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生猪生产中提高猪场生物安全的综合措施

2020-12-16 13:32黄嘉訸张德明李劲树史新娥
养猪 2020年5期
关键词:安全措施病原菌猪场

黄嘉訸,张德明,李劲树,史新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陕西 咸阳 712100)

猪场生物安全是在集约化生产条件下预防病原微生物入侵和保障生猪健康采取的一系列措施[1],也是控制疫情发生和传播的最有效的综合手段之一。提高生物安全意识、健全生物安全制度符合我国生猪养殖行业中疫情多发的现状。我国生猪养殖中面对的疫病有种类多、传染性强、隐形性强、传播途径多样的特点[2]。根据我国近十年暴发的大型疫病来看,生猪养殖行业要加紧确立生物安全规章制度,确立生物防控体系,避免生物危害的引入。根据欧美和南美国家针对猪流行性疫病的防控经验,建立生物安全体系是针对生猪疫病传播和控制最长远、最有效的措施。巴西作为世界第四大猪肉生产国和出口国,猪场已经多年没有发生过严重的流行性疾病;国外研究员通过对其猪场生物安全状况走访调查,发现相关从业人员均有较高的生物安全意识;研究员利用生物安全评分模型对该国生猪养殖行业进行考核也得到了良好的评价[3]。在欧洲,对比利时、丹麦、法国、德国、荷兰和瑞典六国的生物安全措施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健全的生物安全体系可以对24种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良好的阻断效果[4]。结合国外生物安全体系的良好反馈和我国生猪养殖行业遭受疫情沉重打击的实际情况,在新冠疫情得到控制和缓解的条件下,猪场生物安全必须得到重视才能够最有效的进行复产复工。

1 健全生物安全制度的现状及必要性

1.1 猪场流行病危害巨大

目前我国的生猪养殖业进入规模化和集约化的发展阶段,疫病呈现复杂化、严重化、规模化态势[5]。在生猪饲养中面对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猪圆环病毒病(Porcine Circovirus,PVC)、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猪传染性胃肠炎(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of swine,TGE)、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6]等疾病具有传染速度快、暴发集中的特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自 1995年开始在我国出现[7],由于病毒变种多样导致疫苗研制困难和效用不显著的问题[8],一直是生猪养殖企业面对的顽疾;而ASFV从2018年在我国猪场流行并于当年暴发,更是给全国生猪养殖企业,特别是中小养殖企业造成了毁灭性打击。截至2019年9月,调查发现河南、湖南、重庆、安徽和辽宁5省(直辖市)15个县(市、区)的生猪养殖场(户)减少50%~80%[9]。2006年PRRSV和2018年ASFV导致大量生猪患病,均造成了数十亿的经济损失和养殖企业的发展停滞甚至倒退。面对破坏力巨大的猪场流行病,因为尚无有效疫苗可以根治[10],因此猪场提高生物安全意识、健全生物安全体系是目前猪场抑制流行病传播最有效的手段。

1.2 国内猪场生物安全现状

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经过许多年的规范和发展,生猪养殖从传统人工养殖发展到机械化养殖、自动化养殖,自动清粪系统、自动温控系统和自动供料系统使用促进了饲养水平提高,改善了饲养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和猪场脏、乱、臭的饲养环境[11-12];同时我国在动物福利和动物健康保障工作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13],但在生猪养殖中的防疫问题长期以来并未得到重视,猪场的生物安全现状仍然堪忧。在生物安全防控中,猪场各部门在生物安全体系中联动工作不到位,部门之间合作不到位、衔接不紧密,只注重本部门生产责任和任务,缺乏整体生物安全意识。例如饲养管理部门片面注重生猪的生长发育,兽医部门片面注重疫病诊治猪群卫生保健,这种部门之间的各自为政造成猪场生物安全体系不健全。同时还存在生物安全制度不符合猪场实际情况和生物安全措施实施不到位;部分猪场面对病原微生物制定的猪场生物安全制度不考虑本场生猪饲养规模和人员、车辆流动情况,脱离猪场实际生产情况,导致场区防疫措施不到位,面临较大的生物安全风险[14]。此外,生猪养殖行业缺乏具有全面生物安全防控技术人员,难以在疫情暴发时及时有效阻断病原微生物入侵。一直以来,猪场养殖人员在养殖过程中过分依赖疫苗和兽药,没有树立生物危害防控观念;如今在禁抗背景之下,生猪疫病控制有更大的不确定性,更需要加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科学、有效的保障猪群生长发育。

1.3 生物安全措施的必要性

我国生猪养殖行业面临的猪疫病达到几十种[15],而ASFV的传入更增大了生猪养殖风险和疫病防控难度。作为世界生猪养殖和猪肉消费大国,一旦暴发重大疫情会对人们日常生活和国家经济秩序造成冲击,如2019年受到ASFV影响,我国当年生猪存栏量同比下降27.5%,猪肉产量同比下降21.3%。生猪存栏和猪肉产量减少导致猪肉价格飞涨,政府不得不投放中央储备冻猪肉稳定猪肉市场价格和保障供给[16]。因此,保障生猪生产既是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应担负的社会责任。但猪场病原菌传播途径和媒介众多,欧盟相关研究机构发现常见猪场病原菌可通过食物、人员和车辆等多种渠道侵入猪场[17]。由于猪场车辆、人员等出入频繁,因此仅凭消毒、疫苗和兽药等手段难以根除疫病;大量实例证明建立生物安全制度、健全生物安全流程可以有效减少猪场病原菌数量和猪场疫情的根除。爱荷华州立大学研究员对当地小型猪场生物安全措施进行考核,发现生物措施越差的猪场暴发PRRS的风险更高,并建立生物安全评分模型帮助当地猪场改善生物安全措施,以更好规避疫情暴发的风险[18]。明尼苏达大学研究员对猪场生物安全措施和疫苗接种两种方式抵御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AV)效果进行评价,发现疫苗接种中只有接种IAV同源疫苗对病毒才有明显的抑制效果,而同时使用接种同源疫苗和实施生物安全措施两种方式联合使用可以显著降低猪场的IAV患病率。欧美多国通过建立健全生物安全制度和建立生物安全评分体系显著控制了多种病原菌的传播,对ASF、PRRS疫情控制或根除发挥了巨大作用。而我国生猪养殖户对猪场生物危害的防控意识十分薄弱,在如今Covid-19疫情下复工复产面临极大风险;通过借鉴国外生物安全防控经验,加大猪场生物安全建设[19],对抑制病原菌传播和控制疫情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2 猪场生物安全措施

系统的生物安全措施通过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染源和保护易感猪群3个方面对养殖场面临的疫情风险进行防护,可以将猪场面临的疫情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20]。科学健全的生物安全措施通过对猪场的选址、人员和车辆管理、饲料和饮水管理和生物管理等诸多方面密切保障猪群生长环境的安全[21],下面对已建成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进行综合阐述,希望在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疫情之后,猪场能够在有效的生物保障下复产复工。

2.1 饲料、饮水管理

饲料和饮水引起病原微生物传播的风险较低,但仍有病原微生物传入猪场的风险[22-23]。国内外的一些研究均证实,病原微生物可以在饲料中存活很长时间,如PRRSV可在饲料中存活30天[24],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在干料中可存活7天,湿料中达28天[25]。因此,即使通过饲料传播病原微生物的风险较低,我们对饲料、水源的生物防控力度仍不能放松。在饲料、饮水生物安全管理中的一些建议:

(1)严格把控饲料质量,谨防病原微生物污染。大型养殖场具有稳定的饲料来源,并使用供料车专车专线供料,这种可有效降低生物危害入侵的风险,但中小养殖户的饲料来源复杂,管理难度大,甚至曾有养殖户为降低饲养成本,贪图便宜采购劣质饲料引发蓝耳病[8],因此对饲料质量要严格把控。

(2)饲喂颗粒饲料,避免使用新鲜牧草。颗粒饲料再加工过程中的高温制粒和二次制粒可以有效地降低病毒活性[23],尽量购买颗粒饲料对猪群进行饲喂,可降低病毒活性。在实际生产中,为保障动物的健康成长,要根据实际饲养情况调节饲料配方,往往需要添加苜蓿草、黑麦草等牧草;牧草的生长环境潮湿,造成牧草中有较多的昆虫。一些病原菌可以通过昆虫传播[26],因此要避免使用新鲜牧草。

(3)严禁使用泔水和厨余垃圾饲喂。我国在2018年的非洲猪瘟疫情调查中,约有34%发生疫情的养殖场是由于使用厨余垃圾进行饲喂。泔水是病原菌传播的重要途径,欧盟早已通过立法禁止向生猪饲喂厨余垃圾;我国也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18]12号)提出,全面禁止餐厨剩余物饲喂生猪[27]。

(4)定期检测。对购买的饲料定期进行病原菌检测,可以最大程度保障饲料不被病原菌感染;在采样时应注意无菌、批次采样,避免出现交叉感染造成检验结果的不可靠[28]。

(5)合理储存。对于需要存放饲料的中小型养殖场,存放饲料的仓库应具有良好的通风环境,确保仓库的温度、湿度符合饲料存放条件;并对饲料仓库定期消毒,避免细菌的繁殖。

(6)注重饮水水质。对生猪的饮用水要确保微生物指标合格,每年检测不少于两次;在疫情期间最好添加酸化剂,适度降低饮水的pH,可以抑制致病菌的存活。

2.2 人员、物品管理

人的衣物、皮肤会携带病原菌已是公认的事实,这也成为了疫情传播的途径之一。加强员工、访客和物品的管理并做好生物安全防护是疫情防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对组织病原菌的引入有巨大作用。研究人员对养殖厂工人的鞋靴进行采样检测,发现其中91%的样品中含有肠道杆菌[29];而一些严重疫情的暴发正是由于外来物品带有病原菌[30-31],应对带入猪场的私人物品进行严格消毒程序,对于猪肉制品更应该禁止入场。因此,对入场人员及物品应做到以下事项:

(1)加强生物安全培训。对于养殖场的员工应进行生物安全知识培训,提高生物安全意识。

(2)进出场必须消毒。场内工作人员外出和回场必须经过消毒,并至少隔离48小时之后才能恢复工作。

(3)谢绝外人参观。避免外来人员参观猪场,特别是猪场生产区;对于必须要进入猪场的外来人员,应经过洗澡更换衣物后才能入场,并在其离场后立刻进行消毒,避免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4)严格管理外来物品入场。猪场内部不得私自带入猪肉制品,其他物品入场必须经过严格消毒。

(5)严格管理内部物品使用。对于猪场的内部工作物品如猪舍用具、注射用具,要做到定点定位,不同猪舍之间不得串用;使用之后应及时清洗,做好消毒处理。

2.3 生猪饲养管理

猪场的生物安全本质上是为了保障生猪的健康生长,在生猪饲养方面要做好保健防控工作,要做到最大程度保障生猪生活环境的清洁、提高猪群免疫力。在生产中要加强猪群管理,避免不同猪之间的密切接触,因为一些病原菌可以通过猪的鼻、眼和口腔分泌物传播[32-33],也可以通过猪的粪便、尿液接触进行传播[34]。

(1)引种。在猪场进行引种时,要选择非疫区且有《种畜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信誉良好的猪场;在运输过程中须有生物安全部门的人员进行指导;入场后应设置引种隔离区。

(2)分点饲养。按照养殖场的类型对猪群进行分舍饲养,避免不同猪舍的生猪相互接触。

(3)坚持猪群全进全出。全进全出是猪场饲养管理和控制疫病的核心,生产中要保证猪舍同时进猪、同时出栏;生产母猪只允许在分娩舍、怀孕舍和配种舍相互流动,而肥猪只能在仔猪舍、保育舍、生产肥育舍和待售栏之间单向流动。

(4)饲料配方合理。根据猪群的生长阶段制定合理的饲料配方,在营养均衡的条件下要考虑生猪的免疫需求;通过生猪免疫能力的增强来提高致病菌感染的阈值。

(5)控制用药。生猪饲养中频繁用药会导致生猪群里耐药性增强,抗病能力降低[35],使猪群更易被病原菌感染。

2.4 车辆管理

猪场内部车辆和外来车辆的不规范管理极易造成病原菌在猪舍和猪场之间的传播。研究人员对某生猪养殖行业会议参会的人员、车辆进行采样检测,结果表明参会人员、车辆均携带了大量的病原菌,并有较为严重的病原交叉污染[36];由于密切接触生猪和粪污,粪污处理车和生猪转运车更容易携带病原微生物进入猪场;同时车辆上的有机材料也可延长病原菌的存活期。因此,加强猪场内的车辆管理对于生物安全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1)细化道路规则。场内道路应划分为“脏路”和“净路”,拖车、运输车辆、粪污处理车辆在“脏路”通行,而办公车辆和员工车辆在“净路”通行,两种类型的道路不应交叉。

(2)严格消毒。对于入场的车辆要按照消毒程序进行消毒,最大程度确保车辆未携带病原菌。

(3)外部车辆禁入猪场。外来车辆应禁止驶入养殖厂,可在场外1千米处设置停车点。

(4)内部车辆分区使用。猪场内部车辆应禁止跨区使用,且使用后应及时消毒。

2.5 场内生物管理

由于猪场内部环境适宜苍蝇、蚊虫、老鼠、鸟类和昆虫等有害生物生存,给猪场生物安全带来风险;通过对非洲猪瘟病毒的研究,发现蜱虫可以充当非洲猪瘟病毒传播的载体,葡萄牙某猪场的非洲猪瘟病毒正是由蜱虫传入[37];病原菌也可以通过鸟类的粪便进行传播。众多案例均表明猪场应加强生物管理,保障养殖环境的安全。

(1)保持猪舍内部干燥。猪具有喜干燥的天性,保持养殖环境的干燥,不仅可为生猪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也可抑制蚊虫、苍蝇滋生。

(2)场内除草。猪场内草木生长旺盛,适宜昆虫、鼠类的生存;猪场内定时除草可以抑制有害生物的生存,提高生物安全系数。

(3)架筑防护网。架筑防护网以避免鸟类等动物进入猪场。

(4)禁止猫狗入场。猫狗等动物易携带病原菌和蜱虫等,造成病原菌的传播,应严格禁止猫狗进出猪场。

(5)定时驱鼠。在场内定点放置鼠药和进行消毒,避免猪场内鼠类和其他啮齿类动物的生存。

2.6 污物管理

猪场的污染主要是粪尿、冲栏用水、病死猪和生活污水等,其中以粪尿污染为主[38];粪污容易滋生蚊虫、细菌,并帮助疾病的传播。因此,猪场要重视粪污和生活垃圾处理,不仅可以避免污染周围环境,也可以对猪场的生物安全提供保障。目前猪场对粪污的处理方式主要为能源化、饲料化和肥料化3种[38],在复产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养殖场的粪污处理规章制度有序工作,避免猪场的粪污堆积造成养殖环境的恶化和病原菌的侵入。

3 结语

我国生猪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疫情的暴发严重危害到了生猪养殖业发展。过去,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存在忽视生物安全问题、抗生素滥用和兽药滥用的问题;在强调生态、循环发展的背景下,国家已经禁止在生猪饲养过程中使用抗生素,而猪场生物安全作为阻断致病菌感染生猪、减少疾病发生和控制疫情传播的有效手段,在未来将成为生猪养殖行业发展的保障。在经过行业内非洲猪瘟疫情和全国性新冠疫情的打击之下,猪场要加速生物安全体系的建设和保障生物安全措施的实施,才能在未来防范疫情传入和控制疫情发展中占据有利地位。

猜你喜欢
安全措施病原菌猪场
分类做好猪场防暑措施
夏季猪场如何驱赶蚊子
10kV配电线路维护工程的安全措施分析
杧果采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研究
农村电网电力工程的技术问题分析与施工安全措施
猪场降本增效 聚焦五个重点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调查与预防浅谈
植物免疫系统“合作”御敌
在现代猪场工作 一天要洗8次澡
玩轮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