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敬业”时,就有机融入了企业家精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首先借助疫情防控期间网络上的《我们都是战士》的视频,借助刘洁音色由沉重到激昂、画面由黑白到彩色,感受抗疫防控期间十天建成火神山医院,十二天建成雷神山医院的奇迹,无数志愿者、医生护士化身战士,用他们的“敬业”精神,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立下了不朽功勋,将“敬业”精神融入当下抗疫,学生们聚精会神,被“战士”们的“敬业”之举深深折服。

接下来名家经典,考证“敬业”的前世今生,一千多年前我国就强调“敬业乐群”。接着通过校史中优秀毕业生的“敬业”案例激发学生的激情,树立“我要好好学习,好好工作”的人生信念。

“敬业”本身过于抽象,看不见,摸不着,如何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离不开现代教育技术的助力,解决呈现方式过于单一、单调的问题[4](45-47)。借助海量的网络信息资源,将“敬业”内容进行形象化“处理”,与时俱进,实现“互联网+思政”。

笔者在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敬业”时,将“创新”“敬业”“合作”等企业家精神有机融合,借助多媒体图文、视频资源,充分考虑高职学生对枯燥文本知识、概念缺乏兴趣的特点,将知识与生活有机融合,从学生们感兴趣的切口着手,针对高职生的成长特点,注重“创新”“敬业”“合作”等企业家精神培育过程的亲和力和附着力,增强知识的解释力,触及他们灵魂的深处,真正将包括企业家精神在内的思政教育内化于心。

(二)将企业家精神有机融入社团活动。

高职学生相较于高中生有了更多的自由活动时间,如何发挥这段可自由支配的时间的有效育人效能,学生社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将“创新”“敬业”“合作”等企业家精神有机融入社团活动是高职院校必须面对的课题。

笔者认为借助学生社团平台,可将“创新”“敬业”“合作”等企业家精神内容与校本教材有机整合,将社团活动与校本教材有机结合,实现社团活动课程化、模块化。比如可将“创新”“敬业”“合作”等内容融入省市校职业生涯规划培训校本教材,给予一定的学分,借助计算机、舞蹈、酒店茶艺等社团活动,开展与社团高度关联的社团活动规划,精准定位活动参与的实效性。

在社团活动中,注重学生成果、技能、活动成绩的展示、评比工作,借助学生社团活动平台实现企业家精神的学习体验、生活实践、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促使社团活动成为企业家精神培养的“摇篮”。

(三)将企业家精神有机融入社会实践。

“创新”“敬业”“合作”等企业家精神只有根植于实践才能检验是否真正得到了践行。高职学生需要在社会实践中践行企业家精神,而暑期社会实践、合作企业实践等平台提供了很好的锻炼、践行企业家精神的契机[5](168-170)。

很多高职校每年组织暑期“三下乡”活动,高职学生不畏酷暑,顶着烈日,在文明城市创建的一线不辞劳苦、辛勤付出,感受环卫工人的不易、艰辛、敬业。每一届准毕业班学生参加企业实践,通过勤劳的双手,在企业实践中,“学有所用”,提高了实践技能,也挣来了学费,减轻了父母的负担,学会了担当。

借助暑期“三下乡”活动、合作企业提供的机会在一线、基层劳动,不仅让高职院校的学生感受到了社会工作氛围、锻炼了能力,更引导学生感受到了社会各阶层生活、工作的辛苦、敬业,在帮助别人奉献社会的实践中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综上所述,当下高职学生“创新”“敬业”“合作”等企业家精神的培育势在必行,只有将高职学生企业家精神的培育融入课堂教学、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中,开展切切实实的、可检测、可操作的课堂教学、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培育,才能实实在在地帮助学生习得适应社会的本领。

参考文献:

[1]冯少卫,闭青青.“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企业家精神培育研究[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4(03).

[2]于玺.谈从企业家精神视角提升高职学生创业能力的途径[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5).

[3]卢岚岚.基于企业需求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6,2(06).

[4]陈诗慧.企业家精神视域下高职创业型人才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5(35).

[5]张立新.试论高职院校学生企业家精神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2(35).

课题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专题研究项目2017年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课题“高职学生企业家精神培育——以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为例”(课题编号:2017SJBFDY811)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企业家精神三位一体职业素养
时代赋予企业家应有慈善情怀
技术哲学语境下德鲁克制度创新思想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