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12-17 14:13马延龙
广东蚕业 2020年11期
关键词:农牧业青海省农产品

马延龙

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马延龙

(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巴藏沟回族乡人民政府青海海东 810699)

青海省地域辽阔、气候复杂,农牧业是其重要的支柱产业。但是在农村经济管理中还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如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滞销等,都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青海省;经济管理;产业链;附加值;农牧业

农村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稳定的农业生产有效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而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产业链不完整,给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青海省海拔高,山脉多,气候条件相对恶劣,年降雨量普遍在400 mm以下,使农村的经济发展环境更加复杂。

1 青海省农村经济管理概述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发展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农业是国家的第一产业,是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没有稳定高效的农业生产,就不会有国民经济的大发展大繁荣。而农村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农村平稳较快发展,可以有效地稳定社会局面,促进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但是现阶段我国农村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困扰和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为了振兴农村经济,需要新方法、新思路,才能有效保证农村经济逐步走向繁荣和昌盛。青海省地处我国大西北门户,海拔高,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降水量少,西部较为干燥。气候以及水源限制,给青海省农村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因此在熟悉当地气候条件基础上,需要做好农村经济管理,确保农村能够有计划地开展农业生产工作[1]。

2 青海省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土地面积不足,增收困难

青海省的总面积居我国各省前列,但是由于该省海拔高,且属于半农办牧地区,可供耕种的土地相对有限,同时随着人类频繁活动,草场也逐步退化,农牧业的发展十分缓慢,机械化程度低,导致农民收入渠道较窄,这也是受当地气候条件因素影响。有限的土地和频繁发生的灾害,成为农民增产增收的主要障碍,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

2.2 农牧业生产能力层次较低

青海省农村地区农牧业基础设施较差,导致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足,受当地自然条件影响,水利设施老化严重,维护成本逐年增高,无法提升生产力,农产品无法形成规模,产业化程度不足,在市场上的占有率较低。总体而言,青海省自然条件相对脆弱,产业运行风险高,较多农民只可解决温饱问题。农牧业发展还处于较为原始的状态,综合因素决定了农牧业的生产能力层次低,制约了当地农业发展。另外,当地基础教育也无法和内地相比,人才储备不足,也是造成农牧业发展不足的关键原因。

2.3 农产品深加工水平不足

增加农业生产附加值,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当地农业生产对畜禽的数量和增长量较为重视,缺乏科学的生产规划方案,部门农产品加工方式单一,基本为零。农产品附加值低,总体利润不高,无法帮助农民获得足够的经济效益。多数农产品没有以品牌效益为依托,深加工水平明显不足,难以支撑整个农村地区的产业链。技术含量低的农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也不足,无法卖出好价钱,因此制约了农村产业链的发展。

2.4 产业结构简单,收入单一

青海农村的产业结构多是围绕农牧业开展,整体产业结构相对简单,抵抗风险能力弱。依靠第一产业发展导致农民的收入渠道单一,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很难规模化发展,对第一产业的拉动能力也不足。简单的产业结构限制了经济发展,近八成的劳动力都从事农牧业,企业劳动力不足,导致服务业无法形成规模化,这就无法对农牧业产生足够的拉动作用,使总体经济呈现下行的走势。可见产业结构简单,农民收入单一,也是青海省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更加需要优化产业结构,满足更多人的产业需求,增加农民收入。

3 加强青海省农村经济管理的对策

3.1 因地制宜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自然条件是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青海省要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积极推动改造环境,并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因此面对土地的不合理开发,牧场的不合理放牧等行为,农民更要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积极有效保护环境,减少水土流失,遏制土地沙漠化。只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才会有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因此需要充分发挥农村生态管理的积极作用,对参与生产的农民进行集中培训,使其认识到合理利用当地生态资源的重要性,积极提高其思想文化水平。并组织专家团队,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实地考察,实施必要的土壤改良、河道管理等。通过应用一系列措施,可恢复相关生态环境,为当地农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从而形成一整套措施和目的,帮助农民维护好当地的生态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创业活动,为农民增产增收。

3.2 合理规划,提升农业生产能力

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因此要提高当地群众的经济管理意识,使其认识到其对农业生产力的推动作用。需要在当地政府的牵头下,定期维护水利设施,确保其能够在农业生产中真正发挥关键性作用,并且根据农牧业生产规模,科学兴建水利设施,规划农业生产,合理地扩大生产,使农产品逐渐规模化,打造明星爆款产品,提升农产品的知名度,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推动力。另外,还要对农民进行经济管理培训工作,使农民认识到经济管理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更要坚定思想,合理规划经济活动,逐步改善当地创业环境,提升农牧业产业链总体竞争优势,积极做好农业生产力提升工作,使人们能够踊跃参与到经济管理中,降低产业链成本,打造高效的农业生产能力。

3.3 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打造明星产品

农产品的保存时间有限,产品价值容易受市场冲击。因此打造高附加值农产品,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产品保质期,可以将产品卖到全国各地,显著提升产品价值。这就需要开展农产品深加工,以促进当地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将当地有特色的农产品进行深度加工,如牦牛干,提升风味可以使其受到人们的欢迎,同时增加包装密封性,能够延长商品质量,大幅度提升保存时间,使产品能够更加适应超市等形式的销售模式。并且还要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宣传有一定市场的农产品,根据市场环境打造明星爆款,使当地的农产品通过深加工后获得足够的附加值和市场,从而拉动农业生产,使当地经济快速发展[2]。

3.4 丰富产业结构,拉动第一产业发展

单一的产业结构对经济的建设十分不利,为了使农牧业显著发展,可以通过发展旅游业和服务业,使农产品有良好的销售渠道,拉动当地经济发展。丰富产业结构,可以二次开发农产品,通过创新和改进产品,使其具备独特的风味,被大多数用户喜欢,打开销路。大力发展农产品食品加工行业,可以促进周边行业发展,如食品包装、农产品运输等,有效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对拉动地区内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具有积极作用。通过建立相对完整的产业链,能够帮助农村快速实现致富。

3.5 构建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体系

构建青海省农村地区经营管理体系,是提升管理质量的重要环节,可有效发挥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机构,这关系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程序,影响农村土地流转、承包等各项工作的开展。为更好地提升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水平,优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结构,依据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当地政府部门需构建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体系,消减相关管理机构,简化相关经营管理程序,确保提升经济管理质量。同时,政府部门需宣传相关法律,比如《农村土地承包法》《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等,强化广大农民群众的维权和守法意识,妥善处理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中出现的土地承包纠纷等问题,加强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包括财会人员、村组干部等,做好经营管理与新旧制度的衔接和落实工作,提高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人员的工作自觉性和规范性,保障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4 政府工作对农村经济管理的支持

政府需要为农村经济管理做好政策倾斜,论证并实施各个生态管理项目,如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做好兴建和维护工作,有计划开展财政支农,提高政府相关部门的办事效率,对于涉及的农牧业发展问题要谨慎对待。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帮助农民了解现代化商品交易的方式方法,如网络购物,可以通过网络将自家的农产品销往全国,开阔其事业,并做好扶贫攻坚工作,落实项目细节。还要出台地方性法规,对农民的自主创业给予政策支撑。可以为资金有困难的农户争取金融贷款,制定长期金融、政策扶植机制,确保有创业意向的农民有资金有项目,改变以农产品为主要收入的经济格局。让农民的收入多样化,并且提高农民的经济管理意识,加快农业项目落地,通过不断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保障农民积极地投入到生产中去,促进经济发展。

5 结语

青海省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十分复杂,需要结合当地实际环境,因地制宜做好经济管理工作。首先需要经验丰富、专业素质过硬的管理型人才队伍,使相关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在多重措施的综合作用下,青海省农村经济管理一定会更加科学化,保障农村经济的稳定和繁荣。

[1]张春海.青海省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6(19):283-286.

[2]星显珠.当前基层农经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J].农业工程技术,2018(26):14-15.

马延龙(1978- ),男,回族,青海平安县人,本科,农业经济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调研。

10.3969/j.issn.2095-1205.2020.11.51

F303

A

2095-1205(2020)11-105-02

猜你喜欢
农牧业青海省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青海省高速公路集中监控运营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青海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开幕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基于多种模式的内蒙古农牧业特色化研究
“无人机放牛”让农牧业走在时尚前端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图说:2019 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
青海省海南州诗歌作品小辑
克什克腾旗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