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探析

2020-12-17 14:13
广东蚕业 2020年11期
关键词:绿色生态农村

姜 雪

乡村振兴战略探析

姜雪

(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存在耦合关系。乡村生态振兴的提出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视野下乡村振兴的重大转向:乡村振兴是生态文明转型战略实施的重要载体。为此需统筹乡村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解决农村污染,形成绿色消费方式,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和服务,具备条件的地区要依托自身优势资源先行先试。

生态文明;乡村振兴;探析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尤其在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经济总量的不断上升,国内需求的日益扩大,为推进“三农”工作提供了很强的动力和机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明确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1]的总要求。可以看出党中央对于“三农”工作的全新思路与全新布局,乡村生态振兴目标的提出更是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视野下乡村振兴的重大转向。中国要美,乡村必须美;乡村振兴是生态文明转型战略实施的重要载体,建设美丽乡村是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

1 统筹乡村的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

1.1 统筹把握乡村振兴的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存在高度耦合关系,生态文明建设应当进一步探索贯穿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的具体路径,我国乡村“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乡村也要加大贯彻落实的力度,有效地将乡村振兴中生产、生活、生态等各因素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内容相衔接,致力于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同时在实施乡村振兴中也要更加重视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打造天蓝、水清、山绿、鸟语、蝉鸣的宜居村落,进一步改善农村的人居环境。

据此就需要统筹兼顾好乡村的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两项工作,既要使乡村百业兴旺,又要保护好乡村的生态环境,实现二者的“双赢”,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要高度重视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农业现代化,要有市场思维。因为产业关系到就业,就业关系到收入,没有市场前景好的产业,就会加剧人口特别是青年劳动力的外流,乡村振兴的目标难以实现。产业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而绿色产业是产业发展的关键,因此需要通过把握市场规律及实行绿色产业来推进乡村振兴,使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

1.2 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改革经营体制

主要举措如下。一是加快产业升级的步伐,对于高污染高消耗的产业要积极引导转型升级,增加科技在产品生产中的贡献率,生产更多的高附加值产品。我国已出现剩余农产品,广大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直线增长,但国内的绿色产品供给明显还跟不上,因此需要根据“三农”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和目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种养殖业,减少化肥农药饲料的使用和农业面源污染,着力生产市场上消费者需要的有机无污染的绿色农产品、特色花卉茶叶、生态肉禽等。二是具备相应条件的乡村在发展集体经济时要探索跨越发展、绿色发展的路径,而不能简单转移复制发达地区的落后产业,以防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一旦环境遭到破坏,最后必然得不偿失。三是依据乡村的自身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具体的“企业+农户”或“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新型模式,拓展与外部市场平台、市场主体、市场渠道的合作机制,从而形成稳定的“投资—供—销”等合作关系,持续稳定地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四是积极探索城市资本下乡,以弥补农业发展所需资金不足的窘境;同时鼓励市民下乡参与到现代化农业发展中来,市民对农产品的需求可以在这样的互动过程中充分表达,为农业生产提供需求方面的导向。

2 解决农村污染形成绿色消费方式

2.1 高度重视乡村环境污染问题

随着中国在全球经济体系的深度融入,乡镇企业进一步发展,但依然以简单加工制造业居多。这种较为粗放且污染高的发展模式,对东南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同时农村地区内需不断扩大,农民的消费能力进一步上升,在日常生活中消费的商品范围和数量大量增加,一些地方兴建各类工程建筑,随之而来的是农村的固体废料、生活垃圾也不断增多。由于农村的垃圾回收处理系统建设相对滞后,很多人也没有强烈的环保意识,导致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愈来愈严重,对此一定要高度重视。

通过整治乡村的环境污染、脏乱差等问题,形成农民的绿色消费方式,进一步改变落后的村容村貌,打造乡村生态宜居的优美环境,不仅有助于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而且具备条件的乡村还可以以此引进城市资本,鼓励市民下乡来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特色乡村餐饮业等。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鱼逐水草而居,鸟择良木而栖’,谁不愿意到绿水青山的地方来投资、来发展、来工作、来生活、来旅游。”[2]

2.2 解决农村环境污染与形成绿色消费方式的举措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进行接地气的宣讲,增强村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唤醒村民保护家园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家园的意识,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并转化为日常生产生活的具体行动;鼓励村民进行垃圾分类投放,同时实施垃圾回收积分兑换券等活动,鼓励居民将垃圾分类并回收。二是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实施乡村生态环境整治工程,加快全过程管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建设,合理建设农村垃圾箱、垃圾中转站等处理设施;对固体垃圾、生活垃圾等及时进行分类回收和处理;进一步推进“厕所革命”[3],整治污水乱排行为,建立乡村污水处理系统,全力扭转部分乡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的不良形象,打造干净整洁舒适的人居环境。三是培养村民绿色消费、低碳消费的生活理念与生活方式,弘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减少日常生活中饮食、服装等方面不必要的浪费,从源头上减少垃圾产量和环境污染,大力推广绿色节能建筑使用的新材料和农用节能型技术、产品。

3 提供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和服务

3.1 挖掘乡村优势资源,提供更多生态产品

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要充分挖掘传统乡土社会独有的资源禀赋和价值体系,积极探索发展与之相融合、相适应的发展模式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而不可照搬别的地方的经验。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开发生态旅游则搞生态旅游,真正把自身比较优势发挥好……”[4]多生产异质化的生态产品与服务,可以避免同质化的不良竞争,这样才能吸引源源不断的游客。比如一些农村拥有十分丰富的生态资产,可以发展林果经济等产业,将其转化为经济优势;一些传统村落一直以来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的传承之地,对此一定要保护好,并通过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利用好这些乡村资源,使之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具备条件的乡村可以通过发展生态服务业,打造环境优美的旅游景点为游客提供良好的生态旅游体验、生态娱乐体验,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还可发展农家乐、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家庭旅馆与民宿等。历史与文化底蕴深厚的乡村可以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从而形成“生态”与“文化”的叠加效应,据此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与消费者。

3.2 乡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的举措

一是加强政策供给,政府环保、文旅等部门要根据“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系统性生命共同体的特征,加强对乡村生态产业发展的空间规划与发展布局,在此基础上确定适合开发的旅游景点项目等,在充分考虑当地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游客流量。二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水电气、交通、通信等方面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为优质生态产品和服务的“走出去”与“引进来”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三是加快“三农”人才队伍建设,开发乡村的优质生态产品与服务需要有一支懂农业、懂生态、懂市场、懂经营的人才队伍,对于乡村的生态资源、种植养殖、旅游项目进行统筹、科学规划。

4 生态文明视野下乡村振兴先行先试案例

目前全国范围内的脱贫攻坚战正如火如荼进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即将实现,我国在消除绝对贫困后要着手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实践层面和理论层面已经转向如何更好地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重大课题,提出了绿色产业、生态产业等重要议题。在此背景下,我国一些乡村已先行先试,通过坚持生态和发展两条基本原则,创新组织领导、转变发展理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些有效经验值得认真研究并加以推广。

这其中就有陕西袁家村“乡村振兴2.0”。袁家村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先行先试,取得了很多有效经验。比如让市民下乡与全村村民持股的合作社联合创业,经营主体则由外来市民及其资本担任,村民成为股东,创新了乡村财产制度,形成了新的利益联结机制,是促进城乡融合的一个典型。还有推进袁家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行绿色生产方式,输出绿色安全食品,食品行业的农户提出了“农民捍卫食品安全”的口号,响应了党中央提出的绿色发展战略,摒弃了粗放型增长模式,着力推动质量型增长,实行三产带动一产并且已经做到了三产融合。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23.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41.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57.

新疆师范大学自治区“十三五”重点学科课题“南疆地区‘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驻村工作研究”(NO:19XJKD0239)阶段性成果

姜雪(1991- ),女,汉族,新疆阿勒泰人,教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10.3969/j.issn.2095-1205.2020.11.61

D422.6

A

2095-1205(2020)11-125-02

猜你喜欢
绿色生态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绿色低碳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生态
新农村 新一辈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