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剖宫产术后新生儿袋鼠式保暖的应用效果

2020-12-16 08:19苏丽珍陈锦秀周丽花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22期
关键词:袋鼠体温剖宫产

苏丽珍 陈锦秀 周丽花

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调节体温能力差,维持新生儿体温主要通过平衡散热与产热调节,但由于新生儿存在较大体表面积,皮下脂肪薄,散热速度较快,不具备良好的保温能力。新生儿的体温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体温下降[1]。新生儿低体温会造成肺炎、电解质紊乱及新生儿硬肿症等症状,对新生儿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临床中应重视新生儿保暖,保持新生儿正常体温,尤其是低体质量儿体温[2]。袋鼠式护理是20 世纪80 年代初于哥伦比亚发展起来的一种主要针对早产儿的护理方式,指婴儿出生早期即由母亲怀抱进行持续的肌肤接触[3],可使新生儿感到温暖、舒适、安全。经剖宫产分娩的新生儿要比自然分娩的新生儿适应能力差,离开母体环境后,需要通过皮肤去适应自身和环境,从而对客观世界有一个正常的反应。故新生儿经剖宫产娩出后,需要与母(父)亲进行持续的皮肤接触,才能保持体温稳定,更好地适应外界的环境。本课题主要研究袋鼠式保暖应用于剖宫产术后新生儿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将2018 年8 月—2019 年3 月期间在本院妇产科行剖宫产出生的128 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经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各64 例,观察组胎龄34 ~39 周,平均胎龄为(36.78±0.12)周,出生体质量为2 240 ~2 830 g,平均体质量为(2 517.91±334.99)g;对照组胎龄33 ~40 周,平均胎龄为(36.14±1.52)周,出生体质量为2 240 ~2 810 g,平均体质量为(2 530.78±372.05)g,研究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新生儿经剖宫产娩出。(2)术中出血量小于1 000 mL。(3)新生儿出生后前五分钟Apgar评分大于8 分。(4)新生儿无畸形及先天性疾病。(5)新生儿母亲对本次试验知情,并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1)存在窒息抢救史新生儿。(2)产妇有肝炎、梅毒等传染病。(3)产妇存在糖尿病、高血压等妊娠合并症。(4)产妇分娩时出现体温异常。

1.2 方法

新生儿出生后在手术室均经过常规的处理后返回产科病房。(1)对照组按照产科常规的护理措施,用暖和的毛巾将新生儿包裹起来,戴帽子,再用暖被将新生儿覆盖,母婴同室,按需哺乳,每次哺乳后将新生儿放回婴儿车。(2)观察组应用袋鼠式保暖。回产科病房即将新生儿赤裸(帽子和尿片除外)俯卧在母亲裸露的胸前,再以棉被或大毛巾覆盖,进行持续的肌肤接触,每次接触时间至少维持1 小时,在接触过程中,母亲可以抚摸新生儿,与新生儿进行交流,协助新生儿自主寻乳,随时进行母乳喂养。全程要注意新生儿的安全。在剖宫产术后产妇没有恢复体力前,以及因存在特殊原因,无法对该工作进行配合的产妇,这项任务可由父亲承担。在操作前,医护人员应告知产妇及家属袋鼠式保暖的相关知识及在实施保暖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新生儿回产科病房后1 小时的临床指标,包括体温、心率、SpO2。在新生儿回产科病房后1 小时,对其进行耳温的测量与记录。采用脉搏血氧饱和仪对新生儿心率、SpO2进行测量,在新生儿右手或右手腕部统一放置探头,对其回产科病房后1 小时的心率、SpO2进行测量,各项指标越低,临床效果越好。(2)对比两组新生儿出生第二、三天的总睡眠时间。观察并记录两组新生儿在出生第二、三天的睡眠及觉醒时间,睡眠时间越长,临床效果越好。(3)对比两组新生儿母亲焦虑程度。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Self-Rating Anxiety Scale)对两组新生儿的母亲进行评估,统计总分,分数越高,焦虑程度越大。(4)对比两组新生儿家属满意度。给新生儿家属发放满意度调查表,了解家属对我们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满意度越高,临床效果越好。护理满意度=(满意例数+ 非常满意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新生儿回产科病房后1 小时的临床指标。

对两组新生儿的SpO2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率低于对照组,体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新生儿出生第二、三天的总睡眠时间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新生儿在出生第二、三天的总睡眠时间更长,两组新生儿总睡眠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对比两组新生儿母亲焦虑程度

观察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3。

2.4 对比两组新生儿家属满意度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6.9%vs.84.4%),两组间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1 两组新生儿回产科病房后1 小时的临床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新生儿回产科病房后1 小时的临床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体温(℃) 心率(次/min) SpO2(%)对照组 64 36.30±0.14 144.94±4.37 96.02±1.49观察组 64 36.58±0.20 138.63±3.10 96.39±1.39 t 值 - 9.175 9.421 1.452 P 值 - <0.001 <0.001 0.148

表2 对比两组新生儿总睡眠时间(h,±s)

表2 对比两组新生儿总睡眠时间(h,±s)

分组 例数 新生儿总睡眠时间第二天 第三天对照组 64 18.56±0.89 18.34±1.00观察组 64 20.19±0.92 19.81±1.94 t 值 - 10.142 5.383 P 值 - <0.001 <0.001

表3 对比两组新生儿母亲焦虑程度(分,±s)

表3 对比两组新生儿母亲焦虑程度(分,±s)

组别 例数 SAS 评分对照组 64 53.08±6.39观察组 64 45.66±7.29 t 值 - 6.126 P 值 - <0.001

表4 对比两组新生儿家属护理满意度

3 讨论

体温是一项重要的生命体征,能够保证机体正常活动,对机体的健康而言,体温恒定具有重要意义,过高或过低的体温都会危害机体。给剖宫产术后新生儿袋鼠式保暖护理,能够稳定新生儿体温,降低发新生儿发生低体温的概率。袋鼠式保暖通过母(父)体与新生儿进行持续的肌肤接触,为新生儿提供天然的保暖,从而维持新生儿体温的稳定性[4]。相关研究表明,超过26℃的室内温度,能够很大程度的避免低体温发生率。新生儿在来到自然环境前,一直处于37 ℃左右的子宫环境,出生后具有显著温差,加上剖宫产分娩的新生儿没有经过产道的挤压,瞬间来到这个世界,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去适应周围的环境。因新生儿出生后丢失大量热能,导致显著降低皮肤及体表温度,在新生儿出生24 小时内经常出现低体温,产妇身心暖和,体温维持在大概37℃,可通过直接传导等方式将体温传导给怀中婴儿[5]。因此,袋鼠式保暖能够加快复温,使新生儿维持合适体温。除此之外,若新生儿处于低温或寒冷状态下,会有很大的概率发生低血糖,影响因素为低新生体温儿无法满足体温调节[6]。同时母体皮肤接触通过气味、触碰及体温等感官刺激,使迷走神经反射受到强烈刺激,诱发分泌催产素,不断升高产妇的乳房皮肤温度,给予新生儿更好的温暖[7]。

新生儿生长环境从子宫内到子宫外的变化会使新生儿产生应激反应,可刺激其体内儿茶酚胺和皮质激素的分泌,导致其出生后长时间处于觉醒状态,这种状态比睡眠状态更消耗能量,新生儿俯卧于母亲胸前,能够听到母亲的心跳,有利于新生儿进入深度睡眠,深度睡眠可以帮助新生儿保存体温、减少热量的消耗,保存热量[8-9]。剖宫产术后,母亲和新生儿均处于应激状态,袋鼠式保暖能够给母婴提供持续的皮肤接触,使新生儿情绪趋于稳定,更容易进入深度睡眠状态。

剖宫产手术对母体精神和肉体上都是个创伤,加上担心自我身体的愈合和新生儿的健康,故剖宫产术后的母亲情绪更容易波动,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的情况。袋鼠式保暖拉近了母婴的距离,加强了母婴间的沟通,增进母婴间的感情,从而转移了母亲的注意力,使母亲沉浸在育儿的美好氛围中,减轻母亲的焦虑情绪[10-12]。

母体袋鼠式保暖作为一种高效、经济的护理方式,通过对新生儿与产妇的综合利益进行考量,能够有效对新生儿低体温情况进行良好预防,实现优质护理[13-14]。本次试验主要对剖宫产术后应用常规产科护理与袋鼠式保暖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Sp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率、体温、睡眠时间、母亲焦虑程度、家属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可见,袋鼠式保暖的护理效果更佳。

总而言之,将袋鼠式保暖应用于剖宫产术后的新生儿,有利于维持新生儿体温,提高新生儿自我安全感,延长睡眠时间,保证新生儿睡眠质量,缓解母亲焦虑情绪,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几率,提高家属满意度,从而提升护理质量,有临床实践价值。

猜你喜欢
袋鼠体温剖宫产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剖宫产和顺产,应该如何选择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剖宫产之父
袋鼠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
我自己可以做
袋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