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旅游发展路径解析

2020-12-17 14:13宋黎娜
广东蚕业 2020年11期
关键词:常态旅游业融合

宋黎娜

农业旅游发展路径解析

宋黎娜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信阳464000)

近年来,随着国民对休闲娱乐生活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旅游行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其中乡村旅游作为其中的一个独特类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欢迎。文章从经济新常态角度分析我国农业旅游发展的趋势,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希望可以促进乡村旅游与农业产业的融合发展。

乡村旅游;农业产业;农旅融合;经济新常态

以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趋势来看,第三产业消费需求正在逐步扩大,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面对全新的发展政策以及市场环境,我国各个行业都需要适当调整自身发展策略,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乡村旅游与农业产业融合,打造生态农业旅游,更符合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要求。

1 传统农业以及乡村旅游的发展

1.1 经济新常态背景

2014年,习近平同志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经济“新常态”,其特征主要有三个:一是经济增长从高速转变为中高速;二是经济结构从规模速度粗放型转向质量效率集约型;三是经济发展驱动力从要素与投资转变为创新活动。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第三产业消费需求将出现大幅度的提高,而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迎来全新的发展契机。对此,我国也针对性地出台了一些政策法规,如《国民旅游休闲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等。从行业发展角度来看,则要根据市场趋势以及消费者需求进行积极改革,以此优化产业结构、服务质量、产品体系。

1.2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农业发展方式面临转型

进入新常态后,经济发展对农业基础性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适应企业产业发展,传统农业也必须在发展方式上做出一定的调整改革,这样做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趁着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的契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能够有效稳固其基础地位,为推进工业化和城市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其次,能够尽快补齐“四化同步”的短板,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信息化的“四化同步”发展,其中农业现代化发展最为滞后,农业增长速度长期低于第二、第三产业,已经严重影响我国整体发展进程,为经济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最后,促进农民增收。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效率低下、农民素质水平低等因素导致长期以来我国农民收入水平难以有效提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收入渠道,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最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我国现今所采用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已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能够有效遏制资源浪费以及环境污染,促进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1.3 农业与旅游业融合的必要性

农业旅游是“旅游业+农业”的全新生产经营形态,它是将农业生产的过程、农村地区的自然风貌以及农民的生产劳动场景作为旅游吸引物,为消费者提供一系列配套服务。它与乡村旅游虽然形式类似,但存在本质差别,前者所提供的产品与“三农”紧密关联,而后者更强调地域性,所提供的产品未必与“农”相关。农业旅游发展的关键在于农业与旅游业的相互渗透和影响,目的是推动二者相互促进、互利共赢。一方面农业产业所包含的环境、文化、物质条件可以为旅游产品开发提供支撑,另一方面旅游业所带来的客源则可以推动当地服务行业的发展,衣、食、住、行、娱等各方面需求的广泛参与将使农业和旅游业的操作范畴获得明显扩大,突破原有的产业界限,拓展发展空间。农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将为行业发展引入全新的元素,促进科技、信息等因素的渗透和流动。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推动农业与旅游业融合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依托旅游产业,传统农业的收益将按规模增加。旅游业与农业的融合将实现城市消费者需求与农业生产运作的有效对接,推动粗放式经营的转变,提升农产品质量以及附加值,创造更加可观的经济效益。其次,传统农业能够为生态旅游开发提供支撑,传统农业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极小,引入旅游产业后可以充分呈现原生态的农村自然环境,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产品。最后,推动农业和旅游业的融合能够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为我国农村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助力,如为当地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遏制劳动力向城市过度转移,缓解城市就业压力。

2 农业旅游发展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2.1 农业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首先,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度偏低。近些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引入农业生产中,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粗放式的生产经营模式,但整体上看,现有的农业技术尚不足以满足传统农业转型升级需要。换言之,农业旅游发展所需要的特色农产品、农业文化产品等,以当前的农业发展均不能有效供给,二者的融合度很低。除此之外,农业旅游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结合实际情况来看,由于缺乏开发建设资金,基础设施完善度不高,价值规划设计思想落后,导致农业生产与旅游产业的融合遇到了极大的阻碍。

其次,农业旅游开发缺乏战略与品牌意识。就目前来看,我国农业旅游所提供的产品仍旧以休闲观光为主,虽然各地区都在有意识地拓展乡村旅游产品,着力提高产业附加值,但取得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各类旅游节庆活动或是农业博览会虽然在举办期间能够提供丰富多元的产品服务,吸引大量的客流,但在日常经营中却不能实现产品供应的常态化,带动性并不强。出现这种现象归结为产业链、经营管理以及服务不足等方面。

再次,产品开发缺乏创新性、人员素质不高。我国农业旅游发展时间尚短,旅游业和农业之间的互动、融合还缺乏详细、可操作的战略规划支撑,在这样的情况下,旅游产品的开发十分粗糙和落后,虽然已经脱离了传统单一的观光项目层次,但多元化项目体系尚未建成,旅游活动内容并不丰富,仍旧以游览拍照、农家乐体验为主,已经逐渐难以满足广大游客的高层次需求。除此之外,农业旅游的发展还需要大量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尤其是服务和管理人才,但实际上很多企业所任用的都是当地农民,由于缺乏正规的培训,他们掌握的旅游服务知识与技能稀少,根本不足以支撑起高质量的服务项目。

最后,产业价值链短,附加值不高。推动农业和旅游业的融合能够促进开拓传统农业市场,助力保留和传承农业文化。但结合我国各地区农业旅游发展情况来看,旅游产品开发虽然融入了一定的文化元素,但由于缺乏创意,档次低,所拥有的附加值并不高。

2.2 农业旅游发展对策

首先,完善产业战略规划,促进旅游业和农业的协同发展,具体措施有三。一是基于旅游行业发展趋势以及消费者需求制定农业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完善规划设计,确定农业产业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目标。二是整合农业资源以及乡村旅游资源,一方面引入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建设农业生产基地,延长农产品价值链条,另一方面则要开发多样化旅游产品。三是拓展融资渠道,以政府为主导,积极引入社会资本,为农业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充足资金。

其次,推动农业旅游产业化发展,构建多元化服务体系。以创新发展为指导思想,将多元化功能融入农业旅游产品开发后,如通过文化推广活动丰富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根据各地区的旅游资源储备开发特色产品。除此之外,农业旅游经营者还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再次,明确农业旅游产品目标市场,加大营销力度。对于任何产业而言,顺应市场发展趋势以及消费者需求才是生存之本,因此在发展农业旅游过程中,一定要在充分把握旅游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特点的情况下,明确旅游目标定位,科学开展营销活动。如面对短时间内难以改变的旅游产品种类、渠道单一的客观状况,应适当加大旅游产品的促销力度,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经营效益,还可以扩大农业旅游的知名度。除此之外,政府方面也应为农业旅游营销提供一定的支持。而旅游企业则要加强经营管理以及人员培训,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最后,延长农业旅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相互渗透和嵌合农产品加工与乡村旅游开发,将农产品的深加工纳入产业链环节中,在深入开展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开发特色农产品,提高农业旅游产品的附加值与竞争力。同时,积极引进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与当地农业文化相融合。

3 结语

推动农业生产与乡村旅游业开发的深度融合是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农业旅游发展的主要方向,对此应从战略规划设计、旅游产业链建构、服务体系建立等方面入手,不断丰富旅游项目产品,完善人才储备,为消费者提供更加高质量的服务。

[1]何奇彦.新常态下休闲农业旅游资源评价模型构建[J].辽宁农业科学,2019(3):30-34.

[2]张立明.新常态下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对策——评《生态农业旅游》[J].中国食用菌,2019,38(8):67.

[3]韩福丽,王海荣,高文智,等.“互联网+”背景下农业旅游经济发展路径——以黑龙江省为例[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5(3):8-13.

[4]杜宇.新常态下山西省农业旅游经济增长新动力研究[J].农业经济,2017(10):24-26.

[5]周颖悟.结合国外经验论中国乡村休闲农业旅游产业的发展策略[J].世界农业,2016(2):33-36.

宋黎娜(1987- ),女,河南信阳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旅游酒店管理。

10.3969/j.issn.2095-1205.2020.11.63

F592

A

2095-1205(2020)11-129-02

猜你喜欢
常态旅游业融合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新疆旅游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贡献实证分析
《融合》
“5+2”“白+黑”是否应鼓励?
政府间合作与区域旅游业发展——以构建辽西区域旅游业为例分析
适应新常态,创新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