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几点体会

2020-12-16 03:00段三寿
写真地理 2020年38期
关键词:生活化小学数学

段三寿

摘 要: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将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从周围的生活环境中发现数学知识,并积极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变抽象的数学知识为具体的生活场景,充分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使学生易于学习、乐于学习。

关键词: 小学数学;生活化;探索和总结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38.173

“数学生活化”教学可以概括为数学教学内容从生活中来、教学情境生活化、数学学习生活化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变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内容?多年来很多教育工作者进行了探索和总结,以下是笔者在自己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总结:

1 挖掘生活素材,针对性引入数学问题

教师在教学前应该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积极引领学生走进生活,给学生安排一些简单、操作性强的课前预习活动,引导学生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素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課堂学习的兴趣。比如在教学“24 计时法”一课时,在课前,教师让学生搜集了火车票、手表、喜爱的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等有时间的物品,利用这些物品,让学生先观察上面的时间,通过对所搜集的“时间”的总结,认识到一天有24小时。在学习“小数的认识”时,带领学生去超市观察各种物品的标价并搜集一些超市的购物小票,辨识上面的小数。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源于生活。

利用生活中实际事物,针对性地进行数学问题的提出。学生在这种生活化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以此来更好地促进自我发展与完善。例如,在对“圆柱和圆锥”进行认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或是常见物体的圆面。这时,在生活经验积累下,学生就能够广泛的对此问题进行思考和回答,不同学生往往存在不同的答案。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事物进行联想性思考。学生就能够及时告诉老师有些雪糕筒是圆锥体,而水桶则是圆柱体的。这时,教师在进行联想性教学的基础上可以向学生提出,为什么雪糕筒的底面不设计成方形而设计成圆形?圆柱体和长方体之间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有什么差别?这种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设计,能够让学生在自身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的过程中来加强思维发散,积极探索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联性,并以此更好实现学习兴趣的提升。

2 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让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部分学习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关联性不强,这就导致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存在各种问题,难以理解问题设置的情景,对于具体数据内容识别不清。为此,教师就需要及时对数学教材内容进行改变,在体现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改善当前的生活化氛围创设,将数学知识放置在学生熟悉的生活化场景中进行分析,以此来加强学生的熟悉感,从而能够更好地提升学习兴趣。小学应用题的生活化教学,就能够让学生体会到解题过程中的亲切感,并在基于数学应用范围较广的基础上来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教学。例如,教师可以将数学应用习题内容:“王叔叔购买债券5000元,正好占王叔叔全家债券购买总额的5/11,问王叔叔家一共购买了多少元的债券?”这种问题情境与农村学生实际生活的关联性较低,学生在自身生活环境的基础上难以进行理解,为此教师就可以结合知识内容对文本进行改编:“我校一共有4200名学生,其中女生占其中的3/8,问我校男生一共有多少人?”这种应用习题实际内容的设计具有一定的生活化气息,使得学生在实际讨论的过程中能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来实现思维发展,继而利用发散思维能力来更好地进行解题。

3 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方式生活化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需要一定的想象和逻辑思维能力。而小学生的思维往往更形象和直接,为了使学生轻松地理解和掌握数学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从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从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教师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合适的生活现象,在课的开头创设生活情境,把数学知识和问题还原到生活现象或具体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进入数学的学习。另外,可以辅助采用一些生动、形象、直观的现代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生活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教材尤其是低年级教材注重把例题改变为生活场景或具体画面,希望达到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生活背景中学习数学的目的。

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生活现象和情境的应用。如在学习“面积单位”时,我让学生拿着测量工具实际测量课本、书桌等的面积,并组织学生想办法来估算操场面积和周长;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时,让学生收集包装盒、积木、魔方等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通过实际物体,对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面、棱、顶点,有了形象直观的认识,并让学生通过实际物体自己计算表面积、体积。实践证明,通过实际的测量,学生能够很容易理解,记忆也很牢固。

4 回归生活,数学应用生活化

生活既是数学学习的起点,又是数学学习的归宿。数学教学应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不仅要把生活引入数学课堂,还要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学以致用,挖掘现实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及时地用于现实生活中,让数学学习更加形象化、生活化。例如在教授完“不规则物体体积”后,让学生自己测量石块的体积和各种形状的容器的容积。学习了《求平均数》后,让学生自己计算出自己上学期的平均分、任意几个同学的平均体重等。在教授认知时间的教学后,让学生同父母一起做个漂亮的钟面,不仅能与家长亲切互动,还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将生活与数学知识有机结合,真正体现了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综上所述,我们要在实际教学中,将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从周围的生活环境中发现数学知识,并积极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变抽象的数学知识为具体的生活场景,充分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使学生易于学习、乐于学习。

猜你喜欢
生活化小学数学
初中写作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生活化练笔为小学生写作插上翅膀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