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北县一例牛出败诊断与防治

2020-12-16 10:57谭云聪李树海
中国畜禽种业 2020年12期
关键词:氏杆菌牛舍消毒

谭云聪 李树海

(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新店彝族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663204)

“牛出败” 是由牛巴氏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该病根据发病部位及病理变化分为败血型、浮肿型、肺炎型、肠炎性4种。因传播快、死亡率高,对动物养殖造成的危害较大,被定为一类急性。临床表现为感染脏器的局部性出血症状及皮下出血症状,出血位置呈点状或小斑块状。“牛出败” 有全国流行特征,具有显著的散发性特征。同一病牛可同时存在不止一个部位的脏器感染,部分情况具有多种类型病发感染的特征。牛巴氏杆菌广泛存在于病牛的脏器、皮肤组织、黏液、分泌物、排泄物等位置,其传播途径较广,防控难度较大。病毒主要通过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传播。各种家禽和野生动物均可携带和感染。巴氏杆菌常存在于健康畜禽的呼吸道和消化道中,呈健康动物带菌,当饲养管理不当、畜禽机体抵抗力下降、饲养环境脏乱差时“牛出败” 的发病率更高。“牛出败” 一般分为散发或小范围爆发流行。随着我国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对动物疫情的监控力度不断加大,“牛出败” 的发病率显著降低。2020 年2 月丘北县某乡2 个村民小组农户饲养的牛突然发病,经畜牧兽医部门专业技术人员诊断为牛出败病。确诊后按照一类动物疫病的应急防控综合防控,疫情在第一时间得到控制,有效防治了蔓延和更大损失的发生[1]。

1 发病情况调查

两个村小组属于半山区村寨,地处偏远,相对封闭,牛群常年散养到大山上。两个村共有养殖户22 户,养殖存栏292头。2020 年2 月16 日农业中心接到村民报告,对门山放牛场发现2 头异常死亡牛和1 头病牛。根据群众的报告,乡农业中心立即组织兽医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调查核实。通过现场调查、临床症状观察及病理剖检诊断,初步判定为牛出败临床可疑疫情,乡农业中心及时向县动物疫病控制中心和乡党委政府报告。接到疫情报告后,在县动物疫控中心的指导下,乡党委政府立即派人到现场调查疫源,勘验染病动物和同群动物,根据临床症状,结合流行病症现场,调查疫源,勘验染病动物和同群动物,根据临床症状及流行病学,确诊为“牛出败”。按照防疫流程,对村内的牛执行紧急免疫和全面彻底的消毒处理,防止疫情蔓延。后经统计,2 月16~21 日两个村小组共出现牛发病29 头,死亡12 头,涉及农户7 户,病死牛已进行焚烧、深埋无害化处理,病牛通过治疗后体征稳定[2]。

2 临床症状

据病例档案记载,患病牛在临床表现出明显的高热症状,最高体温高达42℃。行为上,患病牛表现出呼吸及心跳加快、呼吸困难、精神萎靡、肌肉颤动、结膜发炎、鼻镜干燥、持续性呻吟、跛行喜卧、低头拱背、反刍停止,食欲减退,流涎,呈白色泡沫状从口角流出。头、下颌、颈、咽、退等部及胸部的皮肤结缔组织出现扩散的炎性水肿,指压有压痕,热痛而硬。鼻孔流清液,胸部听诊有湿性口罗音和胸膜摩擦音。在前期有明显的便秘症状,后期转为持续性腹泻,粪便呈带血羊的絮状或稀液状,有恶臭。转为腹泻后伴随体温下降症状,数小时后出现死亡[3]。

3 解剖症状

口、鼻、眼、肛门有鲜红色出血,瘤胃鼓气,尸僵完全,解剖见肺、胸膜上有多处出血点,胸腔、心包积液严重,肺及气管黏膜上有大量泡沫状液体。全身皮下及心包、胸膜、腹膜呈现明显点状出血。胸膜上有一层黄白色纤维素性薄膜覆盖胃壁有块状或斑状出血。全身淋巴结发炎、肿胀,腿部肌肉有严重的扩散性炎性水肿[4]。

4 诊断鉴别

结合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病理剖检结果综合确诊为巴氏杆菌感染,应以相似病鉴别如下。

(1)气肿疽肿胀主要出现在肌肉丰满的部位,呈炎性、气性肿胀,手压柔软,有明显的捻发音。切开肿胀部位,切面呈黑色,从切口流出污红色带泡沫的酸臭液体。肿胀部的肌肉内有暗红色的坏死病灶。由于气体的形成,肌纤维的肌膜之间形成裂隙,横切面呈绵状。

(2)炭疽病牛临死前常有天然孔出血,血液呈暗紫色,凝固不良,呈煤焦油样,死后尸僵不全,尸体迅速腐败;脾脏可比正常肿大2~3 倍。而巴氏杆菌病没有上述病理变化。

(3)恶性水肿多发生于外伤、分娩和去势后,伤口周围呈气性、炎性肿胀,病部切面苍白,肌肉呈暗红色,肿胀部触诊有轻度捻发音。

5 防治措施

5.1 紧急免疫

为有效控制该病,中心迅速组织村室兽医和农业中心人员共17 人以发病地为中心辐射附近3km 内13 个村小组进行牛出败紧急防疫。对未发病的牛紧急注射牛巴氏杆菌灭活疫苗,肌肉或皮下注射,成年牛每头6ml,小牛每头4ml。要求农户在一周内不得使用抗生素,疫苗在2 周后可产生抗体。

5.2 疫苗应激反应

13 个村小组牛出败紧急防疫,累计防疫注射牛345 头,涉及农户104 户,出现疫苗应激反应21 头,应激反应强烈的4头,应激反应率为6%。疫苗注射后20~60min 出现疫苗应激反应,主要表现有精神低迷、肌肉颤抖、食欲不振、跛行、喜卧、鼻镜干燥、体温略高。较为严重的还伴有瘤胃鼓气、呼吸急促。紧急注射缓解应激药物,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或地塞米松。伴有瘤胃鼓气得在口服香油和草果或毛烟。在1~2h 后症状消除,4~5h 后恢复正常。如4h 后症状未消除,可再注射一次盐酸肾上腺素或地塞米松。

5.3 环境卫生消毒

环境卫生消毒工作是切断该病传播的一个重要手段,疫情发生后对2 个村小组全部农户的厩舍除去牛粪和垫草清洗后,用过氧乙酸、氯制剂消毒药交替、轮换消毒。并对该村道路、水塘边和易导致该病传播的场所进行消毒灭菌工作。消毒每天1 次,连续消毒1 周。

5.4 无害化处理

严格按照病死畜禽处理办法处置病死牛。(1)深埋处理,选择合适的深埋场地。选择远离居民生活区、畜禽养殖区、水体和水源,地质稳定,且在居民生活区下风处,在生活取水点下游,避开雨水汇集地,且方便运输和消毒杀菌的地方挖深坑,覆土后离地面不少于1.5m,不能被野狗等动物扒出来。深坑底部铺放生石灰、烧碱等消毒剂,尸体上撒上生石灰再覆土。周围用消毒剂过氧乙酸喷洒。(2)焚烧处理,在有条件的地方使用,铺设大量柴火,把尸体放在上面焚烧,烧完后覆土。

5.5 预防措施

第一,科学饲养,增强牛只免疫力。禁止投放霉变饲料,减少含有抗生素饲料的投放比例,增加含有益生菌的饲料。日常饲养时可在饲料中添加一些增强抵抗力的中药材,如党参、黄芪、五味子、枸杞、大枣等,增强牛的机体免疫力。定期在饲料中添加适量大黄素、山楂、山药、附子、肉豆蔻、茯苓、小茴香,改善牛肠胃消化吸收功能,提高牛对饲料及营养物的吸收率。第二,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牛舍环境。冬天增加保温措施,夏天搭设遮阳棚,及时清理牛舍粪污,保持牛舍干燥、洁净,防治应激反应的增加。第三,定期消毒。对活动场地、牛舍内的垫草等使用过氧乙酸、来苏儿等定期消毒。粪污也要经过消毒处理后再做后续发酵处理。有条件的养殖场还可在牛舍内设置紫外线杀菌设置,定期对牛舍进行全面杀菌。第四,定期预防接种。在疫区,免疫接种为最有效的预防措施。“牛出败” 免疫接种工作在每年秋季进行,按照1 万ml/1720 头的量对健康牛接种“牛出败” 免疫疫苗。疫区疫苗接种前应设置安全免疫带,加强免疫区内外的检疫工作,确保在接种3 周内牛养殖区域内的安全。第五,对病死牛进行无害化处理。疫区病死牛的尸体及内脏要先消毒,做无害化处理后再深埋处理。对可用牛皮要采用消毒水浸泡处理后,检测无病毒方可允许交易与销售。

5.6 治疗

本病的败血型和肺炎型应早发现早治疗,根据症状对症治疗。败血型症状大牛6 头,体重300~400kg,使用磺胺间甲氧嘧啶钠40ml 和头孢菌素类8g、地塞米松5ml、安乃近20ml,黄芩注射用20ml。小牛5 头,体重100~200kg 药物剂量减半。分点肌肉注射,早晚各用一次,连用3d。治疗后第2 天体温平稳、开始进食、运动量有所增加。第3 天晚恢复正常。肺炎型症状5 头,体重100~200kg,氟苯尼考30ml 肌肉注射每天3次,连用3d。第1 天注射药物3h 后呼吸逐渐平稳。第2 天呼吸正常开始进食,第3 天恢复正常。浮肿型症状2 头,体重200~300kg 使用链霉素400 万、地塞米松5ml、安乃近20ml 混合肌肉注射或浮肿部位分点注射,每天1 次,连用4d。第2 天肿胀部位开始消散,第4 天肿胀部位明显消散,行走正常,开始进食。

6 结语

“牛出败” 是一种危害较大急性传染疫病,病发后控制难度较大,因此,预防工作重于控制,控制重于治疗。对“牛出败” 已发生过的地区应加强疫情监控和持续关注,未发生过的地区应做好“牛出败” 疫病症状及防控知识的宣传,提高农户的自主防治意识。养殖户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在初诊为“牛出败” 后应请基层兽医站确诊,一旦确诊应立即上报防疫部门实施综合防控。在综合防控方面要全面部署,扑杀、消毒应迅速而彻底,并为养殖场提供消毒及免疫接种的技术指导,尽快消灭疫情。

猜你喜欢
氏杆菌牛舍消毒
如何做好家庭消毒
牛红眼病如何预防
鸭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治
专家建议这样消毒
羊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措施
多杀性巴氏杆菌细胞分裂相关基因的筛选
发酵床牛舍与散放式牛舍对荷斯坦牛泌乳性能的影响
水帘对密闭牛舍温湿度的影响
试论羊布鲁氏杆菌的综合防控措施
消毒攻略大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