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情境,让道德与法治教育内容更加明晰

2020-12-16 21:26江苏省徐州市李井小学
小学时代 2020年28期
关键词:课间法治道德

江苏省徐州市李井小学 朱 斌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关乎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起着导向作用。为了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增强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当巧妙设置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生动的环境下感知所学内容,从而提升教学效果。通过情境能够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状态,便于教师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实现对教学内容的优化。

一、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道德与法治教育与信息技术进行了结合,这有利于教师构建活动情境,引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探究欲望,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过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将教学内容包装得更加精彩,让学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的生动性,萌发出强烈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到教学中,配合教师的教学指令,从而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率。例如,在进行《天气虽冷有温暖》的教学时,教师事先在网络上收集有关冬天的视频资料,比如,雪景、雾凇、堆雪人等场景,然后在课堂上用多媒体播放给学生观看,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冬季的氛围,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分析,总结出冬天有什么特征,学生的学习兴趣被一步步的激发,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也就更加深入,有效保证了课堂学习的质量。

二、创设生活情境,强化知识运用能力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更重要的要让学生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这样才能体现出本学科的真正价值。所以,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努力创设生活情境,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例如,在学习《花儿草儿真美丽》时,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认识,教师拓宽学习的范围,引导学生走出教室,来到学校的花园里,指导学生认识花园里的每一枝花、每一棵草,为学生创造和植物亲密接触的机会,学生就能感受到植物的美丽和大自然的美好。经过实际体验,学生对花草有了切实的认识,促使学生萌发学习积极性,这样就为教材内容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三、巧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认知

巴甫洛夫说:“问题是发现的开始,探究的动力,创新的源泉。”成功的课堂教学离不开师生间的良好互动,创设问题情境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也能增进师生的交流,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同时,也能够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在教学情境中,教师通过提问来设置“障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互动,进一步提升课堂学习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课间十分钟》时,教师向学生提问道:“同学们,你在下课时间喜欢做什么事呀?是什么样的步骤?你为什么喜欢做?”待学生回答完毕,教师继续问:“同学们,你认为你的课间活动是正确的吗?给老师说一说你的理由。”经过教师的步步提问、层层引导,学生就会认识到遵守课间纪律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课间纪律,不做影响其他同学的事,树立严格的安全意识。

四、创设探究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新课改倡导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鼓励学生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思考与探究是道德与法治学习的必经过程,教师要在教学中采取恰当的手段,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点,形成良好的道德与法治基础。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构建探究情境,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展开积极的思考,通过解决问题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养成良好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开展《上学路上》的教学时,教师立足于教材上的知识点,教师精心营造了如下两个探究情境:第一个是“十字路口”的场景,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学会过马路的正确方式,让学生观看课件上车辆的运动,想一想怎样过马路;第二个是“该不该闯红灯”的情境,假设学生从家里去学校上学,路上遇到了红灯,为了避免上学迟到,是不是应该闯红灯。经过教师的层层引导,学生融入到了探究情境中,认真思考了教师的问题,对道德两难的局面加以思考,教师再对他们进行点拨和启迪,让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法治观念,从而增强他们的道德法治素养。

综上所述,为了增强课堂教学的质量,帮助学生提高道德与法治的认知水平,教师要在教学中巧设情境,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同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并且能够做到灵活运用。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加强对教学方法的钻研,勇于突破传统教学的限制,创新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地开展道德与法治的教学。

猜你喜欢
课间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快乐课间
课间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