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家庭农场发展研究

2020-12-17 14:13李少武
广东蚕业 2020年11期
关键词:农场主农场家庭

李少武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家庭农场发展研究

李少武

(黄冈师范学院商学院湖北黄冈438000)

家庭农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现阶段家庭农场既表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和较强的竞争力,也面临产品选择困难、生产成本高、生产资金短缺和科技运用能力不足等问题,亟需通过创新提质增效,国家财政支持和金融扶持,助力家庭农场发挥应有作用。

乡村振兴;家庭农场;问题;对策

目前,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调整和转型农业产业结构;而在人口自然增长放缓情况下,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稳步提升,导致农业从业人员数量减少;加之现阶段实施的家庭生产经营土地 “三权分置”政策,限制农业经营规模扩大,使我国需要通过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1]。作为新型经营主体之一的家庭农场无疑是适度规模经营的适当形式,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作为湖北省第7批博士服务团成员,在挂职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金融办期间,对秭归县13家家庭农场进行了多次深入走访调研,形成了对家庭农场发展的若干想法,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家庭农场生产经营现状

秭归县位于湖北省西部,地处长江西陵峡畔、三峡工程坝上库首,是著名的“中国脐橙之乡”。随着秭归县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脐橙和生猪养殖逐步成为当地经济支柱产业,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增色不少。走访的13家家庭农场中有7家种植类家庭农场、4家生猪养殖类家庭农场和2家种养结合类家庭农场。其中,7家种植类家庭农场又细分为5家集成种植类家庭农场、1家粮食种植类家庭农场和1家药材种植类家庭农场。现按照设施和机械设备投入、雇佣工人、家庭农场主自身情况等简要介绍如下。

根据调查,秭归县家庭农场设施和机械设备投入较高,目前还未到达峰值。最近几年脐橙价格比较高,脐橙种植类家庭农场的设施和机械设备投入最为积极,对于种植设备、采摘设备,尤其是存储设施和设备进行了大量长期投入,多达95.7万元/户。养殖类家庭农场对养殖基地用房、配套大棚和沼气池等设备的投入,也累计达70.23 万元/户。由于存在猪周期,养殖类家庭农场的投入也随之发生巨大变化。粮食种植类家庭农场为60.3万元/户。药材种植类家庭农场只有23.5万元/户。不过,设施和机械设备的大幅投入,挤占了家庭农场本就不多的资金,并且没有办法进行抵押贷款,影响后续投入。七成多的家庭农场都表示预期相关机械设备投入后,只会保持必要的更新,不会再大规模投入新的机械设备。

家庭农场从业人员主要包括家庭农场主及其家庭成员、长期工和短期工。根据调查,少数家庭农场长期雇佣工人,平均2.13 人/户,大多在种植或收获季节性雇佣短期工人,平均达15.37 人/户。同时,家庭农场雇佣工人多与政府脱贫政策有关,即家庭农场享受政府无息财政补贴,并雇佣超过市价的贫困户以务工收入带动贫困户增收和相应生产技能学习等。长期雇佣工人年均报酬为2.75 万/人,短期工人随着工种、技能、劳动强度不同差异较大,如脐橙采摘多为150~180 元/天,而平时田间劳动多在100~120 元/天,农机人员等技术岗则可以高达270~320 元/天。家庭农场户均劳动报酬支出为10.12 万元/年,占其生产成本的25%。同时,几乎所有家庭农场主都表示农村用工困难,年龄多在50 ~60 岁及以上,用工成本不断增加,增加了家庭农场农业生产成本,且影响了其扩大再生产意图。

家庭农场主是家庭农场的主要决策者,是家庭农场发展的关键所在。根据调查,家庭农场年龄主要在30~50 岁之间,占82.3%。同时,部分高学历、高素质的青年在新老交替过程中也加入了家庭农场管理,说明家庭农场这一模式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家庭农场虽然收入波动较大,但是整体趋好。调查发现,脐橙种植类家庭农场收入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天气、降水、霜冻等影响,但整体收入较高,大都有1.2~1.6万元/亩的净收入。生猪养殖类家庭农场从长周期看净收入不错,但受猪周期影响较大,2018年普遍亏损严重,而2017年、2019年则收入很高。粮食种植类家庭农场、药材种植类家庭农场和种养结合类家庭农场收入不高但相对稳定。从较长周期看,家庭农场收益不同且有正收益,都比分散经营有更高回报,说明家庭农场具有一定竞争力。

2 家庭农场生产经营的主要困难

尽管家庭农场是新型经营主体的代表,也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家庭农场也在产品选择、成本、资金和科技运用等方面也面临诸多挑战。

(1)家庭农场面临严重的产品选择困难。当前,农业生产的核心问题主要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2]。单一种类和品质差的农产品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与区域性资源相适应的高品质农产品才能获得高的综合效益。不过,调研发现,七成的家庭农场囿于自身素质限制和信息局限,对市场变化缺乏足够认识,往往只愿意从事原有单一种类或低品质农产品生产,即便不足三成的家庭农场愿意调整产业结构,也往往并不是基于对专业性农产品规模、技术、管理和自然环境的了解,而主要依据当前一段时间农产品的市场价格。这种微观层面的单个家庭农场选择叠加的后果极容易形成某一农产品周期性的供过于求,进而造成家庭农场的经济损失。同时,家庭农场主并不十分关注产品品质,使用农药、化肥等比较粗放,产量最大往往是其最主要诉求。

(2)家庭农场大多生产经营成本居高不下。由于我国实行单一家庭为基础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的土地是通过村民流转来的,而我国人多地少的现状必然导致家庭农场土地流转价格普遍偏高[3]。调研发现,家庭农场流转土地价格一般在400~500 元/亩的水平,土地租金占家庭农场生产成本超三成。同时,家庭农场用工工资水平一直较高,普通农民一天工资在100~150 元/天,而有较高强度或有一定技术水平农民的工资可达300 元/天,加之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降低了劳动效率和质量,间接增加了用工成本。此外,农业生产所需的化肥农药等农资成本也因环保等原因有所上涨,增加了家庭农场的生产成本。

(3)家庭农场普遍存在生产资金短缺问题。由于家庭农场一般规模不大,普遍财务不规范、不透明,银行无法准确掌握其经营管理状况,难以对其进行信用评估并发放贷款。同时,家庭农场拥有的流转土地、自有的农业器械和生产设施等难以评估与抵押,往往缺乏担保机构担保,使银行难以给予其符合借贷标准的借贷产品和服务。同时,农业贷款不仅申请门槛较高,手续也比较烦琐,操作过程漫长,发放额度一般较低,难以及时解决农业生产资金缺口。调查发现,超过七成以上的家庭农场有生产资金短缺却难以获得资金支持。即便不足三成家庭农场获得了农业贷款,也只是缓解资金短缺,无力从事农业长期扩大再生产和产业结构调整。

(4)农业科技运用比较欠缺。家庭农场主虽然具有较高的学历和素质,但是往往更愿意重视市场和实践,对农业培训和学习有一定的抵触心理。同时,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和少作为也导致家庭农场主认为农业科技多是纸上谈兵,无法与市场和实际相结合,针对性差。调查显示,近六成家庭农场主表示,农业科技培训和农技人员关于新品种、新技术的指导大多夸夸其谈,实效性差。同时,近八成家庭农场主表示农业技术推广得不到系统支持,可能其效果不错但是并不能真正指望其全部发挥,往往不如不进行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创新。

3 应对策略

家庭农场的发展是一个系统且庞杂的过程,需要政府和家庭农场主主体共同努力解决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主要路径选择有如下几点。

(1)家庭农场经营者创新发展和提质增效。随着电子商务发展,家庭农场经营者可以积极适应线上市场营销模式,通过品牌电商、微信朋友圈、自媒体和电商直播等,打造农产品品牌和拓展销售渠道,有效实现小生产和大市场的对接。家庭农场要加强对专业性农产品规模、技术和管理的认识,并增强对专业农产品市场的洞察力度,生产具有区域特征、较高品质、较好品牌且市场反应良好的特色农产品。家庭农场还要充分重视农业科技,通过科技提质增效,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4]。

(2)国家加大对家庭农场经营者的财政支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财政实力也随之提升。要建立与财政收入相适应的支农惠农稳定增长机制,将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作为重要帮助对象,并加大对农业科技、“互联网+农业”类模式等的支持力度。政府还要积极引导农村金融机构加大对家庭农场的信贷支持,积极发展农村小额信贷金融机构,成立政府担保机构,尽量增加家庭农场融资供给[5]。积极支持发展全方位、“一站式”农业保险服务,并因地制宜地探索符合当地特色的险种;加大对农业保险投入,制定具有普惠性的产品和较高赔率,解决生产过程中自然灾害等造成的损失。同时,采取“保险+期货”等农业金融创新模式,提高农业应对周期性价格波动的能力。

(3)通过发展农业培训和运用社会化服务提升科技。农业科技培训是培养新型农民的关键,是培育家庭农场主的主要途径,更是运用农业科技的重要环节。农业科技培训需要配备具有市场意识和实践经验的农业科技人员,推广具有市场前景且符合当地环境的农产品,并采取长期培训和持续辅导的方式,不断巩固科技推广效果。同时,社会化服务对于科技运用十分关键[6]。家庭农场主往往单枪匹马进行产业升级,往往事与愿违。因此,需要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和社会团体对农业提供社会化服务,进而为科技运用提供系统性支持。

[1]邹心平.论家庭农场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中的主体地位[J].求实,2017(2):84-96.

[2]陈训波,朱文.农业供给侧改革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研究——基于四川的调查分析[J].农村经济,2017(8):108-114.

[3]王振,齐顾波,李凡.我国家庭农场的缘起与发展[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2):87-95.

[4]夏青松.电子商务环境下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以宿州市为例[J].绥化学院学报,2017,37(9):11-13.

[5]邹福阳,张文玉.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家庭农场融资问题研究[J].当代经济,2017(28):69-71.

[6]屈学书,矫丽会.我国发展家庭农场的优势和条件分析[J].经济问题,2014(2):106-108.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三权分置’改革下湖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效率改进研究”(18Y154)

10.3969/j.issn.2095-1205.2020.11.20

F83

A

2095-1205(2020)11-40-02

猜你喜欢
农场主农场家庭
农场假期
农场
Farmer Rescue营救农场主
家庭“煮”夫
吴灵敏:爱折腾的农场主
恋练有词
一号农场
我的青春不迷茫——访90后女农场主谌海露
丰收的农场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