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爱华:回归教育的本真和本源

2020-12-14 04:13汪旦旦
课堂内外·好老师 2020年7期
关键词:爱华教研员刘老师

汪旦旦

段爱华出生在乡村,那里虽然贫穷,人们却很淳朴。在她读小学的时候,学校没有“校园”的概念,一个年级只有一个班,五个班散落在民居里,“教室”简陋得不能再简陋,数九隆冬 ,寒气直往教室里灌,往身上钻。老师们往往是一个人上几个班的课,从一个班到另一个班有时要穿行1公里的乡间小道,带上教案,抱上一大摞本子,风雨无阻。

“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用来形容这一群老师再贴切不过,他们都是清一色的民办老师,工资微薄,却戮力同心,使学校的教学质量长期稳居乡镇一流。当地百姓把他们奉若神明,敬爱有加。段爱华的父亲便是这些教师里的一位。还年幼的段爱华曾问过父亲:“你们那么苦那么累,工资那么少,为什么还做得那么起劲?”父亲笑着说:“孩子们能学好,家长们能放心,多好!”那时的段爱华不懂什么叫深明大义,只知道像父亲这样的好老师,能影响好多人,能为好多家庭服务,是光荣的,是值得骄傲的。正是他们这一群人,把一个做好老师的梦想悄然播种在了段爱华的心中。

教育路上那一束永远不灭的光

在人生的路上,总有那么几个转折点,需要谨慎选择,它决定着你以后要走的路;也总有那么一些人的出现,改变着你人生的价值观和梦想,需要你永远铭记着。在采访开始,段爱华就给我们讲述了一位一直住在她心里的人的故事。

那是段爱华在宁都师范就读期间,每年一任班主任,第三年任班主任的是刘艳昌老师。一个周二的文选课上,老师说正在热播的电影《木棉袈裟》值得一看,建议同学们都去看看,老师还特别提醒这部电影当周周五下架。第二天晚上一下自习,段爱华便和几个同学一起飞奔向电影院……看完电影回到学校已近深夜11点,学校规定晚上返校不得超过10点,校门早已经锁上。怎么办?只有爬门进了!其他几位同学动作敏捷、身轻如燕,唯独段爱华半天翻不过,老是挂在门上,把门弄得“哐当”作响。里面同学又帮不上,只有在暗处干着急……门卫室透出了灯光,糟糕,门卫大叔被吵醒了,眼看段爱华这连年“三好学生”的形象就要轰然倒塌了,她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门卫大叔大吼“哪个班的?”正紧急之时,突然身后响起班主任刘老师的声音:“师傅,是我的学生,麻烦您开个门。”还嘱咐段爱华,“小段,慢慢下来,小心点。”原来,刘老师是回办公室拿一份材料,偶遇这一幕。刘老师见段爱华罪犯似地垂着头,非但没有责怪,还笑了笑说:“赶快回寝室休息,睡得太晚对身体不好。”

两天后,段爱华主动找到刘老师,向刘老师说明事情的原委,刘老师听后没有数落和批评,而是和颜悦色道:“文选老师建议大家去看,肯定值得看,完全可以组织集体观影,看来我平时太严肃了,同学们不敢给我提建议,我得反思反思。”这件事情,连同刘老师对段爱华的尊重、信任,以及问题出现时他反求诸己的美好品质,成了段爱华教育路上一束永远不灭的光,让她不至于迷失教育的本真和初心——立己、化人,用尊重、理解、信任唤醒学生成长的内在力量,遵从教育规律,运用爱和智慧为学生播种信仰、希望和梦想。

不平坦的阅读推广路

“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推行阅读,涵养学生的同时,也改变老师。”这是段爱华常常挂在嘴边,也一直坚信的一句话。2012年,段爱华开始推行全阅读工作,联合“担当者行动”,将担当者行动的阅读公益项目“班班有个图书角”“阅读领航员培训”“阅读夏令营活动”“阅读活动中心建设”“种子教师读书会”“全国公益讲师送教”等引进于都。段爱华至今仍清晰地记得第一所接受“担当者行动”图书捐赠的学校——罗坳镇大坪小学。当图书角刚放上图书时,一位小女孩激动地跑过来问“担当者行动”工作人员张春亮老师:“这些书我都可以看吗?”当听说“能”的时候,她趴在书桌上激动得哇哇大哭起来。这场景更加坚定了段爱华要推广阅读的心。

工作的推进,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2017年春季开学初,有一位家长认为阅读耽误了孩子正常的学习,特别反对此项工作,一而再,再而三地致电教育局要求阻止这项工作。“解铃还得系铃人”,段爱华主动走到相关学校,请老师带她家访了这位家长,耐心倾听家长意见,与这位家长进行了长达近三小时的交谈,立足孩子当下,着眼于孩子未来,从不同角度为他剖析阅读的重要性以及阅读推广工作的意义所在,直到他不断点头,打心底认可了这项工作。让段爱华意外的是,道别时这位家长竟站在了她这边说:“我真是犯糊涂呀,害得你大老远跑一趟,以后还有哪个家长像我一样犯渾,我来帮你说道说道。”

这件事让段爱华意识到,阅读不仅仅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必须要加强家长对阅读的思想引领。事不宜迟,段爱华便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召集全县各校阅读推广工作负责人召开阅读推广促进会议,强调加强家校联系,耐心做好家长的疏导、引领工作。工作的成效很是明显,这之后,再没有家长反对阅读推广工作,且亲子阅读逐步形成气候,还有不少“故事爷爷”“故事奶奶”“故事爸爸”“故事妈妈”走进校园,以分享故事的形式促进孩子的阅读。“思想决定了意识,意识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了结果。”也就是在这一年,于都县的阅读推广工作在县教育局,尤其是局长邓昌海的积极引导和鼎立支持下,做到了全覆盖。

课外阅读从“自由化”进入“课程化”

“网络迅猛发展,手机拇指化阅读猛烈冲击纸质阅读,尤其是整本书阅读受到日益严峻的挑战,这种势态必须转变。”说这句话时,段爱华的语气尤其铿锵有力。可课外阅读如何从“自由化”进入“课程化”的轨道呢?段爱华为此和老师们开展了长达6年的探索。

如何真正做到让学生好读书,把书读好?首先,得唤醒家长的意识,于是,段爱华时常给家长召开阅读促进会,扭转家长观念,争取得到家长的支持。但这样会议的召开,效果并不是立竿见影的,段爱华同时又在学校内打造班级阅读环境。在外环境上,做到让每一面墙会说话,展示共读书目的封面、作者、有趣的内容、发布会情况以及读者对它的评价,告诉孩子“这本书值得你去读”;展示充满愉悦的亲子共读照片,告诉孩子“和大人一起读书的时光蘸着蜜一样甜”;张贴每个孩子读书笔记中的阅读感言,哪怕是一句话,告诉孩子“阅读不能没有你的参与”;公布每月评选的“阅读进步星”“阅读智慧星”“阅读快乐星”“好书推荐能手”“朗读能手”等等,告诉孩子“捧起书认认真真读,总有美丽的姿态属于你”;张贴古今的、国内外的读书名言,告诉孩子“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人都需要阅读”……

在内环境上,让阅读在每一天里,在每个学生身上真实发生。把阅读推广工作常态化。借助班级共读微信群,在家长、老师的共同参与下,利用课前5分钟、课间、课后、休息日,开展7个一活动:推荐一本书、朗读一段话、分享一句名言、讲述一个故事、交流一个人物、介绍一处风景、畅聊一位作者,让每个孩子都发声。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鼓励和期待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的阅读充满能量地在每一天出发。师生共读、家长共读做到笃实、常态化。老师、家长常与孩子共读分享,在濡染中引导学生共读,而不仅仅是命令。

阅读是影响,也是唤醒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颗向美向好的种子,只要唤醒,只要施以阳光、雨露,都会开花、结果。

记得在2017年2月启动全县“悦读成就人生”全阅读课程实施的仪式上,要邀请几位老师从不同的角度去谈阅读及阅读推广工作的意义。其中一位老师,有点“愤青”的味道,大家都建议是否考虑换一位老师,一定要弘扬正气、树立典型……段爱华也清楚,大家的担忧不无道理,但这位老师喜欢阅读,主动积极地加入阅读公益活动,如果就此罢免他的发言权,也许会埋没一位好的阅读领航员。段爱华还是毅然决然地把机会给了这位老师,并给这位老师做了发言“辅导”。结果表明,她没有错,这位老师格外珍惜这份荣誉,这份荣誉也成了这位老师前进的动力,他变得更加喜爱阅读,不但自己如饥似渴地阅读,还每周三带领县读书会的伙伴们进行阅读与分享。阅读的涵养使他正了己、化了人,不仅他自己成了教师、学生的表率,而且影响、带领出了一大批好老师。

近年来,由于县委、县政府、县教育科技体育局的高度重视,由于担当者行动的鼎立支持,由于学校和老师的积极作为,正在逐步达成“班班有个图书角”的计划,现已建班级图书角4000余个。除此之外,段爱华还借助各种平台,开辟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式,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常态化地对校长、老师、学生、家长进行阅读力和阅读领导力的培训,借助县域阅读领导力系统的设置,分层传递阅读领导力,努力达成阅读推广工作,不让一所学校、一名教师、一个学生、一位家长掉队。阅读推广还有效促进了一批校长和老师的成长:2017年,有两位校长被马云基金会评为“最美乡村校长”;2019年,江西省有两位乡村教师获得“马云乡村教育人才计划”奖。

“教研员与老师同根而生,有着共同的教育愿景——使受教育者得到最为全面、有效、长足的发展。”“教研员应该当好‘人梯,在指导和引导教师的教育教学的同时,要为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寻求机会、搭建平台。”“为了加强指导和引导力,教研员应提升自身的教科研能力以及教学能力,丰厚学科底蕴,比一线教师要有更高的占位、更丰厚的学科底蕴、更强的学习力、思考力、行动力、研究力。”——这些都是作为教研员的段爱华对自己的要求。

段爱华背负着双重身份。作为教研员,她力求身先士卒,用自己的学识和人格魅力召唤老师,要求老师做到的她必定做到,而且努力做好。作为语文老师,她躬身示范,经常执教观摩课。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她深知朗读能力对于一个语文老师的重要性,呼吁全县小学语文老师加强自身朗读能力的训练。为了带动老师的朗读训练,让朗读成为一种习惯,她坚持每天朗读,并分享至朋友圈,接受老师们的监督。

教育的原点是什么?在段爱华看来,“塑造美好人性,培养美好人格,使学生拥有美好人生”便是答案。“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强化社会对教育的支持力度。淡化教育的功利性,强化人性教育,进一步回归教育本真和本源。”这是段爱华会一直坚持走下去的路。“后信息化时代对教育的冲击会更大,甚至会使教育嬗变,必须改变甚至重构教研理念和教研体系。”段爱华笑着说,“生命不息,学习不止。作为一个县域教研员,要建设好县域教育教学和教研的共同体,不断优化共同体的运行机制,引领好共同体的学习与研究,将一个人活成一支队伍,更大限度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名师面对面

本刊记者:在引领阅读方面,您认为最有效的办法是什么?

段爱华:我认为最有效的办法是:一、业务主管部门做好顶层设计和切实可行的长远规划,并给予一定的政策、资金保障;二、从业务主管部门,到学校层面,到教师层面,直至学生层面,加强各级领导力的传导,这样就不会出现学校、老师、学生掉链或掉队的现象;三、要注意通过书香班级带动书香家庭的建设,通过书香家庭促进书香班级和校园的建设;四、教研员要充分发挥教研员岗位优势,通过视导、协调、搭建学习平台、开展活动、指导服务等多种方式强化引领。

本刊记者:从2012年开始启动阅读推广工作到现在,这其中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段愛华:最大的感触一是“选择正确的事情去做”非常重要,因为只有选择正确的事情去做,付出才有意义,岁月才会流金。“阅读推广”能够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能够有效促进教育的内涵发展,是一件正确且意义深远的事情。

二是选择了对的事情,就要认真去做,把它做对、做好。只要有足够的情怀、付出足够的努力,实干担当、为民为教,就能“得道”而“多助”。

三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办法总比困难多。县域阅读推广要面对广大的农村,相对城市而言困难得多,办学条件、教师素养、家庭收入、家庭教育意识和行为,农村与城市比,差异都较大,但一路走来,虽然艰辛,却克服了不少困难,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了良好的“阅读推广”势态。印度诗人哲学家泰戈尔说得好,受的苦,担的责,受的痛,最终能变成一束光。这光照出的是希望与未来。

猜你喜欢
爱华教研员刘老师
“咕咚”因何加引号?
借助连环画讲故事
野花
春天的样子
做慧眼识珠的教研员
苦练内功强素质 务实求精促发展
教育从“心”开始——基于心理教研员的视角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第一次拔牙
幽默的刘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