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医疗保险精准扶贫效果

2020-12-17 14:13何佰欢
广东蚕业 2020年11期
关键词:医疗卫生医疗保险精准

何佰欢

农村医疗保险精准扶贫效果

何佰欢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永州425000)

在我国精准扶贫政策贯彻落实过程中,农村地区的脱贫致富工作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只有将农村地区的贫困问题顺利解决,才能够转变积贫积弱、因病返贫的重要社会问题,为我国小康事业建设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文章基于医疗保险等相关事宜,准确分析农村医疗保险与精准扶贫之间的关系,提出医疗保险在农村地区的实施效果与重要手段,旨在为我国一部分地区的农村医疗问题与经济建设问题提供借鉴。

医疗保险;精准扶贫;社会保障

早日建设成为小康社会是我国社会建设的关键环节,其重要前提便是脱贫致富,尤其是在我国一部分农村地区,奔向小康社会更是全国人民的梦想。但是,我国贫困人口数量较多,因病治穷是导致其经济水平难以变化的主要原因。在精准扶贫制度的引导和影响下,我国应当不断完善医疗卫生事业内容与机制。解决农村地区人口贫困的主要措施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其中的医疗保险制度对精准扶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 农村医疗保险的扶贫现状

顺利解决农村地区的贫困问题才能转变积贫积弱、因病返贫的重要社会问题,农村医疗是精准扶贫的一个重要方面,农村医疗保险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的精准扶贫政策中需要以医疗卫生事业建设为基础,正确认知这一制度取得的良好成效,并且认识到其中存在的隐患和问题,可以帮助众多农村地区的居民实现健康生活、小康生活的目标。此外,经济水平差异也给农村医保实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区域内部的劳动力不断分化,对医疗保险的需求和逐渐变化,建立具有整体性和针对性的医疗保险制度是我国精准扶贫中医疗卫生环节的重中之重。

2 农村医疗保险对精准扶贫的意义

精准扶贫政策下完善我国农村医疗保障体系,能够有效解决农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降低农村地区居民患病之后的经济压力。医疗保险制度在农村地区实施能够提升精准扶贫的效果和质量,推进农村地区的脱贫工作进程,其现实意义不容忽视。建设农村医疗保险制度事关国计民生,新农合已经成为当前农民医疗保障的重要途径之一,怎样提升新农合与精准扶贫之间的配合密度,怎样确保农村地区的贫困居民能够获得医疗卫生领域的保障和支持,是医疗保险在农村地区实施的重要环节。

经济管理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不仅能够有效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还能够提升世界领域内的经济建设水平。与此同时,经济也是我国经济来源的主要形式之一,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在现代化建设中是热门的话题之一,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企业经营、个人收入影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制度的改革频率逐渐提升,为保障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效能不变,需要不断更新传统的经济制度,寻找具有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的全新的经济政策。合理运用经济制度,不仅能够增加我国经济市场的收益,还能够提升我国的国民生活水平。为了有效提升农村地区脱贫效率,我国还相继提出了以精准扶贫为首的众多扶贫措施,制定了农村地区人口的医疗卫生保障机制,力求增强农村地区的医疗水平,适当减轻农村居民工作与生活压力,为农民“看病难”问题提出了制度保障。与此同时,还实现了对疾病的预防和控制,降低了农民患病率,对农村健康脱贫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3 农村医疗保险扶贫中出现的问题

3.1 农村医疗保障水平不高

当下,我国农村地区贫困人口购买医疗保险的人数较少,且农村地区贫困人口文化程度较低,购买的医疗保险在生活中的可用性与时效性不足,影响了我国农村地区的精准扶贫工作。即便是现阶段农村地区的合作医疗报销比重已经超过70%,但是实际能够报销的费用与治疗总体费用相比不足50%。这样一来能够看出,农民患病之后的费用补助呈现二次补偿的现象,患者与患者家属承担的医疗费用较高,且其中还未包括误工费、食宿费等,医疗保险对贫困地区农民的影响,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

3.2 转移支付制度不合理

2006年6月,国家发改委在《医药行业“十一五”发展指导意见》中将“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积极稳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大政府卫生投入,解决医疗机构的收入补偿问题,根本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此项措施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重要决策,即便是当下的“医改”模式未能够最终确定,但是取消药品加成已经成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转型的重要形式。当医院中的药品失去了自身的利益创造能力,各个医院药学部门对自身价值的判断和实现也需要“重新打鼓另开张”,以谋求更具前景的发展平台。

临床药学工作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中并非“史无前例”,20 世纪70~80年代便开始从“保障型”转向“技术型”。时至今日,临床药学工作的发展进程仍旧“进退维谷”,我国医院药学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异。从宏观视角出发,“药品加成”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制约性显而易见。

3.3 村民掌握的知识有限

在对我国一部分农村地区贫困家庭进行走访和调查工作之后,可以看出,广大农民在生活过程中未能有效规避潜在风险问题,甚至一部分农民未能够规划自身生活需求等。医疗保险作为一种风险控制手段,在群众中的认可程度较低,各级政府出台的不同宣传形式基本上是僵化的“条条框框”,缺少切实可行的解释和说明,一部分农民的知识水平较低,不能够深刻理解其中的含义,导致大量村民未在第一时间购买保险,一旦日后患有疾病,则会造成较大风险。

4 农村医疗保险扶贫问题的解决建议

4.1 合理发展门诊统筹

我国目前实施的是住院可报销,而门诊诊疗不能报销的医疗保险制度。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建设过程中不仅需要明确住院部人员的报销情况,也应当适当扩展门诊诊疗的报销力度。在保障患者坚实、稳定的住院补偿基础上,灵活使用门诊基金,采取有针对性的门诊补偿,提高大病发生人群的实际报销比例,起到合理的保障扶贫效果。

4.2 加大扶贫政策宣传力度

各个地区村镇政府需要根据上级提出的扶贫攻坚要求,将上级的相关思想主张及时有效传递到基层中,指导和帮助特殊的贫困群体,积极引导贫困户享受国家提供的医疗保险。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解决农村地区居民对医疗保险的认识问题,一部分居民未能够认识到医疗保险对生活的帮助作用,阻碍了保险的普及工作。政府及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居民的具体情况选择具有针对性的保险项目,以进一步提高居民的健康保障程度。

5 结语

农村医疗保险补助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推手,也是推进我国农村扶贫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举措。当下,我国众多地区借助农村医疗保险进行扶贫工作,以尽量减少农村地区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问题和医疗问题,并且在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保障等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现阶段,我国实行的农村医疗保险实际报销比重较低,且农村地区村民意识较为浅薄,实行效果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医疗保险与精准扶贫之间的关系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从而促进我国建成小康社会。

[1]黄凤云.农村医疗保险精准扶贫效果研究[J].科学与财富,2020(4):195.

[2]程梦浩.农村医疗保险精准扶贫效果研究[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9(8):140.

[3]王华,单丹,彭苹.农村医疗保险精准扶贫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研究,2019(5):19-20.

何佰欢(1989- ),女,土家族,湖南慈利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护理教育,护理研究。

10.3969/j.issn.2095-1205.2020.11.74

F842

A

2095-1205(2020)11-153-02

猜你喜欢
医疗卫生医疗保险精准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稿约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稿约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精准的打铁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管理的对策
精准扶贫二首
中国商业医疗保险的增长轨道
我国补充医疗保险发展的不足及完善措施