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低剂量CT扫描对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

2020-12-17 04:36燕良斌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14期
关键词:扫描时间低剂量影像学

燕良斌

(鹤峰县中心医院放射影像科 湖北 恩施 445800)

近年来,在多因素的联合作用下,我国肺癌发病率已位居世界前列,因此肺癌的早期诊断和对症治疗,现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早发现、早治疗对肺癌患者具有重大意义[1]。为进一步体会低剂量CT扫描诊断早期肺癌的临床价值,特择我院2017年1月—2020年4月内95例早期肺癌患者展开研究,具体分析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遵从诊断措施差异原则分组,择我院2017年1月—2020年4月内的早期肺癌患者95例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45例):35例男性,10例女性,年龄58 ~82岁,平均(70.05±10.15)岁。观察组(50例):35例男性,15例女性,年龄58 ~81岁,平均(69.56±10.33)岁。用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资料,无显著差异,统计学不成立(P>0.05)。

1.2 方法

头部先入扫描仪,胸骨柄为定位点,指导其深吸气,后屏气开展扫描。低剂量CT扫描:机型菲利普16 排螺旋CT,型号:Brilliance 16;扫描参数:螺距1.375:1,矩阵一般以512×512,间距、层厚均为5mm,管电流、管电压分别为50mAs、110kV,扫描时间控制在10s。扫描完成后间距及层厚均为2.0mm,传输至工作站,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后观察肺部病变具体情况[2]。

隔3 天后按常规剂量CT扫描:参数设置:螺距、矩阵、间距、层厚均同上,管电流、管电压调整为100mAs、120kV,扫描时间6s,操作方法同上。

1.3 统计学方法

此研究借助SPSS16.0 统计软件,各组数据服从方差相同的正态分布,P<0.05,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结节检出情况相较

数据示:观察组结节数量较多(38vs7),且结 节 平 均 大 小(3.55±0.25vs3.00±0.12)、 最 大直 径 较 大(2.99±0.63vs2.10±0.12), 最 小 直 径(0.23±0.02vs0.66±0.12)较对照组小,P<0.05。

2.2 两组CT剂量情况相较

观察组最大有效辐射剂量、CTDIw、DLP 及扫描球馆电流与时间乘积分别为0.75±0.11mSV、1.62±0.45mGy、42.36±9.15、21.12±8.15mAs 各指标剂量均较对照组低,P<0.05。

2.3 两组 CT征象相较

观察组(n=50):分叶征21例,占比42.0%、毛刺征15例,占比30.0%、空洞征12例,占比24.0%、胸膜凹陷征2例,占比4.0%。对照组(n=45):分叶征20例,占比4.4%、毛刺征8例,占比17.7%、空洞征10例,占比22.2%、胸膜凹陷征7例,占比15.5%;数据示:观察组低剂量下,CT象征较明显,但两组数据相较,无显著差异,P>0.05(χ2=0.2575、1.9282、0.0421、3.6876)。

3 讨论

肺癌属于呼吸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病情较严重,但早期发病并没有显著的临床症状,因此当患者呼吸道出现症状时,疾病已发展至进展期,部分患者5年内生存率一般在12%~15%,因此尽早诊断并接受对症治疗至关重要。数据显示,早期发现肺癌并开展对症治疗,5年内患者生存率高达65 ~70%[3]。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影像学技术现已成为临床诊断肺癌的重要措施。随着CT技术的发展和完善,CT扫描被临床主要用于肺癌疾病的诊断中。经临床研究证实,CT技术具备高密度、高分辨率等优势,因此诊断灵敏度显著较传统X 线检查高[4,5]。后期通过数据重建技术,可确保临床医务人员全方位对病灶部位进行观察,从而进一步精确定位肺癌并定量诊断。

综上所述,对早期肺癌患者开展影像学诊断,建议进行低剂量CT,检出率高、图像质量佳,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扫描时间低剂量影像学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中参数优化MRI的应用有效性和临床指导意义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人工智能研发新核磁共振以缩短扫描时间
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在诊断急诊肺动脉栓塞中的临床价值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腹部中的应用
急性脑梗死全脑CT灌注成像扫描时间优化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