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乡村脱贫摘帽措施探讨——以桂平市下湾镇福高村为例

2020-12-17 14:13李丰钻
广东蚕业 2020年11期
关键词:摘帽全村贫困户

李丰钻

广西乡村脱贫摘帽措施探讨——以桂平市下湾镇福高村为例

李丰钻

(广西壮族自治区信息中心广西南宁530221)

带领贫困乡村全民致富奔小康是村委会的职责和义务。要实现精准长久脱贫,乡村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针对性地提出致富方案。文章以福高村为例,根据村里自然属性、产业特征、人员结构等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困难,提出了具体的摘帽措施。

脱贫摘帽;致富;措施

为了让全国乡村跟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共同奔向小康社会,全国各地区都在按照中央统一要求,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属性,因地制宜,集中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探索各种措施帮助困难的乡村地区寻找致富摘帽的路子。桂平市下湾镇福高村是一个收入相对低下的村庄,自开展脱贫攻坚战以来,村委会在各级政府的领导的下,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脱贫攻坚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和各项重大举措,集中力量强基础、补短板,在各方社会资本的助力下,探索有效的致富办法和模式,争取让福高村百姓早日脱贫摘帽。

1 福高村的基本情况

全村辖24 个村民小组,7个自然屯,共1 148 户5 967 人,有劳动力2 660 人,其中外出务工1 600 人。全村耕地面积3 470 亩,贫困户290 户共1 320 人,有村级卫生室80 ㎡,村级医务人员6人,医疗设备简陋,医务人员素质较低,全村无支柱产业,村民经济收入较低,2014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5 500 元。全村地处浔江边,旱涝等自然灾害频繁,资源匮乏,村路路况差,外路多为砂石路面。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能满足灌溉需求。以种植优质稻谷、蔬菜、玉米以及养猪等产业为主,规模小,产量低,物流不便,农民主要靠零星收入和外出务工收入解决日常生活开支。农民综合素质低、信息匮乏、资源配置不足,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信息化水平低,造成群众的农业生产观念仍十分保守落后,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 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1)贫困村贫困人口基数大,部分贫困户自身“造血”功能不足,“等”“靠”“要”思想严重,脱贫难度系数高。全村人口为1 448 户5 967 人,2015年底精准识别贫困户241 户1 090 人,贫困发生率为13.01%。群众综合素质较低,群众参与程度低,“自力更生、自立更强”意识差,造成自我发展能力弱,增收十分困难。

(2)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可利用的资源少。乡村每年自然灾害频繁,资源匮乏,贫困程度深,解决和巩固温饱难度大。现有的村路路况差,大部分属等外路,有的还是砂石路,行路难问题依然十分突出。2016—2019年建村屯水泥硬化道路虽然修了26.21 公里,但极大改善了贫困村交通面貌,部分实现了“屯屯通、队队通”。全村耕地面积3 470 亩,其中水田面积2 970 亩,旱地面积500 亩,林果地面积60 亩,其中有经济林果面积20 亩。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能满足灌溉需求。乡村风貌提升项目扶持资金仍有缺口,还需多方筹措,加快项目实施进度,进一步提升群众的满意度。

(3)村级自主产业基础薄弱,覆盖村民稳定收入的支柱产业尚未形成。现有的产业规模小、产量低、科技含量不高且发展很不平衡,同时,由于流通不畅,产品价格不稳定,造成产品优势尚未变成商品优势,增收后劲严重不足,要全面稳定提高村民收入基本解决温饱继而实现小康的任务还很艰巨。贫困户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对非贫困户与贫困户的扶贫政策和帮扶力度不对等,加大了工作队扶贫工作难度,所以村级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待提高。

(4)扶贫力量薄弱,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目前驻村工作队年龄层次、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阅历深浅不等,特别是缺乏计算机知识,很多上了年龄的扶贫人员不会使用计算机,有思想、有想法、年轻有为、敢于探索的人下不了村,能进村的都是单位中一些非重要岗位的非专业人员,思想保守,没有魄力,想干但干不好的问题比较突出。在面对今年繁重的预脱贫任务压力下,有些工作落实不到位、进度滞后。教育、卫生事业跟不上,村级卫生室人员少,水平低,医疗设备简陋,不能有效地服务村民。全村新农合和新农保尚未完全覆盖,贫困群众就医难、养老难问题仍存在。传统产业技术水平低,无高附加值,无市场竞争能力,无法实现为全村人员创收,不能承载村庄剩余劳动力。村里的有价劳动力严重不足,扶贫工作难上加难。

3 福高村脱贫摘帽措施

脱贫致富的原则要坚持以全村为扶贫开发主战场,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坚持统筹发展,以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增加贫困人口收入,改善全村民生,加快全村发展为工作的核心内容。

3.1 创新扶贫工作方式方法,促进产业发展

按照市场需求导向,充分发挥本村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适应产业转型升级要求,强化特色产业发展,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加工制造业等,初步构建特色支柱产业体系和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全村群众持续稳定增收[1]。比如全村聚焦“十大百万”“5+2”扶贫产业,引导定点扶贫村、贫困群众因地制宜选择产业发展,增强产业“造血”功能。一是通过实施入股55 万投入桂平市远千秋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养牛,目前,远千秋种业合作社有120 头牛,厂房13 亩,村集体经济收益每年分红5.5万元。二是成立249.6亩沃柑种植扶贫车间。通过沃柑种植扶贫车间,带动低收入家庭参与产业发展。已经发动建档立卡户29 户,带动建档立卡户人数92 人,建档立卡户每户投入5 000 元,投入14.5万元,每户每年固定增收1 000 元。

3.2 加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事业建设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分布、集约用地、突出重点原则,集中力量,集中资金,结合“美丽桂平·生态乡村”“村屯绿化”“饮水净化”“道路硬化”等专项建设,大力建设完善全村基础设施,着力改善全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加强全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完善清洁乡村常态化运行机制,努力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发展完善全村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文化体育、科技服务、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让全村群众共享改革红利,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要想富,先修路”,在产业化规划之前,尽快升级硬化村屯道路,实现交通便利,让全村人口受益。开展人饮工程建设、水利灌溉设施建设、危房改造处理、村屯道路绿化建设等让整个村庄的硬件环境获得保障。同时对基础教育、养老环境进行改造,让幼有所教、老有所养,让全村村民获得幸福感。

3.3 挽留村民,积极开展技能培养,拓展村内就业渠道

按照市场要求和个人意愿,对全村有文化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力开展中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使受训人员取得初、中级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能力证书并实现转移就业。通过专家授课、现场培训、“农家课堂”等方式,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使每个贫困农户至少有1名劳动力掌握1~2门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农业生产技术。按照政策享受贫困村“雨露计划”扶贫培训,对全村贫困劳动力进行就业技能培训,提高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创业能力。通过自主创业、就地就业、进城就业、政府购买服务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等多种途径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引导全村富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或自主创业,提高就业稳定性。

3.4 打通外部空间,吸引筹集外部资金,助力乡村全面发展

加强沟通联系力求多方支持。一是继续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联系,争取更多扶贫政策支持。二是灵活运用自治区厅局的资源优势,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捐助,因势利导,发展定点帮扶村的经济,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全村必须充分利用扶贫小额信贷的特惠金融扶贫政策,配合金融部门对申请贷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授信,建立“信用户、信用村”[3]。对那些有贷款意愿、有就业创业潜质、技能素质和一定还款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下、3年以内期限的信用贷款。金融部门按基准利率放贷,扶贫部门按政策对扶贫小额信贷全额贴息补助。通过扶贫小额信贷,解决村民发展致富产业缺乏资金问题。依托扶贫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经济组织,组织贫困农户参与扶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贫困户通过扶贫小额信贷以直接帮扶、委托帮扶、股份合作等形式看准好项目,做出好产业,将贫困户融入致富产业链中,确保村民发展增收,真正促进全村贫困户贷得到、还得上、逐步富。

4 精准永久脱贫

国家倡导追求的小康是让贫穷的百姓永远脱贫,永久地过上幸福生活,脱贫不是一时之快,不是应付政策,是要永远摘帽销号,坚决防止返贫现象发生。保持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不断改善全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村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当前推进扶贫开发的最大有利条件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对扶贫开发的高度重视,强化了组织保障,加大了财政投入,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福高村作为全国“十三五”的扶贫村之一,国家在资金和惠农强农政策上必将给予大力扶持,实现群众脱贫致富和追求美好小康生活的目标将获得坚强的后盾支持,全村人民一定要抓住机遇,团结一致,一起打赢这场攻坚战。

[1]周起帆.政策执行视角下广西精准脱贫困境与对策研究[J].农村青年,2019(12):19-21.

[2]马赛萍.乡村生态宜居建设的内涵及路径探讨[J].现代农业研究,2020,26(9):33-35.

[3]韦如柳.农业保险助力农村精准脱贫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7):122-123.

李丰钻(1981- ),男,广西上思人,本科,助理经济师,研究方向:电子政务建设、区域经济及农村经济。

10.3969/j.issn.2095-1205.2020.11.69

F724.6

A

2095-1205(2020)11-142-02

猜你喜欢
摘帽全村贫困户
金融扶贫站惠及3万贫困户
全村唯一收件人
摘帽“清零”,未来可期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
脱贫摘帽是起点不是终点
奋力打赢老区脱贫摘帽攻坚战
发力“摘帽后的续航”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Beams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