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猪伪狂犬病的诊断及防治

2020-12-17 14:13朱再良
广东蚕业 2020年11期
关键词:狂犬病毒种猪狂犬病

朱再良

探究猪伪狂犬病的诊断及防治

朱再良

(湖南省双峰县石牛乡动物防疫站湖南娄底417709)

文章围绕猪伪狂犬病的相关概述、目前我国养猪场疾病诊断与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完善养猪场疾病诊断与防治的有效途径,从而为乡镇与猪场兽医工作者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与防控技术。

猪伪狂犬病;防治;诊断;措施

伪狂犬病是病毒性疾病,其临床症状随感染猪的年龄而异,此疾病是危害全球养猪业的重大传染病之一。大多数国家(西欧和北美)都采取措施清除此病,甚至有些国家已经成功清除。但对大多数亚洲国家而言,伪狂犬病仍是令人头疼的地方疾病。为了保障人们的肉类消费需求,相关生物防疫者对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一直非常重视。自20 世纪80年代以来,伪狂犬病便开始在我国大范围内蔓延、流行,使猪场生产成绩下降,严重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近几年,我国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国内防疫净化标准,制定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流行病防疫措施,对猪伪狂犬病进行相应的有效控制。

1 猪伪狂犬病相关概述

1.1 猪伪狂犬病的危害

该病毒对动物的感染谱非常广,对绝大多数哺乳动物都有易感性,牛、绵羊、犬、猫和兔都比猪易感,这些动物感染后均以死亡而告终,猪是PRV感染后唯一可以存活的物种,也是伪狂犬病病毒唯一的储存宿主,猪伪狂犬病病毒只有一种血清型,世界各地分离的毒株呈现一致的血清学反应,不同毒株的毒力差异很大。猪伪狂犬病能够使生猪的生产性能大幅度降低,导致公猪不育,导致母猪繁殖障碍:流产、死胎、分娩率降低,仔猪1~15 日龄:神经症状,发热≥41 ℃,呕吐,呼吸困难,震颤,运动失调,昏迷死亡,15 日龄~3月龄:神经症状,发热≥41 ℃,厌食,呕吐,流鼻水,呼吸困难,流涎,震颤发病甚至死亡,生长育肥猪:肺炎,通常并发细菌感染,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厌食、精神不振,给养殖业主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我国畜牧业较为发达,部分地区猪群密度较高,受猪伪狂犬病的影响较为严重[1]。为了控制猪伪狂犬病对生猪产业的危害,我国大范围推广基因缺失疫苗进行免疫接种,避免该疾病大规模肆虐。然而自2011年以来,我国各地猪场多次爆发变异猪伪狂犬病,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1.2 猪伪狂犬病毒形态及其传播特征

猪伪狂犬病毒属于DNA病毒,呈椭圆形或圆形,成熟时病毒外部会生有囊膜,纤突的直径在150 nm左右。猪伪狂犬病病毒具有4个结构单元的感染性颗粒,主要由核衣壳、病毒核酸、纤突、囊膜等物质组成。该病毒遗传物质是由DNA与蛋白质环绕而成,在显微镜观察下呈晶格状排列。猪伪狂犬病毒的囊膜表面具有不规则的纤突组织,具有一定的感染性。2004年,国外科学家对猪伪狂犬病毒进行了基因序列分析,实验结果发现该病毒具有gE、gI、gD、TK毒力基因,其中TK是毒性的主要来源基因,如果TK基因失活,会大幅度降低猪伪狂犬病毒的感染性。

猪伪狂犬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的方式进行传播,一头病猪可以向外排出105.3TCID50的病毒,病毒可以通过飞沫等媒介排出体外,进而进行感染。被病毒污染过的饲料、饮水都会具有传播特性[2]。通常情况下,病猪主要表现为扁桃体水肿、化脓、出血、溃疡,甚至形成伪膜,肝脏、心肌呈白色条纹状坏死。近几年,我国多处养猪场发生猪伪狂犬病毒,主要是因为潜伏期的病猪体内神经系统存在病毒基因,在寒冷的情况下会抑制病症的表现,不容易被及时发现。防疫人员在进行防控时,如果免疫程序和方式不当,盲目增加免疫次数,会导致免疫抗体接受率降低,影响生猪免疫接种效果。

2 猪场疾病诊断与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疾病防控理念不规范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部分地区在进行猪伪狂犬病净化过程中,由于防控理念不规范,时常出现毒株变异情况,给疾病防控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困难。一些商品灭活疫苗与实际流行的病株不匹配,难以对生猪疾病进行防控,导致病毒净化效果不理想。腹泻是猪伪狂犬病主要的病症之一,需要养猪场的技术人员制定紧急预防措施,对病猪进行及时处理,避免病毒进一步扩散。

2.2 疾病防控方式不科学

有些猪场在进行猪伪狂犬病净化的过程中采用血清循环方案,但是在实际操作很容易使病毒混入血清中,也会增加猪伪狂犬病毒传播率。同时,部分养殖场对因猪伪狂犬病致死的猪处理不当,在疫情暴发初期,没有进行严格的病毒普查封锁工作,进而导致伪狂犬病毒快速蔓延。一些养殖人员对伪狂犬病认识不足,在未诊断病原的情形下,采取不当的治疗措施,滥用抗菌性药物,增加了疾病的复杂性。

3 养猪场疾病诊断与防治措施

3.1 制定科学的免疫方案

想要切实有效地对猪圈狂犬病进行免疫净化工作,首先技术人员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和病株类型制定科学的免疫方案,对抗体检测结果进行验证,结合生猪养殖场的养殖规模,对公猪、母猪进行有计划的免疫处理,建议公、母猪加强免疫3~4 次/年。仔猪出生之后进行黏膜免疫(第1 天滴鼻),不能立刻进行肌内注射,以避免出现母源抗体干扰。如果生猪养殖场爆发大规模的猪伪狂犬病,还应在5周之后加强免疫1次。兽医防疫人员要落实生物安全措施,对生猪养殖场的鼠类进行严格的消灭处理,控制犬、猫、鸟类等其他生物进入猪场,避免生物携带病毒,造成生猪感染[3]。另外,养殖人员还应当加强日常的饲养管理,制定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案,及时补充生猪生长所需的营养,提高生猪的抵抗力与免疫力,预防疾病发生。

3.2 进行严格的血清检查工作

防疫人员要对猪群进行定期的免疫检测,对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猪采取相应的接种计划,禁止在养猪场内饲养犬猫及其他动物。同时,保证新种猪必须是从伪狂犬病阴性种猪场引进,引进时做好血清检查工作,淘汰带野毒的病猪。引进种猪之后要进行60 d的隔离饲养观察,观察无病症之后再进行集中饲养。另外,防疫人员要开展广泛的血清检查工作,对后备种猪、公、母猪每季度采血样进行抗体检测,对查出携带野毒阳性的病猪要坚决淘汰。

3.3 完善阴性场管理

为了保证猪伪狂犬病毒的净化效果,需要对生猪种群进行采血检测,对呈现出gE阳性的种猪进行隔离,保证3~4 周的检查周期,分两批次进行全部检验,建立新的无病种猪群,确保猪场的猪群全部呈阴性。通常情况下,如果采取检测淘汰方案,会严重影响生猪养殖场的经营效益,因此要结合养殖规模,对种猪群、仔猪群进行分批次的检验淘汰,在1~2年内(母猪)全面完成净化工作[4]。同时,防疫技术人员要按计划对种猪、仔猪进行后续的血清检查工作,将后备和自留培养母猪转入到肥育、种猪群。根据阴性场的长期净化方案,全面推行并总结净化工作的执行效果,了解养殖场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影响因素。另外,后备猪的引进与管理工作要经过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由专人进行饲养管理,在引进后的45 d内,需要再次进行加强疫苗处理,对隔离舍中的种猪群进行采样检测,全面剔除携带猪伪狂犬病毒的种猪。

3.4 免疫接种与免疫营养调控结合

乡镇兽医站与猪场防疫员在对生猪进行伪狂犬病防控时,要对断奶后的仔猪进行疫苗免疫接种,免疫1个月后再加强免疫1次。疾病防控人员在进行免疫营养调控时,要坚持保肝护肾、补肾固本,提高免疫力,增加抵抗力的技术路线,采用奥得曼A,按1%比例添加在猪饲料中,从而达到提高疫苗免疫水平和控制生猪继发感染的效果。

3.5 优化疾病防控工作体系

由于最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居民的肉类消费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养殖行业面临着严峻的发展危机,想要切实有效地保证猪伪狂犬病毒的防控效果,需要国家加大对生猪养殖行业的财政补贴力度,提高免疫技术研发资金支持。同时,进一步加强养猪场与乡镇兽医站的关系,相关市场监管部门要协助各乡镇兽医站的疾病防控人员全面开展净化工作,从源头上避免出现区域性交叉感染的情况,建立多方面协同的生猪养殖安全体系。

4 结语

为了加快猪伪狂犬病等的净化工作进度,巩固现有的免疫工作成果,需要政府加大资金支持,出台一系列的管理机制,规范生猪流通和检疫工作,全国各地的乡镇兽医站要规范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对养殖场进行科学的管理,剔除携带伪狂犬野毒的生猪,严格落实猪场内部的生物防疫措施,构建生物安全体系。另外,科研单位和企业要加大技术研发力度,积极利用国家的财政支持,研发具有针对性的猪伪狂犬病疫苗,逐步推进血清检查工作,控制带毒种族的跨越性流通,促进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的长远发展。

[1]何启盖,童光志,杨汉春,等.猪伪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净化技术及其应用示范[J].中国畜牧杂志,2015,51(24):68-74.

[2]袁红,练斯南,张衡,等.新型猪伪狂犬病流行情况及净化措施[J].中国动物检疫,2016,33(3):58-62.

[3]李达,马萍,汤德元,等.规模化猪场猪瘟和伪狂犬病的净化方案[J].畜牧与兽医,2015,47(7):119-123.

[4]王钊哲,舒相华,杨亮宇,等.云南省部分地区72家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净化效果分析[J].中国兽医学报,2017,37(4):597-600.

朱再良(1964- ),男,汉族,湖南双峰县人,大专,兽医师,研究方向:动物防疫。

10.3969/j.issn.2095-1205.2020.11.26

S85

A

2095-1205(2020)11-52-02

猜你喜欢
狂犬病毒种猪狂犬病
聊聊古代是如何防治狂犬病的
2022年中国种猪信息网全年计划
部分地区种猪跌破2000元/头
天邦股份种猪事业部
河南省猪伪狂犬病毒gE抗体监测分析
科学家找到抑制狂犬病毒关键“开关”
2020年种猪进口或创历史新高
打败狂犬病
论狂犬病病毒对人类危害
印度首现“无狂犬病死亡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