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合作教学实践探究

2020-12-16 03:00杜军亮
写真地理 2020年38期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策略探究核心素养

杜军亮

摘 要: 新课标教学理念的持续推行,不仅让教师注重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同时对自身的实际教学能力提升有了更多的思考和研究。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研究高效课堂构建、高效教学实现的路途上,对合作教学策略的应用必不可少。本文就结合笔者自身教学经验,从科学分层,合理分组;选定组长,科学分工;因地制宜,布置任务;结合过程,综合评价四个方面谈谈小学信息技术合作教学法的应用过程。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信息技术;合作教学策略;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B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38.196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且尤其强调实践操作,而小学阶段的信息课堂上作为学习主角的小学生,他们的自制能力较差,所以容易出现课堂学习氛围不热烈甚至不融洽的现象。为了解决此问题,同时让教师实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对此门学科的学习非常适合以合作学习活动参与形式进行,教师依托于活动项目主题或课堂任务进行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对合作教学策略的研究和应用,不仅是教师践行新课标教学理念期间对学生信息素养发展的负责,更是对自身专业能力成长的负责表现,现实意义明显。

1 科学分层,合理分组

学生能够合理分配和使用时间与精力,是小学信息技术合作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标志。如何高效利用学生资源本身,让学生为高效学习的环境建设出力的同时获益最大,是教师应当思考的首要问题。不同信息素养的学生有不同的课堂学习需求,而教师要做的,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素养和发展需求,将学生进行科学分层,合理分组,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合作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奠定基础。

例如,教师教学“幻灯片的修改和调整”期间,就根据学生的测验成绩和课堂表现等,进行了信息素养、课堂合作能力、反应能力、实践速度等方面的详细数据整理,并对学生进行了针对合作学习模式的必要简单讨论。同时,教师发展,不同性别的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持续学习能力不同;且不同学生对于教授其他学生的看法不一。因此,教师不仅依据学生的性格、成绩等不同进行合理分组,保证每个小组中都有男女学生,同时还为学生做思想工作:“复习的最高效手段,就是教别人一遍。”因为对于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他们需要通过充当小老师来教授同学,实现最高效的即时复习;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则需要在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充足的辅助资源帮助下,实现课堂上的学有所得,所以教师将学生分组后,学生都能互帮互助实现共同提升。

2 选定组长,科学分工

分组合作教学有效性的体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责任担当,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为了完成任务,小组的每个成员都应积极努力完成自身所承担的工作,同时能够主动协助其他成员。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维护课堂秩序。所以,让每个小组选定自己的组长,组员服从小组长的管理和安排,而组长对教师负责,可以一举两得,既能维护课堂秩序,又能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让小猫动起来”一课时,就结合了上一节课的教学经验,在学生针对课堂任务进行实践学习的开始,首先让学生从自己的合作伙伴中选定一位组长。“我们有问题,可以首先向组长提出,但是我们在实践课堂任务的时候,也需要服从组长的安排,看哪个小组可以合作成功,好不好?!”“好。”学生表示同意。最重要的是,教师教授组长管理组员的方法,根据任务的实践步骤,可以让组员负责不同模块,或者让组员针对难度较高的操作过程互相检查。另外,小组长可以提前确定好小组成员的角色,以及他们在小组内具体的职责,责任具体到个人,如设定“检查员”、“记录员”、“发言员”等角色。每位学生在实践期间,都有重要任务,这样,学生都有自己的位置,合作学习效率自然提升。

3 因地制宜,布置任务

小组合作教学活动开展的核心是教师布置的课堂任务。布置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各小组是否有能力完成,否则会直接影响小组成员学习的积极性,进而降低课程教学效果。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对教学任务主题进行合理设定,对任务内容进行清晰阐述,从而提升合作教学效率。

例如,教师在教学六年级编程部分的“让角色自然地迈步”时,就结合学生在四年级和五年级学习过的关于三角形和四边形等图形理解基础,以游戏编程的任务,让学生用LOGO绘图命令指挥小海龟行走“图形的绘制”。同时,教师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实践任务的兴趣,还为学生首先展示了小海龟正确按照正方形路线行走的编程效果,而游戏形式的任务也在事实上让学生产生了主动学习的兴趣。从另一方面来看,教师让学生进行合作实践,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初步实践和多次实践。如学生甲在A小组合作中操作速度快且正确率高,在课堂上进行了“三角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的绘制编程。课堂任务的布置符合学生实际能力和发展特点,是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高效合作学习的重要基础。

4 结合过程,综合评价

学生学习信息知识、发展学科素养要求学生具有自我管理的能力,能够正确认识与评估自我。所以以学习成果为单一评价方式的手段在新课标教学理念指导下的合作教学中并不适用。评價的目的是对学生能够看到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劳动被肯定,能够看到自己的付出有价值,并能感到学习可以获得尊严。因此,教师有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的努力和成长得到学生所需的肯定和鼓励。

例如,教师在教学关于演示文稿的制作时,就对学生实践过程中表现的学习行为和互助行为进行了关注。教师不仅对学生进行课堂表扬,更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言对自己的组员或者组长表示感谢。教师赞赏这种感恩式的互评行为,这也是对全体学生努力过程的一种肯定。不仅如此,教师在学生实践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表现表示肯定。这种融合评价到教学过程中的行为,不仅为实现综合评价提供了帮助,更保持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

综上所述,将合作教学策略应用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在新课标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并对合作教法进行科学理解、灵活应用。科学分组是是是教学策略的重要开始,选定组长是保证课堂秩序的手段,合理布置任务是保证教学效率的基础,综合评价是合作教法应用的升华,教师为学生搭建高效学习平台,就是对合作教学策略的高效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亮.合作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08):226-228.

[2] 耿幸福.信息技术课的合作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4,16(02):18.

猜你喜欢
小学信息技术策略探究核心素养
对英语课堂实效性的反思与探究
浅谈创客教育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研究
谈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
浅谈少先队员荣誉感、 责任心的培养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