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转化医学理念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型研究生*

2020-12-17 01:30吴晓婷陈晓冰汕头大学医学院
教书育人 2020年30期
关键词:专业型导师医学

吴晓婷 陈晓冰 (汕头大学医学院)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亚健康群体也随之增加,人民群众对疾病诊疗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转化医学理念倡导将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相结合,能够满足现代和未来医学发展的需求,转化医学人才也成为国家重点培养的目标对象。培养高层次的转化医学人才,研究生阶段的教育起到了关键作用。如何在临床医学专业型研究生培养中融入转化医学理念,引导学生成长为兼具基础研究意识和临床诊疗技能的复合型转化医学人才,需要继往开来,从多方面入手去探索与突破。

一 转化医学理念的内涵与外延

转化医学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其源头可以追溯到1968 年The New England of Medicine 刊物上的一篇社论提出“bench-bedside interface”的说法,1992 年,Science 杂志中一文提出“bench to beside”的概念,即“从实验室到病床”,1996年,The Lancet 杂志中一文正式提出“Translational Medicine”——“转化医学”这一概念,受到学术界的密切关注。转化医学理念旨在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需求为导向,通过基础研究与临床医学的有机结合,将科研成果应用于临床诊疗,实现“实验室到病床”的无缝衔接,同时推动前沿性、创新性科研成果产出,形成良性循环。作为连接基础研究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转化医学理念的特色在于把临床上的问题放到基础研究中解析,并将科研成果进行转化,以提高研究成果的临床应用导向性,充分发挥新型医疗技术和药物的作用。现代医学发展的规律表明,未来医学的长远建设不能仅靠单一学科的成熟发展,需要多学科交叉结合,方能事半功倍。运用转化医学理念发展现代医学,既有效缩短了从科学研究到临床运用再到产业化的过程,也拓宽了基础研究的覆盖面和适用性,有助于推动创新成果产出转化。

转化医学理念对我国的临床医学专业型人才教育改革也具有里程碑式的启发意义。现阶段,我国的临床医学专业型研究生教育作为一类新兴的人才培养类型,其培养模式较为定向,未能紧密跟上现代医学的前进步伐,临床工作者攻克疑难杂症的进展也较为缓慢。因此,需要运用转化医学理念,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成为集科研思维与临床技能于一体,适应特定岗位的高层次复合型转化医学人才,为我国医学事业的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积蓄强大后劲。

二 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不足

现阶段我国的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主要分为两大类:学术型与专业型,二者的培养重点有所不同,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更侧重于理论基础和科研教学,以培养科研人才为目标;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多集中在临床实践技能训练,专业型研究生需要接受不少于33 个月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这意味着学生需要长时间在医院各临床科室间进行轮转,密集的临床工作让其能投身到实验室开展科研的时间大幅压缩,在临床技能得到提高的同时,这类研究生群体在基础研究方面受到的锻炼和培养相对不足,在遇到临床问题时,容易局限在传统临床经验的框架中,缺乏深度思考的科研思维,难以打通研究到临床运用的“最后一公里”。

此外,临床医学专业型研究生的导师或导师组成员大多是临床一线的医务人员,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往往侧重于某个专科领域或学科方向的临床技能训练,教学趋向于碎片化、单一化,多依赖于老师们直接传授知识和经验,而非学生自主获取;加之医院各科室之间联系有限,不同学科间缺乏密切的交流合作,导致临床医学专业型研究生虽掌握了临床技能,但对临床病种产生的机制和原理等方面并不全然通晓,从临床实践中捕捉到科学问题的敏锐性也相对较低。学生们的研究成果大多仅体现在发表SCI 论文或者参与项目建设方面,研究成果与实际运用明显脱节,难以产生临床效益。医学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新生力量的接棒,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临床医学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引导学生成长为复合型转化医学人才,将来才能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三 运用转化医学理念开展“临床专硕”培养的思考

我国现代临床解剖学奠基人、中国数字人和数字医学研究倡导者钟世镇院士曾指出:医学有“救死扶伤”的任务,在以往科研成果中,所体现的如何“治病”、如何“救人”,都寓有较明显的转化医学意识。转化医学是跨专科、跨行业、跨单位大协作,才能发挥效能的系统工程。因此,运用转化医学理念来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型研究生,需要从多方面数管齐下,对软硬件条件进行完善。

第一,打造转化医学研究平台。转化医学具有跨学科、跨行业的鲜明特点,打造转化医学研究平台,打破以往课题小组单打独斗的模式,汇集不同交叉学科的团队,与理工药化等相关专业的成员合作设计科研选题,通过不同学科、专业间研究生的集思广益,能够发挥各方优势,攻克科研难题;另可充分依托研究生所在规培医院的公共实验平台,鼓励临床医学专业型研究生参与不同科研团队的实验操作,培养其团队意识和创新意识,进一步提高基础实验能力。

第二,创新交叉学科导师培养机制。临床医学专业型研究生的导师一般为临床一线的工作者,教学方面以临床带教为主,由于身兼繁重的临床任务,导师往往难以兼顾基础理论和实验教学,学生在遇到临床问题时,只能凭借导师传授的知识和经验来应对。交叉学科导师协同培养可以改善此类现象,如由临床领域的导师和基础学科的导师共同进行教学,在研究问题时能够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切入给予研究生指导,帮助其打破现有科研思维的桎梏,激发其创新思维。

第三,建立常态化学术交流模式。医学事业是不断发展的,研究生需要常学常新,才能跟上时代的节奏。培养单位可以多为研究生创造学术交流的机会,如多举办学术讲座,请各专业领域的名师分享经验成果,让研究生们及时获知前沿医学动态;提供研究生外出进修的机会,以汕头大学医学院为例,定期与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荷兰格罗宁根大学、西澳大学等海外知名高校开展短期交流合作,帮助研究生们拓宽国际视野,了解更多临床医疗模式,在实验室学习中养成科研思维,提高临床综合素质;此外,学院定期举办Research Day 学术比赛活动,以研究生为主要对象,开展壁报比赛和演讲比赛,并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给予点评建议,为研究生提供高层次的交流平台,加强不同学科和专业间的互动。

第四,打造“基础——临床”整合课程。课程设计是研究生教育阶段的核心环节,传统的研究生课程设计注重学科知识的专业性与独立性,教学内容趋于应试化,学生虽能牢记知识点,但在实际生活中难以灵活运用。临床医学专业型研究生对医学理论和基础研究的掌握相对较为薄弱,可以通过整合课程来补齐短板,如将人体结构、基础实验、疾病机制、治疗方法等内容梳理成系统模块,打破学科界限,同步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教学,将各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辅以医学人文内涵整合、大学英语——医学学术英语整合等课程,兼顾医学教学的多样性和社会性,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第五,实施问题、病例导向式课堂教学。传统的临床医学专业型研究生课堂以说教式教学为主,难以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可以实施以问题或病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采取问题导向式的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方法,由老师引导学生们自主思考,通过分组讨论和课堂汇报,促进思想火花的碰撞;此外开展CBL(case based learning)教学,以典型病例为分析对象,有助于深化研究生对临床疾病诊治的认识。这两种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自主为导向”,通过情景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养成“发现——研究——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对提升研究生的转化医学意识大有裨益。

转化医学理念是与现代医学发展并行齐驱的先进理念,与医疗卫生事业的长远发展息息相关。人才是第一资源,医学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研究生教育,运用转化医学理念培养出来的临床医学专业型研究生兼具扎实的学术与专业能力,能推动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深度融合,加速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和创新科研成果的转化。培养复合型转化医学人才任重道远,需从平台、师资、课程等方面对临床医学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进行逐层完善和改革,形成全面系统的培养体系,才能真正将这一理念转变为看得见、推得广的医疗科研效益,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猜你喜欢
专业型导师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方法探析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V eraW an g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数学课程设置
基于临床核心能力专业型护理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初步探索
DSK—1500CT专业型直喷烟机
医学、生命科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