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资源在初中历史教科书中的整合与运用

2020-12-14 08:46草丽萌
关键词:中华文明教科书传统

草丽萌

摘 要:初中历史教学担负着传承祖国文化,优化学生思想价值观,以及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教育。新时代还要把传统文化与历史教科书结合,着力构建更加完善的历史教学体系,达到进一步继承传统文化,促进学生思想健康成长,推动历史教育向高质量方向发展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科书 传统文化 渗透措施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6.023

历史学科是基础的人文学科,是综合性的学科,其中涉及人类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具有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优势。教师必须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出发,合理的渗透传统文化资源,丰富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在一系列的历史教学实践中达到有效渗透传统文化教学的内容。

一、传统文化与初中历史教科书结合的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区别其他民族的主要标志。中国传统文化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等等都有重要影响。通过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学生深入学习历史知识,达到全面提高历史素养的效果。

二、传统文化与初中历史教科书整合着眼点

1.介绍中华文明成就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影响力。中华文明从未间断,博大精深,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中华传统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中国科学技术史应当与初中历史的相关章节结合起来,系统的在历史教学中进行中华科学史的教学,促进学生认识中华文明的璀璨夺目。例如,可以在七年级进行有关都江堰、造纸术、活字印刷和瓷器等有关发明创造的内容,以及节气、农历等有关天文历法教学,相关农业、地理、医学等相关内容。教师还要挖掘教科书未提及的成就,如我国是最早记录彗星的国家等知识。中华文明艺术形式丰富多样,不仅有丰富的文字艺术,而且有大量的音乐艺术与造型艺术等。教师应当在历史教学中适当时的渗透诗词歌赋,以及运用传统绘画作品作为历史的佐证材料,还可以渗透一些历史小说用来反映当时的社会风貌,从而让学生更充分的感知中华文明。

2.介绍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我国是著名的礼仪之邦,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辩证看待思想道德观念,吸取中华文明的精华,抛弃中华文明的糟粕。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有丰富的思想道德遗产,是中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载体。首先,进行勤俭节约教育,通过孔子、老子、孟子等人物故事提倡学生节俭,运用一系列成由勤俭败由奢的故事告诫学生学会勤俭节约。其次,正确进行孝道文化教育,一方面讲述古代典籍中有关孝的论述,另一方面通过历史上的孝道故事,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孝道教育。第三,还要开展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質教育,通过勾践、孙膑、司马迁等故事引领学生。第四,还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一系列的民族英雄故事形成学生的国家意识,推动学生正确认识爱国主义,促进学生思想的全面升华。

三、传统文化与初中历史教科书整合的策略

1.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传统文化与社会生活紧密相关,教师应当正确的审视传统文化,坚持以批判的理念继承传统文化,深入分析传统文化是否符合核心价值观,正确运用传统文化解决当代社会发展中的问题。首先,分析判断传统文化是否具有民本思想,将传统文化与爱国主义精神建立紧密的联系,正确的在历史教学中引用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大同社会理论,对历史教科书中各朝代的兴衰成败分析总结。其次,把传统文化与对社会的美好追求联系起来,进一步通过传统文化教育渗透人民群众对自由平等社会理念的追求。例如,通过历史故事讲述人治与法治社会的关系,分析古代科举制度的优劣,阐述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第三,从历史人物身上挖掘闪光点,考察每个公民应当遵守的思想道德理念,重点把爱国、敬业、诚信等核心价值理念融入其中。历史教师应当挖掘书本中的各类传统文化资源,通过一系列的文字的、习俗的、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现象阐述正确的思想价值理念,发挥传统文化对学生的熏陶价值。

2.深入挖掘应用教科书素材

把传统文化融入历史教科书,关键在于以直观、生动、新颖、有趣的历史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古代先贤的故事影响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促进学生对一系列的历史事件形成正确的思考认知。首先,教师应当认真的钻研历史教科书,选择具有传统文化传承价值的教学素材,找出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精髓,以直观的方式给学生呈现历史资源,通过科学的教学方式呈现历史素材,在提升学生文化修养的同时,进一步达到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效果。例如,在《明朝的统治》教学时,讲解到科举考试的变化,规定考题必须来自朱熹的《四书集注》,导致学子的思想被禁锢。这时学生会普遍的认为《四书集注》是封建糟粕,学习四书五经只有坏处。教师应当对四书五经的基本内容进行介绍,或者把《四书集注》的一些观点呈现给学生,由此让学生正确认识《四书集注》的内容,从而为正确地看待历史打下基础。这一过程教师正确运用了史料,同时引导学生对历史进行深入反思,达到深入教学效果。

3.创新历史教材的应用方法

为了提高历史教学的整体质量,教师还要创新历史教学的方法,最大限度的发挥历史教科书的实用价值。首先,应当明确历史教学的目标,合理的设计历史教学的方案,对历史教科书呈现的史料进行挖掘、扩展和丰富,取精华用于指导学生思想,促进学生积极投入历史学习实践活动。其次,教师应当在常用的讲述法、探究法、谈话法、对比法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能够构建课上课下的广泛联系,尝试着运用微课教学,同时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历史,积极搜集历史学习资料,为学生深入学习奠定基础,达到深化历史教学实践。第三,教师还要抓住学生兴趣,给学生呈现丰富传统文化现象,促进学生深入反思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基于书本的内容呈现直观的教具,可以利用历史试验、模型、图片、图表等手段教学。例如,在《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学时,教师重点讲解顾恺之《洛神赋图》,不仅要让学生尝试着背诵相关文本,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欣赏相关的绘画艺术,为了达到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效果,促进学生更充分的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还可以把三国时期曹植的故事渗透给学生,然后在课下给学生微推《国家宝藏》教学视频,通过这些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向经典致敬,而且开拓了学生学习视野,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4.大力提高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

历史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与教材的应用水平有直接关系,历史教师不仅要精通历史文化知识,掌握一定的历史教学方法,还要具备挖掘传统文化的意识,能够在历史教学中主动的渗透传统文化现象。历史教师还要勤读书,广泛阅读历史典籍,做到对传统文化有充分的了解。例如,积极阅读李建中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张岂之主编的《中国传统文化》等著作,不断补充自己的专业知识。其次,历史教师还要言传身教,发挥榜样作用,能够表现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虔诚之心,表现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在历史教学中给学生做好榜样示范。第三,历史教师还要经常反思,反思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方法,反思教学素材选择的是否恰当,反思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表现,认真的优化每个教学环节,历史教师应当深入挖掘教材,采用正确的教学方式,以直观有效形式渗透传统文化,从而加强学生的历史文化修养。

中学历史教科书是丰富的文化宝库,不仅有清晰的文化脉络,而且蕴含多条探寻历史文化的主线。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直观、生动的教学素材吸引学生的探究热情,帮助学生掌握探寻传统文化现象的方法,给予学生主流思想价值观念的良好熏陶。

参考文献:

[1] 翟林东、叶小兵《中国历史》,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

[2] 何绍波、王秀杰、郑宏伟、胡丽滨《历史高效课堂与历史文化传承》,《中小学教师培训》2015年第9期。

[3] 雒治中《传统文化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影响》,《西部素质教育》2016年第21期。

猜你喜欢
中华文明教科书传统
汉字三千年
人类挑战自然的传说
打麦
藏起来的教科书
藏起来的教科书
说算筹
俄罗斯汉学研究400年:与中华文明对话
藏起来的教科书
少年力斗传统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