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区生态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2020-12-16 13:39
营销界 2020年15期
关键词:洞庭湖城镇化污染

洞庭湖是湖南省重要的区域板块,同时关系着多个城市的发展状况,洞庭湖区背负着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提高区域板块实力的责任,但是,作为我国内陆比较大的湖区之一,洞庭湖的生态问题也是不容小觑的,特别是我国进入现代化建设时期以来,经济的发展必然给环境带来一定程度上的负面影响,如何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找到一个平衡,实现洞庭湖区生态经济的持续发展,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洞庭湖区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不合理的产业结构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第三产业在我国产业结构中的占比逐渐扩大。但是在环洞庭湖的几个城市中,第二产业的比重比较大。第二产业相对于第三产业来说,对于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都更为严重,这也导致了洞庭湖周边生态环境的恶化。想要在洞庭湖区的生态经济发展找到一个突破口,转变产业结构是难以避免的话题。

(二)城镇化的水平不高

城镇化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工业化进程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不高也会导致居民的消费水平的低下,消费结构里面低端消费占比比较大。消费水平不高,必然会影响到经济的增长速度,从而经济的发展受到相应的影响。另外,城镇化的水平不高也会使得第三产业的发展程度不够,进而影响洞庭湖区的产业结构,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三)环境污染严重

自然界的自我修复能力是有限的,环境能容纳下的排污量通常都有限度。近几百年间,洞庭湖湖水的面积骤减了三分之二,湖面的缩减导致洞庭湖区生态环境和生态质量大弧度地下降,生物物种多样性同样受到了损坏,许多珍贵的物种几乎灭绝。另外,洞庭湖区承载了湖区周围城市的工业发展带来的污染,水质严重恶化。可是,即使洞庭湖遭受着严重的污染,当地仍然有很大一部分人没有环保意识,导致洞庭湖在污染严重的同时,也难以进行修复。

(四)生态治理的模式不合理

洞庭湖区周围涉及多个分属于不同管辖政府的城市,甚至包括湖北湖南两个省份,因而行政机关在进行管理的时候,会出现责任划分不明确、具体措施难以落实等一系列的问题。首先,各个政府之间的协调沟通过给不充分,只是传统的磋商形式,并没有成立一个专门为治理洞庭湖问题的政府机构。其次,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之中,没有建立相关的协调程序,更多的时候是各自为政,缺少协同。最后,洞庭湖区的治理是一个长期工程,从开始到结束,涉及多方面多部门,如果没有系统性的设计,只是换一个人就变换一种对策,那么洞庭湖的治理难以长久,并且会出现工作混乱的现象。目前,洞庭湖区的生态经济发展,还缺少一个系统的资源库以供前人总结、后人参考。

二、洞庭湖区生态经济发展战略

(一)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绿色发展

首先,第二产业在洞庭湖区的产业结构中还占据着较大的份额,对于第二产业的生产,洞庭湖区的自然环境有很多天然的优势,生产着大量的原材料和能源,目前需要着手的就是将这种天然的优势运用到实际的生产之中,应用最新的科学技术对洞庭湖区已经存在的第二产业进行升级,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高污染产业的生产,使其向集约型的产业进行转变。其次,长江中下游的平原地区一直是我国重点的农业地区,在洞庭湖区,有土壤、气候、水源等天然的优势,通过对地形的改变和水源的充分利用,可以发展有层次的农业经济,生产果蔬、茶叶、水产等。既保持生态环境的良好,又充分利用一切自然存在的资源。积极推广沼气等可再生的能源,扩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范围,对农村的生产设备进行现代工业化的改造,使农户的生产效率得到相应的提高。最后,要尽量减少洞庭湖区的污染程度,最终还是要尽可能地加大第三产业的比重,洞庭湖区有良好的自然风光,同时还有岳阳、荆州等一系列的历史文化古城,可以说是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的景点。因此,旅游业可以成为其扩大第三产业占比的一个突破口,运用旅游景点将各个城市的经典紧紧连接在一起,打造环洞庭湖的旅游区。另外,作为我国中部地区东西南北交通走向的结点,洞庭湖区还可以往商品集散地的方向发展,发展物流等第三产业。

(二)促进城镇化

城镇化水平的高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进行衡量。同时,城镇化加快,也有利于促进该地区人口就业和经济发展。洞庭湖区周边的城市城镇化的程度并不充分,可以从以下的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对户籍制度进行改革。将“农民”和“市民”两个词语之间的隔阂打破,扩宽城市的建设面积,加大洞庭湖区的辐射范围。在福利上,应当减少不同性质的户口带来上的差异,保证人们的户口可以在城乡之间自由地迁移,而利益不受到损失。另一方面,城乡之间基础设施还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距。无论是城市的建设还是乡村的建设,都应该秉持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现城乡的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让每一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公共资源,使城乡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将公共资源延伸到乡村,利用基础设施将城乡之间连接起来。

(三)因地制宜进行环境治理

洞庭湖区有自己特有的生态系统,应当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环境的治理。第一,要将污染降低到最低的程度,尽量保持各个方面污染的排放量严格地受到控制。可以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让市场的调度在环境保护之中发挥作用,减轻生态系统的压力,特别是在洞庭湖区周边生态承受力较差的城市的生态压力。可以规定每个企业的年排放量,超出排放量的部分收缴罚款或者由该企业向其他未排放足量的企业购买,用利益来引导环保。另外,对于每年排污治理表现优秀、实现产能升级积极的企业进行物质上和荣誉上的表彰,对其他的企业产生一个风向标的作用。第二,对于已经遭受到破坏的地区,要加大生态修复的力度,尽可能地让其恢复到原有的功能。对不同的污染,土壤、水质、生物物种,有的放矢,借鉴相似地区的治理方式,给予合适的修复措施。最后,对洞庭湖区的居民进行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将环保的观念刻在居民的一言一行之中,可以利用歌曲、视频、文字标语等方式进行宣传,提倡周边的居民能够过低碳的绿色生活,逐渐建立一个从上到下都严格保护环境的社会氛围。

(四)协调合作,打破行政壁垒

洞庭湖区的生态经济的发展涉及多个行政机关的合作,难免会出现沟通上的问题。首先,各个政府机关进行协商,难免会出现意见不一致、但是又难以沟通,导致沟通难、决策难、执行难的情况出现。为了解决这样的现象,各个政府机关可以成立一个专门处理洞庭湖区生态经济发展的行政机构,负责协调各方政府的意见,召开会议和各项具体工作的执行。其次,政府之间可以签订双方或者多方的合作协议,对于涉及两个或者多个城市的区域,进行共同协商,互相尊重彼此的利益,在合作之中实现双赢,以保证在治理洞庭湖的时候能够实现多元化的合作。最后,洞庭湖是一个整体互相联系的生态系统,很多工作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资料的共享是必不可少的。各个政府在对洞庭湖进行治理的时候,可以建立一个网络平台,进行信息的分享。既可以将最新的决策如何实施公布于众,也可以将以往的经验成果提供给大家一起探讨。

三、结语

在生态文明的背景之下,各个国家地区都在寻求节能环保的生态模式,祈求能够实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洞庭湖作为我国一个比较典型的湖区,对于相似地区生态环境的治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综上所述,其存在着以上的主要四个问题,对于洞庭湖的治理不仅涉及到环境污染的控制,需要从源头上解决污染问题;还有已经受污染地区的修复。这就要求从上到下的环境意识的觉醒和各方面多部门的共同努力。一方面要求政府层面能够重视洞庭湖区生态经济的发展,将环保的问题和经济发展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之上,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实现跨市、跨省的合作。另一个方面,也要求每一个人都能从自身做起,在环洞庭湖区的城市中,尽量做到低碳、绿色生活。

猜你喜欢
洞庭湖城镇化污染
浅谈洞庭湖渔文化(下)
浅谈洞庭湖渔文化(上)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洞庭湖
轻松松聊汉语 洞庭湖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新安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调查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